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富了平橋區農民

2020-12-16 大河網

    本報訊(記者尹小劍通訊員翁應峰)「這些紅薯先儲存在這裡,明年開春向外銷售,可以賣個好價錢。」12月8日,在信陽市平橋區彭家灣鄉陳寨村,信陽鑫鑫薯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樹穩指著滿窖的紅薯說。

    信陽鑫鑫薯業有限公司專業從事紅薯種苗培育,在平橋區推廣紅薯種植面積2萬多畝。公司免費提供紅薯苗讓貧困戶栽種,然後以保護價從村民手裡回收,帶動村民致富。「我公司帶有15戶貧困戶,有的長期在我這裡務工,比如陳寨村低保戶王從先,家有兩個重病號,生活極其困難,在我這裡幹活每年可收入1.5萬元。」李樹穩說。

    彭家灣鄉黨政辦主任馬光輝告訴記者,該鄉大力發展產業扶貧,在落實好到戶增收、2+N合作社帶貧等產業扶貧政策的基礎上,今年繼續投入資金30萬元,實施潔邦清潔產業帶貧覆蓋貧困戶90人,每人年增收3600元。同時,按照農業特色產業融合發展的思路,大力支持發展「多彩田園」產業扶貧工程,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增收。特幫生態產業體驗園、鑫鑫薯業等8家企業,通過土地流轉、貧困戶務工、產業分紅等方式,覆蓋貧困戶149人次,每戶每年增收500元~800元。

