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蘇州市吳中區東山中學低進高出 啟未來之程
「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創辦於1937年的蘇州市吳中區東山中學,現有教學班22個,學生總數1098人,專任教師122人,是一所具有一定規模的中學。學校從校情出發,一手抓文化學習,一手抓體育項目,以「分層施教,低進高出,全面關愛提升每一名學生」為辦學目標,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高等院校輸送合格新生,是對黨的教育方針的極好貫徹。
於師德中築根基
教師應以德立身
教師是學生的領路人,其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成長成才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師德師風建設至關重要。
首先,學校通過「講政治,抓學習,以學提師德修養」,讓教師將師德內化於心:全體教師在認真領會江蘇省教育部門《關於印發教師師德失範行為處理實施細則的通知》《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精神的基礎上,籤訂師德承諾書;以講座、座談會、讀書活動等形式,認真組織教職工學習,強化對師德的認識。
其次,學校採取「借平臺,勤積累,以學促師德提升」,讓教師將師德外化於行:利用「學習強國」平臺開展學習,每天打開「學習強國」學理論、看視頻、做試題、比學習;校黨總支借黨建活動,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及主題黨日活動、主題黨課等多種形式的政治理論學習,不斷發揮黨員的先進性和模範帶頭作用。
一批批師德過硬的優秀教師不斷湧現,包括蘇州市愛生模範王秋生、蘇州市優秀班主任沈志榮、蘇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徐潔、盛國平。學校還通過「又進無塵杯」獎教活動對最佳管理團隊和優秀個人進行了表彰。
於德育中促成長
春風化雨育新蕾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出發點。首先,學校通過「強管理,拓渠道」,來增強學校的育人功能。學校重視班級文化建設,圍繞「仰懷教育」主題,班主任強化班級制度建設和班風、學風建設,並布置文化牆、圖書角、衛生角,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樹立班級形象。
2019年度,根據寄宿生數量不斷增加和宿舍住宿點增加的實際情況,學校在常規管理工作中特別加強了對住宿生的管理,使宿舍井然有序,為學生學習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為蘇州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學校注重每一個學生的身心健康,每個班級均開設心理課,由專職心理教師和有資質的教師承擔教學;為所有學生提供「一對一」心理健康諮詢,做好特需學生建檔和跟進工作,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從高一年級開始設置的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在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基礎上開展多元化課程體系,將教育從「升學主義」轉向關注學生個人的未來發展,引導學生將學習生活與社會發展及職業選擇連接起來,使學生逐步成長為一個既能適應當下的學習生活又能勝任未來生涯發展的完整個體。
其次,學校利用「多活動,重引領」,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學校在遵循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教學規律的基礎上開展寓教於樂的德育活動,以迎接全國文明城市檢查為契機,布置以「仰懷教育」為特色的校園文化宣傳陣地,通過LED電子屏、黑板報、校園廣播等方式開展各類文化宣傳,營造「時時受教育、處處受感染」的德育氛圍;除了集體升旗儀式、班會課、團會、學生社團等常規活動以外,還開展了新生軍訓,「網上祭先烈——思念永存」「吳中區校園文化藝術節」等活動,在滿足學生興趣愛好的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社會參與性和綜合實踐能力。
再其次,學校採取「搭平臺,促提升」,強化班主任隊伍建設。學校充分發揮區級優秀班主任、區德育導師、校級優秀班主任的輻射作用,通過沙龍互動,分享帶班的智慧,並為年輕的班主任指點困惑,提升整理班級管理能力等,效果顯著,在吳中區班主任基本功競賽中,楊東霞、張恩洪等教師獲一等獎。席振華、潘正等多名班主任被評為吳中區績效考核優秀班主任。同時,學校還積極組織志願者活動,組建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展示青年教工和學生的風採。
於教學中求質量
