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敗、矛盾、壓迫感?北大心理學家教你壓力調節的技巧

2020-12-23 澎湃新聞

挫敗、矛盾、壓迫感?北大心理學家教你壓力調節的技巧

2020-04-15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開欄的話

新冠疫情下,怎樣做好心理療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邀請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組織了10位心理學家,為您推出《療愈心理課》。今天「啄木鳥」微信公眾號轉載《療愈心理課⑦:張昕:壓力和壓力調節的技巧》。

我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肯定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壓力,而在疫情下,這樣的壓力可能就更多了。舉個例子來說,疫情初期擔心自己或是家人感染新冠肺炎是一個壓力;國內疫情漸漸平息,開始面臨經濟壓力;再加上家裡孩子不上學,這樣的壓力感可能就更強了。可以說壓力是數不勝數的。

因此今天我的課程,將首先從什麼是壓力講起。

我想要給大家分享的第一個觀點,就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並不存在「壓力」這個東西,即「壓力」本身並不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物。而壓力只是我們對生活中存在的一個個生活事件的主觀解讀——也就是說某一個生活事件,是否能成為壓力,其實是對事件的主觀理解。也就是說我們會通過自己的主觀加工,把某些本來中性的生活事件,解讀為壓力事件。就拿新冠肺炎來說吧,我們可以看到雖然有人非常緊張,甚至很恐懼肺炎的傳播,但依舊有人我行我素,就是不願意隔離。因為對他們來說,他們並不覺得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壓力事件。可見,壓力其實也是因人而異的。換句話說,「壓力事件」並不可怕,關鍵看你如何解釋這個事件。你覺得是壓力的事件,對別人來說可能根本不是問題。當然,大家不要誤會,我並不是說要輕視新冠肺炎的危害,而是說要正確看待新冠肺炎(也包括我們生活中的其他各種壓力事件)。

這也牽涉到我想要分享的第二個觀點——什麼樣的事件能被我們知覺為壓力呢?

壓力從研究上來看共有兩個來源:壓力的心理源和壓力的環境源。今天我們重點講講壓力的心理源,其指的就是我們如何評價壓力事件,主要包括四方面的評價,挫敗(即該事件是否阻礙了你實現自己的目標,可以參考路怒的例子,越是著急越容易路怒);矛盾(即在不同目標間的糾結,魚和熊掌我都想要,但不能同時得到);變化(主要牽涉到對新環境的適應);壓迫感(可能對自己過高的期望反而有時會把自己壓垮)。

以新冠肺炎為例吧,其壓力的來源可能就和挫敗有關,也和變化相關。挫敗,這裡指的是與死亡相關的恐懼,阻礙了自己的目標實現;而新冠肺炎導致的隔離,也是我們需要面對的新環境和新挑戰;這二者又在很短的時間內對個體造成了強烈的壓迫感,從而導致壓力的產生。

最後,第三點咱們應該如何調整呢?

其實還是和我們之前提到的觀點——壓力和主觀感受有關。

首先,希望大家在碰到壓力事件後,不要立刻往壞的方面去想,可以靜下心問自己幾個問題:

它是不是一個過不去的坎兒呢?我有沒有一些方法可以應對?我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下自己的期望呢?

當我們對這三個問題有了答案之後,我們感受到的壓力就會小多了,應對起來也可能更從容。

除了這個比較高屋建瓴的方法之外,我這裡還可以分享一些實用技巧。

學會轉移注意力:有時候,當你發現自己的壓力太大了,遠遠超出了自己能夠承受的範圍,建議給自己放個假。把自己的注意力從壓力中抽離出來。因為壓力只會讓你的注意越來越狹窄,反而不利於你解決壓力事件(記住,壓力的解決永遠是最好的緩解壓力的方法)。

學會一些放鬆技巧:當你發現壓力過大了,可以試著自己做一些放鬆練習,例如瑜伽、正念、冥想等。這對於把注意抽離出來也是大有裨益的。

戶外運動有奇效:戶外和運動這兩者的結合,起到的作用除了讓人把注意抽離外,還有額外的作用,第一,陽光照射可以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VD對於改善情緒很有幫助;其次,運動可以促進多巴胺、腎上腺素的合成,對於積極情緒有促進的作用;最後,運動可以保持身體健康,有個健康的體格,對於對抗壓力的那就更加如虎添翼了。(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 張昕)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永昌縣婦女聯合會

