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力二世勵精圖治,欲要建立更大功業之時,卻意外被陰謀刺殺?

2021-01-13 小熊熊講歷史

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統一馬其頓,在凱洛尼亞戰役中徹底摧毀了希臘城邦的反馬其頓聯盟。

並且在公元前337年,召開科林斯會議,確立希臘霸主地位,開啟了輝煌的馬其頓時代。

此前許多希臘城邦鄙視馬其頓的君主制,甚至都不承認馬其頓是屬於希臘的,結果在這次會議上,希臘不僅承認馬其頓屬於希臘,並且承認馬其頓領導希臘,服從腓力二世的調遣。

這次會議上,腓力二世組成了希臘聯盟,由他做希臘盟主,雖說身為盟主,可是他不過問希臘諸城邦事務,只是聯盟軍隊的最「統帥,任何城邦派出的士兵,必須聽他調遣。

這大概相當於軍事同盟。腓力二世對於不臣服於他統治的底比斯,進行了殘酷鎮壓,大批居民被賣為奴隸,而對於雅典卻異常和藹,因為雅典擁有強大上海軍,他需要海軍來徵服波斯。這次會議同時確立了對波斯作戰的總方針。

腓力二世志向遠大,他此刻的目光不僅注視著希臘,更藐視著波斯,可惜就在腓力的大將帕米尼歐率領大軍渡過赫勒斯滂海峽,劍指波斯之時,腓力卻被熱血青年保薩尼阿斯刺殺而死。

腓力二世死在愛女格羅蒂與伊比魯斯國王的婚禮之上,保薩尼阿斯隨即被追兵殺死。這就很人疑惑,按理說刺殺者應該抓起來,嚴加拷問,追察出幕後黑手,即使沒有,也應該糾察出同犯,結果卻被追兵殺死,這不禁讓人懷疑這是一場陰謀。

一時間希臘城邦眾說紛紜,有人說這是他的個人行動,但很大機率這另有真兇——奧林匹婭斯。

這種猜測來自於腓力二世與妻子奧林匹婭斯激化的矛盾,他們倆之間是政治聯姻,本身也沒有多深厚的感情,奧林匹亞斯在宮內偷情的傳聞時常傳到腓力二世的耳朵裡。

更加使他們關係破裂的是,腓力二世與奧林匹婭斯離婚,並且有意廢除亞歷山大的王子地位,立第二個妻子克裡奧帕特拉的嬰兒為王位。

在克裡奧帕特拉與腓力二世的婚宴上,阿塔羅斯故意借酒說出,他的女兒庫裡奧帕特拉所生下來的孩子將會是馬其頓的繼承人,直接當面羞辱亞歷山大母子。

亞歷山大大怒,拿起酒杯向阿塔羅斯扔去,並且憤怒的說:「那我算什麼人呢?」

腓力二世非常憤怒拔出寶劍,準備砍了亞歷山大,結果被桌子絆倒了。

亞歷山大大笑他的父親:,「看啊,這個馬其頓人!這個像徵服天下的男人,他就連桌子的這一頭到那一頭也達不到!」

父子的關係將至冰點,這位在孩子身上傾注大量心血的腓力二世,結果遭到了自己兒子的羞辱,父子關係如此糟糕,這與奧林匹婭斯不無關係。

在普魯塔克的記載中,有這麼一則小故事,每當腓力二世佔領了一個城市,打了一場勝仗,作為兒子的亞歷山大卻並沒有因此高興驕傲,反而哭喪著臉對他的夥伴說,我的父親把所有的土地都佔領了,那麼他怎麼可能會給我留下東西,讓我去完成這偉大的事業呢?

