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芽菜

2021-02-12 淺海文苑

點擊關注 | 文學依然神聖


苜蓿芽菜

文/杜斌強

一過農曆的二月二,春天的氣息很濃了。早上經過街道時,看到幾位農村婦女手裡提著竹籃,裡面裝滿了綠綠的苜蓿芽菜,我不由的想起吃苜蓿芽菜的情景。

苜蓿芽菜是農村人最熟悉的菜,它和薺薺菜是農村人每年二三月最美的菜餚,每年的這個時候,正是蔬菜青黃不接的時候,大棚菜價錢貴,農村人捨不得買,只有這苜蓿芽菜既不花錢,又能讓每頓飯吃的時候有了綠色。苜蓿芽菜長在苜蓿地裡,苜蓿是農村人餵養牲畜最常見的飼料,每年的二三月,隨著氣溫回升,沉睡一冬的苜蓿地也開始醒過來了,如果經過一場春雨,苜蓿就春筍一樣就長出新芽來,在這個時候,人們就把苜蓿芽掐下來就可以當作家常菜了。過了清明後,苜蓿已經長得很高了,那時的苜蓿芽就不好吃了。所以每年到這個時候,農村的孩子放學後,放下書包,提著籃子,三三兩兩在向陽的坡地開始掐苜蓿芽,說說笑笑,一邊掐苜蓿芽,一邊嬉戲,到傍晚時分,大都能掐一籃子,夠一家人吃幾天了。

我的老家在一個偏遠的小山村,我的二十歲前都生活在那裡。記憶最深的就是每年二三月間,每天下午就和耍的好的夥伴一同去掐苜蓿芽,那時老家的坡地大多種的都是苜蓿,一片連著一片,五六月的時候苜蓿花盛開的時候,滿山儘是紫色,很是讓我回憶。大家提著籃子,拿著各式各樣的掐苜蓿芽的小刀,大多數人拿的是割麥子時用的鐮刀片。大家找好地點,就半蹲在苜蓿地裡,有說有笑的掐苜蓿芽了,蹲的時間長了,腿有些麻木了,乾脆就坐在地上。有些調皮的不時的在地上打起滾,惹的其他人呵呵大笑。女孩子一般掐的很快,雖然也是說說笑笑,但手裡沒有停。往往傍晚時分,大家就開始比誰掐的多,誰掐的少,掐的少那些搗亂鬼,冷不防的從那些女孩子籃子裡抓一大把苜蓿芽放進自己的籃子裡,女孩子氣的追趕,追不上就哭鼻子。這時候,是我們孩子最熱鬧最高興的時候,當晚風吹拂在臉面,西邊僅留一絲光亮,我們一夥手挎籃子,高高興興地回家去了。

苜蓿芽菜的吃法也有很多樣,最常見的就是涼拌和蒸麥飯,還有就是做綠面。那時候,我把苜蓿芽菜掐回來後,母親在燈下把一些雜物收拾乾淨,用水洗幾遍。第二天早上,用開水煮七八分熟,煮的時候要把握火候,不能太爛,從開水鍋裡撈上來後把水空盡,然後在裡面弄些蔥花,放好調料,最好放些辣椒粉,用滾燙的熟油一澆,最後用白醋一調,攪拌好後就可以吃了。看起來白綠相間,吃起來更是別有一番滋味。用苜蓿芽做麥飯更是苜蓿芽菜的一大特色,麥飯我估計是我們千陽人的方言詞,它的做法簡單,把苜蓿菜收拾好後,和麵粉混在一起,放到鍋裡蒸熟就可以食用了,苜蓿芽菜和麵粉混的時候把一些調料放好,蒸出來後把它攪拌好,吃起來要慢慢咀嚼,越吃越有味道,讓人回味無窮。做綠面相對複雜些,先把苜蓿芽菜煮熟,要煮的時間長一些,把煮好的苜蓿芽菜和麥麵混在一起揉好,揉的時間長一些會更好。揉好以後就把面擀好,最後切成細的或者寬的。麵條煮熟後,麵條綠綠的,這比平時的麵條要好吃的多,往往人們吃苜蓿芽做的綠面,能多吃一碗。

