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道火爆川菜私房菜解析

2021-02-27 川菜雜誌副刊號

山川小廚微信號:SCXC1166
山川小廚微雜誌最值得關注的微信媒體,定期推送大西南文化,四川特色烹飪技術轉讓同城活動吃喝玩樂新聞信息商家優惠愛心捐助,情感驛站等優質內容歡迎訂閱!

八道火爆川菜私房菜解析

文圖編輯/汪世容

蒜香牛肉醬

製作流程(20份量):
鍋入菜籽油500克燒至五成熱,下泡椒末、金銀蒜(按1∶1的比例調製)各150克,薑末50克煸幹水汽,

下入阿香婆牛肉醬250克、阿香婆香辣醬200克、郫縣豆瓣醬、李錦記海鮮醬各100克、芝麻醬、花生醬各

60克中火炒至香味溢出,改小火熬15分鐘,納盆晾涼,入攪拌機打碎,封入保鮮盒冷藏保存即可。
問:既然最後都要下鍋過油,為何用金銀蒜?全部用生蒜末不行嗎?
答:金銀兩種蒜末入鍋後散發的香味是不同的,如果只用生蒜,即使過油炒制,也很難達到金蒜的香度

,因此我們在製作此醬時,必須使用兩種蒜末。

怪味鵝

亮點:這道下酒菜在成都的川菜酒樓的點擊率極高,平均每家店每天大約要賣60份左右。仔鵝經過醃-滷-泡-炸-燜-炒六道工序,皮緊肉韌、幹香入味;為了緩解炸制後油膩的口感,鵝塊下鍋燜煮時,還加入了三種醋汁,為麻辣味增添一抹清新。
批量預製:
1、仔鵝5隻(每隻重約3-4斤)宰殺治淨,放在細流水下衝40分鐘去淨血水,納入盆中,加黃酒800克、

蔬菜汁600克、薑片、蔥段各200克、鹽150克、五香粉80克不斷揉搓鵝身20分鐘,再醃製2-3小時。
2、取醃好的仔鵝入沸水汆去血沫,撈出衝淨表面浮沫,之後入紅滷水小火滷30分鐘,關火再浸泡20分鐘

,撈出晾涼,剁成8釐米見方的大塊。
走菜流程:
1、鍋入色拉油燒至七成熱,下滷好的鵝塊400克小火炸1分鐘至表皮收緊,撈出控油。
2、鍋入底油燒至五成熱,下幹辣椒節30克、蒜片10克、鮮花椒8克、薑片、大蔥段各5克爆香,放入蒜香

牛肉醬15克炒出香味,下入炸好的鵝塊,添高湯50克,加白糖50克、紅醋30克、陳醋、香醋各20克,加蓋燜至水分收幹,揭蓋沿鍋邊淋入花椒油10克、撒油酥花生30克翻勻出鍋裝入石鍋保溫上桌即可食用。
特點:麻辣酸甜,色澤誘人。

鍋巴牛肉

亮點:這道菜改良自小炒牛肉,不同於原版的鮮香滑嫩,搭配香脆的水晶鍋巴,不但口感豐富,更是佐酒的最佳拍檔!
批量預製:
牛柳5000克頂刀改成片,漂去血水,用毛巾吸乾水分,放入盆中分次加蔬菜水1500克攪打至全部吸收,

加複製醬油200克、白胡椒粉30克、蛋清400克、紅薯粉100克抓勻,倒入色拉油浸沒,入冰箱冷藏醃製2小時。
走菜流程:
1、鍋入寬油燒至七成熱,下水晶鍋巴100克浸炸至酥脆起泡,撈出待用;再放入預製好的牛柳片300克炸

至金黃,撈出控油。
2、鍋留底油燒至五成熱,下青、紅二荊條辣椒圈各15克煸香,放入蒜香牛肉醬10克炒出香味,下二荊條辣椒碎35克、孜然粉30克,之後馬上放入炸好的牛柳片和鍋巴大火翻勻即成。
特點:醬香濃鬱,層次豐富。

