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良慶區:讓易地扶貧搬遷困戶就近就業

2020-12-17 廣西新聞網

唐毓閒正在廠內開展鋸木工作。廣西新聞網記者 胡瑞陽 攝

廣西新聞網南寧6月7日訊(記者 胡瑞陽)「現在能在家附近的扶貧車間做工,收入比以前打零工時要高一些,離家也方便,這當然好了。」從河池市大化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到南寧市良慶區大塘鎮太安村那廖坡「老鄉家園」的貧困戶唐毓閒跟記者講起他生活的改變。

唐毓閒之前在工地務工時,意外導致受傷,導致腿腳不便,只能打些零工,每月工資僅1000元左右。「今年3月份,我了解到老闆正在招工,我就來到正營單板廠工作,負責鋸木、開叉車等,每月平均有2000元的收入。」唐毓閒說。

「十三五」時期,良慶區通過實施「老鄉家園」移民搬遷計劃,4個移民安置小區共安置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50戶636人。同時,結合安置區臨近南寧現代工業園及移民群眾「二次搬遷」的特點,通過實施「六個依託」扶持助力搬遷群眾脫貧致富,打造群眾家門口的「扶貧車間」,優先吸納貧困群眾到車間就業,助力脫貧。

「村民們聽見我要開廠做成產業,大家都非常支持!」太安村致富帶頭人陳明營介紹說,太安村林業資源豐富,但當地村民零散經營,運輸成本高,市場風險大,收益相對較少。2018年,陳明營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租下村裡的土地,引進自動化設備,開設正營、聯營、明營三個單板廠,為200餘人提供在「家門口」就業的工作機會,切實幫助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貧困勞動力實現就近就業增收。

在引導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進廠就業的同時,良慶區鼓勵「扶貧車間」採取免費培訓、邊培訓邊上崗等方式,給吸納的就業人員提供技能培訓,提升就業水平,為「扶貧車間」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促進「扶貧車間」發展。

據了解,良慶區還通過鼓勵種養、外出務工、設置公益性崗位等方式,幫助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實現增收脫貧。「下一步,良慶區將加大『扶貧車間』扶持力度,結合實際提高獎補政策,在扶貧項目建設上加大補貼,提高扶貧車間吸納貧困戶就業的積極性,吸納更多貧困戶就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良慶區發改局副局長周智富說。

