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俗稱「蛇頭子」,曾是民間蛇傷良方,蛇見到就怕,如今不多見了
我國地大物博,物產資源豐富,特別是在農村野外,更是有著數之不盡的野生植物資源,而在這些野生植物當中,有些就特別的有用,被農民朋友所喜愛,如薺菜、香椿、蒲公英、桑葚、拐棗等野菜、野果,不僅營養高、味道好,還很值錢,因此市場有農民去野外採挖,然後拿到市場上去賣。
不過除了這些常見的野生植物外,其他大部分野生植物都不被人們所熟知,只有一些老一輩的農民朋友才熟悉。
下面筆者就給大家發分享一種野草,它俗稱「蛇頭子」,曾是民間蛇傷良方,蛇見到就怕,如今不多見了。
蛇頭子是什麼?
聽到這個名字,很多朋友可能會莫名地感到害怕,畢竟沒幾個人不怕蛇的,而名字能跟蛇有關,自然會讓人感到害怕,實際上這蛇頭子並不可怕,甚至大多數都不會注意到它。
蛇頭子的學名叫做「野菰」,是列當科野菰屬一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和其他列當科的植物差不多,蛇頭子也是靠寄生其他植物才能存活的,不過和其他列當科的植物有些不同的是,蛇頭子常寄生於芒屬和甘蔗屬等禾草類植物根上,如甘蔗、蘆葦等,所以在民間也有「蔗寄生」、「廣寄生」的俗稱。
之所以說大家不會注意到它,是因為這種野草所寄生的那些植物都比較高大,而它本身矮小,一般在15釐米左右,又是寄生在根部,因此常常被忽略掉。
當然,有一種情況除外,那就是它若是寄生在甘蔗根部,肯定會被發現,而且還會被當成害草除掉,畢竟寄生植物都是靠汲取寄主的營養為生,這就相當於在禍害農作物了,被發現了那還得了,肯定是剷除掉。
至於野菰為何會有蛇頭子這個俗稱,自然是跟它的價值有關了。
蛇頭子的價值。
在筆者兒時那會,農村生活可不像現在這樣,那時候沒有電視、手機,小孩子們也沒什麼玩具、零食,那麼怎麼辦呢?簡單,可以去野外找一些野草、小昆蟲來當玩具,也可以去野外採挖一些野果來當零食。
不過筆者偏愛和老人們進山去玩,而每次在夏季進山前,很多老人家就會準備一些野草,其中就有蛇頭子,問他們為什麼準備這些,老人說:「夏季山裡蛇蟲多,而這些野草都是有藥用價值的,有些可以驅蛇蟲,有些可以對付蛇蟲咬傷」。
至於蛇頭子有什麼用處,有老人說:「這草叫做蛇頭子,蛇見到它就怕的,它可是咱們民間對付蛇咬傷的良方呢。」
也就是這個原因,筆者打小就認識了這種長得特別奇怪的蛇頭子。至於蛇頭子是不是真的讓蛇害怕,或者真的對付蛇咬傷很有用,筆者並不確定,畢竟當年也沒用到過。但是在《全國中草藥彙編》倒是有記載:「野菰,肉質莖、花或全草都可入藥,味苦,性涼。有清熱解毒在作用,可用於咽喉腫痛,咳嗽,毒蛇咬傷,蚊蟲叮咬。」
現如今生活條件好了,也用不到它了,所以大家也不需要用它,但是大家可以認識一下它,以防萬一。
蛇頭子在我國分布還算廣,在長江流域以南的地區均有分布,多生長在土層深厚、溼潤及枯葉多的地方,但也許是因為農藥、環境變化等原因,蛇頭子這種寄生植物在如今也變得不多見了,挺可惜。
各位朋友,你們認識蛇頭子(野菰)嗎?歡迎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