泡椒辣汁牛肋骨

亮點:滷牛肉的肋骨邊角料怎麼處理?這裡將其與泡椒、泡姜、蒜香牛肉醬搭配燜燒製成,辣不衝口、酸香柔和,店中的熟客最喜愛「一口小酒一口肉」的吃法,待酒酣耳熱,再用剩下的湯汁拌麵食用,那滋味最是舒服。
製作流程:
鍋入底油燒至六成熱,下滷牛肋骨250克中火炒幹水汽,待香味逸出,下入紅泡椒段、野山椒段、泡姜粒各30克、青二荊條辣椒段、蒜薹粒20克煸香,下蒜香牛肉醬8克炒香,調入味精5克、糖3克,撒蔥碎15克

翻勻即可。
特點:色澤亮麗,香辣微酸。


風味鴨雜

亮點:這道風味鴨雜是近幾年川菜的江湖菜系列的招牌菜,原料與山胡椒油、花椒油、芥末油與小米辣碰撞出香辣複合味,清香中微帶刺激,讓泡椒的酸爽更加鮮明。這樣「愛憎分明」的情緒正對蜀地好辣、喜酸的胃口。
原料:鴨胗300克,鴨血150克,鴨腸100克。
輔料:金針菇100克,水晶粉絲50克(提前入冷水泡軟)。
製作:
1、鴨雜洗淨,放在細流水下衝20分鐘去掉血水。鴨胗切十字花刀,加水澱粉、胡椒粉、鹽抓勻上漿,滑油至定型備用;鴨血改刀成片,鴨腸切段,分別汆水待用。
2、鍋入紅油20克燒至五成熱,下紅泡椒碎30克炒出香味,衝入高湯500克,加味精、雞精各10克、鹽6克調味,大火燒開下入金針菇、粉絲煮1分鐘至熟,撈出墊入碗底,然後下入處理好的原料中火煮1分鐘,淋花椒油20克、山胡椒油10克、芥末油3克,撒蔥花15克、紅小米辣10克,起鍋裝盤即可。
特點:辣而不衝,酸香可口。

渣海椒炒大腸

亮點:將玉米糊與豬大腸這兩種風馬牛不相及的食材搭配,加入紅二荊條、生薑拌勻後入壇發酵,碰撞出酸辣清爽的美妙滋味;豬大腸香嫩不膩,而吸足「肉香」的玉米糊,也在油脂的浸潤下愈發綿滑,毫不澀口。
批量預製:
豬大腸10斤清洗乾淨,摘去油脂,用鹽、米醋反覆搓去異味,衝洗乾淨後改刀成段,納入盆中,加玉米

面30斤、紅二荊條碎5斤、薑末、鹽各2斤、白酒1斤,添入純淨水5斤攪勻,倒入壇中,密封醃製50天,待玉米糊完全發酵即可。
走菜流程:
鍋入底油燒至五成熱,下入發酵好的肥腸玉米糊250克小火炒香,添入高湯500克中火煮4分鐘至熟,調入少許味精,撒香菜末、香蔥碎各10克走菜即可。
味型:酸辣味。
製作關鍵:
1、豬大腸一定要處理乾淨,避免發酵好的玉米糊有臟器味。
2、調玉米糊時要朝一個方向攪動,且入壇發酵時隔絕水汽,否則糊攪洩了影響發酵效果。
試吃體驗:本以為是玉米碎煮大腸,誰知剛一入口,那股發酵後的酸香便灌了滿嘴,渣渣的玉米糊略有些粘稠,而肥腸一點也沒有腥味,熱熱的一碗下肚,手和腳都暖和了起來。

糊辣魚

亮點:川式蒸魚最常見的做法是在表面抹豬油或蓋上一層油網膜,而此菜卻創新地將魚泡在以豬油和菜籽油調製的二合油中,加入榨菜粒蒸熟,走菜前再激熱油增香。這樣蒸出的的魚肉異常鮮嫩,食畢用油汁拌麵也很好吃。
原料:鮮活青魚一條(重約850克)。
製作:
1、青魚宰殺治淨,從腹部開口將魚身分開,保持背部相連,魚背肉厚處改一字花刀,加料酒、鹽、白胡椒粉、蔥段、薑片醃製10分鐘。
2、將醃好的魚擺入盤中,放入十三香、榨菜粒各5克,澆入二合油100克(豬油、熟菜籽油按4∶6的比例混合而成)浸沒魚身,覆保鮮膜入蒸箱蒸8分鐘,取出下自製辣椒麵40克、撒香蔥花、芹菜碎各5克,激入八成熱油50克走菜即可。
自製辣椒麵:
淨鍋炙熱,下子彈頭辣椒10斤、大紅袍花椒1斤小火炒酥,香味溢出,晾涼搗碎,隨用隨取。
特點:香辣鮮嫩,椒香濃鬱。
製作關鍵:油一定要熱,冒出青煙,才能最大程度上激出辣椒麵的香味。

