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慶區大塘鎮太安村那廖坡移民安置小區——老鄉家園。謝秀玲 攝
良慶區南曉鎮大滿村肉鴿養殖基地內,脫貧戶張儒君戴著口罩正在嫻熟地給「致富鴿」增添飼料。卜英豪 攝
廣西新聞網南寧10月29日訊(記者 胡瑞陽)10月29日,記者從「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南寧市良慶區專場新聞發布會了解到,良慶區10個貧困村已全部實現脫貧摘帽,截至2019年底,建檔立卡未脫貧人口減少至16戶38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027%。
貧困群眾收入持續增加
2015年底,經過精準識別,良慶區共有10個貧困村、貧困人口3494戶11603人,貧困發生率5.32%。為了讓這些貧困群眾持續增加收入,良慶區積極引導和支持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自力更生,依靠雙手脫貧致富。特色產業不斷壯大,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齊頭並進。
2016年至今,良慶區籌措安排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累計約1.24億元,用於投入貧困戶產業獎補項目和村集體經濟產業類項目。探索實施發展新模式,將10個貧困村村民合作社聯合成立扶貧公司,發展扶貧產業,風險抵禦能力進一步提高。嚴格按照政策做好低保戶、殘疾戶、五保戶等特困供養對象的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
通過多措並舉,良慶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3122.6元2020年上升到11608.7元,年均增長30.03%,人均增加8486.1元。
「三保障」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良慶區緊緊圍繞醫療開支、住房安全等脫貧攻堅亟須解決的難題,切實推進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
近年來,建立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學段貧困學生資助體系,資助實現全覆蓋。各學生資助項目共計發放資助款4325.5萬元,涉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7.87萬人次。大力開展控輟保學工作,5年累計家訪約20萬人次,集中勸返核查失學輟學和疑似輟學學生上百人,控輟保學工作保持失學輟學「清零」目標。
2015年以來,良慶區共投入4066.25萬元,完成4類重點對象農村危房改造1286戶,非4類重點對象無力改造戶農村危房改造251戶,全城區建檔立卡貧困戶農村危房已全部清零,已全面消除貧困戶住危房現象。
2015年以來,良慶區財政共投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約7000萬元,用於業務用房的新建、重(改)建、修繕工程。目前,良慶區5家鎮衛生院、57家行政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已全部達標,57家行政村衛生室全部開通醫療保險報銷系統,實現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全覆蓋。
農村基礎設施極大改善
群眾出行難、用電難、飲水難、通信難等長期沒有解決的老大難問題,現如今在良慶區普遍得到解決。
2016年至今,良慶區共投入資金3.5億元,用於實施基礎設施農村道路硬化項目工程共126個,62個村(社區)實現100%通硬化路。通過不斷加大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力度,貧困村已全部通動力電,產業發展用電需求得到滿足。所有行政村100%實現光纖寬帶和4G網絡覆蓋。
近幾年來,良慶區實施完成涉及脫貧攻堅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共48個,鞏固提升飲水安全受益總人口達3.94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達2136人。經全面排查摸底,轄區內所有農村人口(包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均已100%實現「有安全飲水」目標。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決戰脫貧攻堅之年。良慶區將集中攻堅消除貧困,通過強化政策、資金、項目支持,加大結對幫扶力度,集中力量對16戶38人及重點村開展攻堅,並繼續落實防止返貧致貧機制。探索研究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結合開展的新辦法、新措施、新方式,全力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