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屆體博會開幕,眾官員學者支招後疫情時代中國體育智造之路

2020-12-12 體育大生意

體育大生意第2307期,歡迎關注領先的體育產業信息平臺

文|付政浩

體育大生意記者發自上海

疫情期間,受訪者持續保持健身的參與率達到93%,體育用品消費率達到65%,平均消費金額1972元。有超過86%的受訪者預期將在未來特別是疫情結束後加大健身行為參與度,超過80%的受訪者計劃增加健身活動相關消費,預計將達到人均5435元。

疫情期間,家庭健身正在成為典型運動場景,比例達37%。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家庭健身的參與度、主動意識和運動習慣得以全面提升。

疫情期間,家用健身器械呈明顯增長趨勢。購買小型健身器械、大型健身器械、瑜伽舞蹈用品的人數明顯增多。16%的體育鍛鍊者購買過小型健身器材,其中有一半以上是在疫情期間購買的。用戶對家用健身器材的訴求是:易安裝、輕巧不佔地、時尚、智能化。

參與運動意願及健身活動消費意願呈現強勁增長態勢。調研中有超過60%的受訪者表示將投入更多時間參與體育鍛鍊;同時也可以發現在一二線城市的高收入群體、年輕人群體對於體育鍛鍊重視程度的顯著提升,運動健身成為生活方式的轉型升級作用凸顯。

「全民健身+科技」成為市場增長點與突破口。運動類APP使用已成為常態,使用率達到75%,在運動行為記錄、健身內容供給等方面具有普遍需求。

………………………………………………

上述這些數據摘錄自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與尼爾森聯合發布的《2020年大眾健身行為和消費研究報告》,精準揭示了疫情期間廣大群眾居家健身的用戶畫像和後疫情時代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新趨勢。

正所謂福禍相依、危中有機,2020年初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固然讓格外依賴線下場景的體育產業遭遇沉重打擊,但與此同時也深度影響甚至重塑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體育產業發展方向:疫情迫使傳統體育行業加速向線上模式轉型,線上線下融合將催生體育產業新業態,助推我國體育產品製造業在後疫情時代儘快向智慧體育方向變革升級。而想要全面了解後疫情時代我國體育產業復工復產風貌、深入掌握揭示我國體育用品製造業向智慧體育轉型的趨勢,首選的平臺自然是被譽為「體育產業風向標」和「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體育行業綜合性展覽品牌」的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

9月28日,以 「科技融合·流動賦能」為主題的2020(第38屆)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以下簡稱:體博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盛大開幕。展覽面積多達15萬平米,逾1200家體育用品行業知名企業參展,預計觀展人數超過10萬人次。這是疫情在得到全面控制後,我國舉辦的首場綜合性體育用品展會,旨在向世人展示了後疫情時代中國體育用品行業的最新思考和復甦決心。

作為體博會開幕日最受矚目的常設活動和體育產業的標杆性智庫產品,2020中國體育產業峰會繼續保持高規格的嘉賓陣容,以「拓新,逆風蝶變」為主題,圍繞體育強國建設、體育「十四五」規劃、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5G技術的影響以及區域體育產業特色板塊發展成果等多項議題展開,旨在幫助體育用品行業找尋後疫情時代轉型升級與自主創新之路。在這其中,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推出了《2020年大眾健身行為和消費研究報告》,通過直觀權威的數據,不僅為我國體育用品製造業提供最準確的決策和運營參考依據,而且也全面揭示了我國智慧體育、體育創新的發展新趨勢。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眼下正值體育產業「十四五」規劃編制的關鍵時間節點,2020中國體育產業峰會的智慧碰撞不僅可以推動中國體育用品製造業向智能體育轉型升級,而且有助於我國體育產業界全體同仁凝聚共識、匯集智慧、謀劃舉措,精準編制體育產業「十四五」規劃,早日推動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縱觀開幕式首日,本屆體博會參與各方熱情熱情絲毫不遜於往屆,展會在會場設置、創新評優等方面也與時俱進積極創新,本屆體博會註定將成為中國體育產業走向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體育消費需求的偉大時代註腳。

疫情加速傳統體育向線上轉型,嘉賓一致強調重點發展智能體育

2020年適逢「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和「十四五」規劃制定之年,面對「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GDP規模增速喜人的體育產業註定將在「十四五」時期扮演起更為重要的角色。體育產業在近期也非常密集地成為高規格會議和重要文件聚焦的領域之一。