牛滾水

亮點:這道菜倡導全麥的健康飲食理念。以全麥粉制皮,蔬菜碎調餡,這款湯煮「水餃」一經推出,即刻收穫無數追捧。
批量預製:
1、幹麥粒去殼,篩去雜質,帶麩入粉粹機磨成全麥粉。取全麥粉2400克納盆,加清水850克、鹽45克揉成光滑的麵團待用。
2、鍋入底油燒至五成熱,下入臘肉丁200克小火炒香,放入泡豇豆粒、土豆粒各300克、豆腐皮丁250克、青椒碎、芹菜丁各200克、白菜丁100克、黑木耳碎50克小火炒香,添入生抽25克、鹽、五香粉各20克、花椒碎、味精、雞精各15克翻勻起鍋,製成餡料。
3、將麵團下成每個重約50克的劑子,擀成麵皮,包入餡料40克,封口做成「餃子」。走菜流程:取「餃子」10克入沸水煮熟,撈出瀝乾裝入碗中,撒香蔥碎10克、白胡椒粉3克、鹽2克,澆入熱湯800克即可上桌。


成都銅壺苑餐飲有限公司為《中國川菜》雜誌社川內首家合作採編單位,同期加入四川餐飲品牌創始人聯盟,成都地區首批會長級餐飲單位。圖為成都銅壺苑餐飲有限公司彭董事長接受中國川菜雜誌社社長、四川餐飲品牌創始人聯盟秘書長汪世容先生授牌。

《中國川菜》雜誌社 成都報道

經典回顧:

大廚推薦:怡香蠶蛹蝦球 古法燒鱖魚 龍井香煎大連鮑六款高顏值菜式 

蒸菜的工藝流程

傳統蒸菜技術方法六款

川菜經典的傳統小吃小食詳解2016年5月刊欄目20例(上部)

川菜經典的傳統小吃小食詳解2016年5月刊欄目20例(下部)

天涼好過秋又見秋色盎然的秋葵菜式十三款

2017年成都最新流行夜市七大精華單品以及菜式底料技術揭秘之冷鍋串串製作解析

歡迎訂閱《中國川菜》電子雜誌全年12期120元,請添加QQ:616386177聯繫,每月15日發送至您的QQ郵箱,同時,歡迎投稿推廣企業、個人、產品信息。

       

  

歡迎大家踴躍投稿分享美食與原創菜式文圖

《中國川菜》雜誌社編輯部國內事業部

聯繫方式:

 水晶言: 13980808887

 騰訊號: 2689730833

 座機號:028-83345083




《贈人玫瑰手留花香》


中國川菜雜誌社推薦關注下面這個編輯部二維碼更多山川小廚美食分享

相關焦點

  • 人均千元的川菜,你喜歡的味道都在這家私房菜中
    就是這家店把川菜做出了懷石料理的感覺,幾近失傳的大刀金絲面,日本巖手縣吉品幹鮑,加上熬製 30 多個小時的高湯。真正高階的川菜料理,都在這裡。主廚兼創始人蘭桂均掌勺川菜多年,蘭桂均的廚藝之路始於 1983 年在成都傳統川菜聖殿蜀風園工作,師出川菜大師張中尤。
  • 八道新派旺銷川菜做法
    此菜是由傳統川菜生爆鹽煎肉演變而成,把輔料蒜苗換成了折耳根,別有一番風味。原料:三線五花肉350克,折耳根150克(部分帶葉子),青椒條、紅椒條、圓蔥條各20克。此菜是經典川菜麻婆豆腐的升級版,我將豆腐改成自製的豆包,與蝦仁搭配,提升菜品檔次,同是兼具麻、辣、鮮、香、酥、嫩、燙的口味特點。原料:自製豆包350克,蝦球10個。
  • 八道新派旺銷川菜,土菜!
    此菜是由傳統川菜生爆鹽煎肉演變而成,把輔料蒜苗換成了折耳根,別有一番風味。原料:三線五花肉350克,折耳根150克(部分帶葉子),青椒條、紅椒條、圓蔥條各20克。此菜是經典川菜麻婆豆腐的升級版,我將豆腐改成自製的豆包,與蝦仁搭配,提升菜品檔次,同是兼具麻、辣、鮮、香、酥、嫩、燙的口味特點。
  • 經典無法超越,再現川菜傳統小煎小炒!
    解析:相傳此菜為20世紀30年代的老成都私房菜所創,其烹製的創意來源與「兼得」一詞,意味兩全其美的品味。烹飪之時豆腐的大小、長短、厚薄要切均勻,不要煎得過老。調好味,用微火慢慢燒透,使豆腐內外同芡汁一個味。菜品製作精細,成菜顏色金黃,豆腐軟香,味道鹹鮮,具有較濃的四川地方風味。
  • 八大菜系之川菜
    蓉派川菜講求用料精細準確,嚴格以傳統經典菜譜為準,其味溫和,綿香悠長,同時集中了川菜中的宮廷菜、公館菜之類的高檔菜,通常頗具典故。精緻細膩,多為流傳久遠的傳統川菜,舊時歷來作為四川總督的官家菜,一般酒店中高級宴會菜式中的川菜均以成都川菜為標準菜譜製作。
  • 臺灣大姐的私房菜,提前一天準備,9個人吃了1500貴不貴?
    4年前,臺灣高雄的王大姐來到廣西陽朔創業,依著自己對海峽兩岸美食的理解,在遇龍河畔的香草森林不斷「研發」自己的私房菜,漸漸做成了氣候。4月9日這天中午,來自南寧的9位遊客的私房菜午餐在香草森林開席。為了這頓午餐,王大姐提前一天就開始了準備。為什麼要頭一天準備?看看這道菜:洛神花排骨。是王大姐自己研發的。王大姐說,洛神花在桂林當地被稱作紅桃K,大多用來泡酒,很少做菜。
  • 閒話川菜②︱川菜名人掌故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下面這些關於川菜的片段,散記在各種資料裡面,我整理了一下,正好和上一篇《老成都的館子》湊在一塊。藍光鑑改革宴席形制13歲的藍光鑑在正興園開始學廚時,大概不會想到自己會成為川菜的一代宗師。正興園是成都早期的包席館,老闆是滿族人關正興,也是藍光鑑的師傅(另有一說是關正興兒子貴寶書)。
  • 唯一讓我上癮的私房菜---朋友家
    這兩年上海颳起了一股私房菜風幾乎每星期都有新店開張
  • 為了找到川菜頭牌,我連幹了四盤迴鍋肉
    為了找到川菜頭牌,我連幹了四盤迴鍋肉 2021-01-16 10: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淺談川菜,喜愛川菜的朋友必讀
    川菜,為中國四大菜系之一與中國八大菜系之一,是中國特色傳統菜系。據考古分析,商周時,川菜就已進入萌芽時期。東漢、魏晉時,川菜便已形成地域特色,兩宋時期成為地方獨立菜系。在歷史長河中,古川菜幾乎一度毀於戰亂。直至清代,「湖廣填四川」使得四川移民匯集、經濟恢復,川菜才得開始以重新振興。
  • 專訪|「十大感動川菜人物」二毛:川菜發展的歷史,是一部不斷「走出...
