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雲崗丨苜蓿

2021-02-16 一瓣書香

  苜蓿是一種飼草。

  《史記·大宛列傳》云:「(大宛)俗嗜酒,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來,於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葡萄)肥饒地。」漢使者,張騫也,是他老人家出使西域時,從大宛國帶回了紫苜蓿種子。目的卻是為了餵馬。

  人什麼時候食用苜蓿,鄙人孤陋寡聞,查遍手頭所有資料,竟毫無結果。《辭海》「苜蓿」條中釋道:「舊時教官清苦,常以苜蓿為疏,因用以形容教官或學館的生活。唐庚《除鳳州教授》詩:『絳紗諒無有,苜蓿聊可嚼。』」是說過去的園丁工資低,聊以苜蓿為食,卻不能說明人類何時也吃起了苜蓿。唐庚是北宋詩人,儘管詩中對苜蓿用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嚼」字,但絕不能說北宋時人們開始吃苜蓿。正如唐朝詩人薛令之有詩「盤中何所有?苜蓿長闌幹」,就說唐朝時人們開始吃苜蓿一樣。


  但苜蓿的確能吃,而且富含營養,卻是不爭的事實。

  我的印象中,苜蓿的吃法有三種,一種是吃麵時下到鍋裡煮熟了吃,面是白的,苜蓿是綠的,白綠相混,看著還是很吸引人的。一種是在苜蓿裡拌少許麵粉以及鹽、調料,蒸熟後澆些許菜籽油吃,便是人們說的麥飯。一種是把用辣椒麵、調料、鹽拌好的苜蓿卷在發麵裡,蒸熟了後吃,俗稱苜蓿卷。至於苜蓿菜汁餅、苜蓿芽沙拉、苜蓿菜攤蛋餅等洋吃法,我聞所未聞。但不管怎樣吃,味道卻是一樣,便是苜蓿味。當然,偶爾調劑一下口味,吃一頓兩頓,倒也新鮮,設若整日吃,特別苜蓿已經老了還要吃,即就是用一個「嚼」字,也只能是味同嚼蠟。說破天苜蓿就是一種飼草。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生活雖好過於三年自然災害,卻畢竟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關係,人們飢不擇食,苜蓿自然成了餬口的首選。苜蓿剛一長出來,飼養室裡的牛驢騾馬們尚未沾到腥氣,一家家便飄溢出濃烈地苜蓿味。直到紫色的苜蓿花開了,人們嘴裡的苜蓿味方淡了下去。其時我尚小,對整天吃牛才吃的東西有點窩火,常常皺眉,發牢騷。大人們見了,生氣地說:「別挑三揀四了,苜蓿也不是容易來的!」


  苜蓿來的的確不容易。

  那時候是人民公社,地都是生產隊的,只有生產隊才種苜蓿。生產隊種苜蓿是為了餵牛。人要從牛嘴裡奪食,手段倒是有,便是「偷」。好在這時候人們都搞不清生產隊是誰的了,偷字雖不好聽,卻不大在乎,當時有一句話便是「偷隊裡的不算偷」。夜黑風高之時,孩子們已經做起了好夢,大人們便挎上籠子,躡手躡腳地出了門,相互碰見了,雖都避著走,目的地卻是心照不宣。看苜蓿的都是一些老頭,頭覺緊,待睜開眼時,周圍已是一片「嚓嚓嚓」似蠶吃桑葉的聲音,急促而又瘮人。老頭曉得這是薅苜蓿的聲音,急忙衝出庵子,大聲喊叫起來,甚而至於罵,罵的語言很是驚天動地。偷苜蓿的卻似乎已經聾了,任憑祖宗八輩在人家嘴裡遭了殃也懶得去理。

  第二天,苜蓿地裡自然一片狼藉。

  隊長一看這樣下去不是回事,便組織一些社員把嫩苜蓿薅回來,按人頭給每家分,如此家家雖都有苜蓿吃了,卻只能吃個半飽。無奈,還得去偷。隊長惱了,便把看苜蓿的換成村裡的「二桿子」。「二桿子」得到了重用,一下子兢兢業業起來,手裡提個棍不停地巡邏,一旦發現偷苜蓿的,便窮追不捨,膽子小的抑或「做賊心虛」的情急之下辨不清了方向,倉惶逃跑中竟飛到了溝裡。


