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作戰,中國一戰士與越軍抓住一越兵「拔河」,全連63人立戰功

2021-01-09 嬋稚翎

1979年春,在中國對越自衛還擊戰中,越軍一個絕招就是「鑽老鼠洞」。「老鼠洞」就是越軍用以藏身和戰鬥用的各種類型的山洞。越軍以此進行野戰,在其中隱蔽一個戰鬥小組至一個班,甚至更多人員,裡面儲存彈藥、乾糧和飲水,進行所謂的遊擊戰。

但是,這些「老鼠洞」,也阻止不了他們被殲滅的命運。

靠矛山就是越軍一個防禦陣地,山上「老鼠洞」成堆。中國43軍129師385團在此大戰「老鼠洞」,令越軍無處躲藏。

1營1連是全團的突擊連,首先負責攻擊靠矛山無名高地。戰鬥幾十分鐘後,越軍就支撐不住,在高地上吃了虧,殘敵爭先恐後鑽進一個大山洞。

這是一個天然大溶洞,洞內通道縱橫交錯,四周有五個出口,形成一個可守可退的天然屏障,正好卡住9師奔襲七溪的咽喉。

越軍199團1營1連指揮所就設在洞內。

解放軍也是1營1連,1連對1連。

中國1連連長盧大堅帶領全連衝到山洞前,立即佔領四周制高點,但是,洞口裡面黑黝黝。他決定集中力量從南面洞口實施主要攻擊,佔領洞口,趁越軍慌亂之際再向裡打。

發起攻擊後,副連長席世國和3排長周茂付帶領戰士們向南面洞口摸去。離洞口15米時,席世國和3排長、9班長先後負傷。幾個越軍想趁機衝出洞口突圍,被3排長一梭子,撂倒了一個,其餘嚇得急忙縮進洞內頑抗。

席世國一挺身,向洞口投去一枚手榴彈。趁著硝煙未散之際,戰士趙士彬一個箭步衝了上去,一把攥住越軍伸出洞口的機槍管,一聲大吼,竟把這挺打得通紅的機槍從洞內拔了出來。

這一突然舉動非同小可,嚇得洞口的越軍爭著往洞內爬。

趙士彬趁勢一個跨步,逮住了一個越兵的腿。其他越軍見狀,立即拼命往裡拖。趙士彬哪肯鬆手,用雙腳蹬住洞口的石頭,展開一場緊張的「拔河」比賽,兩幫人把那個越兵扯得哇哇亂叫。但畢竟越軍人多,小趙一時不能得手。

他急中生智,把這個越兵的大腿往石頭上一別,只聽「咔嚓」一聲,那個兵軍發出豬一般的嚎叫。他的同夥一愣神,趙士彬趁機猛一使勁,把這傢伙給拖了出來。

這時,班長何建設也趕到了,向洞內打了一梭子,又投了兩枚手榴彈,趁著濃煙,衝進洞內,腳下絆著個軟乎乎的敵屍體,一腳踢開,摸索著前進。忽然,兩個黑影一閃,他一個箭步衝了上去,大喊一聲:「諾松空葉!」一手抓住一個,拖出了洞外。

找來翻譯一問,原來,一個是越軍司務長,一個是越軍特工隊聯絡官,並得知洞內共有42名越軍。

何建設帶領戰士第二次摸進洞內,走不多遠,突然聽到頭頂上有聲響,「叭叭」幾槍打來,他閃到一邊,上邊扔下來個手榴彈,他躲閃不及,兩條小腿嵌進了四塊彈片。他一想,蠻幹不行,帶著戰士退出洞外,砍了一根四五米長的竹竿,捆上兩個炸藥包,接近洞口,把炸藥包伸過去,拉開拉火環,一聲悶響,把敵人埋進了洞穴。

就在他們激戰南邊山洞時,5班長韓永明也從北面洞口打了進去。他們四進四出山洞,也幹得非常精彩。

挪扔山洞之戰,1連先後打了十一個小時,敵人無一漏網。越軍吹噓的「地老鼠」戰,在1連的英雄面前再一次徹底破產。戰後,1連被授予「突擊英雄連」,全連共殲滅敵人107名,期中斃敵98名、俘敵9名,63個個人榮立戰功。

