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恆大足校,其實外界或多或少還是有質疑和誤解的,簡單說來有這麼幾條。
1,恆大足校成立8年了,輸出的明星球員有誰?看看魯能足校,中超遍地開花,國字號一抓一大把。看看徐根寶的崇明島基地,全運會冠軍拿到手軟,以崇明島青訓球員為框架的上港甚至奪得過中超冠軍。恆大怎麼和人家比?
8年的時間很長嗎?如果你真的認為8年時間很長,那你真的不了解足球運動員的培養周期。魯能足校成立於2000年,整整20年時間,徐根寶是2002年從申花下課後開始在崇明島閉關修煉的,等到上海東亞隊一期成型也花了整整十幾年時間。
2012年成立的恆大足校,基本和90後球員無緣,或者說即使對90後球員進行培養,下手也太晚了。所以,要等恆大足校學生成才,至少是04後球員。事實上,04國少隊,恆大已經成了輸出大戶,而恆大從05、06兩個年齡段開始包攬各種國內比賽的冠軍,這個年齡才更符合2012年開始建校的時間軸。
不光是對恆大的質疑,就是對中國足球整體青訓培養和校園足球的質疑,也都是操之過急。01國青隊兵敗亞青賽後,網絡上不少人在說,「足協大張旗鼓搞青訓,全國主張校園足球,一點屁用沒有。」這才哪兒到哪兒呀,我可以負責任地說,目前的青訓局面是94年職業化以來最好的時期,但這才搞了幾年時間,就希望01後球員開花結果,門兒都沒有,耕耘總會有回報,只是需要時間。
2 恆大足校是不是普通人承擔不起的貴族學校?
最初恆大足校沿用的是魯能足校的模式,分為普通組和精英組,普通組收取一定費用,而精英組全部免費,比如當年韋世豪在魯能精英組就是免費的。而目前恆大足校已經取消了普通組,目前留下來的大約1100名學生全部都是免費的精英學員。
在這裡,我還要特別幫魯能足校說句話,收費的普通組也並非向有錢的大戶人家開放。第一,費用不高。第二,專業訓練之外,文化課學習一點沒有拉下,魯能足校的高考晉級率是非常高的。目前魯能隊主力球員段劉愚當年是主動放棄高考,否則,上一個名校是板上釘釘的。所謂精英組和普通組學員就是兩個出路,前者是為職業隊做人才儲備,後者是為體育學院或綜合性高校的體育系培養人才。要知道,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職業球員。
恆大在專攻精英球員以後,可以說完全開啟了免費教學的模式,其錄取球員的標準只有一個,就是孩子的潛質與天賦。
如此一來,恆大足校就面臨這麼一個問題,最小年齡段是從9歲開始,但足校的歐洲專家卻認為,9歲還是有點晚,理想的是從7歲開始,但讓7歲孩子就開始走精英路線的確過於冒險。於是恆大足校與全國15省的30個小學達成戰略合作,派遣專業教練在各地對這30個小學的7歲孩子提前進行專業訓練,從9歲開始選拔精英進入恆大足校。
3 恆大足校是否只是許家印的一個表面工程,其實名不符實?
截止目前,恆大足校累積投入28億,從2018年開始平均每年投入超過2億。目前學費全免,人們懷疑恆大足校名不符實,往往是從免費開始的,每年2億的確是個龐大的數字,但和恆大俱樂部每年的投入相比,這個數字就顯得不那麼可怕了。恆大俱樂部每年都在虧損,每年虧損少則幾個億,多則十幾個億,俱樂部虧損了,恆大集團搞足球卻大賺特賺,因為通過足球獲取的廣告效應根本無法用金錢來衡量。搞足球之前,恆大是多大體量的公司,現在呢?
中國職業足球俱樂部都是賠錢的,這是現狀,沒辦法,但每家俱樂部的投資人都有自己的算盤,如果各俱樂部都能取得恆大這樣的影響力,老闆恐怕樂的嘴都合不上了。
恆大足校給球員免費,有自己的訴求。他們實施的是「5+5」計劃,9到13歲在恆大足校接受高水平外教團隊的訓練,14到18歲在西班牙恆大基地直接感受國外的訓練氛圍,並力爭在歐洲俱樂部梯隊獲得機會。
恆大足校的訴求是什麼?按我的推測,有兩點,一是為未來的恆大一線隊輸送人才,二是富餘的球員可以賣給其他俱樂部。總之,現在每年的2億投入,在若干年後將會給俱樂部省去十幾個億的開支,你說合算不合算?
但所有的前提只有一個,足校學生從選材到培訓必須真材實料,否則,每年2億才真正打了水漂,誰腦子有病每年花兩個多億搞個名不符實的虛假工程騙人呀?
現在我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傳說恆大足校與個別球員籤訂了上億的違約金?我們自己免費培養的球員,不能隨隨便便被別人中途挖走。我的學生,歸屬權就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