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多來,「紅沙發」系列訪談活動已走過10座城市。圖為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柳斌杰、著名作家王蒙、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及襄陽市襄州區龍王鎮農民作家周春蘭、襄陽市盲人協會主席薛雷等各界嘉賓做客訪談,暢談閱讀。本報記者 王毅 攝
由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發起、中國全民閱讀媒體聯盟承辦的全民閱讀「紅沙發」系列訪談活動,歷時兩年多,走過10座城市,舉辦訪談55場;相關新聞及專題報導,從《人民日報》到央視《新聞聯播》,從省、市黨報到新浪、搜狐,遍及全國及地方各相關報刊、網絡、電臺、電視臺;日前,《書香中國萬裡行——全民閱讀「紅沙發」訪談錄》第一輯也正式結集出版……「紅沙發」的階段性成果,可以用聯盟名譽理事長柳斌杰的話來概括:「所到之處,都有力地帶動了當地的閱讀活動,發揚了讀書風尚,掀起了閱讀熱潮。這是媒體推動全民閱讀的生動實踐,不僅為全民閱讀的推廣做出了榜樣,也創出了自己的品牌,提升了影響力。」
2015年度,隨著「倡導全民閱讀」再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舉國上下,全民閱讀活動的熱潮持續升溫。當此之時,概要回顧一下兩年多來舉辦「紅沙發」活動的內容與成效,梳理和描繪一下策劃、實施系列訪談活動的宗旨與願景,形成更加系統、全面的思路和操作方案,以便於下一步更加紮實、有效地開展活動,更好地服務於「書香中國」與「學習型社會」的建設成長,服務於我國出版業的繁榮發展。
2012年6月,全民閱讀「紅沙發」系列訪談活動在寧夏銀川全國書博會上首次亮相;2013年4月,「中國全民閱讀媒體聯盟」由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聯合全國78家新聞機構發起,在湖北武漢召開成立大會,約200家媒體踴躍參與;2014年4月,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直接指導下,「書香中國萬裡行」大型巡迴採訪活動在北京正式啟動。
從2012年的銀川開始計算,2013年經北京、武漢、杭州、海口,2014年又走進襄陽、蘇州、貴陽、福州、三門峽,截至2015年4月,「紅沙發」活動跟隨著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和中國全民閱讀媒體聯盟,走過了10座城市。隨著2015年度全國範圍內全民閱讀活動的蓬勃開展,「紅沙發」活動再次拉開了巡迴全國的帷幕。
現在,我們從活動的內容構成與活動成效相結合的角度稍作梳理,對「紅沙發」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分析和總結。
一、闡釋文化國策 弘揚閱讀理念——建構「頭腦與靈魂」
黨的十八大首次把「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寫進了黨的政治報告;2014年全國兩會上,「全民閱讀」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提出了「倡導全民閱讀」……顯然,全民閱讀已經成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一項重要國策,被正式提出並大力倡導。作為媒體人,推動全民閱讀文化戰略的實施,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聯合全國新聞界同行,傾力打造了「紅沙發」訪談平臺,藉助此平臺「闡釋文化國策,弘揚閱讀理念」,進而通過媒體的廣泛傳播,營造習近平總書記所倡導的「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文化氛圍。這一內容定位,應該是「紅沙發」訪談的首要社會責任。
為此,2013年1月,時任新聞出版總署署長的柳斌杰同志做客北京圖書訂貨會「紅沙發」現場,提出了「全民閱讀正處於大提升最好時期」的論斷。他指出,深入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對於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推進學習型社會、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提高公民素質都有重要的意義」。