相關焦點

  • 對越作戰最牛狙擊手:他負傷致殘卻堅持留隊,獨臂斃敵3人立戰功
    對越作戰最牛狙擊手:他負傷致殘卻堅持留隊,獨臂斃敵3人立戰功1979年3月,對越反擊戰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越軍囂張氣焰給狠狠打擊,不過在中國軍隊撤軍以後,越軍並未就此罷手,此後雙方就陷入了長達十年左右的對峙中。
  • 對越反擊戰中,我軍滅了越軍英雄團,還繳獲一東西,讓越軍司令慌了
    伴隨三顆信號彈的升空,密密麻麻的火炮如下雨般散落在對方的陣營,這樣密集式的炮轟,竟讓許多人都一度認為越軍已經喪命在我軍炮火之下,半個小時後一營的戰士從前鋒陣地衝出,依照事先規定的攻擊線路,兵分六路一齊向班崗攻去。
  • 對越反擊戰,50軍被俘人數高達200多人,連長指導員率全連投降
    在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各支部隊中,很多都有著光輝的歷史,50軍就是當時比較特殊的一支部隊。這支部隊的前身是滇軍60軍,曾參加過辛亥革命,護國運動等眾多歷史事件,在抗日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這支部隊也立下了赫赫戰功。
  • 又一本對越反擊戰回憶錄,解放軍第149師大戰越軍王牌師
    越軍316A師前身叫316師,是越軍組建的第五個主力步兵師。該師在西北戰役和著名的奠邊府大戰中表現突出,後來又在同美軍作戰中屢建戰功,所屬多支部隊獲得過最高榮譽「人民武裝力量英雄」稱號。1975年5月,越軍從316師抽調部分骨幹組建了316B師,原來的老部隊才改稱為316A師。
  • 對越反擊戰中戰功最大的軍,是國民黨起義部隊,陳明仁的舊部?
    1979年的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繼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之後進行的規模最大的一次對外作戰。這一仗,共有9個陸軍軍參戰,分別是昆明軍區前指指揮的11軍、13軍、14軍;廣州軍區前指指揮的41軍、42軍、43軍、50軍、54軍、55軍。
  • 對越反擊戰,「後進連」把越軍王牌軍隊全殲,連長如今成上將
    這本是一個後進連,在任何工作訓練當中,都是倒數第一名,可是卻在對越自衛反擊戰當中殲滅了越軍王牌軍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來看一下。這個連的連長叫李作成,是湖南安化人,1970年也正好是他17歲入伍參軍。
  • 國軍名將陳明仁,起義後部隊縮編55軍,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戰功最高
    在共產黨的努力之下,廣大國民黨官兵的政治覺悟有了迅速的提高,也開始認識到要投向人民的懷抱,就必須要割斷和國民黨之間的關係,起義之後,他們意識到仍然佩戴有國民黨字樣符號是莫大的恥辱,有的人把國民黨字樣符號給撕下來扔到了廁所,在當時中國國民黨人民解放軍這一名稱已經完全失去了意義。
  • 對越反擊戰,解放軍一個排乾掉越軍一個連,自己卻只輕傷4人
    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撤軍階段,東線我武漢軍區第43軍接上級命令,各部互相掩護逐次有序向國內撤退。然而越軍步兵338師以為有機可乘,出動所屬步兵462團沿支馬至祿平公路尾追第43軍。
  • 他在對越作戰中殲敵人數最多,原廣州軍區副司令員,曾任38軍軍長
    他在對越作戰中殲敵人數最多,原廣州軍區副司令員,曾任38軍軍長1979年2月,我國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被迫發起對越自衛還擊作戰。我軍動用了9個軍56萬人,浩浩蕩蕩越過中越邊境。在參戰各軍中,有聲名顯赫的54軍,也有戰功卓著的55軍,更有差一點成「萬歲軍」的42軍。
  • 1979年對越作戰,班長擊斃越軍後發現一面三角旗幟,其身份不一般
    1979年對越作戰,班長擊斃越軍後發現一面三角旗幟,其身份不一般文/文史紀事作為一衣帶水的鄰居,越南在歷史上與我國頗具淵源,在很多方面,越南和我國有很多相同經歷。此前囂張的越軍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在2月17號這天真的發起了進攻,雖然也早有準備,但依舊被我邊防部隊潮水般的攻勢打的潰不成軍。正因為如此,很多人就認為越軍實力不堪一擊,實際上這個想法是不正確的,畢竟此前他們也是身經百戰,越軍的主力部隊還是相當能打的,尤其是越軍特工部隊不可小覷,在後期的兩山輪戰中也有諸多亮眼的表現。
  • 對越反擊戰,解放軍出動823輛坦克和裝甲車,粉碎越軍防線