  有一年,被攆飛溝的是先生伯伯的老婆,我們叫她嬤嬤。先生伯伯是村裡的醫生,可謂德高望重,誰也沒有想到他家的人也會偷苜蓿。翌日事明了,幹部們礙於先生伯伯的情面,沒有追究這件事。先生伯伯卻覺得臉擱不住,竟然對嬤嬤不理不睬。嬤嬤雖然摔斷了腿,卻不敢呻喚,還真做了賊似地自覺矮了三分。這件事我已經忘了,前一段回老家,見嬤嬤坐在推車上,便想起了這件事,一時很想問問她當年飛溝的事,話到嘴邊了,卻極力咽了下去。

  後來,生產隊散了,苜蓿地沒了。

  再後來,苜蓿堂而皇之在城市的菜市場出現了,價格尚不菲。妻碰見了,總是買一點蒸麥飯。我雖然不吃,卻也不反對。看著妻香噴噴地吃,我心想:這樣嘗一點鮮多好啊,但願過去那種嚼苜蓿的日子再不要出現了!         

相關焦點

  • 郭輝專欄丨東風破
    ○轉載請聯繫最益陽往期精彩推薦閱讀 | 郭輝專欄郭輝專欄丨天使一般降臨了郭輝專欄丨怒 放郭輝專欄丨冰雪仙郭輝專欄丨黑木崖郭輝專欄丨秘 籍郭輝專欄丨鎮 尺郭輝專欄丨鋸木場郭輝專欄丨知風草郭輝專欄丨無又無郭輝專欄丨春天的一粒痣郭輝專欄丨鐮刀辭郭輝專欄丨紅月亮郭輝專欄丨秋楓辭郭輝專欄丨雪 晴郭輝專欄丨神 龕郭輝專欄丨樹墩上的鳥郭輝專欄丨石頭記
  • 郭輝專欄丨火燒雲
    ○轉載請聯繫最益陽往期精彩推薦閱讀 | 郭輝專欄郭輝專欄 | 紫 荊郭輝專欄丨雪 晴郭輝專欄丨神 龕郭輝專欄丨樹墩上的鳥郭輝專欄丨石頭記郭輝專欄丨遇雨記郭輝專欄丨菩薩蠻郭輝專欄丨春雨辭郭輝專欄丨獨腳黒雁郭輝專欄丨馬卡姆教堂外的鴿子郭輝專欄丨與一隻獾鼠相遇郭輝專欄丨喬治娜閃高湖郭輝專欄丨塵世斷章郭輝專欄丨水 漂郭輝專欄丨饒 恕郭輝專欄丨秋天的向日葵郭輝專欄丨路邊咖啡店郭輝專欄丨路 軌郭輝專欄丨風吹雪
  • 苜蓿,苜蓿
    「掐苜蓿走!」「掐苜蓿走!」散落在漫山遍野的人們,開始了一年的第一次採摘。初萌的苜蓿嫩嫩地,胖胖地,拙拙地圍著宿根吐著一圈新芽。扒開枯枝敗葉,小心翼翼地用手指甲掐了一顆顆嫩芽,指縫間也沾染了春天的色彩。這蓄積了整個冬天的飽滿柔嫩,只合一個「掐」字。「撅」字,用在苜蓿葳蕤豐茂起來,一攥一把揪取;「割」字,等到苜蓿紫花盛開,莖葉粗硬之際。
  • 苜蓿
    苜蓿含有最豐富的維他命K,成分之高,駕乎一切蔬菜之上。其它如維他命C、B也相當豐富。多為牲畜飼料。苜蓿實際上就是三葉草。「驚蟄」過後的苜蓿多是嫩芽,一直到「清明」前的苜蓿都是上等的蔬菜,農村人把它掐回來當菜吃。小時候每到春天,母親把掐回來的苜蓿菜擇淨、用麵湯一燙,再用蔥花辣子一調,即就是沒有什麼佐料,我們吃玉米粥、玉米攪團,苜蓿作為主菜都感覺很爽口。
  • 分享 飛航小夥伴的雲崗美食攻略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雲崗美食雲集,自成一派,有很多人氣很旺的北京特色餐廳。因為雲崗的航天人來自全國各地,所以這裡還匯集了全國各地的小吃。小編雖不是一名徹頭徹尾的吃貨,但身邊卻不乏吃貨小夥伴。現以一名飛航小夥伴的身份,整理了一份雲崗美食攻略,此攻略不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地方,比如竹葉涮肉坊、翠滿樓飯莊等。
