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蘇浙魯前四省1-11月財政收入和稅收,江浙優秀、廣東實力強悍!

2020-12-26 Data居士

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四個經濟大省是我國經濟穩定的壓艙石,各項經濟總量佔比全國比重非常大,所以前四省的穩定上行對於我國經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今年前11月四大省地方財政收入和其中稅收率先出爐,我們來看看各省數據表現如何!

整體來看,稅收增速浙江5.7%第一,其次江蘇省1.7%,廣東省和山東省尚未恢復增增長,分別是-2.7%和-3.5%。但因為要保障今年的財政支出,所以加大了非稅徵收,地方財政收入總額得以正增長,但長此以往對於地方營商環境是有影響的,因為非稅除了像專項收入等固有收入,更多是來自各類雜費和罰沒等,徵收過多對於對於地方企業和民生並沒有多大好處。

所以像浙江江蘇的稅收比例都在80%以上,尤其浙江稅比高達86.6%,全國第一!而廣東省和山東省都不到80%,都相對偏低了。

但四省相比前10月都有一定程度提升的,其中江蘇省提升1.1個百分點領先,說明江蘇在11月表現優秀。其他三省都有0.8-0.9%之間的上升。

從稅收總額看,廣東省的規模確實龐大,要超過江蘇省近2000億元,更是山東省倍數。足見廣東省經濟實力強悍,經濟規模之龐大!

浙江省也已經拉開山東1500億元,從財稅、金融、就業人口等數據來看,浙江經濟規模確實是不遜於山東的。山東省因為各種原因,對於市場的反映偏慢,不像江浙粵三省在2010年左右就開始轉型,現在已經逐步收穫成果,而山東省這兩年才開始動能轉換,所以已失去先機,導致經濟各項指標持續被其他三省在逐步拉開。

但我國經濟,尤其北方經濟區域需要山東省儘快復興,及時轉型成功,跟上江浙粵發展腳步。山東加油!

具體數據請看下表:

歡迎關注,精彩數據每日放送!

