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後一位忍者:能聽到隔壁房間的針落聲,技藝將失傳也不收徒
在日本有一部漫畫從2000年3月3日開始到2015年2月4日,更新了整整15年的時間,是許多80後90後和部分00後的青春記憶,這部漫畫就是《火影忍者》。這雖然只是一部漫畫不過卻讓大家對日本的忍者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或者說有了更強的好奇心。
首先我們來介紹一下忍者文化,忍者是日本所特有的一種特殊職業,,「忍」即為「隱」的意思是,忍者就是從事「隱密行動的人」,而「忍者」這個名稱正式的出現是在江戶時代,當然這個職業的出現可以追索到更久遠的歷史。
根據記載日本首次派遣「忍者」去完成任務的是聖德太子,也就是說忍者這一職業很可能就是公元574年到622年這段時期出現的,當時的忍者普遍被稱之為「忍」,他們的任務就是負責為君主進行秘策、破壞、暗殺、收集敵方前線情報和擾亂地方基地等任務。
我們知道,日本作為中國鄰國,們的文化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很大。可以說方方面面都有中國文化的影子。而日本的忍者文化追索其源頭,其理論基礎便是來自於中國的《孫子兵法》,他們在兵法的理論基礎之上,加上了修煉之道和山中的伏擊技巧。
忍術著作《萬川集海》中便明確的指出:「忍術思想的根源來自中國殷周之際的姜太公呂望,是他首先提出了忍術概念,並寫在了傳世名著《六韜》之中。」
後來孫武等著名的軍事家便相繼的對忍術的理論進行了完善,隨著忍術傳到了日本,忍者這一職業也便在日本出現以及發展了起來。
在日本歷史上,忍者一般都是出生於底層的民眾,很少有高貴的武士成為忍者。一方面是因為武士不屑於去執行忍者的任務,另一個方面是要想成為一流的忍者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的。首先在一開始「忍者」原本是一種對於「忍術修煉者」的稱呼。
而忍術的修煉是很複雜,成功的忍者要能夠將自己和外界合二為一,跟著環境的變化而不斷的變化,他們要通過食、香、藥、氣、體這「忍者五道」的修煉,來完成一些困難而複雜的任務。
首先食,就是說忍者要注重自己的飲食,因忍者經常要輕巧的出現在樹枝和屋頂,因此必須要保持纖瘦的身材,無論身高多少體重都不能超過60公斤,而且在纖瘦的同時還要保持充沛的體力了,因此他們的食物有很大的講究,必須要「低熱量、高營養」。
其次是香,一名成功的忍者除了要有出色的觀察力以外,還要充分的運用聽覺和嗅覺,隱藏在暗處的時候,要能夠通過味道盤對方的經濟情況和社會地位,隔著房間也要能聽到對方在說什麼。
第三個就是氣,所謂的氣重在修身養性,要通過控制自己的氣來集中精神,然後鍛鍊處事不驚的能力。
第四個就是藥,意思很簡單,忍者也是人。在外面執行危險的任務時難免就會磕磕碰碰,這時候就要求忍者能夠通過藥物來自我救治了。
第四個就是體,講究忍者要通過鍛鍊肌肉和關節,配合靜坐、呼吸、按摩、針灸等方式來鍛鍊自己。總之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忍者是很難的,要學的東西有很多。
除了忍者「五道」之外,還有忍者的「九字箴言」,也就是「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這九字咒語。原本是道士在山中驅逐妖魔時所念的咒語,後阿里忍者也將這「九字箴言」作為咒語來使用。
不過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這九字箴言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畢竟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這所謂的「九字箴言」其實是一種迷信而已,不僅是九字箴言,在日本就連「忍者」這一職業也即將面臨消失了,因為到了現代化戰場,忍者幾乎已經發揮不了什麼作用了。
川上仁一邊上是甲賀流一派第21代掌門人,從他6歲的啥時候開始,就跟隨師父愛學習忍術。他不僅會古老的「九字箴言」,包括食、香、藥、氣、體忍者五道他都完全掌握了。
經過長時間的訓練,他能夠聽到隔壁房間裡的一根針落聲,也能夠通過對方身上的味道大致的判斷對方去過的地方,更是能在20步開外,用手中的飛鏢刺穿橡皮人的喉嚨,不過這些技藝幾乎已經沒有什麼作用了,而川上仁一的身份更多的不是甲賀流一派的掌門,而是三重縣伊賀市「伊賀流忍者博物館」的名譽館長,
如今甲賀流一派的忍術全都擔負在川上仁一他一個人的身上,如今已經面臨失傳。可是川上仁一寧願失傳也不輕易的招收弟子,因為能夠長時間沉下心來接受訓練的人太少了,而能夠遵守「忍者精神」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如果真的失傳了那只能在「傳說」中見到忍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