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戰爭中的日本海、陸軍艦載機

2020-12-23 騰訊網

二戰前日本已經成為全球有數的航母大國,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就是從日本航母艦載機偷襲珍珠港開始的。

我們就以珍珠港事件爆發為起始,按時間順序理一理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使用和開發的艦載機。

首先是海軍艦載機共15型:

三菱A5M九六式艦上戰鬥機

九六式艦戰是中國空軍霍克三的勁敵

航母甲板上的九六艦戰

九六艦戰下掛副油箱

太平洋戰爭開始時,因零式戰鬥機數量不足,老舊的九六式「克勞德」仍舊配置於小型航母 ,用來和美軍的野貓交手當然是不給力。珊瑚海戰役中的「祥鳳」號就是帶著九六式被炸了個底朝天。(順便說下《起風了》這個動畫片裡面堀越二郎拼死活命就在設計這個,設計出來好炸中國人。)

橫須賀B4Y九六式艦上攻擊機

九六艦攻活躍於侵華戰爭中

侵華戰爭期間加賀號航母上的九六艦攻

投彈中的九六艦攻

同樣,老舊的九六艦攻也仍在小型航母上服役,中途島海戰次日,正是「鳳翔」號起飛的一架九六式艦攻發現了仍在漂流中的「飛龍」號。

三菱A6M2零式艦上戰鬥機21型

飛過珍珠港的零戰21型

珊瑚海戰役中的零戰21型

南太前線基地的零戰21型

開戰時日本航母三件套之一,零戰21型是太平洋戰爭開始時最強有力的艦載戰鬥機,堀越二郎的得意之作。

中島B5N九七式艦上攻擊機

珍珠港戰役淵田美津雄指揮機

珊瑚海戰役九七艦攻起飛

珍珠港上空掛載800千克炸彈的九七

開戰時日本航母三件套之一,九七艦攻在航母上可擔任魚雷攻擊、水平轟炸和偵察任務。九七式重載下速度慢,在突防時損失較高,戰爭中期已顯落伍。但由於小型航母不能搭載替代機「天山」,九七式仍在艦上服役。

愛知D3A九九式艦上爆擊機

珍珠港上空的九九艦爆

從航母起飛的九九艦爆

南太前線的九九機群

開戰時日本航母三件套之一,九九艦爆轟炸命中率很高,但載彈量只及美國艦載俯衝轟炸機的一半,且日本250千克通用炸彈設計思路並不適合對航母作戰,因此痛失了很多取勝機會。

空技廠D4Y1-C二式艦偵

二式艦偵的識別特點是翼下的副油箱

南太前線基地的二式艦偵

彗星艦爆的偵察型,最初兩架以「二試艦偵」編號於中途島戰役中配屬「蒼龍」號航母,其後獲得正式編號二式艦偵,活躍於南太前線。

三菱A6M5零式艦上戰鬥機52型

後期零式多淪為掛載炸彈的「戰爆」

陸上基地的零戰52機群

陸上基地的零戰52C機群

戰爭後期推出的改進型零戰,加大功率,縮短翼展,強化結構。然而仍然無法和美軍新式艦載戰鬥機匹敵。

空技廠D4Y2彗星式艦上爆擊機12型

彗星機隊在馬裡亞納海戰中遭到重創

彗星12型地面狀態

低質液冷發動機讓地勤傷透了腦筋

九九艦爆的替代品,飛行速度達到零戰的水平。但由於工業底子限制,液冷發動機故障率高,且維護困難,不得不由33型替代。

空技廠D4Y3彗星式艦上爆擊機33型

平頭彗星終於取得日本海軍青睞

彗星33型地面狀態

彗星33型整備中

由於液冷發動機維護困難,換裝氣冷發動機的彗星。雖然阻力增大,但由於功率提高,速度並未明顯下降。33型載彈量比九九艦爆有了很大提高,被認為是理想的替代機型。

中島B6N天山式艦上攻擊機

從航母起飛的機會越來越少

編隊飛行的天山

天山帶雷出擊

九七式艦攻的替代型號,性能全面提升,但投入戰爭時制空權已喪失,天山很難獲得投雷機會,後期多用於夜間雷擊,沒有什麼大的戰果。由於重量較大,起飛時需要助推火箭,且小型航母無法搭載。

中島C6N彩雲式艦上偵察機

看外形彩雲很容易被誤認為天山

彩雲地面狀態很高

緊急出動的彩雲,後排是兩架彗星

日本海軍後期最好的高速偵察機,以電文「身後已無格魯曼」而著名。彩雲是否曾上艦有不同說法,一些資料稱「大鳳」號航母在馬裡亞納海戰中曾搭載彩雲。日軍後期亂抓救命稻草,拿彩雲又是改夜間戰鬥機又是改魚雷轟炸機,其實都沒啥用。