    一路向北開川菜館從重慶到成都再到北京傳播川菜文化。」11月17日晚,在2020「天府杯」世界川菜頒獎大會上,二毛被評選為「十大感動川菜人物」。「回想起來,不管是寫作、開餐館、拍攝還是收藏,我三十多年來一直在和川菜打交道。」二毛說。
  • 享譽十八載的法拉盛東溢豐大酒樓 捲土重來遷王子街主打川粵私房菜
    【紐約訊】在法拉盛享譽十八載的東溢豐大酒樓,今春捲土重來,改名新東溢豐餐廳,業已擇吉遷至熱鬧的王子街,主打川粵私房菜,仍由原班人馬主理。 至於川菜主廚林中楠,則把「興趣當飯吃」,自幼醉心研究菜品。他介紹該餐館高級獨有菜色----剁椒帝王蟹、水煮海參與紅油鮑魚;另有平民美食曾獲米其林好評的麻婆豆腐,以及酸辣土豆絲、水煮魚與泡椒田雞等,都是食髓知味饕客每次必點的心頭好。 另一位川菜廚師王文琦原任職法拉盛著名餐館。他推介重慶沙坪壩名菜,也是川菜代表作毛血旺。
  • 什麼是朝鮮八道?
    引以為傲的半島人民習慣將全國領土稱為「朝鮮八道(朝鮮語:)」。它源起於朝鮮王朝,也是如今朝鮮和韓國行政區劃的基礎。所謂的「八道」包括鹹鏡道、平安道、黃海道、京畿道、江原道、忠清道、全羅道、慶尚道。這是他們的祖輩一代代積累而成的疆域。
  • 京都「馬府私房菜」:傳承逾百年 香飄駐馬店
    一時間,京都「馬府私房菜」,百年傳承放光彩。禮花綻放翰墨潤,賓客盈門鴻運來。「馬府私房菜」,至今傳五代。如今掌舵人,馬鷹開未來。「我的高祖父、第一代創始人馬振江的經商家訓是東西真,分量足,利雖薄,積後福。」
  • 探訪北滿抗聯集結地——八道林子
    八道林子是個地域概念,位於綏稜縣半截河東北部,方圓350平方公裡。其中包括南北河、白皮營、西北河和泉眼溝等地。7月末的一天,重走抗聯路採訪小組按照黨史記載到八道林子白皮營區域,探訪當時北滿抗聯的這個最主要集結地,體驗抗聯精神,尋找當年抗聯的足跡。  今天的白皮營仍然人煙稀少,山高林密。採訪小組蹚小河,穿密林,艱難跋涉來到這裡。
  • 朝鮮八道,裂變十八道
    引以為傲的半島人民習慣將全國領土稱為「朝鮮八道(朝鮮語:조선팔도)」。它源起於朝鮮王朝,也是如今朝鮮和韓國行政區劃的基礎。所謂的「八道」包括鹹鏡道、平安道、黃海道、京畿道、江原道、忠清道、全羅道、慶尚道。這是他們的祖輩一代代積累而成的疆域。
  • 舌尖上的美食川菜!
    蓉派川菜講求用料精細準確,嚴格以傳統經典菜譜為準,其味溫和,綿香悠長,同時集中了川菜中的宮廷菜、公館菜之類的高檔菜,通常頗具典故。精緻細膩,多為流傳久遠的傳統川菜。川菜:歷來作為四川總督的官家菜,一般酒店中高級宴會菜式中的川菜均以成都川菜為標準菜譜製作。
  • 『傳統川菜與創新川菜的融合』第一篇
    粗糧養身鍋巴粗糧養身鍋巴:菜式看到川菜經典菜式鍋巴肉片的影子,鍋巴肉片是四川地區漢族傳統名菜,屬於川菜系。以豬裡脊肉、大米鍋巴、玉蘭片、水發冬菇、豌豆苗等為原料製成的美味佳餚,在本菜式中作者將葷食原料替換成了素食原料,這在宴席搭配中起到很好的葷素調配作用,同時,也很好的起到了席桌菜式味型的調節作用。
  • 京都實業集團:十道「馬府私房菜」 百年傳承放光彩
    「馬府私房菜即日起進駐京都實業集團下屬的各個體驗店,包括京都飯店總店、京都福滿樓、京都置地店、江南人家文明店、江南人家金雀店、江南人家遂平店,駐馬店市民將可以品嘗到有著114年傳承的馬府私房菜。」馬府私房菜第五代經營傳承人、駐馬店市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會長馬鷹在致辭中豪情滿懷地說。
  • 「胡說八道」中的「八道」指的是什麼意思?為啥不是九道十道?
    還有這「八道」是哪「八道」?是隨意定的一個數字,還是另有深意?普通人根本不會深入了解,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來探討一下,為什麼會是八道,而不是胡說七道或者胡說九道。圖片來源於網絡:漢字「胡說八道」也許有人認為這「胡說八道」中的八是個量詞而已,代表多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