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歷史上的首位沙皇伊凡四世·瓦西裡耶維奇,史稱伊凡四世,別稱伊凡雷帝,是一名雄主,在位期間改革法律,打壓大貴族加強中央集權,開疆拓土,對俄羅斯的歷史有著深遠的影響。
因為生活環境的關係,伊凡四世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經歷爾虞我詐的政治鬥爭,也因此養成了他兇狠殘暴的性格,他在17歲的時候就殺死了擁有實權的攝政王,並且在他執政期間不停地屠殺政敵,鎮壓叛亂,最令人震驚的是他曾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兒子,也是他的繼承人,伊凡太子,19世紀著名的畫家列賓據此創作了名畫《伊凡雷帝殺子》,這副畫的原名是《1581年11月16日恐怖的伊凡和他的兒子》。
伊凡殺子預示著沙皇俄國的歷史開始走向了血腥的黑暗時代,隨後其子費奧爾多加冕,成為新一任沙皇,但因為他智力低下,實際上是一個傀儡般的存在,其死後權臣戈東諾夫上臺,並殺害了伊凡的小兒子季米特裡,但正是這個死去的「季米特裡」隨後引發了一場跨越十餘年的腥風血雨。
戈東諾夫為了防止伊凡的後人威脅他的地位於是陰謀殺害了「季米特裡」,殺人之後,為了堵住悠悠眾口,戈東諾夫授意調查團做出了其死於自殺的結論,但調查團的報告漏洞百出根本無法服眾,這也成為了後續動亂醞釀的完美土壤。
一名叫做格裡高利的修道士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良機,他到處宣稱自己是伊凡雷帝的幼子「季米特裡」,並在遭到戈東諾夫的追殺後投入了波蘭人的懷抱,波蘭人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開始支持他,並在1605年協助其攻入了莫斯科,格裡高利加冕為新的沙皇!
格裡高利加冕之後,他作為修道士的脾性開始展現無疑,他同情底層民眾,經常造訪和接見平民,他仰慕歐洲文化,想要加強俄羅斯和歐洲的交流,並且他極力促成東正教和天主教的融合,他激進的改革策略引起了貴族們的不滿,並最終在他大婚期間化作了一次兵變。
格裡高利婚禮之時,波蘭貴族到來,在莫斯科狂歡,胡作非為,野心家舒伊斯基利用了這次機會,用謊言鼓動起了一支亂軍進一步引發動亂,並趁亂殺死了格裡高利,自己篡位登上了權力的頂峰,但是這一切只是開始。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舒伊斯基還是被推翻了,並且隨後又出現了兩次有人宣稱自己是「季米特裡」,這加劇了當時俄羅斯的混亂,這樣黑暗的歷史一直持續到1613年羅曼諾夫王朝來臨才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