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大力發展鄉村產業8個貧困村已全部實現脫貧

2020-12-14 環球網

8月5日下午,由陝西省委網信辦主辦,群眾新聞網、群眾客戶端承辦,人民網、新華網、西部網、陝西網等22家媒體參加的「牢記諄諄囑託奮力追趕超越」網絡主題活動(陝南線)來到平利縣老縣鎮。目前,該鎮累計已脫貧1760戶5109人,8個貧困村已全部實現脫貧。

據了解,老縣鎮11個行政村和1個新型居民社區,118個村民小組,總計5768戶19113人。共有貧困村8個(其中深度貧困村2個),貧困戶1863戶5261人,累計已脫貧1760戶5109人,8個貧困村已全部實現脫貧。

老縣鎮錦屏社區的社區書記江慧麗向大家介紹到,為確保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就業、逐步能致富」,老縣鎮鎮錦屏社區因地制宜興產業,依託原有山地資源,培育專業合作社和新型經營主體22家,帶動770戶增收。

同時,依託鎮工業園區12家企業解決就業崗位150餘人,建設廠房9400平米,發展新社區工廠4家,提供就業崗位200餘個。此外,培育農村淘寶網店3家、快遞公司6家,實現就業30餘人。

安康市肉鴿養殖產業專家工作站負責人冉康是老縣鎮木瓜溝村的致富帶頭人。2018年,平利縣科協將冉康的肉鴿養殖場認定為科普惠農示範基地;2019年,養殖場被認定為市級肉鴿養殖產業專家工作站,旨在通過專家工作站的科技資源優勢,培育一批肉鴿養殖專業技術人才,為貧困戶提供農業技術諮詢、服務與推廣,提高原糧餵食的吸收率,以及種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

看到場內堆積的肉鴿飼料,記者問到原材料的來源是從何而來呢。冉康笑著說道:「咱的飼料像玉米和豌豆都是收購咱附近村子的老百姓的,脫貧的路上咱一個都不能少,別看鴿子小,那也是大產業哩」。

冉康告訴記者,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把鴿子蛋的孵化率提升到85%以上。工作站現已擁有固定技術人員15人,通過勞務用工、產品回購等方式帶動了木瓜溝村33戶貧困戶共111人增收致富。

