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人不會忘記公元前480年。
攻入雅典的波斯人將這座智慧女神雅典娜守護的城邦付之一炬,城內的神廟等建築全部化為灰燼。
希臘人退守到狹窄的薩拉米斯海灣,靈活的希臘戰船在有利的地形裡發揮出巨大優勢,撞毀了波斯人的巨型戰艦。薩拉米斯海戰以少勝多,為希臘贏得了生機,更改變了此前斷斷續續持續了將近五十年的希波戰爭形勢。
第二年,希臘再度打敗前來進攻的波斯人,並掌握了戰爭主動權。
在戰爭中,雅典付出了巨大犧牲,而在擊潰敵人的同時她也成為希臘諸城邦的領袖,戰爭的勝利拉開了古希臘輝煌的「古典時代」巨幕。
雷諾·沃康摩爾(考古學家、作家、作者,列支敦斯登國家博物館館長)
希臘由很多很多小的城邦組成,它們互相依存,又互相發生戰爭;它們用同樣的語言,有同樣的關於藝術的神話,也非常自豪有這樣的紐帶聯繫彼此。
為了紀念戰爭的勝利,為了感謝女神雅典娜的庇護,修建雅典衛城的工程開始了。
此時,執掌雅典大權的是執政官伯利克裡,他不僅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是希臘文化的推崇者,他的夢想是要將雅典變成「全希臘的學校」。
雅典衛城遺址
伯利克裡甚至不惜動用希臘同盟的軍費來修建雅典,全希臘最負盛名的建築師、雕塑家都參與到了這場偉大的建設中。從山區採集並運來的大理石被飽含熱情和自信的大師、工匠以及雅典市民變為奇蹟。
衛城的核心建築是帕特農神廟,這是祭祀女神雅典娜的場所。
神廟四周被石柱環繞,構成優美的空間。石柱頂部進行了微縮,使得底部略粗,建築更加穩固,而且具有「視覺矯正」效果,看起來更加生動。
帕特農神廟
每一根石柱都像一尊站立的人像,建築師伊克提努和卡裡克拉特將人體比例之美融入了建築設計之中。
雷諾·沃康摩爾:
公元前1600年就用石頭開始建造房屋,之前是用木頭建造的。神廟在建造過程中發展出了不同的柱式,有三種特別有代表性的建築制式,分別是陶立克柱式、愛奧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
最早的是陶立克式柱子,被稱男性柱,莊嚴粗壯。與它相比,愛奧尼克柱比較纖細,是女性柱。科林斯柱式裝飾性很強,用非常華麗的卷葉草作為裝飾。
石柱成為希臘建築的代表之一,對世界影響深遠。後來羅馬根據新的審美和技術發展出混合這三種柱式特點的羅馬柱。
而今,我們也很容易在東西方各國的建築裡找到希臘元素。
伊瑞克提翁神廟著名的少女柱
迪士尼公司辦公樓上引人注目7個小矮人
大英博物館
在神廟內,希臘人設計製作了很多精美的雕像,比如帕特農神廟的東面人字形山牆上雕像中著名的《命運三女神》。
經歷歷史滄桑,女神的頭部和胳膊已失去。僅僅身軀和姿態,仍然也能讓人想像出她們典雅優美的形象。纖細的薄衫衣褶隨著女性人體的結構而起伏,傳達出人物恬靜悠閒的神態。
命運三女神,原為帕特農神廟雕像,現藏於大英博物館
獻禮少女行列,原為帕特農神廟浮雕,現藏於羅浮宮
曾經,希臘人也曾亦步亦趨學習埃及的藝術作品,嚴格遵守早已確定的公式和規則。雕像的姿勢必須直立,雙腳緊緊地踩在地面,兩隻胳膊向下垂直、放在身體兩側,面部幾乎沒有什麼表情或者所有雕像保持著近似的微笑。
繪畫或雕塑並沒有太大美感,更強調功能性,要求準確記錄和傳遞信息,讓觀看者知道這是什麼。
奧塞爾女郎,現藏於羅浮宮
到了公元前6世紀,希臘人試圖去描繪他們雙眼所看見的真實形象,開始思考怎樣再現一個個不同的個體,怎樣表現美與和諧。也許有人發現,雙腳並不都牢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就能體現人物的活力;也許有人發現,嘴角上翹就能體現人物的微笑進而讓雕塑生氣大增……
雷諾·沃康摩爾:
他們學習埃及人開始製造一些比較大型的雕像,風格一直沒有改變,公元前7世紀的作品是非常平面的一種展現。慢慢地,雕塑身體上的肌肉越來越明顯了,肌肉的塑造更加細緻和生動,人物的形象更具有真人特點。到公元前5世紀末,大家開始讓雕像的胳膊動起來。
女性雕塑也經歷了同樣發展的歷程,一開始,人物形象很平面、很簡單,一百年的發展之後,女性的形象也越來越細緻,身體越來越豐滿。
奧林匹亞神廟裡曾放著獻給神的奪冠運動員的雕像,當年的青銅雕像大都已經消失,我們憑藉著羅馬時期的大理石複製品去欣賞這些強健的身體、想像藝術家的卓越技藝。