「低進高出」奏強音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首先,學校通過「勤反思,細總結」,推動教學質量走高。面對2017級高一入學錄取分數為全區最低的現狀,學校採取了改進措施,對畢業班教學管理和教學質量進行重點監測:將跟蹤學生的輔導落實到每位教師身上,使輔導更有針對性;重視大型考試後的質量分析工作,包括年級質量分析、班級質量分析、跟蹤學生個人的質量分析,科學有效地指導後續階段的針對性複習;通過各種激勵機制和勵志教育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
其次,學校採取「抓業務,重管理」,追求教學高效質優。在教學常規管理上進一步強化,要求全體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做到有效備課、有效選題、有效訓練、有效講評、有效自學、有效補差;教學手段上抓好常考點、新考點、失分點、能力點、支撐點。
學校引進大數據平臺,使教學評價更科學。學校通過大數據平臺,在高一進行大數據精準教學試點實驗,極大地提高了學生成績分析的效率和精準度,提高了試題的精確性和適合性,有力地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
再其次,學校狠抓品質,提優化,推動教研活動升級,鼓勵教師「走出去」,外出聽課、外出培訓、外出研討、校際交流等,加強業務學習與交流。「以賽代練」,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加解題比賽、「一師一優課」比賽、評優課等各種類型的比賽,提高其業務能力。2019年度,陳淑敏老師獲蘇州市心理健康評優課一等獎……6名教師在蘇州市「一師一優課」中獲區優課,3名教師在蘇州市首屆中小學微課製作比賽中獲一等獎。
最後,學校全力辦活動,爭競賽,學生學科收穫多。1989年12月,學校被評定為蘇州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男足、田徑等項目已成為學校體育特色項目。2017年7月,學校被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
學校體育健兒創造了吳中區田徑比賽「八聯冠」的成績;在吳中區足球比賽、蘇州市足球比賽中分別獲冠軍、第六名,在吳中區體育大會校園武術比賽中獲得冠軍。劉子安、王鴻頡兩位同學獲國家二級運動員稱號。
在第13屆「地球小博士」全國地理科普知識大賽中,學校共有27名學生獲獎,其中9名獲一等獎;在2019年「高一吉杯」化學競賽中,多名學生獲省二等獎、市一等獎和二等獎……
於教技中見特色
「智慧校園」謀未來
學校緊跟教育信息化步伐,運用先進的教育策略和先進的教育理念,練好教科教技的內功。
首先,學校「勤修煉,細琢磨」,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在理論層面,學校教科部門做好教育教學的理論學習工作,帶領各學科組教師深入學習現代教育理論,訂閱《人民教育》《上海教育科研》《江蘇教育》《江蘇教育研究》及各學科教學參考等專業期刊拓寬視野。
在實踐層面,學校開展校內區級帶頭人以上名師授課、圍繞「高效課堂」主題的專題研討、青年教師教學匯報等活動,理論聯繫實踐,進一步提升教學實效。
同時,學校重視教師的外出學習培訓活動,多人參加國家級別培訓,盛國平、山世華老師參加「國培計劃」教師工作坊高端研修,2019年參與省級培訓共170人次。
其次,學校「善反思,長研究」,凸顯教科研先導性。學校積極倡導教師認真對教育教學過程進行總結思考,並形成論文,踴躍投稿或參加各級各類論文評比。近3年來,學校教師在各級各類雜誌上發表論文百餘篇,多名教師在「行知杯」「師陶杯」等省級論文評比中獲獎。
學校的各級課題申報和研究工作也順利開展,3個市級課題和4個市教育學會課題都在有序推進,對學校的教育教學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最後,學校「多投入,升配置」,努力打造「智慧校園」。學校將教育技術和教學實際進行了有效整合,班級多媒體設備都已換成了具有交互等功能的一體電腦,教技室制定管理制度,培訓教師,為構建多媒體高效課堂服務;所有的實驗課程均開齊開足,提高實驗室、特色教室和未來教室的使用頻率,真正為師生學習提供優質的學習保障。
於文化中繪藍圖
登素質教育高峰
學校「立校訓,樹三風」,明確發展方向。作為建校80多年的老校,學校首先確立了以「仰懷教育」為主題的「三風一訓」,既展示了學校的歷史、現實和理想,又展示了師生勵精圖治、開創未來、追求光明前景的堅定信念。
其次,學校「巧規劃,細琢磨」,打造美麗校園。2019年,學校將文化景觀牆、東山文化的古詩詞、櫥窗、涼亭等和諧搭配,完成了教學樓綜合改造工程……加強校園衛生管理,做好校園綠化、美化、淨化工作。
再其次,學校通過「強服務,提質量」,促進後勤保障。學校總務部門緊緊圍繞「一切為學生服務、一切為教師服務」的中心,不斷提升後勤服務質量,從宿舍到教室,從操場到食堂,提供更優質的後勤服務。
新時代,新教育,新使命。蘇州市吳中區東山中學多渠引入活水,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建設好學生、教師和學校的成長共同體,將素質教育推向新高度。
(金曦東 宋鴻雁)(金曦東 宋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