這幾年,我很少吃到苜蓿芽菜了,也沒有小時候經常和夥伴掐苜蓿芽菜的經歷了,但苜蓿芽菜那誘人的顏色個味道,以及掐苜蓿芽菜的情景一直在我的心裡珍藏。老家的人越來越少了,兒時的夥伴大都離家在外打工了,兒時印象深刻漫山遍野苜蓿紫色的花也少了許多。我真想一個人,在三月的一個有陽光有春風的下午提著籃子拿著小刀,在老家的坡地掐苜蓿芽菜,享受兒時那種溫馨和歡樂!

母親從老家給我捎了些苜蓿芽菜,我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就像小時候母親給我做的那樣,自己動手。當我吃著自己做的苜蓿芽菜,雖沒有小時候的那種熟悉的香味,但卻嚼出生活中許多味道。

(文圖來源於網絡)

作者簡介:

杜斌強供職於千陽縣紅山中學。

歡迎投稿至郵箱:1004961216@qq.com

【投稿說明】

如有疑問可在後臺留言詢問


歡迎關注「淺海文苑」

文學依然神聖,你我攜手同行……

相關焦點

  • 苜蓿,苜蓿
    「掐苜蓿走!」「掐苜蓿走!」散落在漫山遍野的人們,開始了一年的第一次採摘。初萌的苜蓿嫩嫩地,胖胖地,拙拙地圍著宿根吐著一圈新芽。扒開枯枝敗葉,小心翼翼地用手指甲掐了一顆顆嫩芽,指縫間也沾染了春天的色彩。這蓄積了整個冬天的飽滿柔嫩,只合一個「掐」字。「撅」字,用在苜蓿葳蕤豐茂起來,一攥一把揪取;「割」字,等到苜蓿紫花盛開,莖葉粗硬之際。
  • 苜蓿
    苜蓿含有最豐富的維他命K,成分之高,駕乎一切蔬菜之上。其它如維他命C、B也相當豐富。多為牲畜飼料。苜蓿實際上就是三葉草。「驚蟄」過後的苜蓿多是嫩芽,一直到「清明」前的苜蓿都是上等的蔬菜,農村人把它掐回來當菜吃。小時候每到春天,母親把掐回來的苜蓿菜擇淨、用麵湯一燙,再用蔥花辣子一調,即就是沒有什麼佐料,我們吃玉米粥、玉米攪團,苜蓿作為主菜都感覺很爽口。
  • 萬能的芽菜,你get了嗎?
    中途有時候臊子沒了,換成頭一天剩的炒菜或者回鍋肉當臊子,我以前還挺愛吃的,現在覺得也不咋滴了,完全無法取代芽菜肉末臊子的地位,所以我們家冰箱中間那層,長期低溫冷藏著一碗吃完又續吃完又續的芽菜肉末臊子。又是芽菜肉末,芽菜這個東西,在四川人心裡的地位,應該也是槓槓的,芽菜肉末臊子麵,芽菜肉末炒飯,還有著名的雞米芽菜,咋弄,都很好吃。
  • 芽菜,燒白,五糧液
    對於資格老道的善吃者來說,一盤芽菜燒白,一碗河水豆花,二兩雜糧老酒,酒肉先行,芽菜、豆花與米飯殿後,不啻是神仙的口福。我本人也常年深受此術之恩,以為若想在飲食中修行,這當是最便捷而管用的法門了。這裡說到燒白,之所以要前綴以「芽菜」二字,是因為燒白用以打底的材料,川人向以芽菜為正宗,認為其品味遠遠高於天津與滄州的北冬菜、內江與資中的川冬菜,和粵閩一帶的客家梅乾菜,以及江浙的土產黴乾菜。
  • 苜蓿是雞鴨鵝的飼料,是牛羊豬的配料。哪種苜蓿更好!
    今天給大家分享牧草「苜蓿籽」哪種更好,養雞、鴨、鵝,牛、羊、豬,各用什麼苜蓿種子?苜蓿作用營養價值最高的牧草之一,分為三種:紫花苜蓿,黃花苜蓿和黑苜蓿。黑苜蓿一般多種於內蒙大草原,適應於土地肥沃的黑土地,並且相對比較喜水。黑苜蓿播種多以脫光的種子比較容易生長,由於溼地種植相對播種要多些種子,每畝地撒種百斤左右。