    據介紹,截至2020年10月底,該鄉貧困人口165戶458人已全部脫貧。

相關焦點

  • 蔬菜先送再賣,平橋區的這個「農民」書記怎麼想的?
    大河網訊(記者 薛小磊 通訊員 塗文娟)沿著蜿蜒的山路來到平橋區邢集鎮周樓村,村落中保留著傳統的建築風格,片片青石砌在每家每戶的外牆上,冬日的蕭瑟中,村民寥寥無幾,十分安靜。到達村部,卻是另一番景象,愛心超市內,村民三五成群,認真挑選著生活用品,好不熱鬧。
  • 蔬菜先送再賣 平橋區的這個「農民」書記在想啥?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章繼軍 通訊員 塗文娟/文圖    沿著蜿蜒的山路來到信陽市平橋區邢集鎮周樓村,村落中保留著傳統的建築風格,片片青石砌在每家每戶的外牆上,十分安靜。到達村部,卻是另一番景象,愛心超市內,村民三五成群,認真挑選著生活用品,好不熱鬧。
  • 磐石市富太鎮 發展思路清 扶貧產業旺
    磐石市富太鎮 發展思路清 扶貧產業旺 作者:張春和    編輯:王佳堯    來源:江城日報    2020-06-10 08:05
  • 產業扶貧築富路 南沙打造精準扶貧新模式
    特色產業興經濟,助力脫貧奔小康。產業脫貧是貧困地區脫貧的直接有效辦法,也是增強造血功能的長久之計。11月中旬,深入至南沙對口幫扶的貴州省惠水縣、龍裡縣、貴定縣、畢節市金海湖新區,以及梅州市蕉嶺縣、平遠縣六地,與基層工作的駐村第一書記、貧困戶等人物深入溝通,記錄下六地在脫貧攻堅收官戰中的真實故事以及產業扶貧最新成果。
  • 信陽平橋區:特幫花木產業學院成立
    映象網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王清明)12月6日,信陽市平橋區政府與信陽農林學院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在彭家灣鄉舉行。信陽市市領導王新會、謝天學、熊靜香、陳延虎和平橋區區領導董立淳、黃如福、劉輝出席籤約儀式。
  • 換一方水土富一方人,雲陽雙土易地扶貧搬遷 搬出「職業農民」幸福...
    滴灌:「職業農民」下樓就上班怎樣讓搬遷群眾端上結實的新飯碗?安置區產業發展和就業扶持是重中之重。在坪東營鶴黃花基地,記者看到圍繞著搬遷集中安置點,大片大片的小黃花正茁壯成長,亟待開放,而建在旁邊的扶貧車間——黃花加工廠已經修建完工,目前正在安裝、調試機器。據悉,黃花加工廠年加工能力約1000噸,可提供10餘個務工崗位。
  • 就是要讓農民富起來
    在國外6年的求學生涯中,葉鋒深刻感受到了國內外農業產業模式的差異。「我當時坐著小巴士凌晨四五點出發,到郊區的蔬菜工廠,看到的是標準化的產品包裝,分類分級的管理模式,從農場到超市中間只有蔬菜加工廠這一個環節,而在中國,一把青菜也要『輾轉』至少五六個環節才能到消費者手中。」
  • 鮮花產業富了新莊村
    選準產業,讓「美麗」變成生產力「人多地少、結構單一,新莊村脫貧最缺產業。」淮北市政協辦公室副主任、駐村工作隊隊長王倉啟說,2017年淮北市政協結對幫扶新莊村,頭道難題就是扶什麼產業。專家進村把脈,為新莊村制定鮮花產業規劃。可農民聽說不種莊稼種菊花,思想一時轉不過彎來。「鮮花不能當飯吃,賣不掉咋辦?大棚裡種花,得了病找誰?」貧困戶劉秀榮坦言當時的顧慮。政策引導,大戶帶頭,技術跟進。淮北市農業農村局專家一次次進村,把技術送到田頭。
  • 精準扶貧前提是和農民兄弟交朋友
    □本報記者李志達 在今年的綠博會扶貧展區,記者曾經採訪過省婦聯駐富裕縣紹文鄉民樂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王彬。那時他為民樂村的農產品積極奔走找銷路。
  • 【產業經】河南輝縣:「4+1」多元產業扶貧大格局 助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11月8日上午,河南產業扶貧之輝縣路徑研討會在輝縣市百泉賓館召開,輝縣市委書記郭書佩向與會專家介紹輝縣產業扶貧基本情況。通過這幾年的產業扶貧工作實踐,輝縣的收穫和體會是:一是必須注重頂層設計,提升產業的生命力和競爭力。
  • 竹山縣林業生態扶貧——綠了山頭富了民
    近年來,竹山縣林業部門始終踐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圍繞 「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目標,將生態保護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緊密結合,走出一條 「百姓富、生態美、產業興」的綠色發展之路,實現一方山水養育一方人。
  • 東海縣安峰鎮:「電商+」,讓農民自己富起來!
    安北農民電商中心已安排村內建檔立卡戶和經濟困難群眾15人在崗就業,另有21人正接受主播運營等相關培訓,吸引流動主播20餘人,帶動扶貧困難戶45人從事相關行業,實現就業脫貧不出村、產業扶貧不出鎮,解決群眾家門口就業難題,預計可實現年國內外銷售額超億元。
  • 跑7趟路只為讓貧困戶少花醫療費,信陽平橋醫保局健康扶貧暖人心
    「感謝醫保局帶領團隊幫扶,解決了醫療費用問題,我們的生活才慢慢好起來……」12月28日,信陽市平橋區肖王鎮梁灣村貧困戶李廷根激動地說。平橋區醫保局黨組書記詹慧說,該局聚焦健康扶貧主要問題和薄弱環節,積極發揮基本醫保、大病醫保等各項制度的綜合保障作用,有效解決了貧困人口的醫療費用問題。一家兩個病號,健康扶貧解決大難題梁灣村是平橋區醫保局重點幫扶村,2019年,醫保局以幫扶責任人的形式,對重點貧困戶進行幫扶,李廷根就是其中一位。
  • 謀產業發展長遠大計 儋州大成鎮走出產業扶貧之路
    以產業發展為槓桿的扶貧開發過程,是增加貧困農戶收入的有效途徑。儋州大成鎮在扶貧攻堅工作中,結合本地實際,發展特色產業,發展大成黃皮、水晶蜜柚、檸檬等熱帶水果等產業,同時發展養殖產業,以產業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實現「長中短」產業全面發展。
  • 產業扶貧 花開貢鄉
    摘要:宣恩縣牢牢抓住產業扶貧「牛鼻子」,「輸血」與「造血」相結合,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大力發展茶、果、畜、煙、藥、菜六大產業,全縣特色產業基地面積達81萬畝,年出欄生豬60萬頭,農村人均經濟作物2.49畝,貧困戶人均經濟作物1.35畝,基本形成「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格局。
  • 「綠」「富」雙贏!這5年,我州生態扶貧帶動22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綠」「富」雙贏!綠春10萬畝橡膠產業帶 (圖片由綠春縣委宣傳部提供)楊然嘎家的變化,是紅河州生態扶貧帶動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的一個縮影。十三五」期間,我州先後制定出臺了《關於深入推進林草行業脫貧攻堅助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方案》《生態脫貧攻堅實施行動》《年度行業扶貧和定點扶貧計劃》等一系列文件,在全州貧困地區落地實施了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林業產業發展、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生態護林崗位開發、解決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使用林地政策、林業改革、林業科技、定點深度貧困鄉鎮林業扶持等林業扶持政策。
  • 「經驗」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的奉節產業扶貧實踐
    2016年以來,重慶市奉節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把產業扶貧放在同步實現小康的戰略高度,立足縣域資源稟賦,充分調動了廣大貧困群眾的積極性,通過實施項目資金整合、農業科技支撐、新型經營主體壯大、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利益聯結機制健全等政策措施「組合拳」,以臍橙為主導的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快速實現提質增效,實現了「縣有特色優勢
  • 張明忠:擔時代道義 著扶貧華章 - 山西農民報數字報
    他帶領集團公司主動挑起脫貧攻堅重任,在天鎮縣、渾源縣、靈丘縣建起公共事業配套項目、移民新區、扶貧產業園等,建成「新農民+新社區+新產業」的搬遷示範點,累計在項目扶貧上投入10多億元,在智力扶貧上捐助800餘萬元。由於泰瑞集團的突出貢獻,張明忠被選為大同市第十三屆、十四屆政協委員,山西省工商聯執委副會長,山西省建築業協會第四屆理事會副會長,並榮獲大同市脫貧攻堅奉獻獎、山西省脫貧攻堅奉獻獎。
  • 昔日貧困村 如今明星村 信陽市平橋區的這個村太牛了!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章繼軍 通訊員 塗文娟    12月的信陽市平橋區甘岸辦事處楊莊村,果蔬大棚整齊排列,滿目生機。「預計今年春節芹菜、蘿蔔價格最高的時候,我們大棚種植的將迎來大豐收。」楊莊村第一書記李東亞熱情地介紹起了本村的致富成果。
  • 河北尚義:產業扶貧啃下脫貧硬骨頭
    「脫貧根本靠產業,選準產業是關鍵。」楊志光說,近年來,尚義縣根據不同地域的自然環境、氣候特徵、資源稟賦,在扶貧產業選擇方面,實行分類施策,精準定位。與此同時,尚義縣發展扶貧產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優勢為依託,做好宜農則農、宜果則果、宜牧則牧、宜旅遊則旅遊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