近期,在9月22日的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和9月2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體育產業均被列為會議的重要議程之一。此外,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出臺的《關於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大部委聯合印發的《關於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這兩份重要文件也均將體育列為了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新業態和新模式。其中,《關於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明確了體育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體育是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和增長極。而國辦印發的《關於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則倡導大力發展智能體育。(延伸閱讀:《重磅!體育被列為戰略新興產業,國辦、四部委發文要求加速發展》)

顯然,在上述會議和文件中,加快體育智能化、推動體育向線上模式轉型已成為各方的共識。而在2020中國體育產業峰會上,登臺發言嘉賓們同樣不約而同均談到,體育產業要抓住5G等科技革命的機遇,謀求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推動體育智能化發展。

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李穎川此番在2020中國體育產業峰會上發言時也用一組數據指出,體育產業已成為帶動就業、擴大消費、促進經濟發展的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2015至2018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年均增長15.9%,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2.4%。體育用品業作為體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2018年,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製造、銷售、貿易代理與出租的總產出達1.73萬億元,佔體育產業總產出的65.1%,年均增長5.5%。即便在疫情期間,體育產業尤其是體育用品業仍呈現出了逆勢增長的新亮點。據有關機構統計,今年1-5月,家用健身器材行業的總利潤達到6.1億元,同比增長50%。

儘管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造成了巨大影響,體育產業也受到了史無前例的嚴重衝擊。但李穎川承諾,國家對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高度重視並沒有變,體育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社會環境、市場環境並沒有變。他重點指出,下一階段體育產業的發展重點是不斷激活新動能,抓住新科技革命、消費升級、人口結構變化等發展機遇,促進體育製造業轉型升級、體育服務業提質增效,提升體育產業核心競爭力。

國家體育總局經濟司司長劉扶民在題為《創新發展 轉型升級 拓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空間》的主旨演講中同樣也明確明確強調,體育產業必須堅持創新,以深化改革激發新發展活力、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其中重點是構建以智能體育產業為主要內容的新增長點。

劉扶民透露,當前,我國體育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結構不斷優化,根據今年年初的數據統計顯示,2018年更是成功實現了產業增加值突破萬億元、佔GDP比重超過1%這兩個關鍵指標。2015-2018年期間,體育產業總規模和增加值的增速都遠遠高於同期GDP 6.8%的增長速度,凸顯出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空間。2015至2018年體育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4.2%,體育服務業增加值佔比持續提升,到2018年達到64.8%,產業結構明顯優化。此外,市場主體不斷增多。體育產業法人單位數量從2015年的11.6萬個,增長到2018年的24萬個,從業人員從363萬人增加到464.9萬人。一批規模大、實力強、後勁足的民營體育企業迅速崛起。

劉扶民指出,今年雖然遭逢疫情,但在後疫情時代,伴隨著被疫情暫時壓抑的體育消費需求逐步釋放,以及疫情影響下居民健身健康意識不斷增強,體育產業在復甦發展中呈現出逆勢增長的新亮點。根據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的調查,諸如跑步機、划船器、瑜伽墊、彈力繩、啞鈴等家用健身器材的銷售呈爆發式增長。跑步機、啞鈴甚至一度全國缺貨,企業的訂單交貨期普遍超過3個月。蘇寧易購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家用健身器材銷量同比增長269%,啞鈴、呼啦圈、瑜伽墊銷量增長更是高達500%、391%、332%。我國自行車製造業逆勢增長,僅5月自行車產量同比增長45%,國內市場各類型自行車全線售罄。

劉扶民指出,在「十四五」時期,我國體育產業要著重發力新興業態,重點構建以智能體育產業為主要內容的新增長點,系統推進體育產業與新技術的融合,大力培育空間大、潛力廣的新模式、新場景。他重點除了幾個方向:鼓勵體育用品製造和銷售企業研發新產品、創新供給模式,大力培育數字體育、在線健身、線上培訓等新業態,加強體育場館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設。

此外,湖北省體育局局長胡功民做了題為《主動融入發展新格局 積極打造服務業新引擎》的主旨演講,分享了湖北省體育產業在疫情重壓之下的創新發展途徑。北京郵電大學教授、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呂廷傑,帶來題為《5G時代的智慧體育》的演講,介紹5G與萬物智聯的數字社會的特點,並詳細講述體育在5G中的應用途徑,例如智慧體育和智能可穿戴設備等在體育產業中的應用。中央財經大學體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裕雄則重點介紹體育用品行業技術進步的主要路徑和方向,並詳細分析技術進步之後給行業帶來的影響。