原標題:《挫敗、矛盾、壓迫感?北大心理學家教你壓力調節的技巧》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專家分享3步調節法 | 用...
    心理專家給出7「心」建議:專家為你解答心理學教授為你講解聽心理專家分享建議:疫情當下如何向孩子解釋新冠肺炎?聽聽心理專家怎麼說:防疫期間與家人有矛盾如何處理?心理學專家教你調節用「心」戰「疫」㉕:疫情期間如何與家人交流?心理學專家為你解答用「心」戰「疫」 ㉙:居家防疫如何保持身心健康?心理學專家說要做到「7個好」用「心」戰「疫」 ㉝:疫情時期老師如何提升遠程工作效率?
  • 心理戰「疫」| 青島公安舉辦《從心理學視角看壓力應對調節》專題...
    心理戰「疫 」| 青島公安舉辦《從心理學視角看壓力應對調節》專題講座 2020-04-17 11: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小學教師情緒調節的有效策略
    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社會對於教育事業的發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們承受著來自社會、學校、家長等多方面的壓力,自身的情緒問題也愈發凸顯,甚至出現心理健康水平偏低、職業倦怠感偏高等問題,這對教師自身、教學效果、學生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 沒自信的人,總會放大挫敗感,活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這對我來說,無異於一個能引起焦慮和壓力爆炸的導火線,讓我剛剛放下的不安,又再度被置頂。自己是剛入職3天的新員工,本應做好老闆交代的事情,給老闆和同事們留下一個好印象,才能更順利地通過試用期,好在新公司穩定下來。
  • 調節心理壓力的方法
    調節心理壓力的方法 當我們出現心理壓力時,應該如何去調節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幾種心理壓力的調節方法,幫助大家調整心理壓力。他人的讚揚聲、指責聲、議論聲等都會影響你的心態,優美的輕音樂可以調整我們的情緒與心理壓力,讓我們的心靈放鬆下來,享受被音樂包圍的美妙感覺。
  • 家教微課堂| 青春期孩子的矛盾心理
    3、成人感與幼稚感的矛盾他們在心裡渴望別人把他看作大人,渴望被人尊重和理解。但由於年齡不足,社會經驗和生活經驗以及知識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為上往往盲目性較大,易做傻事、蠢事,帶有明顯的小孩子氣、幼稚氣。
  • 被壓力吞噬的你,該如何找到自己的出路?
    不知道二十幾歲的你,是否經常會有遇到這種狀況: 工作日忙得不可開交,但一到周末就渾身乏力,懶得動彈,只想在床上躺一天; 習慣性拖延,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做事都總要是拖到deadline來臨才著手處理; 感到很矛盾,一方面渴望獨處,對周圍人感到不耐煩
  • 實用心理學丨四個心理暗示小技巧,讓你充滿正能量
    第一種:自言自語,自我暗示心理學研究表明,自言自語的自我暗示行為可以很好地排解壓力,緩解內心情緒,更好地幫助人們營造良好的心理。所以難過時不妨大聲喊出來或是心中默念,都可以很好地對心理進行調節。這就是語言暗示給你帶來的能量。語言暗示也是心理暗示中最簡單的。如果你每天對自己重複說幾句話,不出十天,你就會真的相信這些話。
  • 經常覺得自己壓力太大?這些減壓小技巧你知道多少
    作為當代年輕人,我深有體會生活的壓力已經成了現階段函待解決的重中之重面對客戶的刁難、奇葩的老闆、同事的矛盾還有各種親戚的催婚、催生婚後生活的家庭拮据、老婆的不理解、孩子的教育問題還有很多事情,都是因為太過執著而帶來的無形壓力。
  • 心理學揭秘:內心矛盾糾結,都是潛意識在作祟
    生活壓力大,忙忙碌碌卻覺得迷茫、空虛、壓抑;不管怎麼努力,好像總是卡在某個地方,得不到升職加薪;感情生活好像總是重複同樣的錯誤,不安、爭吵、冷戰;性格敏感自卑,想要突破自己卻總是無疾而終……仿佛內心一直在不斷的拉扯,想要獲得平靜
  • 神經受到壓迫會怎麼樣?
    今天所提到的周圍神經系統生物力學受傷最常見的是摩擦、壓迫和牽拉,還有可能是因為血液或水腫造成。壓迫的外力會影響神經的微血液循環,導致靜脈循環受阻和軸索漿液的輸送減少,因此長時間的壓迫會阻斷神經行動的傳導造成受傷。神經內膜有助於維持液壓並提供神經緩衝,特別是越接近表面和承受較大壓力的部位。