圖文:李仕陽

整理:裴亞瑞

相關焦點

  • 牢記諄諄囑託 | 平利縣老縣鎮:最美的風景是貧困戶的笑臉
    西安網訊(記者 馬瑩)今天(8月5日)下午,「牢記諄諄囑託 奮力追趕超越」網絡主題活動(陝南線)採訪團來到平利縣老縣鎮。目前,該鎮累計已脫貧1760戶5109人,8個貧困村已全部實現脫貧。  據了解,老縣鎮11個行政村和1個新型居民社區,118個村民小組,總計5768戶19113人。共有貧困村8個(其中深度貧困村2個),貧困戶1863戶5261人,累計已脫貧1760戶5109人,8個貧困村已全部實現脫貧。
  • 南寧市良慶區10個貧困村已全部脫貧
    卜英豪 攝廣西新聞網南寧10月29日訊(記者 胡瑞陽)10月29日,記者從「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南寧市良慶區專場新聞發布會了解到,良慶區10個貧困村已全部實現脫貧摘帽,截至2019年底,建檔立卡未脫貧人口減少至16戶38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027%。
  • 武進對口幫扶的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區、平利縣如今怎麼樣了?
    、項目、消費、人才等全方位幫扶漢濱、平利已全面脫貧摘帽,迎來振興情牽於斯,雖萬裡而不改這份情懷猶如秦巴山脈,山山相連這種改變好似越過高山迎接著最美麗的風景深山農民成了產業工人安康市平利縣有23.6萬人口,屬於秦巴山區連片扶貧開發重點扶貧縣。
  • 陝西省5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
    近日,陝西省政府同意銅川市印臺區、銅川市耀州區、白水縣、佳縣、清澗縣、子洲縣、漢中市南鄭區、城固縣、洋縣、勉縣、西鄉縣、略陽縣、鎮巴縣、寧強縣、安康市漢濱區、平利縣、旬陽縣、石泉縣、紫陽縣、白河縣、漢陰縣、寧陝縣、嵐皋縣、商洛市商州區、洛南縣、山陽縣、丹鳳縣、商南縣、柞水縣等29個縣
  • 永寧縣6個貧困村全部脫貧摘帽
    本報記者孫楠攝 本報訊(記者 孫楠)12月22日,記者從永寧縣政府獲悉,「十三五」時期,永寧縣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目標,把脫貧攻堅工作作為第一民生工程,採取產業培育、金融支撐、政策惠及、兜底保障等措施,確保了全縣貧困發生率持續下降,目前全縣6個貧困村全部脫貧摘帽,建檔立卡戶全部脫貧退出。
  • 臨夏:649個貧困村全部退出 56.32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臨夏專場新聞發布會上,臨夏州委書記郭鶴立表示,臨夏州56.32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649個貧困村全部退出,即將甩掉困擾多年的絕對貧困帽子。  全省全國脫貧任務最重地區全部脫貧摘帽  郭鶴立介紹說,臨夏轄8縣市均為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片區扶貧開發重點縣,2013年底全州建檔立卡人口56.32萬人,貧困發生率32.5%,建檔立卡貧困村649個,其中412個村被省上確定為深度貧困村,是全省乃至全國脫貧任務最重、攻堅難度最大的地區。
  • 精準脫貧的青川答卷 71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
    在脫貧攻堅奮戰中,青川領導幹部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發展機遇,時刻將貧困群眾放在心中,切實將脫貧責任扛在肩上。該縣成立了由縣委書記、縣長任組長,縣四大班子全體成員為副組長,52個縣級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脫貧攻堅指揮部(領導小組),組建了6個協調組和21個專項指揮部,構建起青川脫貧攻堅力量最強、運行最暢的指揮體系。
  • 石家莊585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
    本報訊(記者董昌、吳培源)近日,從石家莊市政府新聞辦、石家莊市扶貧辦聯合召開的2019年脫貧攻堅任務目標完成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該市緊盯「兩不愁三保障」,全力脫貧、合力攻堅,截至2019年底,全市4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585個貧困村全部實現脫貧出列。
  • 脫貧攻堅「志」在必得_時政要聞_中國西藏網
    在陝西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前往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考察脫貧攻堅情況。金米村位於秦嶺深處,曾經是極度貧困村,近年來通過發展木耳、中藥材、旅遊等產業實現了整村脫貧。總書記點讚秦嶺深處小山村「小木耳,大產業」。
  • 「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臨夏發布會舉行 649個貧困村全部...
    ·蘭州晨報記者梁峽林)在12月21日舉行的省政府新聞辦「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臨夏專場新聞發布會上,臨夏州委書記郭鶴立表示,臨夏州56.32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649個貧困村全部退出,即將甩掉困擾多年的絕對貧困帽子。
  • 總書記的關切,讓老縣鎮錦屏社區群眾歡欣鼓舞——努力勞動讓日子...
    風景秀麗的平利縣老縣鎮一角(四月二十一日攝)。 記者 戴吉坤攝4月21日,穀雨剛過。秦巴山區,滿目青翠。家住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錦屏社區的汪鑫一家起了個大早。自脫貧攻堅以來,平利縣累計投入資金38.34億元,新修和改建村組道路837公裡,13490戶37974名村民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所有農戶安全住房得到保障。裝修花了多少錢?家裡原先有地吧?現在是個什麼情況?目前家裡收入靠啥?總書記問得十分詳細。汪顯平說:「裝修花了3萬元,主要是靠我和媳婦在外打工掙的。
  • 統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序銜接 蘭州市鄉村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統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序銜接我市鄉村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交會和過渡時期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做好二者的有機銜接和協同推進,既有利於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培育長效脫貧機制,又有利於促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 2020年陝西省脫貧攻堅獎擬表彰名單公示,安康這些個人及單位上榜
    市級公示、省級評審,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研究,通過了2020年陝西省脫貧攻堅獎擬表彰名單,其中包括235名個人和95個單位。個單位擬被表彰一起來看看都有誰吧奮進獎(10人)羅顯平 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蔣家坪黨支部書記程良兵 安康市平利縣廣佛鎮柳子村村民張家寶 安康市旬陽縣趙灣鎮冒頂村村民陳永兵 安康市石泉縣饒峰鎮新華村村民冉維富
  • 保定:1104個貧困村實現產業全覆蓋
    市扶貧辦供圖日前,從保定市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該市大力實施「一縣一特、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產業行動,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快落實特色產業扶貧項目。1104個貧困村實現產業全覆蓋、收益監測全覆蓋,9個貧困縣實現縣有主導產業、鄉有主導品種、村有產業項目、戶有產業幫扶。
  • 公安廳這樣幫扶7個貧困村脫貧摘帽
    2015年,接到廣西壯族自治區部署的龍州縣7個貧困村定點幫扶任務後,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安廳黨委成立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形成廳黨委班子成員、廳級領導及廳屬27個後盾單位全覆蓋幫扶貧困村工作機制,多次開展脫貧攻堅調研,為當地扶貧工作指方向、理思路、定對策,現場辦公協調解決工作中的難點堵點。
  • 安康市科技局堅持「三個一」走穩產業發展之路
    這一切得益於幫扶部門市科技局的大力幫扶,自2014年包聯茶裡村以來,科技局就堅持把產業作為群眾脫貧增收的長遠之策,通過建立一個基地,引進一個合作夥伴,帶動一批群眾參與的「三個一」模式,帶領群眾走出了一條致富之路,實現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逐步形成以養蠶、養雞、養蜂、中藥材種植為主的四大產業格局。建立一個示範基地,做給群眾看。
  • 375個貧困村全部出列 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連續三年脫貧攻堅成效...
    元,增幅179.9% 2016年以來,全市累計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65.77億元,其中專項扶貧資金62.34億元 全市1330家機關單位黨組織、570多家民營企業和行業商(協)會、8.6萬名黨員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戶、貧困村,推動資源和力量下沉一線
  • 傳承古茶歷史文化 創新安康茶產業發展
    另從古文獻中記載,周朝期間,陝南已進貢茶於歷代國都,現在的平利縣山林中發現連片大棵(灌木型小葉種)古茶樹,不可否認地認定漢陽陵出土的古代茶葉來自於安康。省文物局表示將發揮自身文化優勢,大力實施文化創新,將文化和產業緊密結合起來,把文物作活,把產業做強,全力以赴與安康開展合作。同年10月,安康市政府聯合漢陰陵博物院及民營企業,共同成立安康秦漢古茶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同時制定恢復生產安康秦漢古茶規劃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