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要知道中國傳統家具自明末進入技藝之巔峰。此後代代相傳,綿延至今,如今中國傳統家具文化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近日,微博上流傳著幾張榫卯結構的3D建模動圖。簡直是巧奪天工,令人嘆為觀止。
微博截圖
小編還特意找了幾張實物的榫卯結構物件圖讓大家欣賞一下。
楔釘榫(左上)、粽角榫(右上)、雲型插肩榫(左下)以及夾頭榫(右下)
本來呢,這是一條稱讚中國傳統木工技藝的微博,但是小編卻在微博中,看到了不一樣的聲音。
微博截圖
小編後來查找了一下,發現3D建模的那一系列圖,的確是一個日本人做的。是一個從事汽車銷售工作的年輕日本人,發現了一本關於榫卯的書。從那個時候起,這個年輕人對這種傳統的木工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書上的知識太過分散,於是這個年輕人決定自己創建立體的動畫插圖去更好地展現榫卯技術。他自學木工技能和機械設計軟體 fusion 360,開始逐步創作 GIF,並把它們張貼到他的推特帳戶。現在,他已在這個名為 The Joinery 的推特帳戶上發布了 80 個 GIF 榫卯圖,收穫了 1.9 萬關注。
看到這裡,小編想說。日本人製作出3D建模圖並能不代表榫卯結構在中國已經失傳,卻在日本得到發展。對此,小編覺得自己比較有發言權。因為小編本身就是一個木工愛好者,經常在各個木工論壇瀏覽,毫不誇張的說,小編曾經多次有投身木工行業的衝動。小編買過許多木工入門的書籍,可以說,絕大多數中或多或少都有簡單的榫卯結構教程。在中國,只要是與手工木製品相關的人,都掌握著一定的榫卯結構製作能力,差別就在製作水平高低而已。
小編自己開料加工的木梳
小編先簡單的科普一下什麼是榫卯結構。榫卯,是古代中國建築、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結構方式,是在兩個構件上採用凹凸部位相結合的一種連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
榫卯歷史有多久?小編了解到,在1973年,距離寧波市區約20公裡的餘姚市河姆渡鎮發現了距今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文化遺址,人們稱之河姆渡遺址,在遺址人們發現了大量榫卯結構的木質構件。
從古至今,仍有許多榫卯結構的建築保存完好,例如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的釋迦塔,是現存最高的木結構樓閣式佛塔。全塔整體架構所用全為木材,沒用一根鐵釘,全塔共應用54種鬥拱,被稱為「中國古建築鬥拱博物館」。國家文物局對釋迦塔的評價是,現存世界木結構建設史上最典型的實例,中國建築發展上最有價值的坐標,抗震避雷等科學領域研究的知識寶庫,考證一個時代經濟文化發展的一部「史典」。
釋迦塔
說到榫卯結構,還不得不聯繫到紅木家具。要知道中國傳統家具自明末進入技藝之巔峰。此後代代相傳,綿延至今,如今中國傳統家具文化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舉世公認,日久彌香。而中國傳統紅木家具的靈魂就是榫卯結構。這種不用一根鐵釘的傳統民族製作工藝早已得到了海內外人士的認可。
但是,如此神奇的技藝,為何如今使用的這麼少?
現在城市中的建築大多數都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傳統的榫卯結構除了一定的藝術成分,已經不適用於現代建築上。建築材料中出現了水泥,金屬材料中出現了鋼筋,幾乎終結了木材在大型建築中的支架作用的統治力。並且更加堅固,更具備抗壓力和承重力,施工流程也更加簡單。試想一下,如果使用傳統的榫卯結構去建造一棟大樓,先不提木質結構的大樓的穩定性如何,單單是建造木結構大樓所消耗的時間與人力絕對遠遠大於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大樓。因為,現如今大部分的榫卯結構都無法使用機器大批量快速的生產,只能由熟練的木工手工製作。這就大大的降低了工程的實施進度。
所以,在現代,榫卯結構主要都用於家具。對於家具業而言,榫卯結構絕對稱不上少見。特別是高檔木質結構家具,往往都是使用榫卯結構。這也或許就是為什麼會有人說,榫卯結構已經在國內失傳的原因,其實並不是失傳,只是普通消費者日常生活接觸的少。只要去高檔紅木家具賣場,就能看到遍地的榫卯結構。
某網購平臺紅木家具價格
那為什麼普通的家具不用榫卯結構呢?榫卯結構意味著家具不容易拆卸,所以就不能使用平板包裝,必須整個家具打箱運輸、上樓。這裡的不容易拆卸是相對於普通用戶而言,因為我們不懂榫卯的連接順序,同時也沒有相應的工具。試想一下,巨大的紅木家具人工抬上十幾二十層的高樓,這必然是極其消耗人力物力的。
但是,榫卯是一種傳承,雖然它不是唯一或最佳的結構方式,在不同定位不同結構的前提下,要向成本、時間、易用性等方面妥協。但絕不會消失,至少小編在很多木工論壇上仍然能看到了有不少的愛好者和木工都還在學習和傳承這項傳統技藝。
某木工論壇木工愛好者製作的全榫卯結構木桌
有些網友總是認為,中國的傳統木工技藝已經失傳,卻在日本得到了發揚。但小編認為,這些言論不過是孤陋寡聞罷了。他們以日本木結構建築與木結構古建築多,就自動腦補成日本的木工技藝高於中國。但這些人卻不知道,他們眼中牛逼到不行的日本古代木結構的建築保養以及修復,有很多是日本請中國的大師幫助完成。例如,在日本兵庫縣念佛宗無量壽寺的翻修中,造像是中國雕刻大師佘國平做的,小木做、木雕、帷幄是中國東陽和莆田工匠做的。
日本念佛宗無量壽寺
而日本人自己修復的木結構古建築卻讓人啼笑皆非。
飛鳥白鳳+奈良風吧,翻修無數次修到最後樣子全變了,抬梁式大木架換成和式小屋組,「壁璫耀彩、玉額含輝換成原木紅土色」算哪門子的修復。
金閣寺的翻修對比照片
而著名的日本戰國時期修建的大型城堡天守閣,如今已是鋼筋混凝土帶電梯。
天守閣
在木工榫卯技藝這一點上,中國與日本哪一方比較強,這個似乎很難找出能完全壓倒對方的證據。但是,中國的傳統木工技藝絕對不像某些人說那樣不堪,而且這種傳統技藝也完全不是日本單獨發揚光大。在中國,榫卯結構並沒有沒落乃至失傳,而是還有很多很多人在研究,然後通過融合改進,繼續發揚這些木工傳統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