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的學習,對我們說話寫作起著重大的作用,而積累大量的詞彙,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語文的學習中,學生積累的詞語也會越來越多,平時說話可用的詞語也就會更多,說話也就不會單調乏味,同樣的,學生在寫作時可以運用的詞語也就會更多,提高寫作的水平,賦予文章更加深刻的含義。小學語文教學中詞語的教學一直是重點。那麼詞語學習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呢?
有。
一、擴大自己詞彙量
有些同學掌握的詞彙太少,寫作文時詞彙總是感覺不夠用。那麼,小學生們該如何擴大自己的詞彙量呢?
1.找同義詞、反義詞
許多詞語都有同義詞和反義詞,如果我們每學會一個詞,就把這個詞的同義詞和反義詞也都掌握了,那麼別人只學到一個詞,我們卻能學到一大組詞彙,詞彙量就自然比別人多了。比如我們學了「看」字就可以自己試著找出看的近義子,如:盯、瞄、視、瞰、望、瞥、瞟、瞅、瞪等等。大家看這樣是不是就學到更多詞了?
2.用學到的漢字組合新詞
漢字的字義豐富,組詞造詞能力強,常見的漢字往往可以組合出許多新詞。同學們學會一個漢字後,就要試著用這個字去多組詞,如「生動」兩字,各自和別的字又可組成新詞,比如生可組成生活、生產、生氣等,動可組成動力、動工等。多用漢字組詞、拼詞,就能靈活地擴大我們的詞彙量。
3.歸納積累法
每學完一課,將每一課的語言特色歸納成3至5個點,如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詞語妙用、景物描寫、比喻擬人、俗語運用、成語運用……積累精彩的詞句。日積月累,積少成多,堅持下去會從課文中學到許多詞彙。
二、學習抽象詞語
課文中有些詞彙因為意義比較抽象,所以比較難理解。大家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方法理解這些詞的意義。
1.想像生活情景
我們可以聯想生活、學習中的相同情景,來理解抽象的詞彙。
2.比較近義詞和反義詞。
這種方法主要是通過近義或反義的比較,讓我們發現詞之間的區別,進而理解這個詞在課文中的意思。
3.刪減法
把句子中的抽象詞彙刪掉,體會去掉這個詞之後句子意思的變化,通過這麼做來理解這個詞語。
三、理解詞語
小學語文考試中有一項內容,要求同學們解釋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我們怎樣做好這類題呢?
1.逐字理解
就是先一個個理解詞語中的字,然後再通順地將它們連起來。
2.換詞理解
先找出這個詞語的近義詞代入劇中毒一下意思相同就可以了。
3.聯繫上下文理解
先把詞的上下文讀幾遍,想想這個詞在句中的作用是什麼,然後根據課文中的意思來解釋。
4.重點字理解
我們還可以通過理解字詞語中的重點字,來理解詞語的意思,比如「目不暇接」中重點字是目,眼睛;暇,空閒。理解了這兩個重點字,就可以猜出整個詞的意思:東西太多,眼睛看不過來,閒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