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熔財經
作者/XL
當沙丁魚從美國加州蒙特利海域中幾乎消聲匿跡的時候,沙丁魚商品交易員開始互相競標,導致每罐沙丁魚價格飆漲。一天,一個買家決定打開一罐沙丁魚罐頭,好好犒賞一下自己,可是不一會兒他就感到肚子不舒服,趕緊告訴賣家說沙丁魚有問題。賣家回答道:「嗨,你沒搞懂,這些沙丁魚不是用來吃的,它們只是用來炒作的。」
——摘自賽思.卡拉曼 《安全邊際》
中國有一道令人失笑的世紀難題,叫作「茅房困境」——有錢到底該買茅臺還是買房?能和房產相提並論,說明近些年來,茅臺真是金貴到一定程度了。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底,隨著消費旺季的到來,商家們都拿出了衝KPI的勁頭,而作為「消費一哥」的茅臺有兩個大動作:從銷售方面,茅臺發力開拓非商務局的消費市場,趁著12月雙節下了大力氣通過商超供貨;從資本市場方面,在股價即將摸到2000關口的時候,茅臺向省政府又一次劃撥了巨額股份。
很多人關心的一個問題:2021年茅臺能否繼續飛天?以上兩個動作的解讀,可以給投資者提供一些關鍵訊息。
1499元的茅臺搶購不是什麼新鮮事,只是年底衝刺茅臺加大了直銷投放,據說規模「史無前例」。像我這樣的窮人鬧鐘一天響八次,關了京東開天貓,關了天貓開蘇寧,太熱鬧了。
53度飛天茅臺給供應商的出廠價是969元,普通購買者1499搶到一瓶,再一倒手,加價一千左右,薅羊毛的套利空間明顯。茅臺酒廠為何如此高風亮節,每瓶酒500到1000的利潤自己賺它不香嗎?
還真不香。
假設茅臺自己賣酒,不要中間商吃差價,且全部賣最賺錢的53度飛天,一瓶2000,那麼基本淨利潤能翻一倍。但買茅臺的人多少是自己喝的?又有多少是為了倒手、送禮和收藏的?如果中間沒這麼明顯的差價,經銷商和廣大群眾們還會這麼積極地屯酒嗎?肯定不會。那麼茅臺酒也不會像現在這麼搶手。
所以自己賣酒其實賺不了幾個錢。
況且貴州省更不會讓茅臺做這麼虧本的買賣。2014年初茅臺股價126元左右,2020年底茅臺的股價1998元。貴州國資公司佔股4.68%,市值千億。炒股可比賣酒賺錢多了。
基於茅臺控制不住的價格,每逢重大節日監管都會趕緊警告一番,生怕跑偏了。就說2020年,7月份人民日報發文《變味的茅臺,誰在買單?》,接著中秋國慶前被中紀委敲打過,12月24日又被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點名。
茅臺有多貴?按售價1499元的飛天茅臺計算,二兩茅臺就是一克黃金。每一滴,那可都是真金白銀。
茅臺的高價邏輯很簡單,說起來也不是什麼高明的招數,無非是自封國酒、海量廣告、再加上飢餓營銷。茅臺取消「批條制」後,拿到貨的經銷商囤貨居奇,加上電商平臺常年無貨、實體店限購,營造出一瓶難求的感覺。所以出廠價不到千元的飛天茅臺成為硬通貨,買到手要2000以上,不求最好,但求最貴。
自封國酒這招只能用一次,國人早已潛意識裡默認其獨有地位,後來者國窖1973等無力改變。而飢餓營銷的成本很高,一般企業抗不住。因此茅臺的打法在是簡單又奏效。
市場上茅臺賣的貴,在A股茅臺更貴。貴州茅臺股價在2020年最後一天衝到了1998元,廣大散戶手裡沒個20萬現金,連最低要求的100股都買不起。有人笑稱,年少不知白酒香。
而茅臺的售價,與它的股價有著非常強的相關性。
「熔財經」回顧茅臺批價和股價的歷史數據,會發現茅臺的批價領先股價約1個月,也就是說,茅臺售價越漲,投資者買茅臺股票就買得越起勁。中泰證券在研報《尋價格漲跌之因、需求之形:論茅臺的成長》中得出結論——茅臺酒價跟股價的相關係數高達0.81,茅臺的批價、終端價就是最好的股價先行指標。
個中邏輯不難理解。茅臺經銷商按月提貨,能按市場需求來調整批價,因此這個價格可以及時反映高端酒需求的景氣程度,被看作白酒行情的先行指標。茅臺批價上升,說明市場景氣度不錯,投資者聞風而動,反映在股市就是茅臺股價高漲。
茅臺股價一騎絕塵到了什麼程度?哪怕白酒股殺跌一波,把大盤也砸下去,很多人還是拍手叫好,頗有種天下苦秦久矣的感覺。
誠然,白酒股見頂對A股也許會是好事,畢竟一個良性循環的市場需要輪動。但你看聖誕節前後市場監管總局召開的「全國茅臺酒經銷商代表行政指導會」。茅臺發表了一通不囤貨壓貨的宣言,鼓勵群眾多多舉報。會後市場監管總局霸氣表示,將指導企業按照正常頻次投放和數量均衡釋放。
有熱心網友給翻譯成了大白話:
過去啥樣,現在還啥樣。茅臺還是茅臺,飛天價格依舊飛天。
步步高創始人段永平在2014年茅臺的低谷時期重倉買入並長期持有,如今茅臺總市值早已過2萬億,超過了工商銀行與中石油之和。堅信存錢不如買茅臺的他,在2017年有句頗有意思的點評:
「十年後人們還是會說,十年前那個價格真不貴。」
正如很多分析所言,茅臺這麼玩兒的本質是漲價去庫存,而且是地方政府十分樂見的漲價去庫存。我們在文章開頭提到過,貴州國資公司所持茅臺股票巨量增值,這裡就要講到茅臺在年底的第二個動作。
2020年12月23日,茅臺發布公告,其控股股東茅臺集團向貴州省國資運營公司無償轉讓4%的股權。根據當天收盤價,茅臺這批股票大概值多少呢?
