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子的怒虎:伊凡雷帝

2021-02-13 風臨島

俄羅斯批判現實主義畫家列賓的經典作品——《伊凡雷帝殺子》。這幅歷史畫作在展出後,惹怒了當時俄羅斯的沙皇。為什麼它能帶來這麼大的影響力呢?這個伊凡雷帝又是誰呢?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


這幅畫的主角是俄羅斯歷史上的第一任沙皇,伊凡四世,他的統治非常專制但頗有建樹。話說,他在位期間國土四五分裂,內憂外患。於是他採取了非常強硬狠辣的手段,剷除一切敵人。於是歷史上把他叫做「伊凡雷帝」或「恐怖的伊凡」。

他的殘暴表現在什麼事件上呢?比如:

13歲就下令親信放狗咬死長期把持朝政的世襲大領主。他在內政上,屠殺有實力抵抗沙皇的封建王公和大貴族,而且往往採取滿門抄斬的方式,於是短短7年間有約4000名大貴族被殺。在軍事上,不僅洗劫了一直獨立和共和傾向的諾夫哥羅德,上萬人被殺。還對吞併的喀山汗國的人民進行屠殺。而且他在位期間還誅殺了眾多無辜平民——尖樁刑、炮烙刑、活挖人心、抽筋剖腹等刑法使人不寒而慄。

但面對以上這麼多暴行,列賓卻選了伊凡雷帝殺子這個主題進行創作。

為什麼呢?可能因為「虎毒不食兒」,那是多狠毒的老虎才會吃掉自己的孩子啊。

話說那天,伊凡雷帝和他最器重的大兒子發生爭執,他拿起權杖就劈過去,誰知正中身為王儲的大王子的太陽穴上,王儲最終死去。

在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伊凡跪在地上,兒子躺在他懷裡,他用力按住兒子的傷口,但是鮮血還是不斷湧出來。鮮血滴在兒子的衣袍上,地毯上,和伊凡的手。大王子在父親的懷抱裡,目光已經開始呆滯,身體也變得無力。

而這幅圖最厲害的是伊凡雷帝的表情捕捉,睜大的雙眼中,充滿了極度的恐慌、無措、痛苦、悔恨,還有一絲的難以置信。伊凡親吻著兒子的頭,緊摟著兒子的身體,但一切都無濟於事了。滿地的狼藉說明了之前激烈的爭吵和伊凡的暴躁性格,也映襯了最後的悲劇。

為什麼列賓要這幅畫呢?

列賓所處的時代,是俄國歷史上最恐怖和最黑暗的時代。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在創作的前幾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遇刺身亡,於是俄羅斯全境開始了血腥大屠殺,許多無辜的老百姓都被殘暴的統治者殺害。

於是一腔熱血的列賓,通過自己的力量,不斷搜集題材,最後在創作靈感來臨的時候,畫下這幅畫以映射和抨擊屠殺者。

這幅畫一問世,一位總檢察官在給皇上的奏摺上說:

「畫家偏以全部真實去描繪這事件,其用意究竟何在?為什麼要畫伊凡雷帝呢?除了某種傾向外,找不到別的理由。」

於是這幅畫剛展出就被除去,嚴禁流行。

伊凡雷帝是否真的殺了王儲大王子?其實歷史上有不同說法。

法國傳記作家亨利·特羅亞在《一代暴君——伊凡四世》中記述了伊凡四世殺子的經過:那天是1581年11月15日,伊凡看見兒媳婦——王儲妻子葉蓮娜僅穿一件薄裙就在宮中走動,違反了當時俄羅斯婦女至少要穿三件衣裙的慣例,於是伊凡生氣地打了兒媳婦,導致葉蓮娜當即驚恐流產。王儲知道後就去找父王發脾氣。但伊凡從當年年初就開始懷疑大王子有奪王位之心,所以本來關係緊張的倆人就吵了起來,伊凡雷帝在勃然大怒的情況下失手殺害了大兒子。

但蘇聯歷史學家斯克倫尼科夫認為當時伊凡並沒有殺死王儲,但王儲因為喪子和恨父的極度悲傷中導致病發,最後死亡。證據就是伊凡雷帝在倆人爭執前幾天的日記中就寫著:「兒子病倒了,今天也在病中。」

所以,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確定的說法。

伊凡雷帝一生做了這麼多努力就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但是在他死後,江山卻還是被外人搶走了。

