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人民日報旗下的人民網體育頻道上,配發了一張魯能與華夏幸福首回合比賽的圖片,並如此寫道:「不要習慣了黑暗,就為黑暗辯護」。
原來,繼京魯兩回合比賽中,都出現裁判判罰爭議後,還發生了魯能球迷舉報兩場比賽的裁判,分別存在論文涉嫌抄襲、一稿多投現象。
魯能球迷甚至還徵集證據,以此舉報足協等事件發生後,在10月26日形同雞肋的剩餘比賽中,魯能不僅有兩個爭議點球未判,且在比賽最後一刻,費萊尼的絕殺頭球,也給爭議性地吹掉了。
在大多數輿論為魯能打抱不平的同時,卻也出現了另一大論調——那就是批評身在孔子家鄉的山東球迷,不懂「以和為貴」,認為魯能球迷這樣與裁判群體懟下去,只會害了魯能自己,令其以後難有立錐之地云云。
還有像和名的足球媒體人賀曉龍就稱,魯能的球迷「舉報沒毛病,動機有問題」。
其顯然認為,魯能球迷只是為了自己喜愛球隊的「私利」而舉報。但是,球迷們卻並非為了其個人,而是為了魯能這支球隊、這個集體而發聲,如果他們的舉報又是有理有據,難道為了追求正義的結果,我們就如此懷疑和反對其「動機」嗎?難道,因為「動機論」,就可以不追求正義的結果了嗎?——這顯然就有點本末倒置了吧?
像北京國安隊在此前,認為判罰對自己不利時,早就由其老總拋出了「天不會永遠是黑的」之觀點,當然,接下來的判罰,確實在輿論壓力之下,國安開始變得不再吭聲了——而魯能為何就不能也如此發聲?就不能無別的方法得到公平對待時,將對方有證據存在的汙點公開呢?
如果我們的所謂「和諧」,是以犧牲對正義的追求,和對正義結果的追求為代價,這會不會讓人們對「正義」二字,都要感覺寒心了呢?
於是,才會有了權威官媒——人民日報的這句振聾發聵之聲:「不要習慣了黑暗,就為黑暗發聲」!
中國的裁判問題,本就由來已久;經過昔日的足壇掃黑之後,也確實變化很大,但是不是到了令人尊重與仰視的境界呢?
很明顯,有一件事,就能說明問題——中超的重要比賽,近年來幾乎都要邀請外國裁判執法,這一做法本身,其實不啻於在響亮地打本土裁判的臉:如果自己的臉上,不是有灰、如此之黑,能會在你臉上抽出這般白白的手指印嗎?
當足協對如此之多的裁判問題,並不理會,只是和稀泥時;當有人些對魯能球迷有證據的舉報,在大潑汙水時,人民日報此時站出來主持正義,顯然極得人心,也讓人振奮!
這說明,對追求正義的支持,仍然是我們這個社會的主流;而人民日報的聲音,也如一支極為銳利的正義之劍,在這場針對裁判問題的爭議中,開始引領、主導著事件的真正走向和方向!【原創評論:瑜說還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