  • 春天的苜蓿——金花菜
    ——北宋詩人梅堯臣《詠苜蓿》《本草綱目》記載:「開細黃花。結小莢圓扁,旋轉有刺,數莢累累,老則黑色。內有米如米,可為飯,亦可釀酒。」苜蓿的營養價值很高,是我國古老的蔬菜之一。據說在在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發現大宛汗血馬喜食苜蓿,就將它的種子帶回關內,自此「苜蓿」史遷於我國典籍。
  • 什麼是苜蓿芽苗菜
    苜蓿常按花色來分類,有黃花苜蓿、紫花苜蓿和雜花苜蓿。苜蓿雖是豆科最小的種類,但深受世人重視。古代阿拉伯人發現,用苜蓿草餵馬,馬會發育很好,體格健壯。苜蓿草作為優質飼草,其中的奧妙是因為苜蓿草根系發達,地下延伸可達十多米,吸收大量的礦物質和其他營養成分。現代人利用苜蓿草的豐富營養成分開發出的苜蓿芽苗菜,非常利於人體健康。苜蓿芽又稱為金花菜、草頭,苜蓿芽苗菜營養豐富,含大量胡蘿蔔素和核黃素。
  • 老壇醬香芽菜,燃面的靈魂配料
    說明當時做為芽菜的原料——青菜已經有較為廣泛的種植了。說起芽菜,還是宜賓人最有發言權1、宜賓芽菜1982年評為四川省優質產品,1985年評為全國優質產品2、宜賓市氣候屬於中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常年溫和溼潤。空氣和土壤環境中有豐富的適宜醃製發酵的微生物。這些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在芽菜的醃製發酵過程中產生了宜賓芽菜獨特的風味。
  • 【名家專欄】雲崗丨苜蓿
    苜蓿是一種飼草。  《史記·大宛列傳》云:「(大宛)俗嗜酒,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來,於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葡萄)肥饒地。」漢使者,張騫也,是他老人家出使西域時,從大宛國帶回了紫苜蓿種子。目的卻是為了餵馬。  人什麼時候食用苜蓿,鄙人孤陋寡聞,查遍手頭所有資料,竟毫無結果。
  • 房麗寧:苜蓿根系與抗寒性的關係
    ,因而育種家一直在試圖培育越冬能力更強的苜蓿品種。例如,當土壤黏重的時候,直根型的苜蓿根系也會出現多分枝,表現出類似分枝根系的特性;而種植在沙地上的根櫱型苜蓿,我們在挖出根系觀察時很少發現橫向生長的根,可見生長環境對苜蓿根系形成有很大的影響。
  • 老壇芽菜,匠心製作,有了它,味更美!
    那我們就一起走進四川,領略四川宜賓的美味——芽菜。芽菜食用廣泛,葷素鹹宜,冷熱皆可。是蒸、炒、湯菜和麵食的好佐料.宜賓芽菜能與各類糧食、類、禽蛋、蔬菜製成多種精美的傳統麵點、菜餚,香鮮可口、回味綿長,在川菜中獨領風騷。先說說小編最喜歡的芽菜肉末,做包子、葉兒粑、燃面、幹煸四季豆、炒飯……想娓娓道來的,但實在是不要太多呀!