2013年4月,柳斌杰做客海南全國書博會「紅沙發」現場,指出「全民閱讀為文化強國夯實基礎」;2014年1月,北京圖書訂貨會的「紅沙發」訪談節目中,柳斌杰提出「全民閱讀為實現中國夢夯實文化基礎」。
2014年8月,在貴州全國書博會的「紅沙發」現場,柳斌杰盛讚「書香中國萬裡行」是帶動全民讀書的一次「文化長徵」,要求全民閱讀媒體聯盟做好以下幾項工作:營造全民閱讀社會氛圍;介紹全民閱讀書香市縣鎮建設的典型經驗;介紹當代的讀書經驗,讓更多的人自覺地讀書;推廣新書、新作,引導人們閱讀。
2014年7月,時任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鄔書林、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應邀來到江蘇書展的「紅沙發」現場,圍繞正在制定中的《全民閱讀促進條例》,提出了「閱讀立法為公民基本文化權益提供保障」、「在國家法律的調整下把全民閱讀放到基礎性的文化建設地位來認識,通過閱讀很好地實現個人成長、家庭幸福、社會和諧、國家富強」等鮮明觀點。
從全民閱讀的「最好時期」到「全民閱讀與文化強國」、「全民閱讀與中國夢」的關係,從「文化長徵」到「閱讀立法與公民基本文化權益」……做客「紅沙發」的高層官員、學者們,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淺出地系統闡述了有關全民閱讀的文化理念、國家政策、重大意義、戰略思考及其實現路徑,在全局和宏觀層面,對於全民閱讀活動的內涵與外延給予了清晰、完整的界定。可以說,上述內容,奠定了「紅沙發」的思想文化基礎,建構了訪談內容的「頭腦與靈魂」。
二、推介名社大家 舉薦精品力作——供應「血液與營養」
全民閱讀活動的另一項基礎性工作,應該是鼓勵、扶持精品力作的創作出版,引導、舉薦精品力作的廣泛閱讀。為此,「紅沙發」團結了一批出版人、作家、學者、文化名人,共同為倡導「寫精品、出精品、讀精品」而出謀劃策。知名出版人李巖、潘凱雄、陳海燕、殷忠民、李學謙、李久軍、李家巍、陳純躍、黃國榮,著名作家王蒙、高洪波、劉醒龍、嚴歌苓、範小青、白燁、王海鴒、李寬定、車延高,知名文化學者王立群、孫紹振、酈波,知名主持人倪萍,兒童文學作家金波、曹文軒、沈石溪、白冰、王一梅等,先後做客「紅沙發」,可謂群賢畢至,高朋滿座。
中國出版集團副總裁李巖、浙江出版聯合集團副總裁陳純躍共同接受「紅沙發」訪談時表達了一致的看法:出版因閱讀而繁榮,出版人的責任是提供更多精品圖書,而暢銷的卻不一定是精品。黑龍江出版集團董事長李久軍、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李家巍面對國民閱讀率偏低、數字閱讀的挑戰等問題,提出了出版社的「兩個轉變」——發展模式由傳統模式向全媒體、全平臺轉變,由過去的以編輯為中心向以讀者為中心和以需求為中心轉變。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和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陳海燕認為,精品力作是作家與出版人共同創作的作品,名人薦書既要有目標更要注重專業性,這樣才能專業化。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殷忠民則強調出版社要保證產品質量,彰顯出版人的社會責任,「根植教育,服務教育」,把人教社打造成國際著名、國內領先的教學內容資源提供商和教學解決方案提供商。少兒出版界的領軍人物李學謙、白冰表示,「希望老師和家長們能引導孩子讀一些看起來沒用,但能為他們的精神世界打底子的書」。
這些負責任的出版人,他們「面向讀者出精品,服務教育,對孩子負責」的觀點,很容易在「紅沙發」的舞臺上找到共鳴。2013年,王蒙攜70萬字的巨著《這邊風景》和中短篇小說集《明年我將衰老》來到海南全國書博會「紅沙發」現場,他寄語青年——「希望青年人堅持閱讀,堅守經典,通過閱讀增加智慧、熱情與動力」。2014年,王蒙又帶著近作《八十自述》來到貴州全國書博會「紅沙發」現場。他這樣與讀者分享閱讀的快樂:「最大的快樂就是把書讀活,把生活讀成書,建議大家多讀體悟人生之書」。2013年1月,北京圖書訂貨會的「紅沙發」訪談中,文學評論家潘凱雄、白燁分別向讀者推薦了賈平凹的新作《帶燈》、基辛格的《論中國》以及莫言的代表作《紅高粱》《豐乳肥臀》。文化學者王立群推崇「閱讀歷史,明智明理」。吳青教授則以母親冰心先生的作品《小橘燈》為例,呼籲青少年「閱讀經典,埋下真善美的種子」。2014年1月,作家嚴歌苓帶著新作《媽閣是座城》來到北京圖書訂貨會「紅沙發」現場,還向讀者推薦了她認為可以一讀再讀的好書,如英國作家喬納森·弗蘭岑的《自由》、麥卡勒斯的《心是孤獨的獵手》等。中國印刷博物館副館長張連章則以明本《永樂大典》為例,向讀者描繪了「古書之美,熠熠生輝」。兒童文學作家張之路、沈石溪向青少年朋友推薦了《草房子》《第三軍團》《狼王夢》《永遠的合唱團》等優秀童書。
