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說的是時代演變過程的一個規律,就拿中國來說,從大禹建立夏朝奴隸制國度開始,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整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中國的歷史文化從來沒有斷過。但是卻誕生了很多不同的政權。只不過最後的結局還是合在了一起,有了新中國的存在。
在國際歷史中,曾經有這樣兩個國家,現在是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但是這兩個國家曾經想要合併成為一個超級大國,甚至連國名都想好了,最後卻遇到了一個戲劇性結尾。這兩個國家分別就是英國和法國,如果一提到英國和法國的故事,中國人很快就會想到第2次鴉片戰爭。
1860年,英國和法國軍隊合在了一起,組成了英法聯軍,然後當時對中國發動了侵華戰爭,也就是著名的第2次鴉片戰爭。在該戰爭之後,英國和法國變成了強盜的形象,不僅來到北京城燒殺搶奪,而且還火燒圓明園。
對於我國的歷史文物以及精神創傷等各方面,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但話又說回來,英國和法國在公元1000年之前,其實並沒有太多親密的聯繫。大多數情況下,只是法國的公主嫁到了英國,這麼簡單而已。事情是在公元1066年發生了轉折。
當時法國想要舉兵侵略英國,法國的將領是威廉公爵,帶著1.2萬士兵達到了英國邊界,並且取得了侵略戰爭的勝利。而威廉公爵當時已經直接控制了法國和英國這兩塊土地,於是威廉公爵想將英國和法國合成一個國家,這樣就方便自己管理了。
但是英國人這邊打骨子裡不服氣,覺得英國同胞身體裡流的血液是英國文化,怎麼可能會接受戰敗,被法國統治和吞併的事實呢?於是英國人就開始組織起了各種各樣的反侵略戰爭。從公元1066年到公元1166年的這100年的時間裡面,英國人一直都在反抗。
而且這個反抗戰爭還取得了根本性的勝利,最終將法國人趕回了法國本土。1945年之後,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中,大家也能夠看到法國和英國的身影。但是想想這兩個國家之前的歷史曾經想要過合併,其實也極具戲劇性趣味。
而一提到這段過往,現在還有很多法國人都在打趣說,曾經兩個國家合併之後本應該取得名字「盎格魯法蘭西共和國」,沒有被國際歷史記錄在冊,實在是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