  • 科學網—國產苜蓿走在正名路上
    作為種植業結構調整及草畜一體化的重要作物,苜蓿產業當前的地位前所未有,但國產苜蓿質量不高、進口苜蓿量不斷攀升,這迫使業界不得不思考:如何為國產苜蓿正名? 一個事件打開一扇大門 在畜牧業發展進程中,「三聚氰胺」事件的影響是深遠的,而苜蓿飼草也從這之後重新進入了公眾的視野。 苜蓿,波斯語的意思是最好的草。
  • 富平童年鄉愁:撅苜蓿
    我隊裡的飼養室養著很多秦川牛,東澗上也種了幾十畝苜蓿,是專門用來餵牲口的。從苜蓿剛露出嫩芽起,隊裡就派有專人看管,防止村裡人偷著撅苜蓿。到了春分前後,苜蓿地裡的嫩苜蓿芽長得綠格瑩瑩的,瀰漫著青澀誘人的清香。那年月人們日子過得惜惶,每年到二三月裡,家家糧食就接不上茬了,鄉親們就開始在麥田裡剜野菜充飢。
  • 千陽苜蓿麥飯 家鄉的味道
    苜蓿麥飯的製作要經過掐菜、揀菜、淘菜、拌菜、蒸菜五道工序。回到家裡,把苜蓿倒進簸箕裡,用手指划過來划過去,揀去柴草和土屑。然後,用清水淘洗乾淨,在籠屜上鋪上籠布,把苜蓿均勻地灑在上面,形成厚厚的一層綠色棉被,再在上面灑一層麵粉,適量拌一些食鹽、蔥花、薑末和五香粉,把加溫消化的肉臊子或大油拌入其中,加蓋上鍋文火燻蒸,至30分鐘左右即可出籠。打開籠蓋,香氣四溢,令人垂涎,誘人食慾。
  • 邊種邊吃,栽培芽菜好簡單!
    因為屬於室內栽種,不用陽光照射的芽菜類,就成了桌上型菜園的最佳選擇。而「芽菜達人」邱國禎也分享心得,只要準備培養箱和培養土,每天記得澆水,芽菜寶寶7~12天之後,就會晶瑩剔透來報到。
  • 【苜蓿】餐桌上的幸運野菜——苜蓿菜
    如果大家覺得食草動物的「口糧」有點難以接受,那麼四葉草就是從苜蓿裡面找出來的,大家是否會覺得苜蓿菜裡面高大上起來?不過,據說十萬棵苜蓿都找不到一片四葉草,我們還是吃草比較實際。事不宜遲,本期食材檔案立馬為大家奉上苜蓿這種健康食材。
  • 都說紫花苜蓿飼養價值高,黃花苜蓿飼養效果如何呢?兩者區別介紹
    紫花苜蓿通常被人們稱為紫苜蓿,而黃花苜蓿被稱為野苜蓿,它們最大的區別就是黃花苜蓿的開花是黃色,紫花苜蓿開花為紫色,外形和花序的形狀也有差別。
  • 黃藥師講本草-(5)-天藍苜蓿
    大家晚上好,今天介紹豆科植物天藍苜蓿。
  • 苜蓿為什麼不能作為牛羊的主要飼料?
    苜蓿為什麼不能作為牛羊的主要飼料?我家的多胎綿羊小尾寒羊全年飼餵紫花苜蓿,實踐證明:苜蓿完全可以作為牛羊的主要飼草來飼喂,只要飼餵方法得當,再搭配其他草料一起飼喂,根本不存在苜蓿不能作為牛羊的主要飼料這麼一說。
  • 苜蓿有營養,但是你吃對了沒?
    答案是苜蓿。動物園的食草動物飼料中基本上都有苜蓿。苜蓿實際上是豆科苜蓿屬植物的統稱,我國有13種,用作動物牧草的是原產伊朗的紫苜蓿(Medicago sativa),它是當今世界分布最廣的栽培牧草,史料記載,在漢代由張騫帶到中國,如今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