負責任的作家、學者們,藉助「紅沙發」訪談的平臺,向廣大讀者朋友傳播出「閱讀經典,體悟人生」的正能量。讓越來越多的優秀出版人、優秀出版社做客「紅沙發」,讓越來越多的名家大師、精品力作,進入全民閱讀的大眾視野、百姓書單,唯其如此,全民閱讀的文化理念才能從觀念邁向實踐的第一步。而這部分內容,也就構成了「紅沙發」訪談的「血液與營養」的源泉。
三、聚焦草根明星 講好讀書故事——塑造「骨骼與軀幹」
全民閱讀的主角是「全民」,是人民群眾,是市民百姓;有好書,還要找到好的讀者,而「草根」裡的讀書明星,才最容易成為民眾閱讀的榜樣,這樣的榜樣,才有無窮的力量;向草根明星學習,人人都可以閱讀,人人都可以成為好讀者。基於以上理念,「紅沙發」在普通百姓中尋找到了一個個讀書人物和一樁樁讀書故事,把這些身邊人、身邊事,原汁原味、樸實生動地講述給讀者朋友們。
2013年4月,曾經在北京大學當保安的甘相偉在「紅沙發」節目現場,講述了自己一邊在北大站崗,一邊通過自學考上北大的讀書故事。上海市民邱平衛,因病到山清水秀的廣西巴馬縣療養,發現那裡的孩子沒有書看時,經過捐書、募書等種種艱苦的努力後,終於為山裡的孩子建起了好幾座圖書館。2014年湖北襄陽市的「紅沙發」訪談現場,襄州區龍王鎮農民周春蘭,講述了曾經從賣廢品的老人手裡得到一本《駱駝祥子》,是閱讀讓她從艱難窮苦的生活中掙紮起來,成為一名遠近聞名的農民作家。雙目失明的青年薛雷,通過學習盲文,閱讀張海迪翻譯的盲文讀物《少年維特之煩惱》,重新找回自信和繼續活下去的勇氣。村裡第一個考上大學的農村青年李曉波,17年來堅持資助像他當年一樣面臨輟學和無書可讀的孩子們。湘西農民詩人宋慶蓮,初中輟學回家務農,堅持讀書、寫作,還為孩子們寫了一部長篇童話《米粒芭拉》。村子裡找不到書店,也沒有書屋,她還騰出自家一間臥室辦了一個農家書屋。
當普通百姓當中的讀書人物來到「紅沙發」,與官員學者、名家大師圍攏在一起,暢談全民閱讀之時,我們試圖構建的是一個平等和諧、陽光溫馨、向上向善的精神文化共享的環境。而且,我們還是要強調,閱讀的主體是人,全民閱讀的主角是百姓。所以,這部分內容又恰恰構成了「紅沙發」訪談的「骨骼與軀幹」。
四、研討城市閱讀 創造良好生態——優化「空氣與水質」
閱讀可以塑造人,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閱讀同樣可以塑造城市,可以改變一座城市的命運。「紅沙發」訪談的第四方面內容,是探討「城市閱讀」。
2013年4月,「紅沙發」來到湖北武漢,第一次從書展走向社會。武漢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劉醒龍和武漢市委常委、紀委書記、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車延高,與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的代表,一起暢談了對於江城武漢打造「讀書之城」的看法:一個城市的讀書量,決定著這個城市的未來,人的素質的提高會促進城市的發展。
2013年9月,「紅沙發」走進杭州。杭州市副市長陳紅英介紹說,杭州有很多節日,唯獨西湖讀書節前後有半年時間,是杭州全年最長的節日。在杭州市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杭州形成了濃厚的書香氛圍。按照2011年的數據,杭州城鄉居民綜合閱讀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4.3%,報刊閱讀率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
在「紅沙發」訪談現場,時任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副局長的闞寧輝介紹說,在全民閱讀活動的強力引領和推動下,上海的閱讀氛圍、閱讀環境發生了積極的變化,實體書店開業的越來越多,關閉的越來越少。他認為,有了知識和文化,一座城市就有可能成為偉大的城市。
時任重慶市新聞出版局副局長雷平認為,重慶經常被形容為「小馬拉大車」,大量的是農村,城市這匹馬很小,但是要讓它精神起來,就必須注入文化實力。硬實力可以打造形象,軟實力可以豐富內涵。
