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社科學術圈,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如何做好研究生學位論文?論文做得好與不好的標準是什麼?這是碩士生和博士生們特別關心的問題,然而,很少見過有人正面回答這些問題。那麼,學位論文做得好與不好主要看什麼呢?一般來說,主要看三個方面:功夫、選題、創見。讀了郭曉平的《中國現代小說風景敘事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我覺得這篇博士論文在功夫、選題、創見三方面都可圈可點,正好藉助此書,談談我對如何做好研究生學位論文的看法。
01-功夫
這是專家們評價一篇學位論文的主要指標。文史專家肯定一篇學位論文時,往往說「真下功夫了」;否定時常說「功夫不夠」。「功夫」是俗稱,主要是指學術工作量。一般的期刊論文也許只考量作者的學術創見就可以了,唯有學位論文必須要求完成足夠的學術工作量,因為它是研究生階段專業理論和知識水平的考量,是這一階段學術訓練能力的考量。沒有一定的學術工作量,這些水平和能力無從體現。所以,評價一篇學位論文首先應該考查論文作者的學術工作量。
理工科學位論文的「功夫」大都花在科學實驗上,人文學科的「功夫」首先花在文獻搜集、閱讀和整理上。這既包括相關原著的搜集、閱讀和整理,也包括相關史料的搜集、閱讀和整理,還包括對前人有關研究成果的搜集、閱讀和整理。
先說原著的搜集、閱讀和整理。郭曉平寫博士論文《中國現代小說風景敘事研究》,先是閱讀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部文獻史料彙編《中國新文學大系》,從中尋找有風景書寫的中國現代小說作品及其相關材料,逐一做讀書筆記、做目錄索引。讀完第一個十年的《中國新文學大系》,她接著讀第二個十年的,還是逐一做讀書筆記、做目錄索引。然後再讀第三個十年的……僅這三套大系,她的閱讀總量就數以千萬字。然而,這只是郭曉平文學原著閱讀的一小部分,她更辛苦的是閱讀中國現代小說名家的全集和文集,依然是做閱讀筆記、做目錄索引……這個閱讀量更大,收穫也更多。對於郭曉平更大的挑戰是在這些成型的作品集之外,她四處搜尋有關風景書寫的中國現代小說作品及其相關材料。她還閱讀了大量的原始期刊、報紙和散見的各種書籍,從中打撈鉤沉。
再說史料的搜集、閱讀和整理。郭曉平的博士論文中引用了大量作為證據的歷史材料,但這些引用的史料與她閱讀的史料相比,猶如冰山一角。她的史料閱讀,不僅翻閱了大量專業性的中國現代文學史料雜誌和專業資料圖書彙編,她還閱讀了大量非文學但有關風景的舊期刊。郭曉平通過以上閱讀,為自己的中國現代小說風景書寫研究做了獨立的史料準備。
其三是前人研究成果的搜集、閱讀和整理。在中國現代小說風景書寫研究領域,前人的直接研究成果極少,間接研究成果很多。直接研究成果,通過中國知網能檢索到;間接研究成果,往往檢索不到。這給中國現代小說風景書寫研究的文獻搜集、閱讀和整理增加了很大的困難。郭曉平不得不像爬梳研究史料那樣,自己廣泛搜集和整理前人的有關研究文獻。許多學術文獻的尋找,伴隨著小說原著的尋找、研究史料的尋找同時進行。也正是因此,郭曉平對前人學術文獻的閱讀是從中國現代小說的源頭開始的。一邊閱讀小說原著中的「風景」,一邊閱讀有關的史料,一邊閱讀前人對風景的理解和研究。一路走來,既看到了中國現代小說家風景書寫「寫了什麼」,又看到了他們「怎麼寫的」,也看到了他們「寫得怎樣」,還看到了前人學術視野裡的「風景」「是什麼」以及「是什麼」背後的「為什麼」。
02-選題
「功夫」固然很重要,但畢竟只是完成學位論文的基礎。衡量學位論文價值的重要參數是如何超越前人的研究。如果沒有新的學術超越,學術工作量再大也不能成其為學位論文。所謂學術超越,首先是選題的超越。
選題常常關乎論文的成敗。一篇學位論文的價值首先表現為論文選題的價值。好的選題不可能是拍拍腦袋冒出來的,而是在大量的文獻閱讀和認真思考基礎上所獲得的學術發現。學術研究往往是這樣一個過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選題的確定就是「提出問題」的開始。那麼,如何提出問題呢?大約經過如下步驟:
第一步, 確定論文選題範圍。在這方面,郭曉平的博士論文提供了以下6點經驗:
1.認真閱讀前人研究的研究成果,尋找研究方向;
2.注意現實問題,但從學術角度考慮;
3.注意學術前沿話題,但不跟風跑;
4.尋找若干有學術價值的話題,備選;
5.從備選話題中選擇自己有研究動力的;
6.從備選話題中選擇自己有研究基礎的。
第二步,在選題範圍中尋找突破點。學位論文選題範圍確定後,就要從中確立選題的突破點。哪些屬於選題突破點呢?學界公認的是以下三「點」:前人研究的空白點、前人研究的錯訛點、前人研究的疑惑點。
第三步,藉助於恰當的理論武器、研究視角、研究路徑,最後確定論文選題。例如,郭曉平的博士論文,首先在閱讀大量文學文獻和學術文獻的基礎上,把選題範圍確定在對中國現代小說風景書寫的研究。然後通過對小說文本和前人研究成果的深入解讀,尋找到中國現代小說話語與風景的互動建構關係為突破點,來探究中國現代小說家利用何種敘事策略來完成風景意義建構,同時又能正確引導讀者進入風景意義場域,領悟、理解和認同小說的情感態度、道德傾向甚至價值立場,最終達到勸說和說服讀者接受道德感化和情感感染的目的。
03-創見
學位論文的根本目的是學術創新,這就要求論文作者必須在學理上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最好的學術創見應是學位論文作者的原創。
不過,要求一篇學位論文的所有觀點都是原創,幾乎是做不到的。學術創新更常見形式是「推陳出新」,也就是刷新前人的學術觀點。「推陳出新」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修正/深化」型。如郭曉平博士論文中的一些重要觀點,並不是論文作者的原創,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通過修正前人研究中的不足而形成更深入、更準確的表述,如關於現代風景的發生,在陳平原、吳曉東等學者研究的基礎上,她提出了「現代話語實踐說」。
推陳出新的另一種方法是「補充/豐富」型。如對於風景敘事建構的研究,郭曉平發現了關於風景意義的表述策略和呈現機制還未得到充分重視。進而提出:「中國現當代小說的風景書寫是一個雙向度的建構過程。它不僅是一個風景話語化,獲得意義賦值的過程,還是一個話語風景化的過程。」
學術創見在郭曉平的書中都得到了有理有據的論證,論據較為充分而且比較恰當,理論分析也比較到位,因而大大增強了這篇博士論文的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