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創新易地扶貧搬遷模式

2021-01-19 上饒新聞網

  玉山訊 裁剪、壓膜、電車、打包、發貨……新年伊始,走進玉山縣南山鄉飛洋箱包加工廠扶貧車間,數十名工人正在緊張有序地趕製外貿訂單。「早上把孩子送到學校,就過來上班,下班後又可以去接孩子回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讓我過上了夢想中的生活。」今年41歲的港口村脫貧戶張面枝笑著告訴筆者。

  張面枝原先住在港口村五梅山大山深處,距離集鎮街道有10多裡山路,生產生活很不方便。2018年,村裡針對她家致貧原因和實際情況,向其大力宣傳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張面枝考慮到土房破舊危險、小孩就學等原因,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第一時間申請了易地扶貧搬遷。2019年2月,安置房竣工,張面枝和本村其他15家貧困戶一道,帶著兒女搬進了安置房過春節,開始了嶄新的社區生活。

  「一開始我也很擔心搬下來後的生活,沒想到政府把扶貧車間就建在了集中安置點隔壁,我們在扶貧車間上班,一個月能賺3000多元,不比在外面打工賺得少。」算起這筆帳,張面枝十分高興。經過一年多的操作,如今她已經是熟練電車工了。

  在玉山,像張面枝一樣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政策過上幸福新生活的脫貧戶還有很多。該縣把「扶貧車間」建設與易地扶貧搬遷相結合,鼓勵鄉賢把工廠搬回家鄉來,引導貧困群眾從山區遷出來,把「扶貧車間」建在集中安置點附近,讓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搬出來更穩得住,實現高質量脫貧。

  仙巖鎮的扶貧車間負責人祝雨軍就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把扶貧車間設在了毛家新區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大樓內。 「車間30多名工人大多來自當地和周邊的貧困戶,我們根據他們的勞動能力安排工種,最少的每月也有1000多元收入。」祝雨軍告訴筆者,目前正是生產旺季,來自各地的訂單日漸增多,工人們每天都在加班加點趕製訂單。

  「樂業才能安居,要想讓貧困群眾挪出窮窩、斬斷窮根,就必須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扶貧車間』的政策剛好與易地扶貧搬遷形成互補。」玉山縣扶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自南山鄉率先嘗試該模式以來,該縣主動盤活現有存量資產,改造閒置廠房、校舍、土地,採取政府建廠房、企業拎包入駐、政府出地企業建車間、政府與企業合作共建、扶貧車間直接辦到搬遷安置點等多種模式,建設就業扶貧車間。目前累計建設集中安置點17個,扶貧車間(作坊)200多個,幫助1000多名貧困群眾實現就業脫貧。(吳德強)