2014年6月,「紅沙發」走進襄陽。襄陽市委副書記虞國旗介紹說,襄陽藉助其2800多年的古城文化、漢水文化和三國文化,用當代的文化建設使襄陽各項事業的發展更加具有精神動力。而「書香溢襄陽」的全民閱讀活動,則被襄陽市當作提高市民素養、建設城市文化的基礎工程。柳斌杰在現場評點說:「城市之間最大的區別不在於高樓大廈,而是鐫刻於心、始見於行的歷史和文化。」
2014年7月,「紅沙發」走進蘇州。蘇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陳嶸在訪談中說,蘇州作為文化名城,不僅擁有園林之美和山水之盛,更在於幾千年歷史積澱所造就的獨特地域文化。其經濟因為文化內涵才發展得更健康,蘇州百姓也因為文化而更加儒雅。閱讀,已經成為蘇州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每一座城市,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歷史文化、自然稟賦和閱讀生態。「紅沙發」訪談作為城市之間的窗口、橋梁和紐帶,讓彼此之間相互審視、取長補短,從而實現交流融合、齊頭並進、美美與共,共同優化各自的全民閱讀文化生態環境,進而從書香城市走向書香中國。所以,這部分內容,應該是「紅沙發」訪談所關注的「閱讀空間」與「閱讀環境」,代表著閱讀人的「空氣和水」。
五、探究問題答案 書香點亮夢想——播撒「雨露與陽光」
「紅沙發」訪談在展示閱讀成果的同時,也不迴避探究全民閱讀活動中凸顯的問題與矛盾。
針對讀者需求的急劇變化,出版業是否準備不足、該如何應對的問題,柳斌杰給出三點提示:其一,中國圖書出版去掉再版書、教科書一年才10多萬種,只相當於國外中等國家水平,要滿足13億人的讀書需求還不夠,這對出版人提出了更高的個性化需求。其二,不同職業、不同文化的讀者需求越來越傾向多元化,對出版界也提出了更多方面的需求。其三,國內出版的圖書太過側重傳統文化的複製,科學素養不夠,面向學生的出版物偏重於應試、升學,功利性較強。為此,希望社會各界大力推廣宣傳科普類圖書,更加崇尚新知,提高全民的科學素養。
針對碎片化閱讀可能帶來的副作用等問題,做客「紅沙發」的嘉賓們更是暢所欲言。王蒙認為,網絡瀏覽有利於信息的民主化,有助於文化的普及,有助於信息的傳播,但同時會使人對信息的攝取變得膚淺、平面,簡單的量化,缺少深度和思考。王海鴒認為,讀者對網絡和手機的過度依賴,對文學的衝擊是很大的。聶震寧則比較樂觀,他認為要善待碎片化閱讀,用碎片化的時間讀完整的書或者讀碎片的文章都是好事情。
針對數字出版對於傳統出版衝擊的問題,李久軍提出要突破「三重門」:觀念門、人才門、渠道門,而首要是觀念門。傳統出版還有市場,及時轉型,將來大有可為。針對電商對於實體書店劇烈衝擊的問題,來自四川文軒在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張踐認為,實體書店要用特色經營、體驗活動等留住讀者,同時可以攜手網絡共謀發展;來自京東商城的石濤則認為電商和新華書店並不是競爭關係,有大量的機會可以共贏。
從傳播閱讀理念到舉薦名家名作,從聚焦草根明星到研討城市閱讀,如果說「紅沙發」訪談前四個方面的內容與成效有益於「營造氛圍、推動閱讀、總結經驗、優化生態」的話,那麼,第五個方面,「聚焦矛盾、發現缺點、探究問題、尋找答案」,更表明了「紅沙發」訪談面對全民閱讀文化工程的成績和問題時,理性與建設性的健康心態。毫無疑問,每提出一個問題,每推動一個問題的解決,全民閱讀的偉大事業就會向前邁進一大步。懷著這樣的信念,「紅沙發」也會不斷勇敢地發問。用健康的心態發問,用建設的心態尋求答案,更應成為「紅沙發」訪談活動的一個核心內容,也可以把這部分內容看作是推動全民閱讀活動成長、完善的「雨露與陽光」。
短短兩年多時間裡,「紅沙發」訪談活動基本按照上述五大內容構成策劃與實施,不斷實踐探索,不斷取得實效,正在努力成為全民閱讀活動的「晴雨表」、出版事業繁榮的「風向標」。2014年12月,時任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書記的蔣建國同志在新出版的《全民閱讀「紅沙發」訪談錄》一書「代序」中寫道:「我們要點亮中國夢,需要用閱讀打牢國家文化根基,用閱讀造就民族心靈高地,用閱讀提升人民精神氣質。」這句話,大而言之,道出了全民閱讀對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價值與意義;小而言之,道出了「紅沙發」訪談活動的宗旨與願景:播撒書香,點亮夢想。
(作者系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中國全民閱讀媒體聯盟秘書長)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