  • 苜蓿芽菜
    早上經過街道時,看到幾位農村婦女手裡提著竹籃,裡面裝滿了綠綠的苜蓿芽菜,我不由的想起吃苜蓿芽菜的情景。苜蓿芽菜是農村人最熟悉的菜,它和薺薺菜是農村人每年二三月最美的菜餚,每年的這個時候,正是蔬菜青黃不接的時候,大棚菜價錢貴,農村人捨不得買,只有這苜蓿芽菜既不花錢,又能讓每頓飯吃的時候有了綠色。
  • 4.10回顧丨時令菜餚--苜蓿粉蒸肉;家常小炒--泡菜肉絲;創新菜品--養生蒸餃
    而師晚紅製作的這道苜蓿粉蒸肉,在製作麥飯的基礎上放入了醃製好的五花肉,與苜蓿相互溶合,肉不膩,菜油潤,鮮香可口,不用料汁,吃起來都有滋有味。試試吧!第二步:在切好的苜蓿中放入鹽,倒入醃製好的五花肉,再分批次的加入麵粉,輕抓鋪勻後,放入蒸鍋,蒸製十五到二十分鐘就可以出鍋了
  • 苜蓿是雞鴨鵝的飼料,是牛羊豬的配料。哪種苜蓿更好!
    今天給大家分享牧草「苜蓿籽」哪種更好,養雞、鴨、鵝,牛、羊、豬,各用什麼苜蓿種子?苜蓿作用營養價值最高的牧草之一,分為三種:紫花苜蓿,黃花苜蓿和黑苜蓿。黑苜蓿一般多種於內蒙大草原,適應於土地肥沃的黑土地,並且相對比較喜水。黑苜蓿播種多以脫光的種子比較容易生長,由於溼地種植相對播種要多些種子,每畝地撒種百斤左右。
  • 春天的苜蓿——金花菜
    ——北宋詩人梅堯臣《詠苜蓿》《本草綱目》記載:「開細黃花。結小莢圓扁,旋轉有刺,數莢累累,老則黑色。內有米如米,可為飯,亦可釀酒。」苜蓿的營養價值很高,是我國古老的蔬菜之一。據說在在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發現大宛汗血馬喜食苜蓿,就將它的種子帶回關內,自此「苜蓿」史遷於我國典籍。
  • 什麼是苜蓿芽苗菜
    苜蓿常按花色來分類,有黃花苜蓿、紫花苜蓿和雜花苜蓿。苜蓿雖是豆科最小的種類,但深受世人重視。古代阿拉伯人發現,用苜蓿草餵馬,馬會發育很好,體格健壯。苜蓿草作為優質飼草,其中的奧妙是因為苜蓿草根系發達,地下延伸可達十多米,吸收大量的礦物質和其他營養成分。現代人利用苜蓿草的豐富營養成分開發出的苜蓿芽苗菜,非常利於人體健康。苜蓿芽又稱為金花菜、草頭,苜蓿芽苗菜營養豐富,含大量胡蘿蔔素和核黃素。
  • 楊晉專欄丨帕運會的「Rule40」
    楊晉專欄丨東京奧運會如何執行新的Rule40?楊晉專欄丨帕運會對參與者的服飾和裝備有哪些要求?楊晉專欄丨奧林匹克五環的故事楊晉專欄丨帕運標誌的故事
  • 楊晉專欄丨帕運會場館的品牌展示要求
    楊晉專欄丨國際帕運委會的無形財產權楊晉專欄丨東京帕運會註冊人員的數字媒體使用規範楊晉專欄丨帕運會對參與者的服飾和裝備有哪些要求?楊晉專欄丨帕運標誌的故事
