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毓閒正在廠內開展鋸木工作。廣西新聞網記者 胡瑞陽 攝
廣西新聞網南寧6月7日訊(記者 胡瑞陽)「現在能在家附近的扶貧車間做工,收入比以前打零工時要高一些,離家也方便,這當然好了。」從河池市大化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到南寧市良慶區大塘鎮太安村那廖坡「老鄉家園」的貧困戶唐毓閒跟記者講起他生活的改變。
唐毓閒之前在工地務工時,意外導致受傷,導致腿腳不便,只能打些零工,每月工資僅1000元左右。「今年3月份,我了解到老闆正在招工,我就來到正營單板廠工作,負責鋸木、開叉車等,每月平均有2000元的收入。」唐毓閒說。
「十三五」時期,良慶區通過實施「老鄉家園」移民搬遷計劃,4個移民安置小區共安置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50戶636人。同時,結合安置區臨近南寧現代工業園及移民群眾「二次搬遷」的特點,通過實施「六個依託」扶持助力搬遷群眾脫貧致富,打造群眾家門口的「扶貧車間」,優先吸納貧困群眾到車間就業,助力脫貧。
「村民們聽見我要開廠做成產業,大家都非常支持!」太安村致富帶頭人陳明營介紹說,太安村林業資源豐富,但當地村民零散經營,運輸成本高,市場風險大,收益相對較少。2018年,陳明營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租下村裡的土地,引進自動化設備,開設正營、聯營、明營三個單板廠,為200餘人提供在「家門口」就業的工作機會,切實幫助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貧困勞動力實現就近就業增收。
在引導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進廠就業的同時,良慶區鼓勵「扶貧車間」採取免費培訓、邊培訓邊上崗等方式,給吸納的就業人員提供技能培訓,提升就業水平,為「扶貧車間」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促進「扶貧車間」發展。
據了解,良慶區還通過鼓勵種養、外出務工、設置公益性崗位等方式,幫助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實現增收脫貧。「下一步,良慶區將加大『扶貧車間』扶持力度,結合實際提高獎補政策,在扶貧項目建設上加大補貼,提高扶貧車間吸納貧困戶就業的積極性,吸納更多貧困戶就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良慶區發改局副局長周智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