相關焦點

  • 全州永歲鎮:多舉措創新鞏固易地扶貧搬遷成效
    ——水田新村的後期發展,將搬遷成效鞏固納入全鎮脫貧攻堅工作督查考評,創新績效考核,確保各項政策落實落細,讓群眾在搬得出的基礎上穩得住、快融入、能致富。創建「黨建+扶貧車間」模式,解除搬出戶後顧之憂永歲鎮針對不同的搬遷對象確定不同的幫扶模式,組合運用直接幫扶、委託幫扶等多種聯結途徑,讓貧困人口獲取多元化的生產經營、租金、薪金、分紅等收益。同時,紮實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就業幫扶「五大工程」,即通過勞務協作輸出一批、就近就業消化一批、技能培訓提升一批、特崗開發兜底一批、吸納獎補穩定一批。
  • 湖北舉行「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成效新聞發布會
    脫貧攻堅是黨中央交給農發行的重要職能,2015年以來,我們以服務脫貧攻堅統攬業務全局,打造「扶貧銀行」品牌。五年來累計投放扶貧貸款1448億元,目前扶貧貸款餘額958億元。  支持易地扶貧搬遷和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是我行扶貧業務的重中之重。我行易地扶貧搬遷貸款做到了行動最快、政策最優、份額最大、配套最全。2016年以來累計投放易地扶貧搬遷貸款164億元,配套農發重點建設基金30億元。
  • 易地搬遷幸福來
    為深入推進脫貧攻堅,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目標,突出「四引四促」,切實抓好搬遷後扶,取得了顯著實效。易地扶貧搬遷考核連續兩年並列全省第一,「寧遠速度」受到省委書記點讚並批示在全省推廣;首創的「四引四促」後續幫扶經驗在全省全面推介;2020年被評為全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明顯縣。
  • 「易地搬遷+」的林西實踐
    在2019年中國扶貧國際論壇上揭曉的「全球減貧案例徵集活動」最佳案例名單中,林西縣「易地搬遷+」扶貧模式名列其中,包括這個案例在內的全球110個最佳案例,一起被收錄到南南合作減貧知識分享網站——中外減貧案例庫及在線分享平臺上。
  • 洪江市易地扶貧搬遷見聞錄 搬出大山天地寬
    洪江市易地扶貧搬遷見聞錄搬出大山天地寬——洪江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側記李 林 夏建生劉輝霞 雷鴻濤12月3日,漫步在洪江市灣溪鄉集鎮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映入眼帘的是一棟整潔漂亮的新樓,水泥路通到門口,菜地劃分區域……在搬遷戶丁碧龍的新房外面,大紅喜字格外醒目。
  • 雲南鶴慶:易地扶貧搬遷「挪窮窩」
    近年來,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鶴慶縣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充分發揮黨的優勢,積極探索易地扶貧搬遷「組織化」路子,切實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更幸福。鶴慶縣黃坪鎮馬家壩易地扶貧搬遷點強化組織推動 確保群眾「搬得出」充分發揮縣委統一領導,鄉鎮黨委具體實施,基層組織宣傳發動和黨員帶頭參與的作用,建成8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搬遷安置357戶130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95戶777人。
  • 河北阜平:易地扶貧搬遷奔小康
    阜平縣史家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10月29日攝,無人機照片)。  2016年以來,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實現脫貧攻堅目標的重要抓手,根據全縣村莊布點規劃和脫貧實際,依託縣城周邊及工業園區、鄉鎮政府所在地、旅遊景區、產業園區及臨近交通主幹道,累計建設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39個,共安置搬遷群眾5.3萬餘人。 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 全國發展改革系統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現場會在昭通舉行
    本報訊(記者 沈迅 蔡侯友) 11月17日至18日,全國發展改革系統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現場會在昭通市舉行。會議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現場會精神,交流後續扶持工作的經驗做法,研究鞏固易地搬遷脫貧成果的相關舉措,部署下一階段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發展工作。
  • 「十三五」期間,貴州全面完成192萬人易地扶貧搬遷 搬進新生活...
    為擺脫貧困,政府果斷決策,將三寶彝族鄉實行整鄉搬遷至縣城阿妹戚託小鎮,誓讓群眾過上好日子。阿妹戚託小鎮是貴州易地扶貧搬遷的縮影。「十三五」期間,貴州全面完成192萬人的易地扶貧搬遷任務,搬遷人口佔全國易地扶貧搬遷人口總數的近1/5。
  • 欽北區大直鎮易地扶貧搬遷拆舊復墾工作紀實
    2015年10月,經過層層摸底排查,共有93戶221人符合廣西易地扶貧搬遷政策;2016年初,欽北區統一規劃統建新房,對搬遷戶實行二次安置;2017年,徵詢搬遷戶意願,出臺分配房屋方案,12月底圓滿完成100%搬遷戶入住,將住宅小區為冠名為「欽北區大直鎮老鄉家園」,小區花園、亭臺、路燈、健身器械等配套一應俱全;2018年,該區在後續扶持發力,搬遷戶安居樂業,不再思戀故土,主動拆除舊房並及時復墾。
  • 湖北省易地扶貧搬遷微視頻排名公示!