  • 十種心理學技巧,讓你立下的flag不倒
    來試一試以下十種心理學小技巧吧。今天,我將介紹十種可以幫助你保持動力去完成目標的心理學技巧。這些也是我在每天的臨床治療中會用到的一些技巧。多年來,這些技巧已經幫助了我的數百位諮詢者提高了實現各種目標的動力,無論他們的目標是減肥,還是在生意中開展新業務。
  • 心理學:自卑的出路在哪?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來告訴你答案
    導語無論是從心理學的角度,還是以教育相關的領域出發,自卑都是一個值得研究與探討的話題。特別是隨著社會經濟的日益增長,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更加緊密與複雜,自卑也就成為了抑鬱與焦慮等心理障礙的根源性問題。自卑,不僅具有廣泛性,同時具備不可消除性,就像矛盾一樣,只可以降低或減少矛盾,但不可以消除矛盾。至於原因,我們做出如下分析。
  • 60個實用心理學技巧,總有你想要的
    點上方藍字關注世界名著每日讀,陪你有品位閱讀導讀:上百個實用心理學技巧
  • 北京大學,心理學專業簡析,大學生現身說法篇
    國民經濟的發展、和諧社會的建設,使得人們越來越關心自身的心理健康和主觀幸福,關心人際關係和公平正義;心理學幫助你了解自我、了解他人、了解社會,了解自我如何影響他人、他人如何影響自己。心理學是一種思維方式、是一種生活習慣、是職場升華的技能和保障。心理學讓你知道生活的意義,知道「人」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本質何在。
  • 心理學:只要學會這4種姿態,你也能看起來很有氣場
    從心理學角度說,所謂氣場,是指一個人通過表情,言行,動作所形成的一種氣質,這種氣質能對周圍的人有較強的震懾力和感染力,因此會人一種「氣場很強」的感覺。 想要氣場強大,最根本的還是要有個強大的心理素質。但通過一些姿態上的小技巧,能讓你看起來很有氣場。
  • 如何調節矛盾
    校長拍著小陳的肩膀說:「小陳啊,你脾氣好,辦事周到,這個大家都清楚,也都很欣賞,可是小楊天生是個燥性子,牛脾氣一上來什麼都忘了,等脾氣過去就天下太平。你是一個細心人,懂得從團結同事,搞好工作的角度看待問題,你怎麼能跟他那爆性子一般見識呢?」一番話說得小陳臉紅了起來。在褒一方、貶一方時,作為調解糾紛的第三者應記住以下幾點,以免褒貶不當而引起當事人的反感,讓事情變得更糟。
  • 《共情力》:孩子學習壓力大,心理學家教你利用「共情」減壓
    一、孩子學習壓力大,利用"共情"來減壓在如今這個信息技術發達的時代,不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都處於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每個人身上都承載著巨大的壓力,成年人有工作上的壓力,而孩子也有學習上的壓力。美國史丹福大學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實驗的對象是一些10到14歲的女孩,研究他們在有壓力環境和較少壓力環境下的成長狀況。最終研究結果表明,那些在家裡感覺壓力比較大的女孩,身體內的細胞更早熟,大概會比較小壓力的女孩要早熟6歲。除此之外,巨大的壓力還影響了她們身體的免疫系統,身體更容易產生炎症,同時也加快癌症細胞的繁殖速度。
  • 高新區寶山園區:傳承家教智慧 創建美在家庭
    王建強主任畢業於西南大學心理學專業,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濟南心理衛生協會理事,淄博市心理援助促進會秘書長。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婚姻家庭諮詢師,精神科醫師,企業高級EAP講師,轄區60餘名婦女參加此次活動。
  • 專家:三種調節方式應對壓力
    每天看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各種數據在增加,一些人會感到壓力,心理受到一定衝擊,該如何應對?3日,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社會心理服務情況舉行的發布會上,北京回龍觀醫院黨委書記楊甫德建議,人們可以通過三種調節方式(包括自身調節、藉助心理援助熱線或網絡調節、到專業機構就診)來應對壓力。第一,認識了解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