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語文學習中關於詞語常見的幾種考察形式,歸納總結了一下,分為以下的五個模塊。針對每一模塊容易出問題的地方和掌握的方法做一個簡單分析,希望能給到孩子語文的學習一定的幫助。
一、名詞,動詞,形容詞
詞性的認識這部分,常見的考察點就是「的地得」的搭配使用,要能正確的把「的地得」使用正確,那麼前提就是認識詞語的類別。
名詞,顧名思義,表示某個東西的,或者稱呼某個物體的詞語簡稱名詞,如:車,馬,樹木,花等等的,這類詞的前面搭配的是白勺「的」;形容詞是帶有修飾的詞語,如:明亮,黑乎乎,綠油油等等,形容詞的後面跟的是「的」;動詞,這理解起來相對比較簡單「帶有動作的詞語或者字」,如:走,跑,拿,扔等,那麼在動詞前面用的是「地」,如:慢慢地走了。
形容詞用來形容的是名詞,如:皎潔的月光,另外一類叫做形容詞副詞,用來形容修飾的是動詞,如:悄悄地溜了。
區分詞類的時候,孩子需要把概念整明白,咱們家長在給孩子講解定義概念的時候,一定要形象具體,配合動作或者形象的東西來講解,這樣孩子理解的才透徹,自己才會學以致用。比如講動詞時,配合對應的動作,非常的生動,孩子在遇到區分詞性的時候,首先的也會想到對應的有沒有動作來表現,判斷起來更輕鬆。
二、近義詞反義詞
近義詞和反義詞,在小學六年級問經常的考察,對於這模塊的學習,很多孩子會出現「詞窮」的情況,給定一個詞,讓孩子答出近義詞或者反義詞,孩子會有一種似曾相識,但又沒有合適的詞的感覺。
做近義詞的時候,第一步可以採用拆字再組詞的方法,假設兩個字的詞,分別的用第一個字和第二個字進行組詞,總有一個是跟給定詞意思相近的。第二步可以採用造句換詞,用給定的詞語造句,然後再不改變句子原本意思的前提下,想一個詞把給定的詞替換。能替換的則為近義詞。第三步也是解釋給定詞的意思,利用詞義匹配相近的詞語。當然這些都是在孩子看到給定詞沒有思路的前提下採用的方法。
解決反義詞的時候,看了沒有思路的時候,最直接實用的一個方法是在給定的詞語前加「不」,如不開心,對應的兩個字的詞,那麼就是難過,悲傷等。另外一個方法也是從詞義上進行解答,思考詞表達的意義,再思考跟這個意義相反的詞,一般出入不大就是反義詞了。
三、褒義詞貶義詞
接觸褒義詞和貶義詞的時候,孩子首先表現的是有點懵,對這個褒義和貶義詞是什麼玩意,有點區分的不是很明白,那麼往往的做題下來就是靠感覺來,正確率也就不那麼的高了。
褒義詞貶義詞的區分,首先的還是要給孩子講明白什麼叫做褒義詞什麼是貶義詞?褒義詞就是表示好的,誇獎的,表揚的,正能量的,感情色彩上是喜歡讚美的必須,貶義詞則是相反的,表示諷刺的,嘲諷的,挖苦的,責備的,不好的,情感上是嫌棄討厭的必須。把概念給孩子整明白了,孩子才有判斷你標準,簡單的就是褒義詞是形容好的詞,貶義詞是形容壞的詞。
四、同款式詞語
詞語的考察,會有一類型的考察是這樣的:請按照劃線的詞語寫出類似的詞語,小學階段,常見的就是格式上的類似,如:ABB,AABB,ABAB,ABCC等等的格式。孩子遇到這類的考察,首先得判斷是什麼款式的必須,然後再進行思考解答。
對於這模塊比較薄弱的孩子,比較好的方法就是專項的進行積累,專門的整一個本子,每一頁是一個「款式」的詞語,把平時收集到了一類的詞歸納在同一頁,長期的下來,同意款式的詞的積累會多起來。
五、成語
成語是固定的搭配,孩子學習成語的時候,帶有典故的成語詞語的順帶的了解典故。其次的要理解成語的意義,在考察成語模塊的時候,常見的會出現解釋給定詞語的意思,有的成語可以望文生義,但有的成語望文生義是會出錯的,如:汗牛充棟。
成語部分的學習,沒有太大的技巧,更多的是積累以及運用,孩子學習了成語,能運用到句子或者作文中,瞬間的內容會精彩不少,家長可以經常的和孩子玩一下成語接龍,這個簡單輕鬆,能增加孩子成語積累量。
詞語部分常見的幾類考察內容,簡單的分享了一下,希望能給到孩子學習一點幫助。
添加關注,下期講解小學語文句子模塊學習的難點和方法技巧。
【本文為個人原創,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