愛知B7A流星改艦上攻擊機

流星改的外形非常流暢

流星改主翼略帶倒鷗型

帶雷飛行的流星改

日本海軍理想的艦載攻擊機,所有艦攻和艦爆的替代者,可承擔俯衝轟炸和魚雷攻擊兩種任務,時速超過零式戰鬥機,理論上攻擊後還有與敵戰鬥機格鬥能力。但因定型過晚,已沒有航母搭載必要,只進行過上艦試驗。

愛知E16A瑞雲水上偵察機

從伊勢號航空戰列艦彈射的瑞雲

日本海軍最後的水上偵察機,要求除傳統的水上觀測能力外,還應能勝任空戰格鬥和攜帶250千克炸彈俯衝轟炸功能。該機1943年定型投產,時速可達448千米,航程2500千米。為勝任多種任務需要該機安裝了俯衝轟炸用的減速板和空戰襟翼,這在當時的水上飛機中幾乎絕無僅有。

瑞雲地面狀態

飛行中的瑞雲機群

該機擬配備於日本兩艘伊勢級戰列艦改裝的航空戰列艦,搭載方案為伊勢、日向各攜帶11架瑞雲和11架彗星艦爆;或伊勢搭載22架瑞雲,日向搭載22架彗星。日本海航六三四航空隊裝備該機進行了積極訓練,但由於熟練度不足最終未能參加實戰。

總之這是一種用於非典型航母的非典型艦載機,鑑於其已上艦訓練,還是歸入艦載機中。

川西N1K2-J紫電改局地戰鬥機

紫電改早期型

地面狀態的紫電改

日本投降後塗刷美軍機徽的紫電改

日本海軍戰爭後期最好的岸基戰鬥機,由擅長水上飛機的川西公司設計的強風式水上戰鬥機改進而來。由於零戰後繼機型遲遲無法推出,日本海軍不得不考慮將紫電改上艦,曾在剛完工的信濃號航母上完成起降試驗。這個系列從水上飛機到陸基飛機再到艦載機的歷程在二戰中絕無僅有。

三菱A7M烈風式艦上戰鬥機

一直沒完成開發的零戰後繼機

最後就剩個樣機

螺旋槳都沒有

零戰的替代機型,由零戰設計師堀越二郎擔綱開發。由於開發進度過緩遲遲不能定型投產,最後在轟炸和地震雙重打擊下徹底喪失生產可能。其實就是開發出來也沒鳥用,不說能不能拼贏F4U,戰爭結束時載著F8F的美軍航母都已經在路上了。這貨連航母甲板都沒碰到過。

接下來是陸軍艦載機兩型

萱場Ka號觀測機

使用液冷發動機的Ka號一型觀測機

改用氣冷發動機的Ka號二型觀測機

三蹦子飛起來了

日本陸軍仿製美國KD-1A製造的旋翼機,本擬用於炮兵觀測,因戰局變化改為掛載1枚60千克炸彈反潛巡邏。陸軍擬配用於陸軍自建小型航母,並在「秋津丸」號陸軍航母上成功完成起降試驗。但因旋翼機佔地較大,被固定翼的三式指揮聯絡機替代。不久「秋津丸」在運輸任務中被擊沉,失去上艦條件的Ka號觀測機只能在陸地機場執行反潛任務直至戰爭結束。

國際Ki-76三式指揮聯絡機

外形很類似德國「鸛」式

Ki-76短距起降和低速飛行能力很強

配屬於「秋津丸」號陸軍航母的Ki-76

日本陸軍仿製德國Fi-156製造的輕型聯絡機,以起降距離短著稱。因完成時已屆1943年,已難以在無制空權條件下執行任務,因此改為掛載輕型炸彈作反潛巡邏機使用。曾配屬於陸軍航母「秋津丸」多次執行反潛巡邏任務,但毫無戰果。「秋津丸」後改為執行運輸任務並被擊沉,原配屬的三式指揮聯絡機轉屬陸地機場執行反潛任務直至戰爭結束。

