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想和五常另一國「合併」?願以英國女王為尊,連名字都想好了

2020-12-16 精英出鞘

在二戰結束後,為了避免世界大戰的再次發生,也為了調和各國之間的矛盾,世界各國聯合起來成立了聯合國。為了維護聯合國的權威性和提案的有效性,聯合國設立了五個常任理事國。這五個常任理事國都是在二戰中做出卓越貢獻的國家,為了表彰他們在二戰中為世界和平做出的貢獻,聯合國賦予了常任理事國一票否決權,對於任何一個聯合國的提案,只要五常之中有一個國家不同意,那麼這個提案就不可能通過。

要知道五常的地位都是靠著自己在二戰中的拼殺爭得的,很多國家例如日本、印度就是想成為常任理事國都沒有辦法。然而擁有這樣的地位,法國然曾經想要和五常另一國「合併」,並且願意以英國女王為尊,甚至連名字都想好了,這個意見不止提了一次,但是最終都被英國拒絕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英法兩國在歷史上各國的君主都在為徵服對方而不斷發動戰爭,可惜最後誰也沒能成功。

英法這兩個國家歷史文化相近,相隔的距離也不遠,可以說如果合併成一國也不是不可能。像五常中的中美俄三國文化歷史差異都非常的大,三國之中任意兩國想要合併都無異於天方夜譚。但是在近代,英法兩國在很多國際事務上是站在一起的,就比如曾經給我國帶來巨大創傷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就是由英法聯軍聯合入侵的。雖然在二戰之中兩國損失慘重,但兩國畢竟祖上也是闊過的,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兩國依靠自己曾經的底蘊佔據了五常的兩席。按照道理來說,法國應該對自己如今的地位感到滿意了,怎麼會有合併的想法呢?蘇伊士運河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運河之一,屬於如今的埃及,所有通過蘇伊士運河的船隻都要向埃及政府交錢,光靠每年蘇伊士運河的過路費埃及政府就可以賺個盆滿缽滿。

蘇伊士運河開鑿成功之後很多年中,一直都被英法兩國所把控,對此埃及政府十分不滿。在1956年,埃及政府為蘇伊士運河的歸屬權問題向英法兩國開戰,同時當時也在法國治下的阿爾及利亞也要鬧獨立,搞的當時法國內閣焦頭爛額,為了應對這次危機,時任法國總理的摩勒開始尋求英國的幫助。當時的以色列剛剛建國,中東的阿拉伯國家對其十分不待見,經常受到阿拉伯國家的民兵和飛彈攻擊,因此便秘密與法國結盟,想要報復埃及。以色列這樣的做法惹得約旦國很不滿意,兩國之間關係一度非常緊張。英國當時是約旦的盟友,一旦以色列和約旦開戰,英法兩國免不得要在中東戰場上兵戎相見。這是法國不想看到的,於是摩勒才向英國提出合併的請求,但是遭到了英國的拒絕。

但是摩勒依舊不死心,在此後不久,英國外交大臣艾登出使巴黎,摩勒再次向他提議兩國合併的事情。摩勒表示英國政府願意接受英國女王的領導,合併後的國名願意以英國為優先,使用「盎格魯法蘭西共和國」作為國名。艾登對這件事顯然非常重視,因為一旦英法兩國合併,那麼世界上將會立刻出現第三個超級大國,這會直接威脅到當時蘇聯和美國的地位。但是在艾登回國上報英國女王之後這個事件卻也沒了下文。

可能摩勒也覺得老是熱臉貼冷屁股太沒意思了,在此之後他本人再也沒有提過這件事。後來就是英法等國聯合形成了現在的歐盟。在2007年英國政府解密了當時摩勒提出的有關英法合併構想的文件,但是奇怪的是在法國內部從來沒有找到過摩勒有關這方面的提案,可能是當時的法國政府也覺得這件事不太光彩,自己刪除了這些文件吧。