《2020大眾健身行為與消費研究報告》發布:人均體育消費超4000元

為精準掌握我國大眾健身行為與健身消費的相關數據,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與全球知名市場監測和數據分析公司尼爾森合作,從2019年底開始在全國26個主要城市進行數據調研,最終發布了《2020大眾健身行為與消費研究報告》。

該《報告》除獲取大眾健身運動項目參與、運動習慣及相關消費情況等方面的第一手數據外,還重點就新冠疫情做出了針對性的調研,全面揭示了我國健身消費的未來發展趨勢。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主席李樺在本屆中國體育產業峰會上分享報告的一些主要看點和研究成果:

在大眾健身的運動項目中,一些運動技能門檻低、受場地設施限制小的運動項目受到群眾歡迎,像羽毛球、健步走、跑步、遊泳的參與度都超過40%;其中年輕群體更加熱衷於跑步、騎行、籃球、瑜伽、操課、健身、滑雪等運動,隨著年輕群體的成長,未來潛力巨大。

針對運動參與場景,報告顯示,體育場館仍不是經常性鍛鍊人群的高頻使用場景,體育綜合體在體育鍛鍊功能上的使用率僅為19%。希望相關方面需要主動探索新科技應用、精細化運營,提升場館吸引力。

大眾健身消費調研發現,過往一年在體育及相關方面進行消費的比例達到96%,人均超過4000元。其中,一線城市、高收入家庭的年輕群體是其中的主力消費人群,消費比例高、金額大、消費項目覆蓋面廣。

在所有體育消費類型中,體育實物類消費比例最高,達到95%,其中運動鞋服類購買率為74%、運動裝備類購買率為44%。體育服務類消費顯現消費升級「風向標」特性,總體比例為63%,在一線城市、具有高收入水平的年輕群體中消費比例較高,其中購買健身卡及其相關消費項目較為常見。有過體育活動類消費比例為38%,目前仍屬於有待重點開發的未來潛力板塊。

同時,體育健身器材的消費情況也是重點調研內容。首先,針對參與健身與力量訓練人群,男性、16歲至30歲組別中佔比較高,並體現高收入、高學歷、高職位的典型高淨值人群特徵。他們更願意在體育鍛鍊上投入時間與精力,且具有規律的鍛鍊計劃和一定的專業健身知識。統計顯示,健身與力量訓練平均每周訓練2.68次,每次訓練時長48分鐘,較為規律的運動也更有助於達到增肌減脂、健身塑形的目的。

而選擇健身房/健身俱樂部的鍛鍊者比例為22%,具有顯著的一線城市、高收入家庭特點。健身房選擇決策影響因素,主要集中在離家近和健身器械種類齊全上。在鍛鍊方式上,跑步成為最高頻項目,達到69%,其他較為典型的項目包括力量或肌肉鍛鍊、動感單車、瑜伽等,選擇比例均超過四成,其中瑜伽、操課、普拉提深受女性偏愛。

對於健身器材具有的智能健身功能的態度,當前需求尚不強烈,同時在具體使用場景方面,也主要集中在終端數據和相關功能打通,例如移動端同步數據的需求為60%、手機自助服務的需求為52%、智能健康管理的需求為51%等。

本次調研也顯示出,家庭健身正在成為典型運動場景,比例達到37%。而且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家庭健身的參與度、主動意識和運動習慣得以全面提升,並在健身器材消費方面呈現較大增幅,16%的體育鍛鍊者購買過小型健身器材,其中有一半以上是在疫情期間購買的。

針對家用健身器材的未來發展趨勢,受訪者普遍希望未來的家用健身器材可以「易安裝」、「輕巧不佔地」、「時尚」、並且「智能化」。

室外健身器材已經成為社會大眾參與體育的重要基礎條件,調研顯示,認為室外公共健身器材存在具有必要性達到51%,使用過的人群比例高達91%,並有超過60%的受訪者認為室外公共健身器材能夠較好滿足健身需求和提供必要幫助;整體滿意度達到85%。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集中在日常管理和維護不到位、器材種類太少和功能不齊全、安全舉措不夠等。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家長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健康觀念已經逐漸深入人心,家長對孩子參與體育運動及體育培訓的需求也逐步增大。調研發現,大中城市青少年體育參與程度較高,能夠每周參與1次及以上體育鍛鍊的人數佔比為85.4%;日常參與體育項目分布較為分散,其中熱度最高的遊泳,參與比例僅為37%,其他參與比例較高的還有籃球、跑步、羽毛球、桌球和足球等。