也就900個小目標吧。
茅臺似乎對「聖誕老人」的角色有點上癮,因為在去年聖誕節,茅臺也發布過類似公告,將4%的股份無償劃給貴州國資公司。後者在三季度減持了1.33%,按三季度茅臺均價1678.75元/股計算,套現共281億元。不難想到,現在這4%的股權劃轉過去,基本也是慢慢套現,給地方政府送溫暖的。
這個貴州省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算下來屬於貴州省財政廳。貴州的財政什麼情況呢?有燒了400億去修「天下第一水司樓」的獨山縣、有增速不斷放緩的公共財政收入,和持續增長的政府債務餘額。
茅臺的收入利潤和股票市值對貴州財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將茅臺大禮包一套現來,得來的千億現金將極大緩解省內因疫情所受的經濟重創,也將為新的經濟基礎建設保駕護航,當真是手握茅臺,心中不慌。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普通老百姓買的每瓶茅臺,都相當於給貴州政府做了補貼。
茅臺和貴州的例子並非獨一份。2016年雲南省債務緊急,雲南國資委就把手上部分雲南白藥的股份賣給了新華都、江蘇魚躍;2020年5月,又把25.14%的股權無償劃轉給雲南省國有股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同年12月,河北省的老白乾公告稱,衡水財政局所持老白乾10%的股份將被無償劃給河北省財政廳。
全國一盤棋,「熔財經」可以預見的是,此類現金牛企業與一省財政的聯動將會更大規模的鋪開。
最後一個問題:接下來,茅臺還會繼續飛天嗎?
從數據表現來看,茅臺近年來並非一帆風順。2020上半年總營收為456.34億元,同比增長幅度是近五年的谷值。上半年歸母淨利為226.02億元,同比增長13.29%。增幅與往年相比也是明顯下滑。
但很多人都坦言,對茅臺總是考慮怎麼逢低買入,哪怕不看好茅臺酒的短暫行情,也會長期看好茅臺酒。
我們先不考慮段永平說的「茅臺還能漲十年」是否可能,至少從短期來看,我認為茅臺的表現取決於兩方面關鍵因素,一個既定,一個未知。
既定因素包括上面剛剛講到的——財政需要、政府支持,另外還有居民購買能力、以及目前的購買意願,畢竟,白酒行業可是正宗的內需第一股。
我國白酒產業的主要需求已經由政務性需求轉向了居民需求。
轉賣也好收藏也好,目前酒價的上漲可以拉動各種目的的居民對茅臺消費需求增加,而需求增加又可推動酒價上漲,由此形成可持續的消費者購買意願。
購買能力方面,招商銀行的財報常被拿來解讀中國社會財富分布情況。我們知道在招行存款超過50萬可成為金葵花用戶。從2012年到2018年,金葵花用戶數量從106萬翻倍到236萬。而這236萬位客戶的存款在所有客戶存款中所佔的比重,在由60%增加為80%。也就是說,有錢人變得越來越有錢。
茅臺始終是由買得起的人來定價的。在需求存在的前提下,只要有錢人變得越來越有錢,茅臺就不會停止上漲。從這個角度來看,有些人把成為茅臺「中國富人指數」也就不奇怪了。
那麼未知的關鍵因素又是什麼呢?我們需要先來看一下茅臺的「飛天之路」。
2000年-2007年,茅臺經歷第一輪上漲周期,超越五糧液成為我國高端白酒第一品牌。金融危機終結了第一輪白酒牛市,茅臺進入下行周期,股價下跌過半。2008年,四萬億刺激計劃開始,政府主導的投資活動刺激了白酒的政務性需求,茅臺迎來第二輪牛市。2012年-2014年,國家出臺「三公」政策限制政務性消費,白酒行業開啟下跌。2015年,各大城市的房價開始企穩上漲。房價漲了大家發現自己身價漲了,撒錢動力增加,高端白酒行業需求增加,茅臺進入第三輪牛市。
尤其在2016年之後,川普上臺,中美關係降溫、摩擦不斷。在這種背景,曾經深受追捧洋酒的境遇越來越難,而「國酒」茅臺的收入依舊保持逐年增長。再後來因為2020年的疫情,進口洋酒遭遇暴擊,根本無法與茅臺抗衡。
不難看出,茅臺的表現與歷史周期有很強的相關性。當前歷史周期下,在川普肆無忌憚、中美矛盾不斷的執政時期,舶來品必然不如茅臺、華為這些本土品牌吃香。而「熔財經」認為,接下來美國民主黨拜登上臺,在中國承諾金融開放的大背景下,高端酒局茅臺是否仍能一騎絕塵,便是最大的未知。
太多人拿如今的茅臺與鬱金香泡沫、南海泡沫相比,既已登頂,哪有人能一直在山巔觀日出?但換個角度去看,外部環境駛向迷霧的當下,挖掘內需消費才是關鍵所在。而茅臺,則是看多中國最有力的證明。
在茅臺「飛天」的背後,未嘗不是蘊含這麼四個字:看多中國。
畢竟,基於國運的投資,才是好的投資。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熔財經:城市商業新媒體,區域經濟連結者,產業趨勢發現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