相關焦點

  • 五常實力最弱的兩大國,曾想合併成一個超級大國,連名字都想好了
    可很少有人知道,英法作為五常中實力最弱小的國家,曾經想要直接合併成為超級大國,甚至連合併後所使用的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做盎格魯法蘭西,意思就是盎格魯撒克遜人與法蘭西共同組建的國家。英法合併風波發生在1956年,是由當時的法國總理摩勒提出的,他希望促成英法合併成一國來增加其在歐洲的影響力,以及應對來自美國的壓力。
  • 二戰後,五常中有兩個國家差點合併成超級大國,連名字都想好了
    五大常任理事國是聯合國中最特殊的一個存在,分別由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和法國,這五個國家都是二戰的戰勝國,在二戰中都為世界做出了巨大貢獻,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二戰後,五常中有兩個國家差點合併成超級大國,連名字都想好了,這兩個國家就是英國和法國。
  • 五大常任理事國中,曾有兩國差點合併為超級大國,連名字都想好了
    聯合國五常旗幟 然而很多朋友可能並不知道,在二戰之後,五大常任理事國中有兩國曾經差點兒就合併為一國,只是最後關頭失敗罷了。不用說,這兩個國家就是英國與法國。
  • 聯合國五常中,曾有2國想合併成大國,國名都想好了,是哪2國?
    但是這兩個國家曾經想要合併成為一個超級大國,甚至連國名都想好了,最後卻遇到了一個戲劇性結尾。這兩個國家分別就是英國和法國,如果一提到英國和法國的故事,中國人很快就會想到第2次鴉片戰爭。1860年,英國和法國軍隊合在了一起,組成了英法聯軍,然後當時對中國發動了侵華戰爭,也就是著名的第2次鴉片戰爭。
  • 五大常任理事國中,曾有兩國差點合併成超級大國,就連名字都想好了
    在世界上有著一個非常重要的國際組織,那就是聯合國,聯合國又包括五大常任理事國,這五大常任理事國分別是中國、美國、俄國、英國和法國,在這五個大國中,曾經有兩個國家差點合併成了超級大國,連名字都已經想好了,只不過最後合併失敗了。
  • 法國曾提出要和英國合併成一個國家,英國為啥不同意?
    英國和法國羅是一對歡喜冤應家,打打和和和。但是,很多龔人不知道,法毋國曾經想和英殷國合併成一個谷國家,並且還陳想好了名字。
  • 聯合國五常中,曾有2國計劃合併成超級大國,連國名都提前想好了
    那時,北約以美國為「老大」,英國和法國成為其手下的「小弟」。#可是英國和法國心裡並不服氣,美國是他們的後輩,甚至連英國都「創造」出來了,現在卻爬到了兩個人頭上,讓兩個老牌歐洲強國都很沒面子,因此,英法也曾有一段時間想效法蘇聯,兩國聯合成獨立於蘇聯、美國之外的第三勢力。
  • 法國為什麼在20世紀兩度提出與英國合併?
    英格蘭的統治階層完全更換為諾曼第貴族,連他們說的語言也是法語,英語是「下層人士」才說的。要不蘇聯怎麼會只威脅對英國實施核打擊呢,法國沒有核武器,連被威脅的資格都沒有。於是這才有了法國總理居伊·摩勒,在訪英期間,私下裡向英國總理艾登提出要與英國合併,這是法國政府領導人第二次提出這個建議。摩勒總理把身段放得很低,願意承認英國女王為共同的國家元首,英國國王代替法國國王變成了兩國共主。雖然國王已經沒有實權,但象徵意義仍然是巨大的。
  • 五大常任理事國中,曾有兩國打算合併成超級大國,連國名都取好了
    在聯合國中,有5個國家擁有其他國家所希望擁有的權利,即否決權,而擁有否決權的國家則是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和法國。五個國家參加了投票,其中只有一個國家投了反對票,投票以失敗告終,印度5次提出要加入常任理事國,5次都遭到拒絕,每一次都投了反對票,只有一個國家投了反對票,每次都投了反對票,是不同國家。
  • 英法如果真的合併成為一個國家會怎麼樣?
    1956年,時任法國總理摩勒訪問英國的時候,向當時的英國首相艾登提出了英法合併成為一個國家,並以英國女王為國家元首。當時連國名都想好了,叫做盎格魯法蘭西。
  • 五大常任理事國中,曾有2國計劃合成一超級大國,連國名都取好了