我們已經知道,雷帝最寄予希望的大兒子突然去世,雷帝在27歲的大兒子死去後三年,也突然暴斃了。嗯,是被人謀殺的。

然後就剩下一個二兒子和小兒子。二兒子「傻瓜費多爾」,天生弱智而且身體不好。費多爾繼承帝位後,政權最終落到他妻兄戈杜諾夫手裡。而同父異母的小兒子季米特裡當年還是個兒童。

但在季米特裡9歲的時候,在庭院中玩耍的時候意外身亡。他媽媽瑪利亞悲痛指出是戈杜諾夫下的毒手,為了防止膝下無子費多爾病死後,季米特裡繼承皇位。最終沙皇成立了調查團,結果是弟弟的死的確是意外。但是結果出來後,瑪利亞就被送去當修女了,瑪利亞的親屬們和當時知道事件的人都被流放到西伯利亞了。所以啊,這是好大一部戲啊!

七年後,費多爾病逝,戈杜諾夫成為新沙皇。

伊凡雷帝辛苦一輩子開創的留裡克王朝以絕嗣而終


在找資料的時候發現,伊凡雷帝的童年太可憐了,這可能是導致他後來的暴虐性格的重要原因。媽媽葉蓮娜嫁給當時年近50仍未有子嗣的瓦西裡三世。雷帝出生後三年,父親死亡,於是雷帝即位。葉蓮娜和七大貴族組成攝政會議,在伊凡成年前代理朝政。

雖然孤兒寡母,但媽媽葉蓮娜也是個狠角色,與許多大貴族不合,廢除了攝政會議以獨攬大權,還逼死了瓦西裡三世的兩個弟弟。

可是,在雷帝8歲的時候,葉蓮娜被政敵,也就是大貴族們害死了,大貴族重新得勢。

掌權攝政的舒伊斯基對伊凡毫無敬意,甚至公開侮辱雷帝和他弱智的弟弟尤裡,掌握政權為自己謀利。

於是才有歷史上,13歲的少年帝王伊凡精心部署,在朝堂上拿下舒伊斯基的一幕。

而後來對大貴族的屠殺,雖說是伊凡雷帝所認為必須的統治鐵腕,但是誰說不與他幼年時期受到大貴族的各種迫害有關呢?

伊凡雷帝的一生以及他本人實在太精彩!

島主我還感嘆著如果拍成電影會多棒……誰知真的存在電影版!

2009年有一部以他的為主角的電影《沙皇Tsar》。

豆瓣評分6.7


時光網評分7.1


網友對影片褒貶不一

以下是劇照:

感興趣的可以點擊【原文閱讀】,直接到B站看此電影。

好的,今天的畫說就到這兒!

如果你有什麼想認識的名畫,歡迎留言哦!

資料來源:

·《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的畫》

·百度百科

·《伊凡四世的秘密:揭一代暴君的絕嗣之謎》

·豆瓣

·時光網

請長按掃碼關注本島哦!↓↓↓

藝術趣味科普


如果有什麼感興趣的畫作

歡迎在微信直接留言哦!

麼麼噠!

