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找合伙人,或者投資者?首先要區分清楚合伙人和投資者的區別,兩者最直接的區別就是投資者是不幹活的,也就是只出錢的人才叫做投資者,而合伙人可能出錢,也可能不出錢,但是一定是要全資在公司幹活的。
合伙人是幫著你一起打江山的,和創業者是互補的,要麼懂產品,要麼懂技術,要麼懂銷售,要麼懂管理,要麼是擅長搞資源,比如阿里的十八羅漢,當初都是這樣的角色,之後又來了超級合伙人,這個人就是蔡崇信,蔡崇信懂資本運作,給阿里帶來了國際資本,解決了阿里發展初期最缺的資金問題。
合伙人一般都來自於你的熟人,要麼是同事,有過共事的經歷,也有相同的行業背景,往往是屬於不同的部門,我將畢業的時候先在一家千人左右的公司實習,這家公司的七個創始人就是同事,原來都在同一家企業,分屬不同的部門,最後一起辭職創業,相當於是複製了原來的公司業務,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經成為行業領頭羊,現在已經遞交了創業板上市資料。
合伙人也可能來自於自己的同學,阿里當時的十八羅漢成員中有馬雲自己的學生、也有自己的同事,對於一些技術含量高一點的創業項目一般都是來自於自己的同事或者同學。而一般普通的創業者更多的是來自於自己的親人,比如餐飲行業,大多都是親人關係,因為不需要很專業的高深技術和行業的素養,親人有足夠的信任就可以了。
當然也有在創業過程中認識的合伙人,這都是彼此之間相互非常認同,對對方的為人以及項目前景都十分認同,這樣的人才能成為合伙人。
投資者分為兩類,一類是專業投資者,這些一般都是非常專業的投資機構,參加一些投融資活動可以認識這方面的專業人士,這些投融資活動一般都會在特定的網站上發布;也可以給這些專業投資機構發送郵件,也就是將你的項目的BP發送給對方,也可以通過第三方的推薦來認識投資者,比如如果你在園區,那麼園區的管委會一般會有相關的部門是對接投資機構的。
還有一類是非專業投資者,但是他們也有資金,也想投資一些項目,這類投資人可能是來自於你的上下遊的合作夥伴,因為是上下遊關係,所以更容易懂你的項目,當然也有向自己的親人去融資的。
總之 ,無論你是哪種方式,要想得到投資人的認可,那麼你得對自己的項目有足夠的規劃和清晰的認知,做一個BP(商業計劃書)是最基本的前提,有BP不代表能夠獲得投資,但是沒有BP你連向投人推薦的機會都沒有。將自己產品的競爭力想清楚,將商業模式想清楚,將業務模式想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