    為全面宣傳我省「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省易遷辦在全省範圍內遴選推出一批導向正確、特點鮮明、創意新穎、製作精良、群眾喜聞樂見的微視頻作品,用鏡頭聚焦易地扶貧搬遷主戰場,展現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生動畫卷,用影像的形式生動再現湖北人民與貧困作鬥爭的精神風貌,更好地凝聚全社會力量關注和參與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
  • 搬出窮山窩 走向新生活——新化縣紮實開展易地扶貧搬遷綜述
    在易地幫扶安置工作中,新化實施易地扶貧搬遷9096戶34436人,搬遷人口和工程建設量居全省之最。當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時,實施搬遷是最好的脫貧之策。「十三五」期間,新化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要求,因地制宜、統籌規劃、科學布局、創新機制,強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 南寧市良慶區:助推易地扶貧搬遷戶脫貧致富
    【廣西脫貧攻堅百縣調研行】南寧市良慶區: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易地扶貧搬遷是精準扶貧工作中的一個難點,南寧市良慶區通過實施「老鄉家園」移民搬遷計劃2017年底,良慶區陸續投入3000多萬元建設了四個移民集中安置小區,總共安置來自河池大化、都安等地的易地扶貧搬遷戶252戶636人,其中太安村「老鄉家園」易地安置的貧困戶就有130戶303人。良慶區大塘鎮副鎮長梁彩琴表示,結合當地資源,在太安村建立木材廠,發展扶貧車間成了一舉兩得的好辦法。
  • 國開行:將為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發展提供優惠利率貸款
    ,國開行近期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金融支持力度的通知》。根據《通知》,國開行設立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發展貸款,在未來五年持續加大力度,為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提供融資、融智等全方位服務。  據介紹,國開行重點支持領域包括產業園及入園企業發展、因地制宜加強產業培育、推動東西部協作精準幫扶、補齊安置區產業配套基礎設施短板、提升安置區公共服務水平等。
  • 湖北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經驗走向全國 連續4年在全國現場會上交流
    湖北日報訊(記者李劍軍)11月26日下午,湖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全省易地扶貧搬遷新聞發布會,省發改委副主任杜海洋會上介紹:湖北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顯著成效獲得國家有關方面充分肯定,2016年至2020年,湖北省先後4年(次)在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現場會上作經驗交流發言。
  • 鄂前旗敖鎮易地扶貧搬遷:搬得出穩得住 快融入能致富
    近年來,敖勒召其鎮深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頭戲」,精準執行政策,上下聯動發力,推動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融得進、能致富。 聚力畫好脫貧致富「同心圓」,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堅持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基礎配套與社會保障兩手抓、同推進,通過「五個統一」強化安居保障,即統一標準分配住房,每戶按照兩人40平方米,再每多一人增加15平方米的標準分配住房;統一配套產業設施,每戶配套建設105平方米養殖棚圈,每人分配3畝飼料基地或0.5畝拱棚等產業設施;統一健全公共設施,實施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完善衛生室、文化室、活動廣場、便民超市等基礎設施;統一環境治理模式,全部實行政府購買保潔服務
  • 南寧市良慶區:讓易地扶貧搬遷困戶就近就業
    廣西新聞網記者 胡瑞陽 攝廣西新聞網南寧6月7日訊(記者 胡瑞陽)「現在能在家附近的扶貧車間做工,收入比以前打零工時要高一些,離家也方便,這當然好了。」從河池市大化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到南寧市良慶區大塘鎮太安村那廖坡「老鄉家園」的貧困戶唐毓閒跟記者講起他生活的改變。
  • 襄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受國家發改委表彰
    本報訊(全媒體首席記者 嚴俊傑 通訊員 桂娟)12月9日,記者從市發改委獲悉,國家發改委近日通報全國「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我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的多個亮點和典型人物上榜。
  • 搬出窮山窩、走上小康路 ——易地扶貧搬遷的彭水答卷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全國「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的通報》,集中通報了一批全國「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其中,彭水入選「十三五」搬遷工作成效明顯縣、彭水發展改革委入選「十三五」搬遷工作擔當有為集體。
  • 三臺:易地扶貧搬遷「搬」出美好生活
    2019年,在當地黨委政府易地搬遷政策扶持下,吳天壽老人一家搬進了新居。新房子緊挨著村水泥路,出入方便。說起如今的生活,老人連連感嘆「享了政策的福」。寨山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是三臺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