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最近已經5月,俄羅斯有的地方卻還在下雪,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希望可以讓更多人了解俄羅斯人,了解俄羅斯人的性格,生活環境,飲食起居
在俄羅斯的華人或者和俄羅斯人做事的華人總是會經常抱怨,吐糟,覺得在俄羅斯生活太難,要不是為了什麼什麼,絕對會離開俄羅斯,其實不光是華人等外國人,俄羅斯人在俄羅斯人生活其實也很難,小編在俄羅斯已經待了無數年,自己來自新疆,去過很多地方,多年前的一天自然而然的就覺得氣候和性格有著極其大的關係,好多年前給遊客解釋為什麼俄羅斯人不愛笑,因為在我們新疆冬天會把臉凍住,說話特別不利索,更別說其它的面部表情啦,那麼當時就會認為但凡是生活在北方下雪的地區的人們,會讓我們一樣冬天沒有表情,尤其俄羅斯,芬蘭,瑞典,挪威這類終年積雪的國家,日積月累後的今天已經不會有什麼表情;等到冬天過去,春暖花開的時候,其它地方都是鳥語花香,而我們新疆還是光禿禿的一片,所以那時候我就認為二十四節氣只適合中原地區,雖然它是中國的國學,這種二十四節氣就更不適用與俄羅斯,最起碼比我們中國的節氣晚幾個月,而且還會少一半以上的氣候特徵
都說西伯利亞寒流,西伯利亞遼闊,5月份的西伯利亞還有一部分白雪皚皚,至今無人踏足,也無法踏足,那麼另一部分的氣候特徵相當於中國南方的1月份,北方的2月份,你們可以感受一下,別說綠色蔬菜啦,現在連草都沒有全長出來。
今天一個朋友給我說心情特別差,不知道為什麼,就是不高興,都特麼一年沒有見過太陽啦,這個吐糟有點誇張,最起碼一個月是可以看到幾次太陽的,不論是在莫斯科,或者彼得堡,或者西伯利亞的某個地方
生活在俄羅斯,我們總有一天可以看到有四季的天氣,早上下雪,中午陽光明媚,下午大雨傾盆,黃昏微風徐徐,半夜又是狂風暴雨夾冰雹,不誇張的講:風大的時候可以把人吹著到處跑,這種213氣候,使得生活在俄羅斯的人總是會脾氣暴躁,還特別具有忍耐性,大半年的冬天,氣溫通常是零下20度以下,正常人也會被逼瘋,當我們華夏大地處於冬天和春天的時候,俄羅斯是冬天,中國夏天的時候,俄羅斯剛剛結束冬天;為什麼說俄羅斯人具有忍耐性,我覺得根本不是因為教育和民族的關係,毛主席似乎曾說過:「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其樂無窮,那麼當俄羅斯與天鬥完之後,發現鬥不過,只能一句話都不說,完事把mmp全記在在心裡,然後找機會發洩在英國人身上...
俄羅斯的氣候影響著俄羅斯的方方面面,其它工作問題,習慣問題,飲食問題,就留給大家自己評論吧!
最後找了一些氣候特徵圖給大家看!
溫度度,顏色越深,溫度月底,5月份的俄羅斯大部分地區還在零上10度左右,當然這部分地區沒有什麼人居住。
深白色的地方是中國新疆阿勒泰與俄羅斯阿爾泰交界的地方,阿爾泰山上依然白雪皚皚,因為這裡有兩條雪山融化形成的大河,額爾齊斯河+鄂畢河。
1200萬平方公裡的西伯利亞地區,至少都有一半還在雪地裡埋著,如果你想去挖資源,不會有人攔著你的,能活著回來就好
風向氣溫圖
風向圖
風向與氣壓圖
知乎網友的科普
濮陽子: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經濟地理學中出現了「地理環境決定論」,這一理論的代表人物之一Sempel曾經寫到不同環境決定了不同人的性格。上面英文中提到了北歐的人充滿活力富於思考,南歐的人無遠見,赤道上的人沒鬥志有種族缺陷。這裡面帶有種族歧視的意味以及自我良好的優越感。
匿名用戶:《Experience Western Culture》中曾說到英國多變和不同的天氣使英國人變得更加小心謹慎(例如出門考慮帶傘等),也讓他們變得更容易適應;
地理決定論在古希臘時期就有萌芽,18、19世紀開始盛行,德國學者拉採爾認為地理因素,特別是氣候和空間位置,是人們的體質和心理差異、意識和文化不同的直接原因,並決定著各個國家的社會組織、經濟發展和歷史命運。他的觀點經過他的學生的誇大和宣傳使得其在美國流行。
在過去生產力不發達的情況下,地理環境決定論是非常有效的,它的提出從某種程度上說明對神創論的不認同,在當時的情境下有著較大的意義。然而,隨著人類改造自然能力的提升,以及對人地關係的進一步認識,地理環境的決定作用逐漸減弱,出現了退一步的或然論和可能論,乃至後來極端的文化決定論。現在較為中肯的研究方法之一是將人類社會分為生計層(生產與生活)、制度層(人之間的關係)、精神文化層(宗教語言等),三個圈層是相互影響的,地理環境往往決定了生計層,但制度和文化也能對人的塑造產生影響。
劉上上:自然產生的人類,所以自然環境的各種要素對人類產生的影響是絕對的、全方位的 ,也包括對性格行為習慣的影響。
試舉出例子經濟行為:熱帶雨林氣豐富的物產,沒有儲蓄習慣
溫帶氣候有半年的冬天沒法生長糧食作物 ,所以人們懂得儲備一部分糧食
教士Thomas:氣候決定一個人生活環境的方方面面。氣候可以影響到人的飲食、生活起居、職業等等方方面面。簡單地說,氣候的影響大到生死,小到雞毛蒜皮。日本的氣候決定了他們的衣著,和服的設計和日本本土的氣候有著絕對的關係。東方和西方在飲食結構上的不同,也取決於不同氣候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生活在北極基地氣候的愛斯基摩人飲食的主要來源不可能是水稻。同樣,生活在中國的人也不可能以海狗皮作為服裝的主要材料。藏族主要生活在世界屋脊,他們的眼中不可能一年四季鮮花盛開。生活在海灘的人不可能在自己門口大面積種植高山雪蓮,沙漠民族也不能愜意的在自家後院種上幾棵大白菜。英國人出門總是要帶著把雨傘,阿拉伯人儘管離開了沙漠,也還是離不了頭巾作為典型的民族服飾。所有的一切可能無法一一列舉。總之,氣候雖然不能決定一個人生活的全部,但氣候的影響可能是決定性的。人免不了被環境塑造,所以由氣候不同而產生的不同環境自然也塑造了不同的人。
@易路商旅
旅遊科普,我們是認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