相關焦點

  • 太平洋戰爭,美日兩國的最高指揮官是誰?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一場波及數億人口的太平洋戰爭爆發。在之後的三年多時間裡,美日兩國為了最後的勝利,在太平洋這個全球最廣闊的海域中殊死搏殺。無數的鋼鐵巨艦在太平洋的海面上衝殺,數不清的戰鬥機在太平洋的天空中搏擊,堪稱戰爭史上的絕筆。
  • 太平洋戰爭中最慘烈的戰役,超過1萬名美軍陣亡,日軍幾乎全軍覆沒!
    太平洋戰爭是二戰期間日本帝國與美國亞太地區進行的戰爭,戰爭以日本偷襲珍珠港為先導,以日本投降結束。在戰爭中發生了許多的著名戰役,其中以衝繩島戰役最為激烈,殘酷!
  • 太平洋戰爭日本海軍航母大鳳號的沉沒
    幾經顛簸的小澤艦隊遍體鱗傷撤退到衝繩島的中城灣,這時剩下的艦載機只有35架了。從此以後,他們夢想的再次組建後勤機動部隊已經成為泡影。為何在馬裡亞納海戰中,日本海軍的艦載機如此不堪一擊呢,以至被美軍航空隊員稱為馬裡亞納打火雞。那是由於日本飛行員在太平洋戰爭前期損失過半,現役的大部分飛行員缺乏訓練,以及艦載機性能不佳,因此日本艦載機大部分被擊落。
  • 在中越戰爭中,三十萬陸軍參戰,中國海、空軍參戰了嗎?
    因此在中越戰爭中,中國軍隊也是吃了不少的苦頭,並且還發動了三十萬陸軍,此時有人開始疑問,中越戰爭,僅陸軍出徵了嗎?海軍、空軍參戰了嗎? 其實這場戰爭不僅陸軍參戰了,海軍和陸軍也貢獻了一份力量。大家都知道,二戰結束後,相對於陸軍來說中國的海軍、空軍實力非常薄弱的。
  • 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 真正的功臣是他們!
    1942年的中途島海戰是整個二戰太平洋戰場的轉折點,在這個節骨眼上,美軍在太平洋上的海空軍實力遠不及如日中天的日本海軍。但是在這種劣勢之下,美國打出了戰爭中最戲劇也是最壯美的一戰,直接將日本引以為傲的海軍艦隊盡數擊沉,奠定了戰爭勝利的基礎。
  • 熊本師團,二戰中日本陸軍最能打的部隊,卻在太平洋全軍覆沒
    第六師團是日本陸軍精銳,其不僅僅是二戰爆發前17個常備師團之一,更是日本明治時代初建新式陸軍時的六大師團之一,由日本六大鎮臺中的熊本鎮臺改編而來,所以也稱熊本師團。
  • 日本有可能取得太平洋戰爭的勝利嗎?沒有一點機會,甚至從沒想過
    就軍事實力和工業能力來說,日本人怎麼做都不成,哪怕上天入地也不行,許多軍事愛好者至今沒有弄清楚日本挑起太平洋戰爭的目標是什麼,大小鬼子們從頭到尾都沒有想過能戰勝美國,他們所致力的是「談和」!也就是在西太平洋確立一定的軍事優勢,同時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逼迫美國承認日本在亞洲和西太平地區的既得利益,構建其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
  • 太平洋戰爭中,日本犯下的最大錯誤是什麼,給戰爭帶來了什麼影響
    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犯下的錯誤,日本人自己總結的似乎已經很全面了。日本在戰爭結束後,就進行了大規模的研究。可是,我們如果看日本的戰爭史研究,就會有一個感覺。那就是在研究中,日本充滿了悔恨,它悔恨的不是發動戰爭的罪惡,而是戰爭中的失誤。日本總是在反思,如果不犯這些錯誤,日本是不是能夠打贏太平洋戰爭。
  • 太平洋戰爭中的空中殺手,美軍F6F地獄貓艦載戰鬥機
    一、「來自地獄的貓」格魯曼公司研發的F4F「野貓」艦載機曾經在四十年代初成為美國海軍唯一一款可以使用的戰機,在太平洋戰區與日本人的戰鬥中作出了突出貢獻,而「地獄貓」就是在F4F基礎上改進而來的,這款戰機也因此被海軍士兵稱為「Wildcat's big brother」。
  • 零式戰鬥機:太平洋戰場上,極具威懾的空中殺手
    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成功,重創了美海軍太平洋艦隊以外,海軍配合陸軍進攻南洋地區,讓麥克阿瑟慌亂中丟下軍隊,從菲律賓逃之夭夭。日本軍隊在戰爭中戰鬥力的強大,除了日本海軍航空兵飛行員個人高超的技戰術能力以外,顯然零式戰鬥機出色的空中飛行性能,都是功不可沒的,打得美陸軍航空隊的P-40戰鬥機、海軍F-2A「水牛」艦載機等,基本上沒有什麼招架之力。
