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頭菇是我國著名的八大山珍之一,在封建社會,只有皇室和權貴之家方能享用。近年來,由於人工栽培獲得成功,才得以普惠於民間,成為一種大眾化美味食用菌。猴頭菇菌肉鮮嫩,香醇可口,有「素中葷」之稱。猴頭菇的形狀很特殊,它的子實體圓而厚,菌蓋生有須刺,須刺向上,新鮮時白色,幹後由淺黃至淺褐色,基部狹窄或略有短柄,上部膨大,直徑3.5——10釐米,遠遠望去似金絲猴頭,故稱「猴頭蘑」。【功能主治】 健脾養胃;安神;抗癌。主體虛乏力;消化不良;失眠;胃與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消化道腫瘤。中醫認為,猴頭菇性平味甘,有利五臟、助消化、滋補身體等功效,特別適合腸胃不好和有哮喘的人。在實驗中,猴頭菌多糖給小鼠腹腔注射2mg/只,連續7d,能明顯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可促進溶血素生成,增加體液免疫的能力。人適量吃一些猴頭菇,也有改善身體免疫力的作用猴頭菌還能抑制黃麴黴素對大鼠的致肝癌作用,減少肝切面的病灶數。人適量吃一些猴頭菇,可以減少腫瘤的發生率。猴頭菇內含有特殊營養成分,多吃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使用猴頭菇片可以幫助胃潰瘍的恢復。有研究表明,猴菇菌片治療胃潰瘍的作用機制,可能是由於抑制胃蛋白酶活性而促進潰瘍癒合。實驗表明,猴頭菌多糖可降低小鼠正常血糖和四氫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也就是說,有高血糖的人群適合吃猴頭菇,有益於血糖的降低。猴頭菌絲體多糖和子實體多糖能顯著增加果蠅飛翔能力,降低剛孵化果蠅和小鼠心肌組織脂褐質含量,並能增加小鼠腦和肝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比活力。人多吃一些猴頭菇,可以增強體質,可以有效減緩器官衰老。近年日本學者提出,猴頭菇所含「D-葡聚糖」和神經細胞促生因子(NGF)。可促進腦神經細胞生長和再生,對預防和治療老年痴呆症有良好效果。所以,猴頭菇還是是益壽抗衰的新型營養健腦食品。猴頭菇不但能烹製美味佳餚,還能輔助治療消化系統疾病,並具有滋補作用。另外,據資料介紹,猴頭菇還有美發功效。猴頭菇有增進食慾,增強胃黏膜屏障機能,提高淋巴細胞轉化率,提升白細胞等作用。消化不良:猴頭菌2兩,水浸軟,切成薄片,水煎服,日服2次,黃酒為引。猴頭菇的營養價值很高,含有16種胺基酸,其中7種是人體必需的胺基酸。據分析,每百克(乾重)猴頭菇子實體含蛋白質26.3克,脂肪4.2克,碳水化物44.9克,水10.2克,磷850毫克,鐵18毫克,鈣2毫克,維生素B10.89毫克,維生素B21.89毫克,胡蘿蔔素0.01毫克,熱量323千卡。每百克猴頭菇內含蛋白質 26.3 克,是香菇的二倍。它含有胺基酸多大 17 種,其中人體所需的佔 8 種。每百克猴頭含脂肪 4.2 克,另外還富含各種維生素和無機鹽。猴頭菇含不飽和脂肪酸,利於血液循環,能降低血膽固醇含量,具有提高肌體免疫力的功能,可延緩衰老,能抑制癌細胞中遺傳物質的合成,從而預防和治療消化道癌症和其他惡性腫瘤,對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炎等消化道疾病的療效令人矚目。猴頭菇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的一種優良食品,還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多吃有益於身體健康。猴頭菇中含有豐富的食物纖維,經常食用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對防治腦溢血、心臟病、肥胖症和糖尿病都有效。猴頭菇中含有多種胺基酸和豐富的多糖體,能助消化,對胃炎、胃癌、食道癌、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道疾病的療效令人矚目。除了含有的多糖體,猴頭菇還含有多肽類及脂肪物質,能抑制癌細胞中遺傳物質的合成,從而預防和治療消化道癌症和其他惡性腫瘤。
所發布的文字及圖片除原創外,其餘均摘自網絡。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對原文作者深表敬意。如有版權異議及其他任何問題敬請及時告之,我們會立即刪除或做其他妥善處理。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遇見美好而豐盛的素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