相關焦點

  • 2020年前11月全國地級市財政收入15強排名,蘇州王霸,泉州剛好15
    但在我看來,因為各地GDP核算標準的不一致、統計的規範程度不一,並不能完全展現各城市的真實經濟實力。所以還是要看真金白銀的稅收、金融的數據指標如何。我國普通地級市的財稅、金融的排名就和GDP排名出入很大。
  • 2020年1-10月全國地級市一般預算收入十五強城市,泉州只能排17位
    而且地級市能級較低,除了蘇州有一定的經濟政策,絕大部分是沒有多少政策和戰略傾斜,所以基本上是靠自己發展起來。排名前10月地級市十五強一般預算收入的城市主要還是江浙粵魯幾個頭部省份包攬,僅只有一個河北省的唐山突圍,其他省份無一城市能夠上榜,也可見我國區域經濟發展還是不均衡。
  • 為什麼GDP廣東比江蘇僅多8%,而財政收入則多43%?
    旅途歸程之後重新翻看全國各省財政收入數據表,2019年中國各省市財政收入前十名的地區分別為:廣東(12651億元)、江蘇(8802)、上海(7165)、浙江(7048)、山東
  • 我國東南四大沿海省份:粵蘇浙經濟強悍皆為四強,為何福建不是
    眾所周知,我國經濟發達的省份基本都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尤其是公認的經濟強省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四省,都是沿海省份。而且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排名前四的省份有三個位於東南沿海,由此可見,東南沿海省份的經濟實力是很不錯的,但是有一個例外,就是地處東南沿海的福建省,不僅經濟發展不如廣東、江蘇、山東、浙江,省內也沒有一個城市可以算是福建省的代表城市。
  • 斯洛維尼亞前11個月稅收總額同比下降11.8%
    據斯洛維尼亞通訊社12月30日報導,據斯洛維尼亞財政部數據,今年前11個月,斯國家預算的收入略低於83.5億歐元,而支出則接近109.8億歐元,預算赤字因此接近26.3億歐元。今年以來,斯洛維尼亞公共財政一直受到新冠流行病影響。
  • 中國省份三強鼎立,廣東低調前行江蘇全面追擊,這個省實力翻倍!
    幾十年來,中國的發展一直在提高和突破。 20世紀80年代初,東北地區是鶴立雞群,計劃經濟時代也在遼寧、山東等北方省積累了很多發展資源。 進入90年代,廣東開始成為中國省的領頭羊,至今仍是中國省的第一大經濟體。 從那時起,中國開始形成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四個強省的結構。
  • 斯洛維尼亞前11個月財政赤字26.3億歐元
    據斯洛維尼亞通訊社12月30日報導,據斯洛維尼亞財政部數據,今年前11個月,斯國家預算的收入略低於83.5億歐元,而支出則接近109.8億歐元,預算赤字因此接近26.3億歐元。今年以來,斯公共財政一直受到新冠流行病影響。
  • 1—11月,三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完成95.5億元
    日前,三亞市財政部門表示,隨著各項超常規措施的落地見效,三亞主要經濟指標趨穩向好,呈現回升態勢。1—11月三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完成95.5億元,同比下降3%,降幅較上半年收窄39.4個百分點。5月三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今年以來首次當月收入正增長,增長態勢延續至11月份實現「七連增」,其中10月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7.2億元,創造了歷史單月收入最高紀錄,同比增長77.9%。11月三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3.2億元,同比增長66.2%,高於全省增幅43個百分點,力促1—11月三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完成95.5億元,同比下降3%,降幅較上半年收窄39.4個百分點。
  • 財政部:前11個月全國財政收入169489億元,同比下降5.3%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5日訊 財政部今日公布2020年11月財政收支情況,數據顯示, 1-11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9489億元,同比下降5.3%。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8173億元,同比下降9.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91316億元,同比下降1.7%。
  • 2020前三季度GDP出爐,廣東和江蘇誰是老大?
    2020年3季度,廣東和江蘇各城市GDP對比廣東排名前兩位的深圳和廣州要比江蘇排名前兩位的蘇州和南京高出不少;廣東排名第3位和第4位的佛山以及東莞,跟江蘇排名第3位和第4位的無錫以及南通有一定的差距,但差距並不是很大。
  • 前11月財政支出規模超過去年同期
    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1-11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7846億元,同比增長0.7%,較前10個月回升1.3個百分點,財政支出累計同比增速年內首次實現轉正。  從支出科目上看,同前期一樣,與「六穩」「六保」相關的社會保障,就業、衛生健康,農林水利(包括扶貧)的支出力度繼續加大,1-11月同比分別增長9.8%、9.4%和7.7%。
  • 2019年廣東山東江蘇浙江上海北京主體稅收收入,上海排第二名
    主體稅收國內增值稅(與gdp關聯稅收,經濟規模)、企業所得稅(企業實力)、個人所得稅(社會發展水平)為稅收中三大主體稅收。2019年廣東主體稅收收入為14593.74億廣東廣東2019年主體稅收收入14593.74億,比去年同期下降383.06億,增長-2.56%,位居全國第一名。
  • 2019年各省主體稅收收入,浙江排名第四
    主體稅收國內增值稅(與gdp關聯稅收,經濟規模)、企業所得稅(企業實力)、個人所得稅(社會發展水平)為稅收中三大主體稅收。如果按主體稅收收入佔比GDP看質量的話,那麼浙江比江蘇、山東高出不少,稍微高於廣東,是非常不錯的。江蘇2019年主體稅收收入10458.80億,僅次於廣東,上海
  • 1-11月份鯉城區財政兩項指標增速全市第三
    今年1至11月,鯉城區經濟增長呈現逐步攀升的態勢。數據顯示,今年1-11月,全區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完成186048萬元,比降2.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13929萬元,比增1.4%,財政兩項指標完成均超序時進度,增速位列全市第三。  「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全市第三,主要得益於稅收的增長。」
  • 天津下降15.36%,重慶好轉,2020年1-11月財政收入15強城市
    2020年1-11月財政收入15強城市情況1-11月,財政收入15強城市出爐,上海、北京、深圳排前三名,分別為6665.25億元、5071.17億元、3568.3億元;其中,北京表現較差,同比下降7.6%,說明北京復甦緩慢,產業抵抗能力不夠強,企業效益不夠好,需加快財政復甦步伐,以便縮小與上海差距
  • 亞洲Av國產Av在線直播:財政收入「六連增」 稅收收入連續7月累計...
    亞洲Av國產Av在線直播:財政收入「六連增」 稅收收入連續7月累計降幅收窄 2021年01月08日 來源:亞洲Av國產Av在線直播
  • 廣發宏觀:財政數據有「收入約束支出」特徵 6月收入端有邊際企穩跡象
    第三,當前財政數據是經濟放緩、支出節奏、減稅效應、土地市場四因素的綜合結果,整體有「收入約束支出」的特徵;6月收入端似有邊際企穩跡象,一是隨經濟反彈部分稅種增速好轉;二是非稅收入繼續高增長;三是拿地降幅收窄致政府性基金收入企穩。第四,不過即使考慮收入端暫時企穩,名義GDP觸底前空間總歸不大;地產融資收緊又可能帶來土地市場一些不確定性。
  • 2019年1-12月二連浩特市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說明:稅收部分統計數據來源於二連浩特市稅務局,在分析時為儘量做到與政府(財政)口徑統一,同時統計時數據舍位等原因,因此文中的稅收數額與二連浩特市稅務局報表的合計數不盡一致。稅收情況只分析了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不含分成稅收中上劃中央和上解自治區部分。
  • 王建鳴:培育和壯大優勢產業用心把財政收入做實
    王建鳴來隨調研強調培育和壯大優勢產業用心把財政收入做實隨州日報訊(全媒記者包東流)12月16日至17日,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王建鳴一行來隨,就我市2020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1年預算初步安排情況,以及部分省級重點項目支出政策落實情況進行調研
  • 深圳廣州蘇州穩居前三名,2019年廣東江蘇各市稅收收入情況
    國內稅收(口徑) 國內稅收指稅務部門組織國內稅收收入,扣除海關代徵及關稅後的所有稅收收入總和。 2019年廣東江蘇各市稅收收入情況 2019年深圳、廣州、蘇州稅收收入,分別為6829.4億元、4639.40億元、3645.39億元,穩居前三名,在全國排名僅次於北京、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