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良慶區緊扣「八包」責任制抓落實 助力貧困戶挪窮窩奔小康

2020-12-23 瀟湘晨報

本網良慶訊(蘇有全)南寧市良慶區嚴格實行「包建設進度、包資金監管、包工程質量、包搬遷入住、包後續產業發展、包就業創業、包考核驗收、包穩定脫貧」等「八包」責任制,緊緊圍繞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工作總目標,統籌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各項工作,緊跟中央巡視反饋意見關於「嚴格落實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領導幹部「八包」責任制,強化暗訪、督查、通報、約談問責等機制,督促工作落實」的部署要求,將「八包」責任制與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緊密結合。

一是緊跟項目建設進度。4個安置點落實處級領導掛帥、抽調業務骨幹組建專門工作班子,實行專項包點責任制。在住房建設期間,為切實提高住房竣工率,8名包點處級領導全部輪流住在項目點,並通過「線上+線下」網際網路督查和紅黑榜獎懲措施,督質量、抓進度,於2017年12月30日前完成全部249套住房建設,竣工率達100%。

二是完善資金監管機制。2016以來共獲得易地扶貧搬遷到位資金3364.83萬元,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508.8萬元,國家政策性投融資2856.03萬元,到位率為100%、支付率100%,完善落實資金監管機制,資金運行安全,無擠佔挪用、截留資金等違法違紀情況發生。

三是抓好項目工程質量。在集中安置區配套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基本的社區服務功能,確保通水、通電、通路和裝好門窗等,確保達到基本入住條件。為確保工程質量,在四個安置小區住房工程均通過五方驗收的同時,還聘請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開展質量檢測工作,檢測報告結果均滿足設計要求,檢測評定為合格。

四是確保實際搬遷入住。嚴格按照國家和自治區的搬遷入住標準,抓好人房對接,精準落實安置房搬遷對象。截止目前,通過實施「老鄉家園」移民搬遷計劃,建設住房249套,完成率100%,搬遷「二次搬遷」移民建檔立卡貧困戶249戶636人,搬遷入住率達到100%,全面完成易地扶貧搬遷住房建設及搬遷入住目標任務。

五是做好後續產業扶持。2017年底,四個安置點的建檔立卡戶住房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後,該城區立即著手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在通過幫扶人到戶幫扶、發放自選產業補助資金、配套產業基礎設施等常規動作的基礎上,制定了《南寧市良慶區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實施方案》,針對各安置點的扶持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產業項目建設,力爭通過產業項目、扶貧車間項目等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城區積極推動產業園區建設、「扶貧車間」建設,目前已建設「扶貧車間」明營單板廠、聯營單板廠、正營單板廠等,累計吸納搬遷戶勞動力22人就業。

六是推動貧困戶就業創業。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優先把各村保潔員崗位安排給易地搬遷群眾家庭,解決部分搬遷群眾就近就地就業的需求。目前,已有11名搬遷群眾的家庭成員擔任村級保潔員,23名在防疫消殺、巡查巡防等臨時性扶貧公益崗位就業,進一步保障搬遷群眾生活。另外,積極開展就業服務,線上開通「良慶就業社保」公眾號,開展崗位發布和組織線上招聘活動,積極開展線上招聘工作,不僅通過網站、公眾號等平臺為121家企業崗位用工信息崗位數6878個,同時開發線上實時面試等小程序,幫助貧困勞動力在家即可求職面試,為找到心儀工作提供更多選擇。線下開展「送崗上門」服務,通過幫扶幹部每年對易地移民搬遷貧困戶推薦3次以上就業,使易地移民搬遷戶就業選擇多渠道。以就業為導向,有針對性地組織搬遷貧困勞動力參加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對有培訓意願的易地移民搬遷貧困戶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舉辦中式麵點師、中式烹調師、創業培訓,累計培訓搬遷勞動力45人。

七是落實考核驗收工作。良慶區高度重視「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全面評估核查工作,相應制定了《良慶區「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自查驗收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城區黨委書記、政府區長為組長的自查驗收工作領導小組,自查驗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由城區分管扶貧搬遷工作的副區長親自擔任,明確自查驗收時間安排。同時,由城區發改局、易地安置中心牽頭,從城區黨委組織部、民政局、人社局、住建局等扶貧搬遷專責小組成員單位抽調骨幹業務人員組成核查工作組深入城區4個扶貧搬遷安置點,採取查閱資料、入戶核查、現場反饋、部門指導、限時整改等方式對工程建設、搬遷入住、產業就業等內容開展全面核查,進行評估驗收。全面綜合評估工作做到搬遷安置點、建檔立卡搬遷對象全覆蓋。通過對城區、鎮、村三級核驗指標數據的比對,確保各項指標數據真實、準確。