奧林匹婭斯甚至在得知腓力二世被刺殺身亡之後,非常高興,並且給保薩尼阿斯修築了豪華的墳墓,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仿佛保薩尼阿斯做了非常偉大的事似的。

這一切都猜測都伴隨著亞歷山大的即位,而被刻意掩蓋,至今也沒有答案。

令人懷疑的是腓力二世的早逝,對於亞歷山大順利即位是較為有利的,除了阿塔羅斯反對亞歷山大之外,其他手握重兵的將領如帕米尼歐,安提柯,託勒密,尼阿丘斯都支持亞歷山大。

阿塔羅斯孤掌難鳴,亞歷山大在眾多戰功赫赫的大將簇擁下,成為馬其頓的國王,希臘科林斯聯盟的盟主。

亞歷山大日後的功績,以及徵服波斯的信念,很大程度來自於他父親的強大野心。他的父親在之前所做的一切準備,就是在為徵戰波斯打下基礎,卻無奈被刺殺身亡。

未竟的事業交給了亞歷山大,亞歷山大比他還要出色,他不僅徵服了波斯,還一直打到了印度河,成為徵服四海的超傳奇帝王。

相關焦點

  • 腓力二世勵精圖治,欲要建立更大功業之時,卻意外被陰謀刺殺?王后幹...
    這次會議上,腓力二世組成了希臘聯盟,由他做希臘盟主,雖說身為盟主,可是他不過問希臘諸城邦事務,只是聯盟軍隊的最「統帥,任何城邦派出的士兵,必須聽他調遣。這大概相當於軍事同盟。 腓力二世對於不臣服於他統治的底比斯,進行了殘酷鎮壓,大批居民被賣為奴隸,而對於雅典卻異常和藹,因為雅典擁有強大上海軍,他需要海軍來徵服波斯。
  • 世界史:腓力二世
    腓力二世雖已和奧利塔結婚,但當他羽翼豐滿之時,仍然向伊利裡亞人進軍。最為重要的一樁婚姻是腓力與亞歷山大的母親奧林匹婭斯的婚事。奧林匹婭斯是伊庇魯斯的公主,他們的婚姻使賓都斯山兩邊的兩個王國聯合起來了。當政的腓力勵精圖治,使馬其頓的國家面貌煥然一新。腓力二世一方面加強獨裁統治,另一方面努力削弱部落貴族的勢力。他廣納英才,重用許多非馬其頓的賢能之士,並且慷慨地賜予他們土地和戰利品。
  • 腓力二世,靠才華和能力當上馬其頓國王的人
    馬其頓作為一個面積很小的邦國,能夠迅速崛起,並在之後一鳴驚人、稱霸三大洲,腓力二世可謂功莫大焉。事實上,腓力二世原本並非馬其頓王位的繼承人。公元前359年,馬其頓舊王去世,人們推選舊王的兒子為新王。但新王年紀尚輕,腓力以叔叔的身份輔佐。
  • 腓力二世改革:馬其頓全面崛起的序幕,亦是亞歷山大東徵的奠基石
    上臺之後,腓力二世採取聯姻、分封等手段團結國內各個部落,將馬其頓各方勢力整合起來,經過20多年的勵精圖治,逐漸打造了一個強大的馬其頓王國。腓力二世削弱了馬其頓原先的貴族會議和公民大會(均有希臘城邦制度的影子)的權力,將軍政財權集中到一人之手,建立了集權君主制度。
  • 疑似腓力二世的陵墓是真的嗎?專家至今難下定論
    2000年前,一位青年王子被當作人質送往希臘的底比斯城邦,他在三年時間裡很努力的吸收了一切他所需要的希臘文化,原因只有一個:他想成為「世界之王」。18歲的他回國後,集合軍隊,從他叔叔手中奪回了本應屬於自己的王位,建立了強盛的馬其頓王國,他就是腓力二世。
  • 那年今日 法國國王腓力二世逝世
    腓力二世進入盧瓦雷腓力二世的祖父路易六世和父親路易七世開始了加強王權的努力,但成效不大。「胖子」路易六世清除了眼皮底下的眾多城堡主,但對更大更遠的諸侯則無可奈何。1214年,約翰組織的反法同盟在法國西部登陸,腓力奮起還擊,取得了著名的布汶戰役的勝利,徹底打敗了約翰。這場勝利也導致了韋爾夫家族在德意志統治的終結。腓力二世在位期間,法國國王的領地擴張了三倍。領地的擴大,最直接的效應就是收入擴大,財大氣粗的王室也可以有更大規模的作為了。腓力二世與巴黎這座千古名都有著莫大的關聯。卡佩王朝早期的國王,一直在巴黎和奧爾良之間搖擺不定。
