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市住房保障服務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郭建中。
縣城是城市和鄉村之間的「中轉站」,是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重要空間、城鎮體系的重要一環、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紐帶。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多次主持召開縣委書記座談會,研究縣域治理工作。十一屆湖南省委第十二次全會提出「立足「一帶一部」,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堅持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新思路,從戰略上謀劃了未來湖南城鎮化的總體格局。住建部王蒙徽部長指出:城市更新包括老舊小區的改造,尤其要推進以縣城為主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為貫徹落實省委提出的「三高四新」戰略,圍繞讓城鎮生活更美好、鄉村生活更富足發展目標,著力增強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和治理能力,強化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城鎮化的支撐,提升縣城產業平臺承載產業發展和就業創業能力,「十四五」期間我們務必在推進縣城更新方面要有大政策、大舉措、大改觀。
一、把握重點區域方向
(一)分區分類推進。立足區域主體功能定位,按照省委提出的「一核兩副三帶四區」城鎮化空間新格局,充分發揮各地市發展基礎和要素條件,建立分區分類的支持引導機制。優先支持已設市基礎較好的縣城建設,率先實現城鎮化高質量發展;有序支特色縣城建設,增強人口經濟承載能力;合理引導重點生態功能區、邊遠地區縣城建設,提高對生態環境保護的保障能力。
(二)明確目標區域。統籌配置縣城更新工作的公共資源,重點投向縣城(縣政府駐地鎮或街道所轄區域)新型城鎮化建設,並在布局建設各類公共設施時,注重做好與地級市城區同類設施的銜接配套。
(三)明晰建設領域。要突出「四個圍繞」,即圍繞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圍繞環境衛生設施提級擴能,圍繞市政公用設施提擋升級,圍繞產業培育設施提質增效,優化完善各類配套設施。
二、推進縣城設施更新
(一)推進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一是健全醫療衛生設施。要圍繞發展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推進縣城醫療衛生設施統籌布局和銜接配合;推進縣級綜合醫院、中醫院提標改造,增配必要設備,增強診療救治能力,增加重要醫療物資儲備;推進縣級疾控中心標準化建設,配齊設施設備。二是完善教育設施。要按照縣城常住人口規模配置教育資源。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引導社會力量建設普惠性幼兒園。改善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學設施和生活設施,實現校舍和場所標準化,擴大培養能力、提高教育質量。三是改善養老託育和社會福利設施。大幅提高養老服務質量,加大敬老院建設,發展普惠養老,建設殘疾人康復和託養設施,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大力推動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四是發展文旅體育設施。改造商業步行街、地方特色街區及配套設施,加強老建築活化利用,因地制宜發展新型文旅商業消費聚集區。根據需要改擴建或新建縣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完善公共文化場所功能,建設智慧廣電平臺。在重要旅遊景區所在縣和有條件發展全域旅遊的縣,完善遊客服務中心、旅遊道路和旅遊廁所等配套設施,建設城市公園。建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體育場、體育公園、全民健身步道和社會足球場地。五是建設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因地制宜布局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打造綜合性多功能的美好生活服務站,逐步實現城鎮居民全覆蓋。
(二)推進環境衛生設施提級擴能。完善垃圾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設施。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逐步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無害化資源化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系統。加快建設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完善醫療廢物收轉運設施。因地制宜建設危險廢物處理設施。健全汙水集中處理設施。按照「廠網配套、泥水並重」要求,建設汙水集中處理設施。提高管網收集能力,積極推進管網「雨汙分流」,實施混錯接、漏接、老化和破損管網修復,推進支管網、入戶管網建設,提高汙水收集率。強化城鎮汙水處理廠弱項,因地制宜確定汙水處理廠出水水質標準。積極推進汙水資源化利用,推廣再生水用於市政雜用、工業用水和生態補水等。
