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廣州恆大淘寶足球俱樂部在自家足校舉行了「恆大青訓行」的主題活動,結合媒體以及廣大球迷關心的熱點話題,就俱樂部足校的最新辦學情況及成果、疫情防控下的復學復訓情況以及人才選拔、培養機制及隊伍管理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展示了恆大投身青訓8年,尤其是2018年開始實施「全精英、全免費」辦學以來的成果。這份優異「答卷」的背後,是恆大對國內足球青訓的多年辛勤耕耘。
2012年4月23日,恆大足校面向全國招生,正式拉開了恆大青訓的大幕。2012至2017年,恆大足校著力擴大足球人口,夯實人才基礎,打造專業化和高水平的新型足球學校,並因此獲得了「最大寄宿制學校」金氏世界紀錄。這是中國足球被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的最重要的紀錄,也是對恆大一流辦學環境的一次全面評估。
然而,對於恆大足校來說,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在經過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徹底夯實基礎之後,恆大足校在2018年開始了第二個「五年計劃」,全面實施 「全精英、全免費」的人才培養機制,學生訓、賽、學、吃、穿、住等費用全免,確立了5年國內特訓、5年海外深造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獨有的恆大青訓「一條龍」體系。具體來說,就是7-9歲學生在校外青訓中心培訓,9-13歲學生經過嚴格選拔進入恆大足校並接受世界頂級青訓教練團隊5年特訓,14歲開始每年選拔25人到恆大西班牙分校留學5年。18歲學成後,最優秀學生繼續留在歐洲職業俱樂部深造,大部分球員選拔進入恆大俱樂部預備隊、梯隊乃至一線隊。
對於恆大的「全精英、全免費」人才培養機制,前國腳區楚良在接受採訪的時候給予了高度評價。在他看來,中國青訓目前主要的難題是能不能快速擴大足球人口、培養出優秀青訓人才,只有做到這兩點,才能儘快縮小與世界足球強國的差距,「我很高興恆大在青訓方面有這麼大的投入,特別是恆大集團多年來的巨額投入,我在這其中看到的一是實力、二是理念,都令人敬佩。」
相對於國內其他青訓機構,恆大青訓的特色也讓區楚良印象深刻,在他看來,恆大足校目前主要的發展目標就是培養精英球員,為職業聯賽輸送人才。恆大足校剛剛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接下來就是「從有到精」。「恆大的投入這麼大,不但是一種實力的體現,更是對於青訓的堅持。這種為中國足球發展振興不惜代價的責任感和長期實踐,都令我十分佩服。」區楚良說。
而另外一位前國腳吳群立則對恆大足校有另外一個角度的看法,在他眼中,恆大精英化的招生理念很像當年的體校,可以讓有潛質有能力的孩子不用花錢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培訓。吳群立表示,青訓選材離不開三方面:柔韌性、協調性、速度,以及引導孩子提高閱讀比賽的能力,用腦子踢球。而恆大足校學員們不僅要接受世界頂級青訓教練團隊5年特訓,14歲開始還要精挑細選送往恆大西班牙分校留學5年,接受西班牙足球文化的薰陶,眾所周知,作為世界足壇勁旅,西班牙隊既有歐洲足球團隊緊密、攻擊迅速的特點,也有美洲足球風格華麗、技巧精湛的優勢,這種剛柔兼備的技術風格非常有利於小球員的成長進步。可以說恆大選擇在西班牙建立分校,是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目光長遠的決定。
對於恆大這種「全精英、全免費」的人才培養機制,身處其中的小球員們無疑最有發言權。2011年出生今年才9歲的張博皓父親張志陽千裡迢迢從瀋陽趕到廣東,剛剛參加了恆大2020年的招生複試。在談到恆大足協最吸引他的地方,張博皓用「練得好」予以了概括。而他的父親張志陽則表示,之所以帶孩子來這麼遠的地方參加考試,首先是出於對恆大足校這個品牌的認可,在談到對恆大足校的印象時,張志陽說:「真正來了之後,真的感覺是非常非常大。而且場地條件,各方面,我感覺是非常非常好。」對於恆大足協最為吸引人的地方,張志陽一語中的:「我覺得還是恆大對足球的這種執著吧。在中國來說,它的投入是最大的,對足球的信心也是很足的。從我們家長來說,肯定是儘量給孩子找一個高的平臺來訓練。」
8年來,恆大足校走出了不同尋常的青訓道路,「全精英、全免費」的人才培養機制,不僅意味著巨大的投入,也是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體現。眾所周知,由於種種原因,中國足球這些年每況愈下,已經徹底陷入低谷。在這種情況下,恆大出重金「為國養士」,歸化了艾克森、洛國富、阿蘭、高拉特和費南多等實力派球員,為國足衝擊2022年世界盃注入了一針強心劑。而在青訓方面8年如一日的精耕細作,換來的也將會是中國足球人才的井噴,一句話,恆大在青訓上所做的一切,歸根到底都是為了一個目標,那就是振興中國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