八是保障穩定脫貧。加大已脫貧搬遷戶發展黨員工作力度,培養懂經營會管理的致富帶頭人加入黨組織,更好地帶領搬遷群眾鞏固脫貧成果,實現鄉村振興。持續後續產業扶持力度,科學選擇當地特色優勢產業,培植可持續增收的集體經濟項目。全面加強安置小區社會治理,進一步增強搬遷群眾安全感、獲得感、滿意度。紮實開展「包穩定脫貧」工作,繼續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四不摘政策」要求,一以貫之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總體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的工作目標。

責任編輯:蔣美鳳

【來源:廣西扶貧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雲南永仁縣:挪窮窩 換窮貌 奔小康
    2019年末,全縣通過易地扶貧搬遷的618戶2322人全部實現脫貧,實現挪窮窩、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能致富的目標。  永仁縣縣城 永仁縣供圖  圍繞「搬得出」目標,精準識別對象高位推動  強化組織領導。
  • 南寧市良慶區:助推易地扶貧搬遷戶脫貧致富
    【廣西脫貧攻堅百縣調研行】南寧市良慶區: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易地扶貧搬遷是精準扶貧工作中的一個難點,南寧市良慶區通過實施「老鄉家園」移民搬遷計劃南寧市良慶區大塘鎮副鎮長梁彩琴:「那些易地搬遷戶過來土地都很少的,所以相對來說讓他們發展產業資源就會少一點,開辦這個廠肯定解決他們就業問題。」
  • 良慶區:用心用情戰貧困 攜手奮鬥奔小康
    貧困發生率由5.32%降至0.027%;連續兩年獲自治區脫貧攻堅成效考核「綜合評價好」等次……自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以來,良慶區黨委、政府切實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來抓,圍繞全面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統籌人、財、物等多方資源,全力衝刺,攻堅克難,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決定性勝利。目前,良慶區10個貧困村已全部實現脫貧摘帽,減貧目標將全面完成。
  • 湖南湘西苗寨精準扶貧:挪窮窩 興富業 奔小康
    全村252戶129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7戶406人,2014年貧困發生率達40.59%,是湘西地區典型的中高海拔深度貧困村。 2015年以來,中共湘西州委辦公室駐村幫扶,扶貧規劃高位設計,搶抓扶貧政策落地落實,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因地制宜發展脫貧產業,全村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 人民日報丨湖南湘西苗寨精準扶貧:挪窮窩 興富業 奔小康
    全村252戶129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7戶406人,2014年貧困發生率達40.59%,是湘西地區典型的中高海拔深度貧困村。2015年以來,中共湘西州委辦公室駐村幫扶,扶貧規劃高位設計,搶抓扶貧政策落地落實,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因地制宜發展脫貧產業,全村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 南寧市良慶區10個貧困村已全部脫貧
    卜英豪 攝廣西新聞網南寧10月29日訊(記者 胡瑞陽)10月29日,記者從「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南寧市良慶區專場新聞發布會了解到,良慶區10個貧困村已全部實現脫貧摘帽,截至2019年底,建檔立卡未脫貧人口減少至16戶38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027%。
  • 良慶區獲廣西2019年度市縣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二類縣區...
    良慶區增強貧困戶基本醫療保障,優化醫療管理。圖為貧困戶在那陳鎮衛生院了解「綠色通道」就診服務。目前,良慶區每個貧困村的「3 1」優勢特色產業覆蓋貧困戶均達94%以上,已累計培育建立17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或產業基地,覆蓋20%以上的貧困戶。同時,採取「公司(合作社) 基地 農戶」的模式帶動貧困戶,先後有36家企業(合作社)參與到貧困村的扶貧產業發展中,累計帶動1135戶貧困戶受益。
  • 南寧市良慶區:讓易地扶貧搬遷困戶就近就業
    從河池市大化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到南寧市良慶區大塘鎮太安村那廖坡「老鄉家園」的貧困戶唐毓閒跟記者講起他生活的改變。唐毓閒之前在工地務工時,意外導致受傷,導致腿腳不便,只能打些零工,每月工資僅1000元左右。「今年3月份,我了解到老闆正在招工,我就來到正營單板廠工作,負責鋸木、開叉車等,每月平均有2000元的收入。」唐毓閒說。
  • 挪窮窩斷窮根,甘孜州色達縣「潮大叔」搬新家當「網紅」