大家最為熟悉的《擲鐵餅者》,雕塑家米隆恰到好處地抓住了運動員即將擲出鐵餅的那一剎那,將這一時刻定格為「空間中凝固的永恆」。
運動員向下彎曲身體,向後擺動手臂,然後,他需要旋轉一周,利用轉體來加強投擲力量,隨即將鐵餅飛擲出去。雕像的姿勢看起來如此真實,以至於現代運動員甚至想跟他學習純正的希臘式鐵餅投擲法。
擲鐵餅者, 約公元前450年,羅馬時代大理石摹品,原作為米隆作青銅像
藝術家波留克列特斯塑造了一尊理想化的男性形象「持矛者」,成為欣賞男性身體之美的藍本。他追求「完美、比例、平衡、節奏、對稱與和諧」,集合了古典希臘藝術所有的特點。
持矛者
從公元前776年舉辦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以來,希臘人在進行體育比賽的同時,也不斷地在展示自己發達的肌肉、健美的身體。對希臘人來說,擁有健美的身體是一種美德,比賽的冠軍不僅僅是獲勝者,他們更是一個完美的人——身體構造上的完美。
尼多斯的阿芙洛狄特
當希臘男性在運動場上全然展示出身體的健美時,女性的裸露卻是被禁止的。也從來沒有人雕刻女性裸像,直到《尼多斯的阿芙洛狄特》的出現。
阿芙洛狄特就是我們熟知的愛神維納斯。正在脫下衣服的女神體態婀娜地走向海中,她左手握著的披風也同樣被雕刻得細緻逼真,每個褶皺都巧妙自然。
據說雕像的原型來自於一個真實的雅典少女,因為美和裸露捲入了官司,又因為美法官宣告她無罪。
女性的人體美從此進入了藝術的殿堂,後來大名鼎鼎的斷臂維納斯也誕生了。
米洛的維納斯
兩百年時間裡,希臘藝術家把男性身體的剛健、女性身體的優美塑造成為後世美的典範,使得希臘美學達到足以定義古典藝術的高峰:「高貴的單純和靜穆的偉大。」
「單純」,這是全世界對於希臘雕塑的最高美學評價。然而,根據考古學家的發現和復原,希臘的雕塑和建築一開始被塗滿了各種顏色。
雷諾·沃康摩爾:
以前這些雕像本身都是彩色的,即便是青銅材質的也是有顏色的,有一點點發綠、發黃。
很多歐洲人覺得,大理石本身的顏色和紋理是如此美妙,難以想像,希臘人甚至會用紅、藍這樣對比強烈的顏色去裝飾神廟。
就像我們也難以想像承載著歷史滄桑的兵馬俑當年也是渾身彩繪。
即使內心難以接受,但 「五顏六色的古希臘建築和雕像」的確是歷史上的真實情形。
文藝復興時期,雕塑家和建築師才把形看得比顏色更重要,並以此向他們想像中的古典藝術致敬。以至於很長時間內,現代人以為希臘雕塑原本就是白色。
雷諾·沃康摩爾:
歐洲人已經適應了現在所看到的白色大理石雕像,突然發覺以前不是那樣子,以前的雕像居然是這樣豔麗,還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
但我們還是得了解以前的雕像到底是什麼樣。這種彩色藝術風格也影響到了肖像畫,後來羅馬時期的肖像和畫作也都是彩色的。
想像一下彩色的羅馬奧古斯都大帝,紅頭髮、藍眼睛。
雷諾·沃康摩爾以及其他古希臘羅馬藝術的研究者都建議用舉辦流動展覽的形式讓大家了解那個真實的過去。
他的朋友也曾把復原後的雕像在歐洲和美國進行展出,所有觀眾都感到大吃一驚。看著那些色彩,很多人覺得「太土了」、「沒有品位」、「古希臘古羅馬人怎麼會有這樣的審美」……
其中一位研究人員說:「我們的挑戰是去努力理解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而不是告訴遊客他們想錯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作品褪去了豔麗的色彩,呈現出材質本色的顏色與質感,藝術本身也沉澱為一種歷史,成為永恆。
【招生簡章】珠海博研管理哲學五班(第38期)歡迎您!
免責聲明:本號發布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源自網絡的部分,版權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有疑問敬請告訴我們,定當妥善處理。
博古研今 智善同行
固守人文教育
報讀熱線
鄭老師 139 2698 6218
王老師 186 8818 0755
朱老師 139 2287 5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