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文明和羅馬文明是怎樣產生的?為什麼歐洲的皇帝還需要教皇的加冕?羅馬帝國是怎麼消亡的?歐洲的皇室、宗教、百姓到底是怎樣的一種關係?十字軍東徵和文藝復興是如何發生的?如果你一頭霧水,不妨讀一下《極簡歐洲史》這本書,它將以非常輕鬆又清晰的方式告訴你所有的答案。
《極簡歐洲史》作者是澳大利亞作家約翰·赫斯特。該書以清晰、幽默、發人深省的筆調,雜以活潑的插圖,敘述了一個不同凡響的文明,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巨大衝擊與巨大貢獻。
作者從三大元素:古希臘羅馬文化、基督教教義以及日耳曼戰士文化開篇,描述了這三大元素如何彼此強化,又相互對立,最終形塑為歐洲文明的內核;繼而在諸多世紀以來催生帝國與城邦,激發徵服與十字軍東侵,造就出許多性格截然分明的人物──如仁慈的皇帝、好鬥的教皇、俠義的騎士,乃至世上第一批享受繁榮和啟蒙果實的公民。哲學思維與民主制度的淵源、政治權力的傳遞,甚至是醫學、生物學使用拉丁文的源始,這種種歐洲因素不斷形塑了現代文明的各種特質,使歐洲遙遙走在現代世界的前列。
歐洲由誰說了算,是國王,還是教皇?
答案:在歐洲歷史上,基督教普及,教皇接受百姓乃至國王的信仰。雖然教皇一般不插手世俗社會的事務,但作為王權和教權兩大權力中心,國王和教皇往往是一起協商,共同管理歐洲的。
直到21世紀的今天,教皇仍然存在,但是他實際管理的地方只有位於義大利境內的「國中國」梵蒂岡了。教皇不但是那裡的宗教領袖,還是國家元首,這是當今世上絕無僅有的。
這是一本有見地、理解深入、值得好好讀一讀的書。
——錢文忠教授
該書的作者約翰·赫斯特以極其簡練的文字,從宏觀上完整地介紹了歐洲的歷史,從不同的角度透徹地述說出歐洲歷史的精要。
極簡作品不好寫,它不是一種節略版,而是對事物真相的高純度提煉,沒有爛熟於心的對材料的熟悉,沒有對世事洞明的識力,根本是無法把握到事實的真相的。《極簡歐洲史》篇幅不大,作者並沒有面面俱到,對歐洲史進行一次概略般的描述。可貴的是,作者在書中,把歐洲歷史簡化為一個公式般的套路,套在了所有的歐洲歷史進程中,把紛繁榮複雜的歷史現實刪繁就簡成寥寥的幾行筋骨,就像《紅樓夢》中的四大家族的關係圖能夠被認為是小說的內在的「綱領」一樣,在《極簡歐洲史》中,作者抽出了三個關鍵的概念,作為通貫歐洲歷史的一個至關重要的決定性要素。
影響歐洲的最重要的三大因素:
1.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
文化上,是古希臘羅馬文化之源。提供了歐洲的精神元素。
2.基督教的發展
信仰上,是基督教信仰。基督教文化表面看起來是反對希臘羅馬精神的,但實際上卻促進和保存了希臘羅馬的文化,雖然用自身的教義斷章取義了部分地希臘羅馬文化,從而導致中世紀長達千年的黑暗,但希臘羅馬的文化,一直被基督教傳承下來,並沒有完全熄滅,一旦機緣來到,便能引起傳統文化的復興。這就是後來的文藝復興。因此看起來,造成歐洲停滯不前的基督教也變相地成為了歐洲文明昌盛的一個動力。
3.日耳曼民族對羅馬的入侵
種族上,是日耳曼蠻族的戰士文化。
《極簡歐洲史》認為日耳曼不僅僅是今天的德國的民族。但希特勒發起世界大戰,其中有一個動機就是為日耳曼民族向東擴張生存空間,那些空間此時被波蘭人、烏克蘭人和俄國人之類的劣等斯拉夫人佔據。
赫斯特認為法國、英國等國家,都屬於日耳曼民族。這樣,我們從整個歐洲史的線軸上進行鳥瞰的話,會發現,今天德國所擁有的日耳曼民族、德意志內在特質,一直是歐洲發展歷程中的一個核心主導力量,德國在歐洲的舉足輕重地位,往往在歐洲歷史中不請自來地凸顯出來。甚至我們可以說,一部歐洲史,更像是德意志與日耳曼合成的歷史。雖然德國的出現,在歐洲國家中是偏晚的一個,但是德國所涵容著的內在骨幹,卻傲然屹立在歐洲的歷史軸線上。
蠻族對歐洲的入侵,包括對羅馬的毀滅,是歐洲的一個機遇。日耳曼人是今日西方文明、西方民族的主體,但在歷史中,卻扮演了一個不光彩的角色,擁有一個負能量的名字——蠻族。正是日耳曼蠻族對羅馬帝國的侵蝕,導致了羅馬帝國大廈的最後坍塌崩潰,但也正是這些蠻族,給西方文明帶來了決定性的影響。
作者認為,日耳曼蠻族入侵之後,並沒有帶來自己的文明,而是全盤接受了侵佔土地上的原有文明,其中最為關鍵的地方,就是接受了在羅馬領地上的信仰基礎,即日耳曼蠻族不加剔除地全部支持基督教。
影響歐洲文明的三大因素中內存的邏輯關係:
以這三個因素為線索,赫斯特將時間軸劃分為古典時期、中世紀時期、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繼而從戰爭、民主、語言、皇權與教權、百姓生活等多個分支切入,先總後分地分析歐洲現代文明形成的種種因素,最後總結出歐洲文明為什麼可以如此先進的原因。
希臘羅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核心與精髓,這是不能動的,而基督教雖然剷除希臘羅馬文化,但並沒有滅絕它,而日耳曼蠻族也是支持基督教的。這樣,表面上看是殺伐而來的日耳曼通過保護了基督教文明,變相地支持了希臘羅馬文化。
在赫斯特的眼裡,這三大關鍵因素是環環相扣的,先有什麼後有什麼,為何如此,似乎冥冥之中早有註定。通過梳理和靜觀,我們得以看到西方文明與東方文化在歷史中的表現為何不同,所展現出的巨大差異在哪裡。對於中國讀者來說,或許這就是此書給我們帶來的最大意義。
結語:
十五萬字的薄薄小書,卻能夠幫助我們在極簡的篇幅內了解歐洲歷史最簡約的路線,而且還能夠燭照出中國歷史文化的迥異之處,確實是一本言簡意賅且對我們有所教益的歷史書籍。赫斯特憑藉《極簡歐洲史》為敲門磚為我們打開了歐洲歷史的繁複大門,提供了一個極富個性的管窺之孔,能讓我們沿著作者的觀察目光,看清歐洲歷史的一個「斑」,一本薄書做到這一點,證明它沒有陷落在材料的深坑中,而擁有自己的真知灼見,提煉出了作者自身所想要向讀者表達的核心內容。這是一本讓人有所收益的歷史書最應該具有的品質。
而且此書雖薄,但條理清晰,邏輯嚴密,語言通俗易懂,小故事的穿插讓整本書輕鬆、有趣,書中還配有插圖幫助讀者理解記憶,確實值得反覆閱讀,認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