相關焦點

  • 南寧市良慶區:助推易地扶貧搬遷戶脫貧致富
    【廣西脫貧攻堅百縣調研行】南寧市良慶區: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易地扶貧搬遷是精準扶貧工作中的一個難點,南寧市良慶區通過實施「老鄉家園」移民搬遷計劃2017年底,良慶區陸續投入3000多萬元建設了四個移民集中安置小區,總共安置來自河池大化、都安等地的易地扶貧搬遷戶252戶636人,其中太安村「老鄉家園」易地安置的貧困戶就有130戶303人。良慶區大塘鎮副鎮長梁彩琴表示,結合當地資源,在太安村建立木材廠,發展扶貧車間成了一舉兩得的好辦法。
  • 南寧市良慶區緊扣「八包」責任制抓落實 助力貧困戶挪窮窩奔小康
    本網良慶訊(蘇有全)南寧市良慶區嚴格實行「包建設進度、包資金監管、包工程質量、包搬遷入住、包後續產業發展、包就業創業、包考核驗收、包穩定脫貧」等「八包」責任制,緊緊圍繞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工作總目標,統籌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各項工作,緊跟中央巡視反饋意見關於「嚴格落實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領導幹部
  • 國新辦發布|甘肅易地扶貧搬遷49.9萬人,後續扶持重在產業和就業
    11月10日,國新辦在蘭州舉行甘肅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甘肅省委副書記孫偉在發布會上就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如何扶持的情況進行了介紹。▲甘肅省委副書記孫偉。圖片來源/國新網孫偉說,甘肅「十三五」期間計劃易地扶貧搬遷的49.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現在已經全部搬進了新居,並基本實現了產業扶持全覆蓋和有勞動能力的家庭至少有一個人在務工就業。貧困家庭的孩子上學、看病就醫、住房和飲水安全等「兩不愁 三保障」的問題一次性地解決。這些群眾不僅順利搬遷了,也基本穩住了,正在向逐步致富努力。
  • 澄城縣易地扶貧搬遷取得階段性成效
    近年來,澄城將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打贏脫貧攻堅的頭號戰役,以「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為總目標,全縣上下凝心聚力,變壓力為動力,高質量完成了建房、分房、入住、騰退、拆除等各項工作任務,標誌著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 雲南鶴慶:易地扶貧搬遷「挪窮窩」
    近年來,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鶴慶縣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充分發揮黨的優勢,積極探索易地扶貧搬遷「組織化」路子,切實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更幸福。鶴慶縣黃坪鎮馬家壩易地扶貧搬遷點強化組織推動 確保群眾「搬得出」充分發揮縣委統一領導,鄉鎮黨委具體實施,基層組織宣傳發動和黨員帶頭參與的作用,建成8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搬遷安置357戶130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95戶777人。
  • 武陵源:強化監督督促 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同時,武陵源區緊緊圍繞易地扶貧搬遷主要工作職責和重點任務,緊盯國家、省、市各級督查、考核以及巡視、巡察中發現的問題,全面監管,較真碰硬,持續加大易地扶貧搬遷監管督查力度,確保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執行不走偏、資金項目管理規範高效。
  • ...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 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
    12月23日,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推進會在貴陽召開。省委書記諶貽琴出席並講話,她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與時俱進深化「五個體系」建設,高質量抓好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 全州永歲鎮:多舉措創新鞏固易地扶貧搬遷成效
    >來源:廣西新聞網 作者:唐豔豔 編輯:莫雨田 廣西新聞網全州12月23日訊(通訊員 唐豔豔)正值脫貧攻堅戰收官的決勝之年,全州縣永歲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易地扶貧搬遷地
  • 良慶區獲廣西2019年度市縣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二類縣區...
    (卜英豪 攝)大塘鎮正營單板廠吸納易地扶貧搬遷戶就業。良慶區增強貧困戶基本醫療保障,優化醫療管理。圖為貧困戶在那陳鎮衛生院了解「綠色通道」就診服務。「三帶」建設帶動了良慶區鄉村旅遊業的興起,促進農民就近就業,農村富餘勞動力得到合理適當安排,農村面貌日益提升,加快了廣大農村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 南寧市良慶區:利用扶貧資金髮展村集體經濟
    近日,走進廣西南寧市良慶區玉洞街道平樂農貿市場,可見各類瓜果蔬菜一應俱全,這些農產品都來自附近村民種植。在市場一頭,還有專門供附近農戶和貧困戶自由擺賣的空地,村民採摘農產品後可直接拉到市場售賣。2019年初,玉洞街道利用從南寧市財政局競爭得來的發展村集體經濟項目專項資金,在平樂村建起佔地6畝的農貿市場,當年10月投入運營,每年可收入租金分紅等50萬元,其中15%的村集體經濟收入用於扶貧。「我們平樂村農貿市場不僅有租金分紅,還開設許多崗位,讓村民實現在家門就業。」
  • 百色右江區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工作紀實
    右江區共有百色深圳小鎮、迎龍「老鄉家園」和汪甸瑤族鄉3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共安置5125戶2.1萬餘人。該區通過完善基礎設施、設置服務站點、優化社區管理、開展就業培訓、發展特色產業等舉措,堅持「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加大後續幫扶力度,確保貧困戶穩增收、有奔頭,實現可持續發展。
  • 玉山創新易地扶貧搬遷模式
    2018年,村裡針對她家致貧原因和實際情況,向其大力宣傳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張面枝考慮到土房破舊危險、小孩就學等原因,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第一時間申請了易地扶貧搬遷。2019年2月,安置房竣工,張面枝和本村其他15家貧困戶一道,帶著兒女搬進了安置房過春節,開始了嶄新的社區生活。
  • 高黎貢山保山跨州市移民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
    隆陽區成立了9個法治宣傳組,到移民當中開展法治、民族宗教政策宣傳;印發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明白卡4000餘份,廣泛宣傳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認真做好信教群眾思想政治工作,贏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尋訪移民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工作伊始,工作隊員每次進山,村子裡的成人都跑光了,只剩下孩子們留守在附近。
  • 2020扶貧政策解讀之六:易地扶貧搬遷
    包括:深山石山、邊遠高寒、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嚴重,且水土、光熱條件難以滿足日常生活生產需要,不具備基本發展條件的地區;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中的禁止開發區或限制開發區;交通、水利、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以及教育、醫療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十分薄弱,工程措施解決難度大、建設和運行成本高的地區;地方病嚴重、地質災害頻發,以及其他確需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的地區。
  • 我縣召開信貸運行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項目座談會
    我縣召開信貸運行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項目座談會 2020-09-25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易地搬遷幸福來
    為深入推進脫貧攻堅,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目標,突出「四引四促」,切實抓好搬遷後扶,取得了顯著實效。易地扶貧搬遷考核連續兩年並列全省第一,「寧遠速度」受到省委書記點讚並批示在全省推廣;首創的「四引四促」後續幫扶經驗在全省全面推介;2020年被評為全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明顯縣。
  • 市人社局深入定日縣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就業督促指導工作
    、市人社局副局長羅昕和相關科室工作人員深入定日縣就易地扶貧搬遷點轉移就業、技能培訓、勞務合作社發揮作用等情況進行了督促指導。工作組先後深入定日縣縣城易地扶貧搬遷點,定日縣益農勞務輸出有限責任公司、崗嘎鎮殘疾人民族手工業專業合作社、協格爾鎮傳統藏香加工專業合作社等,詳細了解目前農牧民轉移就業、崗位開發、「以工代訓」技能培訓等情況。現場講解了就業創業優惠政策,並對政策執行中存在的疑問,進行了現場解答。
  • 廣西506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有455個黨支部
    據廣西壯族自治區城鄉社區治理和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透露,截至今年10月底,廣西共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506個,有71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搬遷入住。全區各級各部門著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社區治理工作,精準聚焦,多點發力,有效促進了搬遷群眾安心入住、和諧相處。
  • 回眸「十三五」|重慶25.2萬貧困人口實現易地扶貧搬遷
    重慶日報訊 (記者 左黎韻)12月22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時期,我市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頭號工程」,解決了「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難題。目前,全市已全面完成6.48萬戶25.2萬建卡貧困人口搬遷任務,搬遷群眾全部實現入住。
  • 「十三五」期間,貴州全面完成192萬人易地扶貧搬遷 搬進新生活...
    為擺脫貧困,政府果斷決策,將三寶彝族鄉實行整鄉搬遷至縣城阿妹戚託小鎮,誓讓群眾過上好日子。阿妹戚託小鎮是貴州易地扶貧搬遷的縮影。「十三五」期間,貴州全面完成192萬人的易地扶貧搬遷任務,搬遷人口佔全國易地扶貧搬遷人口總數的近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