相關焦點

  • 闢謠:虎毒不食子,貓咪卻會吃掉自己的孩子,難道是蛇蠍心腸?
    不是說虎毒不食子的嗎?但是這隻貓咪卻吃掉了自己的孩子,難道是蛇蠍心腸?獸醫小明相信許多人聽到這件事情一定覺得有些毛骨悚然,其實貓咪食子的行為看似難以接受,但也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選擇,不過有時候貓咪食子的行為和鏟屎官也是逃脫不了關係的,就讓獸醫小明向大家說明一下原因吧。貓咪食子是異食癖?鏟屎官也是難逃干係的貓咪和人類一樣擁有母愛本能這是毋庸置疑的。
  • 殘暴冷酷的俄羅斯首位沙皇伊凡雷帝
    執政後的伊凡雷帝葉蓮娜去世後,她的親弟弟奪得政權,繼續輔佐伊凡。在伊凡十七歲那年,輔佐他的舅舅被暴亂中的平民打死,伊凡雷帝開始正式走上政治舞臺。年輕的伊凡雷帝剛上臺,就對國家的政治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他極力加強君主專制,完善軍隊管理體制,而且他打擊大貴族集團,這使得國家的政治陷入動蕩之中,大貴族進行激烈地反抗,一度讓伊凡雷帝的改革進行不下去。
  • 歷史上首位沙皇-伊凡雷帝
    ▲伊凡雷帝伊凡雷帝在其統治時期不斷對外作戰,努力擴大版圖。特列季亞科夫畫廊收藏的一幅出自列賓(Ilya Repin)之手的名畫《伊凡雷帝和他的兒子伊凡》描繪的就是這一傳說。畫面中,伊凡雷帝是個目光驚恐的老者,他抱著垂死的兒子,在恐懼中意識到自己做了蠢事。
  • 朵瑪(食子)及朵瑪圖樣
    製作食子的基本形態,因各傳承而有差別。本尊法的批註中通常會提到本尊食子的形態和顏色,不過並沒有專門講述食子的書籍,必須從各法門的批註裡去尋找。食子用途食子可分為供養食子、上師食子(又稱本尊食子)、成就食子、一年食子、除障食子。如「灌頂食子」金剛薩埵與綠度母便不相同,這是用於灌頂時的特殊食子。
  • 如雷貫耳,俄羅斯第一位沙皇伊凡雷帝為什麼那麼「雷」?
    或許畫家見到的不是同一個人吧……話說為什麼伊凡雷帝如此聲名貫耳呢?因為他可是「雷」倒了數萬人啊!伊凡雷帝即伊凡四世(Иван IV Васильевич),他的父親是莫斯科大公瓦西裡三世,伊凡自幼喪父,三歲執政,母親葉琳娜在眾多虎視眈眈的貴族中艱難攝政。八歲時,葉琳娜突然去世,據傳是被毒死。
  • 列賓名畫《伊凡雷帝殺子》被毀 俄羅斯欲嚴懲
    《伊凡雷帝殺子》由俄羅斯著名現實主義畫家伊利亞列賓1885年創作,同年即被特列季亞科夫畫廊創辦者帕維爾特列季亞科夫買下收藏。畫作描繪俄羅斯歷史上首名沙皇伊凡雷帝暴怒之下不慎用權杖將心愛的兒子打傷致死的場景。畫作中伊凡雷帝雙目驚恐圓睜,試圖挽回頭部流血的太子伊凡的生命。阿里斯塔爾霍夫28日在畫廊舉行的記者會上說,期待波德波林受到「儘可能最嚴厲處罰」,以儆效尤。
  • 俄羅斯的黑暗時代從伊凡雷帝殺子開始
    俄羅斯歷史上的首位沙皇伊凡四世·瓦西裡耶維奇,史稱伊凡四世,別稱伊凡雷帝,是一名雄主,在位期間改革法律,打壓大貴族加強中央集權,開疆拓土,對俄羅斯的歷史有著深遠的影響。伊凡雷帝因為生活環境的關係,伊凡四世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經歷爾虞我詐的政治鬥爭,也因此養成了他兇狠殘暴的性格,他在17歲的時候就殺死了擁有實權的攝政王,並且在他執政期間不停地屠殺政敵,鎮壓叛亂,最令人震驚的是他曾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兒子
  •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但這種魚有時候不得不將孩子「一口悶」
    有句俗語叫做:「虎毒不食子」,無論是人還是動物,都會對自己的子女愛護有加,可是聽一些人說,這種魚為了生存,有時候不得不將自己的孩子一口悶給吞進嘴裡。這種魚就是我們說的黑魚,它的學名叫烏鱧,在湖北,安徽那邊,有些地方叫它財魚。
  • 虎毒不食子,為何民族英雄鄭成功,卻要殺自己嫡長子
    既然虎毒不食子,為何民族英雄鄭成功,卻非要殺自己嫡長子呢?有人或許會說,正是因為鄭成功是民族英雄,所以他才要大義滅親,將好的氣節留在人間,不允許兒子玷汙他的名節。
  • 伊凡雷帝:鐵血手腕下的餘生懺悔