  • 馬其頓王國的奠基者腓力二世
    亞歷山大僅用了13年就建立起了一個西起希臘、東到印度橫河流域,南臨尼羅河第一瀑布,北至藥殺水的亞歷山大帝國。而腓力二世呢,比亞歷山大還要牛逼,因為亞歷山大是他生的和教育的,born and teach。
  • 腓力二世在古老的馬其頓王國做了什麼,才被人認為是暴君?
    腓力二世在古老的馬其頓王國做了什麼,才被人認為是暴君?希臘北部薩洛尼卡城西南的韋爾吉納村,有一座古老的陵墓馬其頓王陵,這裡「沉睡」的是一位野心勃勃、妄圖徵服天下的國王一古希臘馬其頓王腓力二世。雅典最傑出的演說家德漠斯提尼認為,腓力二世是蠻人、僭主和暴君。腓力二世的確是個僭主,他在其兄帕迪卡其三世死後處死了繼承王位的侄子,自立為王。
  • 杜鋼建:秦始皇乃託勒密一世的後裔,源於秦孝公即腓力二世
    秦始皇是託勒密一世的後裔,源於秦孝公即腓力二世。秦惠文王即亞歷山大王位傳承到秦孝文王,由於秦孝文王以義子異人即秦莊襄王為繼承人,就秦惠文王即亞歷山大大帝的血脈而言,王位的傳承實際上已經絕嗣。異人子楚秦莊襄王是託勒密二世,即託勒密一世的後裔。公元前四世紀,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即秦孝公將妃子阿爾西諾伊即阿諾嫁給另外一支秦人貴族出生的拉古斯(希臘語:Λάγος)。
  • 希臘史25:腓力二世改革和亞歷山大東徵——馬其頓帝國的崛起
    進入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發生權力之爭,國家幾面受敵,危在旦夕。危機是轉變的契機,攝政王腓力二世臨危受命,將威脅一一去除。後來他廢黜幼主,自稱國王。經他苦心經營,馬其頓很快成為強大國家。二、腓力改革腓力二世年少時曾在底比斯做人質,這段時期內的他接受了伊巴密濃達的教育,這讓他學到了當時希臘世界最為先進的戰術戰法。
  • 腓力二世用這一招決絕了國內問題,還為兒子留下了稱霸世界的資本
    (1)夥伴騎兵原本馬其頓屬於希臘世界北部的一個偏遠小國,國內也是紛爭不斷,二十三歲繼承王位的腓力二世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落後而又內亂紛擾的國家,但腓力二世絕不是平庸之輩,在他的改造下,馬其頓將慢慢崛起成為一個強國。
  • 軍事上的「傲慢與偏見」,高傲自大的腓力二世,絲毫不覺大敗將至
    因為英國屬於一個海洋大國,因此在維護國家利益、發展海外貿易之時,對於海軍作戰能力的依靠還是非常強的。這一點也為伊莉莎白一世及其統治集團所重視,因此公元16世紀前中期也是英國海軍建設的快速發展時期。與此同時腓力二世還與法國、英國的天主教信徒有著背後支持關係。這就令英國與西班牙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在隨後西班牙轄區爆發了尼德蘭革命之後,英國為了報復,不斷支持尼德蘭人民,英西矛盾徹底激化。公元1580年,腓力二世兼任了葡萄牙的國王,自此新航路開闢之後崛起的兩大海洋帝國,集中統治在了腓力二世手中。
  • 希臘史:馬其頓的崛起與腓力二世
    國王並非絕對由長子來繼承,而是在王室系統內實行選舉制,新國王要經過馬其頓貴族的認可,更多的是看他的執政能力,而非長幼嫡庶。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新君必須打敗對手才能保住王位,即使在登基之後他也不得不時刻留意禍起蕭牆的事發生。王位不穩,加上外有強鄰,這使得馬其頓一直衰弱不振。公元前357年,為侄子阿明塔斯當了兩年攝政王之後,腓力二世當選為國王。在他的統治之下,馬其頓成了希臘的大陸上強國。
