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統一馬其頓,在凱洛尼亞戰役中徹底摧毀了希臘城邦的反馬其頓聯盟。
並且在公元前337年,召開科林斯會議,確立希臘霸主地位,開啟了輝煌的馬其頓時代。
此前許多希臘城邦鄙視馬其頓的君主制,甚至都不承認馬其頓是屬於希臘的,結果在這次會議上,希臘不僅承認馬其頓屬於希臘,並且承認馬其頓領導希臘,服從腓力二世的調遣。
這次會議上,腓力二世組成了希臘聯盟,由他做希臘盟主,雖說身為盟主,可是他不過問希臘諸城邦事務,只是聯盟軍隊的最「統帥,任何城邦派出的士兵,必須聽他調遣。
這大概相當於軍事同盟。腓力二世對於不臣服於他統治的底比斯,進行了殘酷鎮壓,大批居民被賣為奴隸,而對於雅典卻異常和藹,因為雅典擁有強大上海軍,他需要海軍來徵服波斯。這次會議同時確立了對波斯作戰的總方針。
腓力二世志向遠大,他此刻的目光不僅注視著希臘,更藐視著波斯,可惜就在腓力的大將帕米尼歐率領大軍渡過赫勒斯滂海峽,劍指波斯之時,腓力卻被熱血青年保薩尼阿斯刺殺而死。
腓力二世死在愛女格羅蒂與伊比魯斯國王的婚禮之上,保薩尼阿斯隨即被追兵殺死。這就很人疑惑,按理說刺殺者應該抓起來,嚴加拷問,追察出幕後黑手,即使沒有,也應該糾察出同犯,結果卻被追兵殺死,這不禁讓人懷疑這是一場陰謀。
一時間希臘城邦眾說紛紜,有人說這是他的個人行動,但很大機率這另有真兇——奧林匹婭斯。
這種猜測來自於腓力二世與妻子奧林匹婭斯激化的矛盾,他們倆之間是政治聯姻,本身也沒有多深厚的感情,奧林匹亞斯在宮內偷情的傳聞時常傳到腓力二世的耳朵裡。
更加使他們關係破裂的是,腓力二世與奧林匹婭斯離婚,並且有意廢除亞歷山大的王子地位,立第二個妻子克裡奧帕特拉的嬰兒為王位。
在克裡奧帕特拉與腓力二世的婚宴上,阿塔羅斯故意借酒說出,他的女兒庫裡奧帕特拉所生下來的孩子將會是馬其頓的繼承人,直接當面羞辱亞歷山大母子。
亞歷山大大怒,拿起酒杯向阿塔羅斯扔去,並且憤怒的說:「那我算什麼人呢?」
腓力二世非常憤怒拔出寶劍,準備砍了亞歷山大,結果被桌子絆倒了。
亞歷山大大笑他的父親:,「看啊,這個馬其頓人!這個像徵服天下的男人,他就連桌子的這一頭到那一頭也達不到!」
父子的關係將至冰點,這位在孩子身上傾注大量心血的腓力二世,結果遭到了自己兒子的羞辱,父子關係如此糟糕,這與奧林匹婭斯不無關係。
在普魯塔克的記載中,有這麼一則小故事,每當腓力二世佔領了一個城市,打了一場勝仗,作為兒子的亞歷山大卻並沒有因此高興驕傲,反而哭喪著臉對他的夥伴說,我的父親把所有的土地都佔領了,那麼他怎麼可能會給我留下東西,讓我去完成這偉大的事業呢?
奧林匹婭斯甚至在得知腓力二世被刺殺身亡之後,非常高興,並且給保薩尼阿斯修築了豪華的墳墓,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仿佛保薩尼阿斯做了非常偉大的事似的。
這一切都猜測都伴隨著亞歷山大的即位,而被刻意掩蓋,至今也沒有答案。
令人懷疑的是腓力二世的早逝,對於亞歷山大順利即位是較為有利的,除了阿塔羅斯反對亞歷山大之外,其他手握重兵的將領如帕米尼歐,安提柯,託勒密,尼阿丘斯都支持亞歷山大。
阿塔羅斯孤掌難鳴,亞歷山大在眾多戰功赫赫的大將簇擁下,成為馬其頓的國王,希臘科林斯聯盟的盟主。
亞歷山大日後的功績,以及徵服波斯的信念,很大程度來自於他父親的強大野心。他的父親在之前所做的一切準備,就是在為徵戰波斯打下基礎,卻無奈被刺殺身亡。
未竟的事業交給了亞歷山大,亞歷山大比他還要出色,他不僅徵服了波斯,還一直打到了印度河,成為徵服四海的超傳奇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