  • 001:牛人奧黑,太平洋戰爭中的第一位美國王牌飛行員
    野貓座艙裡的奧黑爾,注意機首的炸彈貓標記和5個太陽旗的戰果標記,這張可能是後來擺拍也許這就是天意,要把太平洋戰爭中的第一位空戰王牌拱手送給奧黑爾。就在奧黑爾和達菲羅按照慣例檢查航空機槍時,發現達菲羅的四挺機槍全部打不響,這樣達菲羅的「野貓」就成了擺設。奧黑爾讓他返航,達菲羅拒絕了,他緊緊跟隨著奧黑爾,希望能夠出現奇蹟,或者至少可以替他的長機分擔一些敵軍火力。
  • 今天看,二戰太平洋戰爭是一場註定了的戰爭
    太平洋戰爭是二戰時期在太平洋上打的,戰場上敵對雙方主要是日本和美國。對亞洲來說,太平洋戰場是二戰最重要的戰場,現在說二戰,都在談諾曼第登陸,好像多了不得似的,其實這時真正的大戰已打得差不多了,盟軍徹底取得勝利之勢已經確定。真正殘酷的太平洋戰爭反而少有人言。
  • 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時享有多大優勢?
    1941年12月7日,在日本聯合部隊總司令山本五十六的指揮下,日軍偷襲美國太平洋艦隊所在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那麼在發動這場戰爭前,日本到底享有多大優勢?1941年12月在太平洋水域中同盟國所擁的海軍實力有主力艦11艘,航空母艦3艘,重、輕巡洋艦各有14和22艘,驅逐艦100艘,潛艇69艘。而日本海軍有主力艦10艘,航空母艦10艘,重、輕巡洋艦各為18艘,驅逐艦113艘,潛艇63艘。
  • 美國太平洋艦隊航母全趴窩,中國彈射型艦載機研製加速
    四天過去了,雖然海軍網站上還沒有更新這一數據,但是目測海軍中的確診人數已經破千了。(圖源:USNI)說實話,這幾天光聽「美國太平洋航母全部『中毒』」「美軍印太軍事力量真空」「遼寧艦和山東艦成為太平洋沿岸唯二的兩艘航空母艦」……已經有點審美疲勞了。
  • 美國陸軍特遣部隊進駐太平洋,圖的是……
    最近,美國陸軍也在為這個目標「添磚加瓦」:據彭博社報導,美國陸軍將在太平洋地區部署一支特種部隊,以加強對抗中國。這支部隊能夠在信息、電子、網絡等領域發起進攻,並配備遠程精確武器,如高超音速飛彈,打擊陸基和海基目標,在本國海軍與他國海軍發生衝突時掃清道路。美國陸軍部長瑞安·麥卡錫。
  • 美陸軍內部大力整改,「紅色補丁」重回太平洋,只為應對中國
    「紅色補丁」這個稱號,表面上,是指美國陸軍對制服所做的小小改動,在衣褲帽子上都貼上方形紅布,以便區分登陸支援部隊和陸軍前線部隊。實際上,美軍內部對「紅色補丁」,另有一種說法。11月16日,「國家利益」文章稱,在內部面臨重大整改之際,美國海軍陸戰隊做出決定,將重啟第1、第2登陸支援營。
  • 文化客廳|沙青青:日本如何走向太平洋戰爭?
    從九一八事變開始,日本仿佛走上了一條「民族切腹之路」,而這條路的終點導向了太平洋戰爭。回顧太平洋戰爭前的這十年,我們不禁疑問叢生——近代日本的軍政結構與對外戰爭的決策邏輯是什麼?作為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的勝利者,近代日本又會有哪些迷思?太平洋戰爭可以避免嗎?
  • 太平洋戰爭時期日本海軍航空兵的救生裝備
    日本海軍的早期航空裝備是由外國引入,沒有獨立進行改進和調整的能力,因此遲至上世紀20年代中期日本海軍才開始對飛行事故中的傷亡情況進行統計分析,並研究對應的改進措施。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時,其各類救生用品均為本國生產。
  • 「日本不是真想佔領中國」 發動「無勝算」太平洋戰爭的背後原因
    郭岱君與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黃自進28日下午為長風基金會主講「從抗戰大歷史、展望臺灣大未來—勝利75周年的省思」。郭表示,外界疑惑在戰爭後期,為何日本會鋌而走險發動太平洋戰爭,其實是因為深陷中國戰場。但要到東南亞只有兩條路,一個陸路、一個海路走太平洋,國軍退到西南後,日本過不了,沒辦法打到四川;走海路會碰到夏威夷的珍珠港和菲律賓,但中國拖住日本數十萬大軍,日本不得不發動太平洋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