    其中,伊凡四世是首位大帝,也稱其為伊凡雷帝。儘管作為大帝,他確實進行了改革,使俄羅斯逐漸走上強大,但他的人生充滿了猜忌、多疑,血腥、暴力,也充滿了瘋癲與追悔莫及。這樣的人,我們不得不哀嘆他個人品性的缺失,向他身邊遭受不幸人們致以默哀。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了解這位可怕的伊凡吧。
  • 一山難容二虎:從易經中看,屬虎人應該避開哪些字,才能虎虎生威
    一山難容二虎:從易經中看,屬虎人應該避開哪些字,才能虎虎生威」虎為百獸尊,罔敢觸其怒。 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明朝初期,宰相汪廣洋,一首著名的詩——《畫虎》,談到了老虎是山中百獸之王,非常的兇狠威嚴,動物世界裡,沒有誰敢觸犯於他。同時,也體現了」虎毒不食子「的父子情懷。這首詩經過改編,出現在了前段時間熱播的《大明風華》中。
  • 看畫學歷史,列賓名畫《伊凡雷帝殺子》第二次被毀
    2018年5月25日,收藏於莫斯科特列季亞科夫畫廊的19世紀名畫《伊凡雷帝殺子》被人第二次破壞。破壞者自稱特意到畫廊看《伊凡雷帝殺子》,看完後到畫廊咖啡廳喝了「100克伏特加酒」,因為「從來不喝伏特加」,所以「有些神志不清」,導致出現攻擊行為。破壞者波德波林告訴警方,他不同意列賓的表現手法,認為這幅畫理應被毀,因為它不符合史實。
  • 虎毒不食子,但它們反其道而行之,幼體未成熟就被吃掉
    人類世界存在著不少父母對孩子下手的案例,這裡的下手指的是嚴重危害到孩子生命的行為,而自然界比人類世界更缺乏文明和規則,因此「食子」現象也是存在的。今天要介紹的這種水生生物就存在這樣一種行為,它們在產下幼體之後,等到幼體逐漸長大後就會將它吃掉。
  • 俄羅斯男子酒後闖畫廊致列賓名作《伊凡雷帝殺子》嚴重損壞
    俄羅斯男子酒後闖畫廊致列賓名作《伊凡雷帝殺子》嚴重損壞 澎湃新聞記者 單珊 2018-05-27 18:37 來源:澎湃新聞
  • 誰說虎毒不食子,為了孫子能繼承王位,他把自己兒子給活活餓死
    都說虎毒尚且不食子,但是在歷史上為了權力父子反目成仇的例子舉不勝數。虎毒食子的事情也時有發生。今天講述的就是歷史上的一件父子反目的事件,事件過程中國王為了自己的孫子能夠順利繼承王位卻把自己的兒子給活活餓死。這就是發生在朝鮮的壬午禍變。
  • 魔獸世界卡牌之——吉米哆,海爾文,雷德爾,老骨頭,怒虎,靈鏈
    怒虎「微微的颯風一掃而過,尖牙、利爪——最後是死寂。這就是怒虎獵物命運。」——怒虎怒虎的能力是狂暴。好了,本期魔獸世界卡牌之——吉米哆,海爾文,雷德爾,老骨頭,怒虎,靈鏈就討論到這兒了,喜歡的朋友關注下點個讚,創作不易,我的帳號名是:夏一次,記得關注哦。
  • 會走路的食子,復活的鹿皮!
    五七、會走路的食子尊者一行在加拉國首府修大忿怒金剛降魔儀軌,大食子與聖物已在壇城中陳設完畢。只聽擔任卻本(主管陳設壇場和祭品的僧人)的東雜沃熱驚呼道:「糟糕!我忘了事先扔出開路食子。」尊者將用於加持的黑白石子撒在開路食子上,只見食子一下子像長了雙腳,迅速竄到了其他食子前面。在場的人都倍感驚奇。五八、復活的鹿子皮骨葉塘國王邀請尊者一行前往首府瑪豐。
  • 俄國的伊凡雷帝與中國明朝的洪武大帝,他們之間有哪些相似之處?
    俄國歷史上的伊凡雷帝(1547年1月16日—1584年3月28日在位)與中國歷史上的洪武大帝(1368年—1398年在位),都是兩國千百年來大名鼎鼎的一代雄主
  • 列賓將俄羅斯現實主義繪畫引領至高峰,《伊凡雷帝殺子》稱為經典
    《伊凡雷帝殺子》的創作動機來自於1881年亞歷山大二世遇刺事件後俄國政府對自由主義人士的殘酷鎮壓,也因此引起了人民的憤怒和反抗,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列賓或許是想要表現出那個時代的現實。由此我想起了伊凡雷帝。近幾年相繼發生了許多血腥事件,仿佛有一種力量在催促我去完成這幅畫。」因此列賓選擇了這樣一個情節精心描繪,並將刻畫集中在伊凡精瘦蒼老的臉上,既預示著伊凡的統治即將滅亡,也向世人展現了,沙皇統治的殘暴是註定失敗的。 《伊凡雷帝殺子》創作於1885年,這幅油畫作品的主題是16世紀俄羅斯歷史上第一位沙皇的悲劇。
  • 薩圖恩食子——孩子必須了解的100幅世界名畫
    朗西斯科·戈雅(Francisco Goya),《薩圖恩食子》,1819–1823,西班牙馬德裡普拉多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