而對於體育培訓的參與度,整體達到74.1%,項目排在前兩位的是球類和遊泳,分別達到43%和35%。在體育培訓課程消費決策方面,家長決定讓孩子參與體育培訓的主要原因為強身健體、激發體育興趣、豐富課餘時間、塑造良好性格等;而影響家長選擇培訓機構的最主要因素是離家近,同健身辦卡決策較為類似,其他主要影響因素還有培訓體系完備、課程質量高、教練水平和口碑等。

針對女性群體在健身參行為與意願的快速增長上,本次調研中也設定相關問題,並獲得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結果,值得從業各方關注。

首先,在運動項目的選擇上,部分運動項目存在較大的性別差異,其中羽毛球、瑜伽、操課、廣場舞、普拉提,女性參與率較高,由此也會影響項目運動參與場景和消費行為特徵,例如女性選擇在家中/宿舍、健身房鍛鍊的人群比例明顯高於男性,以及在健身卡、健身課程、運動類APP會員購買等消費行為方面,女性群體的選擇比例更高。

而在運動鞋服品牌偏好上,同樣存在一定的性別差異,女性對於李寧、安踏等本土品牌的熱衷度低與男性,相對更加青睞新百倫、彪馬、斐樂等偏運動時尚的品牌;而在戶外品牌方面則有更高的品牌集中度,更加聚焦在駱駝、哥倫比亞、迪卡儂等。