    巴德正在刻石畫巴德大叔是色達縣康勒鄉打西二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過去一家人擠在不足10平米,用牛屎柳條拼合而成的簡易房屋裡,過著夏天漏雨水、冬天敞風雪的日子。「家距離縣城100多公裡,看病,娃娃讀書都不方便」,和巴德大叔一樣,居住環境差,交通不便是色達很多貧困戶都面臨的問題。
  • 上林縣:精準扶貧摘窮帽 腳步鏗鏘奔小康 - 縣區動態 - 廣西南寧市...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上林縣以擔當作為踐行初心使命,創新工作機制,高位推動,壓實責任,聚焦精準,強化政治擔當,以決戰決勝的姿態、敢於擔當的勇氣、一絲不苟的態度、精準有力的舉措、惠農利民的福祉,緊扣目標任務不放鬆,突出「兩不愁三保障」精準施策,聚焦「三精準」,狠抓「三落實」,動員和組織全縣力量,奮力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這是克難攻堅的五年,也是奮發有為的五年。
  • 廣西貧困村從「空殼」奔「小康」 貧困戶養旱鴨年入數萬
    【脫貧故事】廣西貧困村從「空殼」奔「小康」 貧困戶養旱鴨年入數萬【解說】近年來,廣西南寧市西鄉塘區金陵鎮鄧圩村通過大力發展旱鴨養殖,村集體經濟大為改善,2016年實現整村脫貧摘帽。日前,記者實地前往探訪。【解說】家住鄧圩村鄧丁坡的廖慶秦原本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由於兩個孩子都還在讀書,僅靠他在城裡打工的微薄收入,生活過得十分拮据。
  • 中經評論:奮力「挪窮窩」 走上「奔富路」
    5年、960多萬人,「挪窮窩」「換窮業」,通過易地搬遷「拔掉窮根」,實現脫貧。近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趙辰昕宣布,「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已全面完成,96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全部喬遷新居。  很多人都經歷過搬家,一個「累」字是大家共同的感受。960多萬人要挪地方啊!
  • 十三五·非凡成就①丨邁開大步奔小康
    在南江縣,從浙江省縉雲縣引入的優質茭白,市場看好,已助力100多戶貧困群眾脫貧增收。行走巴中,像嶽清泉這樣的脫貧戶比比皆是。他們依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措施,擼起袖子加油幹,脫困致富奔小康。正如嶽清泉所說,脫貧不能只靠幫扶,增收要靠自己努力,邁開步子,過上幸福日子!從房齡村延展開來,呈現的是「十三五」期間全市上下實施脫貧攻堅的壯麗畫卷。
  • 興文聚力抓產業 帶領群眾奔小康
    ——記脫貧村順河鎮李斯文村黨支部書記李同珍順河鎮李斯文村黨支部書記李同珍樂學善思,帶領村集體以黨建促脫貧,發掘紅色文化、弘揚孝善鄉土文化、培育淳樸民風,凝聚群眾內生動力,因戶施策夯實脫貧基礎,抓實發展板慄、魚面、油茶特色產業,建設田園花開秀美鄉村,1000多名群眾致富齊奔小康。
  • 建始縣易遷規模居全州第一、全省第三 近5萬人挪窮窩
    易地扶貧搬遷讓全縣三分之一的貧困人口挪了窮窩,斷了窮根,逐步致富奔小康。因地制宜抓搬遷11月25日,建始縣高坪鎮大店子村集中安置點,姜和平安頓好患病的妻子,忙著與各村生豬養殖戶聯繫業務。姜和平一家三口,原居住在該鎮望坪社區。
  • 近5萬人挪了窮窩
    易地扶貧搬遷讓全縣三分之一多的貧困人口挪了窮窩,斷了窮根。成功做到了搬得出、穩得住,正在逐步致富奔小康。 因地制宜抓搬遷 11月25日,建始縣高坪鎮大店子村集中安置點的姜和平安頓好患病的妻子後,便忙著與各村的生豬養殖戶聯繫售賣生豬的相關業務。
  • 南寧市良慶區:扶貧地圖記錄貧困村蝶變之路
    近日,走進廣西南寧市良慶區大塘鎮南洲村委,一張標註得密密麻麻的扶貧手繪地圖讓人眼前一亮。在這張地圖上,南洲村的貧困人口信息、脫貧情況、產業發展等多方面的內容匯集在一處,直觀地反映了這個村脫貧攻堅工作的成效。
  • 桃江落實「六包」責任制 抓實抓牢早稻生產
    目前,該縣已落實早稻播種面積24.1萬畝,儲備化肥1.8萬噸、農藥45噸、種子1400噸,可滿足早稻生產要求。為抓實抓牢早稻生產,桃江縣出臺10條政策措施,包括落實早稻育秧面積、加強農技服務等,並整合財政、國土、扶貧等部門涉農資金4800萬元,向種糧大戶、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
  • 昂首闊步奔小康 ——我市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五年來,我市共派出58個工作隊、901個工作組、2150名工作隊員、267名第一書記、3.3萬名幫扶幹部,實現貧困村、貧困人口幫扶全覆蓋,形成市領導聯繫督導縣、縣領導包片、鄉鎮幹部包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駐村、結對幫扶幹部包戶的脫貧攻堅工作局面,紮實推進「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構建起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大扶貧工作格局。
  • 玉林個性化全封閉學校_南寧市良慶區博文學校
    玉林個性化全封閉學校,南寧市良慶區博文學校,學校辦學三十年來秉承「立德樹人,立志成才」的辦學理念;以「樂學,勤學,善學」的學風;「愛生啟智」的教風;「明德求真,勤學善思」的校風;踐行「厚德,博學,睿智,篤行」的校訓,培養成為社會主義接班人。南寧市良慶區博文學校排名情況,全封閉高中學校可以諮詢下南寧市良慶區博文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