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豆瓣摳組」是啥
當今社會,消費主義盛行,到處都充斥著「買它」的口號。
就在前幾天,李佳琦1.3億買豪宅,羅永浩轉型抖音帶貨,薇婭直播賣火箭......
似乎,那些「摳門」的人越來越少見了。
直到,我發現了「豆瓣摳組」的存在。
「豆瓣摳組」原指豆瓣上的一個名為「摳門男性聯合會」的神奇小組,裡面有著眾多的當代摳門藝術家。
據本人的科(dao)學(ting)考(tu)證(shuo),這個神奇的小組建於2015年,因某人看不慣女友洗菜浪費水而建立,專供自己和其他摳門藝術家交流摳門心得,共同譴責揮霍浪費的女性伴侶。
後來一批女生湧入,單獨成了一個「摳門女性聯合會」。
截止目前,男性摳組有11萬+成員,女性摳組後來居上,已有23萬+成員。
本著做(kan)調(re)查(nao)的心態,我對這個兩個小組的帖子進行了大量取(jie)證(tu),發現事情並不是想像的那麼簡單,這兩個小組的畫風和心態差別有點大。
2「摳門男性聯合會」的衣食住行
先從最先創立的「摳門男性聯合會」開始看起,這個小組裡的「摳友」各個都身懷絕技,衣食住行哪個方面都能想到「摳」的妙招。
「衣」方面:
第一招:能穿多久是多久
第二招:二手撿漏
第三招:縫縫補補又三年
第四招:「廢物」再利用
由舊背心改成的枕套
「食」方面:
第一招:買特價菜
第二招:買「邊角料」
第三招:打包帶走大法
第四招:「狂薅資本主義羊毛」
還有各種各樣顛覆三觀的方法......
當然,「住」方面和「行」方面也都有各路大神來指點,但數量比較少,沒有特定的招式,這裡就不再列舉了。
看完這些「充足」的社會學素材,那些自認為平時再怎麼摳的人,應該也會發現自己很富有了吧。
當然讓我震撼的不僅僅是他們的「摳門」程度,更讓我震撼的是他們的生活技巧與生活觀念。
他們似乎並不是因為窮而選擇「摳」的,而是把「摳」作為了一種生活態度。
正如組裡倡導的,摳,是該花的一分不少,不該花的一分不多花。
無論是縫補衣服、種菜做飯,還是積攢各種優惠券,他們每一位都有自己的獨門絕技,都有屬於自己的「生活哲學」。
3「摳門女性聯合會」的另一種畫風
再看看隔壁的摳門女性聯合會,畫風好像不太一樣......
似乎大部分都是怎麼買東西省錢的帖子。
組裡也有不少吐槽貼感嘆摳門女性聯合會「變味」了,直呼「摳女組都在買買買,錢沒省,反而被種草,已經退了。」
好像,摳女組掉入了曾經最討厭的消費主義陷阱。
4去他媽的精緻,去他媽的消費主義
回歸到摳組創立的初衷和本質,他們不是因為窮而摳門,只是厭倦了浮誇消費,在生活的「毒打」之下逐漸識破了消費主義的陷阱並且逐漸練就了各種「摳門」的絕技。
也正如他們的標語:我們摳不是因為窮,我們就是摳。
現如今,消費主義盛行,焦慮、攀比情緒充斥著每個人的內心;
衣物、化妝品、電子產品的種類越來越多、更新換代越來越快;
網購、直播帶貨等各種各樣銷售形式都在催促著你「買它」;
公眾號、知乎、豆瓣等等社交軟體的大佬們都在對你宣傳著財富自由、追求精緻;
人們一邊被階級差異壓的喘不過氣,一邊又用「精緻窮」來麻痺自己。
「豆瓣摳組」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種畫風,不是去追求什麼精緻,也不是去和他人攀比;
而是化身為鋼針,戳破消費主義的泡沫,讓你看到生活本來的面目。
比起小布爾喬亞們的「精緻窮」,
開源節流,理性消費;
才是更酷更朋克的事情。
公眾號:避冬客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