註:本文所用圖片來自2020(第38屆)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官方

相關焦點

  • 第38屆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
    9月28日至30日,第38屆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簡稱「體博會」)將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
  • 探秘體博會① | 體育科技之路 感受中國「智」造
    12月20日即將開展的2019第三屆深圳國際體育博覽會以「智享體育未來」為主題,將體育科技展區列為核心版塊之一,匯集了多家體育科技行業的大牌展商,代表了科技在體育領域的應用拓展趨勢!為了便於參觀,體博小博士為您精心設計了一條體育科技之路。體育科技浪潮大勢,深圳體博會一目了然!
  • 2020體博會開幕 聚焦「後疫情時代」體育用品行業前景
    2020(第38屆)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開館儀式現場。組委會供圖中新網北京9月28日電 記者從組委會獲悉,以 「科技融合·流動賦能」為主題的2020(第38屆)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28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拉開帷幕。
  • 「後疫情時代」中國體育用品行業的最新思考
    記者從組委會獲悉,以 「科技融合·流動賦能」為主題的2020(第38屆)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28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拉開帷幕。這是疫情在得到全面控制後,中國舉辦的首場綜合性體育用品展會,對於展現體育產業復工復產風貌、加速體育用品市場疫情後的企穩復甦、進一步優化體育商貿環境有著風向標意義。
  • 2020(第38屆)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拉開帷幕
    9月28日,為期3天的2020(第38屆)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拉開帷幕。2020(第38屆)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開館儀式本屆體博會有15萬平方米的超大展會規模,有逾1000家體育用品行業知名企業參展,設「健康、場館設施營造及地坪、球類運動、運動休閒」四大主題展區,同時展會期間還將舉行中國體育產業峰會。
  • 展現復甦態勢 培育新增長極 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開幕
    展現復甦態勢 培育新增長極 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開幕 發布時間:2020-09-29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周萌 豐佳佳/文 體博會組委會供圖
  • 2020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開幕
    記者從組委會獲悉,以 「科技融合·流動賦能」為主題的2020(第38屆)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28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拉開帷幕。這是疫情在得到全面控制後,中國舉辦的首場綜合性體育用品展會,對於展現體育產業復工復產風貌、加速體育用品市場疫情後的企穩復甦、進一步優化體育商貿環境有著風向標意義。
  • 潮流運動器材TIFIT品牌參展38屆體博會,帶你體驗與眾不同
    潮流運動器材TIFIT品牌參展38屆體博會,帶你體驗與眾不同   第 38 屆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以下簡稱「 2020 體博會」)將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於 2020
  • 第三屆體博會今日開幕 三大項目現場籤約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趙映驥/文 錢波/圖 今天(31日)下午2點30分,第三屆重慶體育產業博覽會暨2020重馬體博會(以下簡稱「體博會」)在重慶國際會議中心(南坪)隆重開幕。
  • 2020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上海開幕,看浙企「逆風蝶變」
    (上海)開幕。  這是疫情防控常態化後,我國舉辦的首場綜合性體育用品展會,對於展現我國體育產業復工復產風貌、加速體育用品市場疫情後的企穩復甦、進一步優化體育商貿環境,有著鮮明的風向標意義。   據了解,2020中國體博會共有6個展館,分為大健康展區、場館設施營造及地坪展區、球類運動展區和運動休閒展區四大展區,再配合分享權威觀點的中國體育產業峰會和各式各樣的精彩活動,意在充分滿足各類專業人士的需求,真正「打造銷售渠道
  • 多利隆邀您參加第38屆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
    第38屆上海體博會將於9月28日~9月30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屆時多利隆將會在彈性地面人造草區(6.2E030)展位中亮相,讓我們一起聚焦體博會,解讀產業風向!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是中國唯一的國家級、國際化、專業化,同時也是亞太地區規模最大、最具權威性的體育用品展會。作為蓬勃發展的品牌展會,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依託主辦方強大的行業資源優勢,助力中國品牌走向世界,實現中國體育產業的振興和市場的繁榮。
  • 2020體博會今日上海盛大開幕 觀眾熱情不減往屆
    9月28日,以 「科技融合·流動賦能」為主題的2020(第38屆)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以下簡稱:2020體博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盛大開幕。本屆體博會分為大健康、場館設施營造及地坪、球類運動和休閒等四大展區,展覽面積15萬平米,逾1200家體育用品行業知名企業參展,預計觀展人數超過10萬人次。
  • 羅傑:新時代背景下振興體育產業需具備跨界思維和破圈能力
    人民網-體育頻道 原創稿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羅傑接受媒體採訪人民網上海9月29日電(楊喬棟)以 「科技融合·流動賦能」為主題的2020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以下簡稱「體博會」)28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盛大開幕
  • 第三屆重慶體育產業博覽會30日正式開幕
    新華社客戶端重慶10月30日電(記者伍鯤鵬)第三屆重慶體育產業博覽會暨2020重馬體博會30日在重慶國際會展中心正式開幕,此外FCIF(2020)中國健身俱樂部精英論壇及觀摩活動也於同期舉行。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重慶體育產業發展勢頭被迫放緩。
  • 2020體博會將於9月底開幕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2020體博會將於9月底開幕,系列活動籌備全面就緒 新華網北京9月3日電(吉戎昊)2020年(第38屆)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以下簡稱「2020體博會」)將於2020年9月28日至
  • 我市體育企業亮相2020(第38屆) 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
    9月28日-30日,由國家體育總局指導、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主辦的2020(第38屆)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盛大舉行,有近1500
  • 2020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上海開幕,看思特科技「逆風蝶變」!
    9月28日,為期3天的2020(第38屆)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拉開帷幕。
  • 2019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開幕
    新華社上海5月23日電(記者林德韌、朱翃)由國家體育總局指導、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主辦的2019(第37屆)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以下簡稱2019體博會)23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開幕。本屆體博會為期四天,將於5月26日閉幕,預計迎來國內外觀眾15萬餘人次。2019體博會涵蓋健身、健美、康體、營養、運動休閒、球類運動、場館設施及營造等諸多領域,已成為體育產業人士尋求商機、了解行業趨勢、增加品牌影響力的平臺。體博會是中國唯一的國家級體育用品盛會,也是亞太區域規模最大的國際化、專業化體育用品盛會。
  • 2020體博會在上海啟幕 助力體育產業再上新臺階
    人民網上海9月28日電(楊喬棟)9月28日,以 「科技融合·流動賦能」為主題的2020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以下簡稱「2020體博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盛大開幕,展會將從9月28持續至9月30日。
  • 聚勢 共生 賦能:2021體博會將於明年五月在滬舉辦
    「四葉草」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衛星俯瞰圖  回望2020年整個體育展會市場,擁有38屆歷史的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或許是唯一躲過「暴跌」和「取消辦展」的體育展會——這樣的幸運比如早在2020體博會前夕,主辦方於九月初就對體教融合與高質量發展的中央精神在辦展理念和籌備工作層面進行了預判及落實,並通過擴大體育消費內循環、拉動內需市場的種種人性化辦展措施,來補齊疫情原因導致展會期間海外觀眾缺失的「短板」,助力參展品牌得到更豐厚的參展回報……  體博會主辦方甚至不給自己喘息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