    在歷史上,英法兩國曾經兩次提出要合併,甚至連國家名字都想好了。不過可惜的是,情形總是逆轉,過去是法國拒絕了英國,結果後來又變成了英國拒絕法國。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5大常任理事國中,曾有2國打算合成一超級大國,連國名都取好了
    在世界上其他國家看來,五常是不可撼動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取締。然而,五常中的兩個國家卻動過合二為一的心思,若合併成一個超級大國,豈不是能與美國相比肩了麼? 1956年,法國總理摩勒率先提議與英國合併,畢竟兩個國家一衣帶水、隔海相望那麼多年了,如果能互幫互助,攜手並進的話,只會營造出一個雙贏局面。
  • 法國高傲拒絕英國一提議,多年之後,邱吉爾怒罵:這是自甘墮落!
    自從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之後,少了對手的美國就一直穩穩佔據著世界霸主的地位,幾乎沒有國家能夠撼動它的地位,哪怕是曾經的老牌強國——英、法兩國,如今都唯美國馬首是瞻。
  • 法國當年曾想併入英國,這樣的大好事,英國為何卻不願接受
    根據英國BBC電臺等知名媒體報料,早在1956年9月10日,法國總理摩勒曾向英國首相艾登發出請求,希望法國能夠併入英國,還把國名定為「盎格魯法蘭西共和國」 。 可是英國方面卻拒絕了法國的主動投靠。後來,摩勒又提出,既然不願合併,那法國就加入大英國協,以英國女王作為兩國的共同元首。為表誠意,法國還願意把大部分主導權交給英國。
  • 法國曾想主動加入大英國協,領土也送給英國,英國為何還拒絕
    作為曾經的老牌殖民帝國,英國和法國可謂是同病相憐的難兄難弟。二戰之後,被納粹德國摧殘得體無完膚的這老哥倆,數百年建立的殖民帝國就此崩塌,昔日的風光一去不返。根據英國BBC電臺等知名媒體報料,早在1956年9月10日,法國總理摩勒曾向英國首相艾登發出請求,希望法國能夠併入英國,還把國名定為「盎格魯法蘭西共和國」 。
  • 二戰時,法國被德國閃電滅國,為何戰後法國還那麼牛氣?
    但二戰後,法國迅速崛起,而且成為聯合國五常之一,甚至在國際地位很高,話語權很重,直到現在法國在歐洲在世界都很牛氣。 外界不明白,一個有著屈辱滅國歷史的國家,緣何如此自信,而且還牛氣呢?
  • 法國瑞士西班牙等國紛紛遣使到英國求親,為何英女王始終堅持不嫁
    根據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在《狄更斯講英國史》一書中的描述:「女王長相併不出眾,但也算得上是漂亮,但她脾氣火爆,經常說些特別難聽的話」。不過,從女王登基的第一天起,她的婚姻就成為了英格蘭人十分關心的政治問題,但女王始終迴避這個問題,她打算用自己「未婚的優勢」當作籌碼,為英國博取更多的利益。
  • 為什麼說法國是五常之恥,實力真的不配位列五常?
    然而,法國經常會有一些表現,與其國家地位不相匹配,甚至被人戲稱其為"五常之恥",這又是為什麼呢?    歷史的和沉澱,造就了法國人的性格,浪漫、驕傲又強勢,在心底裡認定了自己是歐洲老大。可惜,世界風雲變幻莫測,國與國之間的力量也在不斷洗牌,沒有誰可以一直做老大。  積攢
  • 童貞女王軼事:看老辣的英國女王,如何戲弄年輕的法國王子
    點擊加【關注】,記譯君的文章將第一時間送達哦~2017年的時候,記譯君曾翻譯過一本小書《伊莉莎白》,從這本公版書裡,記譯君發現了一則中年英國女王與青年法國王子的八卦愛情故事,特此分享一下。看到這裡,或許有的朋友會問了,作為年輕的法國王子,他為何要追求比他了23歲的中年女王,非要嫩牛吃老草呢?《伊莉莎白》一書的作者是這麼說的,他說這一切都是他的母親凱薩琳德梅第奇的計劃。
  • 從百年戰爭到險些合併,英國與法國有何歷史恩怨?
    由於威廉一世身兼英國國王和諾曼第公爵兩個身份,而諾曼第公爵又是宣誓效忠法國國王的貴族,這使得英國方面認為自己有資格繼承法國王位,而法國方面則認為自己有權利幹涉英國事務。 英國聯合葡萄牙、漢諾瓦和普魯士,但陸地戰爭主要交給盟友去打,自己則主要負責海戰;法國聯合西班牙、薩克森、瑞典、奧地利和俄羅斯,在陸地上與普魯士血拼的同時,法國海軍還要在美洲和地中海應付龐大的皇家艦隊。戰爭的結果顯而易見,英國集團取得全勝,法國喪失了整個加拿大和大量亞非殖民地,「日不落帝國」進入全盛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