  • 房麗寧:苜蓿根系與抗寒性的關係
    ,因而育種家一直在試圖培育越冬能力更強的苜蓿品種。例如,當土壤黏重的時候,直根型的苜蓿根系也會出現多分枝,表現出類似分枝根系的特性;而種植在沙地上的根櫱型苜蓿,我們在挖出根系觀察時很少發現橫向生長的根,可見生長環境對苜蓿根系形成有很大的影響。
  • 名家專欄 | 九人九首詩:窄了的夢突然變成很寬的愛
    顧      問:謝冕  王幅明  王猛仁  大衛  高偉          徐俊國  馬啟代  大槍  雪鷹  宮白雲  夏寒副 總 編: 高偉  張明銀  黃玉龍  穆大偉  李繼育 責      編:鴻飛  劉文海  李英落  邱黎  丁端芳  曾毅鳴   詩詞文藝   微信公眾號排版運營平臺名家
  • 科學網—國產苜蓿走在正名路上
    作為種植業結構調整及草畜一體化的重要作物,苜蓿產業當前的地位前所未有,但國產苜蓿質量不高、進口苜蓿量不斷攀升,這迫使業界不得不思考:如何為國產苜蓿正名? 一個事件打開一扇大門 在畜牧業發展進程中,「三聚氰胺」事件的影響是深遠的,而苜蓿飼草也從這之後重新進入了公眾的視野。 苜蓿,波斯語的意思是最好的草。
  • 富平童年鄉愁:撅苜蓿
    我隊裡的飼養室養著很多秦川牛,東澗上也種了幾十畝苜蓿,是專門用來餵牲口的。從苜蓿剛露出嫩芽起,隊裡就派有專人看管,防止村裡人偷著撅苜蓿。到了春分前後,苜蓿地裡的嫩苜蓿芽長得綠格瑩瑩的,瀰漫著青澀誘人的清香。那年月人們日子過得惜惶,每年到二三月裡,家家糧食就接不上茬了,鄉親們就開始在麥田裡剜野菜充飢。
  • 千陽苜蓿麥飯 家鄉的味道
    苜蓿麥飯的製作要經過掐菜、揀菜、淘菜、拌菜、蒸菜五道工序。回到家裡,把苜蓿倒進簸箕裡,用手指划過來划過去,揀去柴草和土屑。然後,用清水淘洗乾淨,在籠屜上鋪上籠布,把苜蓿均勻地灑在上面,形成厚厚的一層綠色棉被,再在上面灑一層麵粉,適量拌一些食鹽、蔥花、薑末和五香粉,把加溫消化的肉臊子或大油拌入其中,加蓋上鍋文火燻蒸,至30分鐘左右即可出籠。打開籠蓋,香氣四溢,令人垂涎,誘人食慾。
  • 【苜蓿】餐桌上的幸運野菜——苜蓿菜
    如果大家覺得食草動物的「口糧」有點難以接受,那麼四葉草就是從苜蓿裡面找出來的,大家是否會覺得苜蓿菜裡面高大上起來?不過,據說十萬棵苜蓿都找不到一片四葉草,我們還是吃草比較實際。事不宜遲,本期食材檔案立馬為大家奉上苜蓿這種健康食材。
  • 都說紫花苜蓿飼養價值高,黃花苜蓿飼養效果如何呢?兩者區別介紹
    紫花苜蓿通常被人們稱為紫苜蓿,而黃花苜蓿被稱為野苜蓿,它們最大的區別就是黃花苜蓿的開花是黃色,紫花苜蓿開花為紫色,外形和花序的形狀也有差別。
  • 黃藥師講本草-(5)-天藍苜蓿
    大家晚上好,今天介紹豆科植物天藍苜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