  • 腓力二世:卡戴珊家族算啥,論流量我們家姐妹才是中世紀「網紅」
    1160年路易七世迎娶「香檳的阿黛爾」(也就是腓力二世老娘)時,就把前妻15歲的女兒送給了大舅子,因此瑪麗既是腓力二世的姐姐,也是他舅媽(更亂的還在後面)。瑪麗繼承了老娘血脈裡的浪漫(或者罪惡成分,「罪惡的血液流經她的血脈」這是耶路撒冷王國歷史學家對埃莉諾的評價),也繼承了阿基坦公國供養吟遊詩人的傳統,老公跑到聖地後,更是掌握了香檳集市,成了騎士文學的最大讚助人。
  • 腓力二世的崢嶸歲月:集權力+改貨幣+融貿易
    因此馬其頓的崛起並且逐漸成為日後的大帝國有其當時的歷史背景,當然也離不開一個關鍵人物,那就是腓力二世。虛榮與驕傲的心理中,相反通過他對馬其頓之前存在的種種弊端的了解,開始著手建立自己的領導班子。腓力借鑑自己在底比斯時認識的將軍的建議,不斷進行軍事建設,許多的軍事作戰設施投入使用。在軍隊的選拔中,主要選擇那些年富力強且具有軍事指揮能力,作戰英勇之人。另外腓力將軍隊的領導之權全部收回中央,確保國家的統治集團能夠有足夠的軍事力量穩固國內統治,同時進行海外擴張。
  • 馬其頓崛起之初,國王腓力遇刺身亡
    同年,在西西里島上的敘拉古,迪翁組織兵馬,推翻了那個自以為是的迪奧尼索斯二世。只可惜,如今的柏拉圖已不在人世。 公元前343年,亞里斯多德接受了馬其頓國王腓力的邀請,回到了馬其頓擔任亞歷山大的老師,這一年,亞歷山大13歲。
  • 戰場上一分鐘英雄,成就中世紀唯一奧古斯都,腓力二世不惜三次被罵懦夫
    腓力二世第一次被歐洲人當做是懦夫要追述到第三次十字軍東徵,他在和獅心王理查的比賽中落了下風,乾脆就走人了。第二次則發生在1204年,那年教皇英諾森又發動了十字軍東徵,腓力二世照舊不去。就連法國境內爆發阿爾比運動時,腓力二世照樣不參加教皇組織的十字軍,讓西蒙.孟福爾家族搶走了風頭。
  • 英王約翰:擁有半個法國的領地,為何還輸給了法王腓力二世
    無地王約翰是英格蘭歷史上的重要國王,他的父親亨利二世徵服了法國的一半地區,使半個法國成為英國的領地。但他在位時期卻將英國在法的封地輸給法王腓力二世。那麼約翰是如何將半個法國輸給腓力二世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一,王室內鬥
  • 西班牙人試圖侵略大明,腓力二世:不能小瞧了明朝,至少要4000人
    幾年之後,西班牙艦隊的一名船長迭戈直接給當時在位的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進言,認為只需要100人的西班牙軍隊就能徵服明朝。雖然腓力二世也是個著名的狂人,但對於100人徵服龐大明朝的瘋狂計劃也沒有採信。西班牙駐菲律賓的新總督弗朗西斯科向腓力二世遞交了一份更詳細的殖民明朝計劃。他認為需要正規的西班牙軍隊5000 到6000人,而且還需要再招募一些菲律賓和日本的流民,並給他們配備優良的武器。
  • 馬其頓在腓力的帶領下逐漸稱霸希臘
    導語:腓力二世出生於佩拉,是馬其頓國阿敏斯坦三世最小的兒子,其母親是歐律狄刻。在腓力二世成為國王之後,充分的體現了其軍事才能,他帶領著馬其頓王國士兵到處徵戰獲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攻佔了大片的土地,在希臘的歷史上是一位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與此同時他的兒子亞歷山大也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