(三)推進市政公用設施提檔升級。一是優化市政交通設施。推進縣城與鄰近地級市城區交通設施互聯互通,增強對外交通保障能力。布局建設公共停車場和配建停車場,鼓勵建設立體停車庫,緩解人流密集區「停車難」問題。按照「窄馬路、密路網」方式,完善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三行系統」,改善群眾出行條件。二是完善市政管網設施。實行「從源頭到龍頭」的全流程公共供水保障,擴大供水管網覆蓋範圍。完善燃氣儲氣設施和燃氣管網,加快建設液化天然氣、液化石油氣局域供氣網絡。構建源頭減排、雨水蓄排、排澇除險的排水防澇系統。「十四五」期間地級市要完成路面電網和通信網架空線入地,在有條件的縣城要基本完成路面電網和通信網架空線入地。三是發展配送投遞設施。布局建設一批集運輸、倉儲、加工、包裝、分撥等功能為一體的公共配送中心,鼓勵發展共同配送等新模式,擴大配送投遞設施覆蓋面,提高配送效率和服務質量。布設不同類型的智能快件箱,提供便捷安全的「最後一百米」服務。四是要推進縣城智慧化改造。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推進5G網絡向縣城延伸覆蓋,建設深度覆蓋的物聯網。搭建城市信息模型基礎平臺,推進市政公用設施智能化,建設一批「智慧縣城」。推行「政務服務一網通辦」「雲上政務」,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整合信息數據系統,建設統一的基本公共服務平臺,推進公共服務供給便捷化。建設農業、製造業、服務業等行業數位化轉型服務平臺,促進企業「上雲用數賦智」。五是更新改造老舊小區。改善小區居住條件,完善小區水電氣路信等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支持有條件小區加裝電梯。加強對小區及周邊閒置土地、房屋、地下室等存量資源的統籌利用。鼓勵探索以社區乃至街區為單元進行改造的商業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有一定盈利的改造項目。
(四)推進產業培育設施提質增效。一是完善產業平臺配套設施。科學界定縣城產業平臺範疇,主要發展產業園區、特色小鎮,培育縣城內生增長動力和「造血」能力,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城鎮化。二是完善智能標準生產設施。完善共享型的智能化標準化生產場所及設備,建設符合主導產業生產需求的智能標準廠房。在有條件產業平臺建設可快速轉產轉線的柔性生產線,更好適應市場需求。三是健全技術研發轉化設施。健全開放式的技術研發轉化空間及設施,提供共性技術公用研發設備,完善產品創製試製設施和模擬應用場景,打造服務於科研成果熟化、工程化、工藝化的有效載體。發展創業孵化空間,提供產品方案研究、商業模式設計、項目路演展示、投資融資對接等服務。四是建設職業技能培訓設施。圍繞支撐產業平臺轉型升級、保持就業穩定、提升就業質量和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建設有針對性實效性的職業技能培訓設施。支持規模以上企業建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推動職業院校和技工學校建設惠及面廣、適用性強的培訓基地,提升培訓設施設備水平,鼓勵與企業共建實訓中心。五是健全倉儲集散回收設施。著眼完善產業平臺供應鏈體系,建設規模適用的公共倉儲集散回收設施。完善倉儲空間及設施,鼓勵配備智能立體倉庫、自動分揀系統、自動導引運輸車和庫存管理系統。完善電子商務硬體設施及軟體系統,建設便於線上線下推介展示交易的直播或體驗等公用空間。健全冷鏈物流和農貿市場設施,配建理貨和分揀等冷鏈配送設施,保障農副產品全程冷鮮冷凍保存和運輸,解決冷鏈物流「最後一公裡」問題。因地制宜推進農貿市場改造或遷建新建,合理擴大規模和服務半徑,改善交易棚廳等經營條件。六是建設便企政務服務設施。圍繞降低產業平臺制度性成本,建設便捷高效的一站式便企政務服務設施和便企政務服務中心。
三、加大要素保障支撐
(一)加大財政資金支持。落實國家投資重點支持「兩新一重」建設的要求,針對縣城公益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設計多元化的財政性資金投入保障機制。縣城公益性項目主要通過地方政府財政資金予以投入。對其中有一定收益但難以商業化合規融資、確需舉債的縣城公益性項目,可通過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抗疫特別國債予以支持。
(二)健全城鎮投融資機制。針對縣城準公益性及經營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設計市場化的金融資本與工商資本聯動投入機制。對符合條件的產業平臺配套設施建設等項目,可通過健全政銀企對接機制,利用開發性政策性商業性金融或國家城鄉融合發展基金、新型城鎮化建設專項企業債券予以融資支持。規範有序推廣PPP模式,帶動民間投資參與投入的積極性。鼓勵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對城鎮化建設項目投資運營企業進行綜合授信,加大中長期貸款投放規模和力度。推進綠色金融創新,增加服務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供給。
(三)加強建設用地支撐。優化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指標分配,保障縣城城鎮化項目的合理用地需求。注重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和低效土地,優先用於縣城城鎮化項目。積極組織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直接入市,分類推進就地入市或異地調整入市。
本文作者系衡陽市住房保障服務中心黨委書記、主任 郭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