    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出動9個野戰軍29個步兵師及大量配屬部隊,總兵力達到55萬多人。其中裝甲兵以多個團營建制參戰,成為建軍以來集中使用裝甲兵部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
  • 解放軍一個軍殲滅越軍5269人,可惜對手主要是地方部隊
    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武漢軍區第43軍奉命南下廣西邊境,歸廣州軍區指揮,執行作戰任務。該軍於2月17日投入戰鬥,3月16日撤回,連續作戰28天,打滿全場,勝利完成了預定任務,打出了國威軍威。
  • 對越反擊戰消滅越軍不容易,解放軍總結經驗改變戰術越打越好
    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參戰部隊因為缺乏實戰經驗,雖然經過臨戰訓練,但效果有限,因此在作戰初期遇到了不少困難。然而我軍是善於學習的軍隊,能夠很快總結經驗教訓,及時改變戰術,因而越打越好,終於戰勝了越軍。 1979年2月17日我軍發起進攻,至25日為第一階段。
  • 中國首次直播慘烈的對越作戰——藍劍-B行動,內附真實作戰影像
    中國首次直播慘烈的對越作戰——藍劍-B行動,內附真實作戰影像1979年2月對越反擊戰勝利後,內心並不服氣的越軍繼續在邊境地區襲擾,並越界侵佔了我老山、者陰山等地。之後雙方就在邊境地區展開了長達十年左右的攻防拔點作戰,各部隊輪番上陣與越軍進行較量,其中突擊隊在戰鬥中大放異彩,北虎行動、藍劍-B行動給人印象深刻。
  • 對越反擊戰,越軍的實際戰力如何?真實戰例讓我軍大開眼界
    對越反擊戰,越軍的實際戰力如何?真實戰例讓我軍大開眼界1979年,因為越南的挑釁,中國解放軍打響了對越自衛反擊戰。僅僅一個月時間,越軍便展現出難以招架的態勢。之前,我們一直覺得越軍戰力差,可謂是不堪一擊。其實,並不是這個樣子的,越軍的實際戰力讓人大吃一驚,越軍到底有多強?你可知道?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越南已經同我國分道揚鑣。尤其是越南抱上社會主義老大哥蘇聯以後,越南更是不顧昔日中越之間的友好情義,與中國逐漸交惡。後來,越南更是在蘇聯的慫恿下,對我邊境發起軍事行動。
  • 對越作戰中的貓耳洞:是天堂,也是煉獄
    主要是中國從西方歐洲國家,進口了高性能的炮位偵察雷達。這在西方也是很高的科技,在美國牽頭的情況下才肯賣給中國。蘇聯也沒有這類先進技術,越軍就更沒有了。後越軍分析,在越軍進攻主要方向每一平方公裡的區域內,解放軍炮兵每1小時大約發射7到8萬發各種炮彈。在以炮戰為主的戰鬥中,可以防炮的貓耳洞就特別的重要。
  • 一個通信兵的對越作戰親歷記(二)
    防守發隆地區的越軍是黃連山省省軍事指揮部下轄的省獨立第3營1連、1個機動公安連、1個公安屯、2個青年衝鋒大隊和部分武裝民軍,共約500人。越軍主要控制發隆周圍的1561、1523、1609、1336高地等制高點,防守各高地的兵力一般為1個班至1個排。越軍在主要防禦陣地構築有2-3道塹壕和A形掩蔽部,並以交通壕相連接。
  • 對越自衛反擊戰,越軍的真實戰鬥力,到底有多強?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期間,中國一共調派了56萬的兵力參與此次戰爭,而越方參與此次戰爭的兵力是陸軍10萬名,還有民兵15萬名,戰爭結束之後我軍的總傷亡人數為27000人,而越軍的總傷亡人數為6萬人,另外還有50000名民兵,中國以較小的代價就獲得了非常不錯的結局。
  • 1979年對越反擊戰,日本戰地記者隨越軍行動,寫出反擊戰撤軍真相
    1979年對越反擊戰,日本戰地記者隨越軍行動,寫出反擊戰撤軍真相文/文史紀事上世紀七十年代,越南在中方的援助下取得了抗美抗法作戰勝利,完成了統一獲得了自由彼時的越南元氣大傷,首要任務應當是搞好經濟建設,重建家園,但被利益蒙蔽雙眼的越軍選擇窮兵黷武,一方面在東南亞攪事,另一方面不斷在中越邊境挑釁,進而妄圖蠶食我國邊境領土。面對越軍的此種行為,中方給予嚴厲勸告但卻換來越軍的變本加厲,無奈之下只好被迫進行自衛還擊。1979年2月,對越自衛還擊戰打響,我邊防部隊兵分東西兩線,朝著越軍陣地突進。
  • 對越反擊戰,打的並不是越軍主力?那越軍真實戰力又有多強?
    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我軍發動了對越反擊戰,並在短短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便全面佔領了越南的北部工業重地和經濟命脈,並且取得了反擊戰的全面勝利。 有人說在當時越軍的主力部隊不在國內,都在寮國和柬埔寨境內,並不是越軍的真實戰鬥力,那麼越軍的真實戰鬥力究竟是什麼程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