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之間,身邊的人都開始跑步,跑步已然成為了一件時髦的事。
有些人跑步是為了健身為了瘦,而有些人是為了挑戰自己,吃喝玩樂都已經過時,不如報個馬拉松吧!然而由於跑步的迅速流行,關於跑步是否傷膝蓋等傳言也層出不窮,有這麼一條新聞。
杭州日報記者對省中醫院骨科進行採訪,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關於日常最青睞的健身項目,50個醫生裡竟然只有1位選擇跑步。
那麼跑步真的如傳聞所說對膝關節有害嗎?快來一起看看真相吧。
跑步真的會傷膝蓋嗎?
其實跑步傷膝蓋的說法很久之前就存在,有人認為跑步會造成膝關節磨損,經常跑步還可能形成「跑步膝」,那麼這是真的嗎?
1、長期跑步會引發關節炎嗎?
其實只要一開始膝關節很健康,跑步就不會明顯增加關節炎風險,有些人到中老年時仍然可以繼續慢跑。慢跑者罹患關節炎的風險其實比不常活動的人群更小。
2、跑步後膝蓋會疼痛,這是為什麼?
跑步姿勢不正確是疼痛最直接的原因。
人們常說的「跑步膝」,其實主要是由於跑步時大腿肌肉反覆收縮,使膝關節重複地屈曲、伸直,造成髕腱韌帶承受的壓力過大。當這種壓力到達一定程度後,容易引起髕腱韌帶的細微損傷,長此以往可以產生局部的無菌性炎症,以及髕腱的變形,甚至撕裂。
出現膝蓋疼痛要考慮多方面原因
一般容易在兩個部位出現疼痛,一個是髕腱韌帶或髕腱處疼痛,一個是膝關節外側疼痛。髕腱韌帶或髕腱處疼痛一般是膝關節內側有損傷,膝關節外側疼痛一般是肌肉疼痛,主要是股四頭肌等肌肉力量不足造成。體重偏重,著地方式不科學,跑步不熱身等,都可能造成膝蓋疼痛。
3、如何緩解跑步後出現的膝蓋疼痛?
剛開始跑步者只是在跑步過程中或跑步之後感到疼痛,每當坐下並伸直腿時疼痛加重。
1)跑步者一旦發現膝關節疼痛,特別是髕腱韌帶處出現疼痛,應減少運動量。
2)疼痛比較嚴重的應該停止跑步2-4周,同時在急性期可用小冰塊或浸過冷水的毛巾,敷在疼痛的地方。
3)過了急性期以後,可以採用按摩或針灸等方法進行治療。
4)如果有肌肉酸脹的感覺,則要注意運動後調理,多補充鹼性食物,服用維生素C或運動飲料,緩解肌肉酸痛。
那為什麼大多數骨科醫生都不選擇跑步呢?
這是因為骨科醫生在工作中接觸和治療到的膝、踝損傷和骨關節炎的病人不計其數,深知劇烈運動對關節造成的衝擊可能導致或加重關節損傷,所以很多骨科醫生更喜歡遊泳等運動。
正確的跑步流程應該分幾步?
運動前
跑步前熱身不能少
跑步前,進行5分鐘的熱身,讓全身肌肉骨骼關節進入運動狀態。
運動時
前腳掌著地還是後腳跟著地
跑步中最重要的就是腳步動作。「前腳掌著地還是後腳跟著地」這一直是跑友們爭論的焦點。其實,兩者沒有好壞之分,具體要根據自身的條件、運動水平、訓練水平、腿部力量來進行選擇。
初跑者或者業餘慢跑愛好者最好以「腳跟著地滾動到前腳掌著地」的跑姿來跑,而參加馬拉松比賽的選手,則以「前腳掌或前腳掌外側著地」為主。前者對小腿和膝關節的衝擊小,而後者則較大。初學者或體重較重的業餘跑者,選擇腳跟著地的跑姿更安全。
步幅太大會超負荷
跑步時如果跨步距離過長,除了容易疲勞,對身體造成的衝擊也比較大。那麼跨步距離要多大呢?微醫君教你們一個辦法,先自然站立,然後讓身體慢慢往前倒下,在即將失去平衡時跨出的那步,就是你可以參考的腳步距離。
擺臂前後擺
跑步時,手臂的擺動有助於保持身體平衡,應該採用前後擺動的方式,並且從肩部起儘量放鬆,避免肌肉過度緊張。很多人跑完步,腿不疼,肩部反而會疼,就是因為跑步時聳肩,或者手臂擺幅過大。
抬頭挺胸,略微前傾
跑步時,上半身的正確姿勢是:抬頭挺胸,略微前傾。頭部應該自然保持正直,雙眼平視前方。而身體前傾的姿勢不僅能減輕關節負擔和運動強度,還能延長運動時間。前傾幅度應以自然、舒適為好。
運動後
拉伸活動不能忘
拉伸運動能夠避免運動損傷,同時還能緩解肌肉酸痛,提高健身的效果。運動後應該花上約10分鐘對身體進行拉伸,拉伸時身體緩慢、放鬆,肌肉、肌腱及韌帶有輕微拉動感;保持拉伸的姿勢至少20 秒,每次間隔20~25秒;動作過程中深呼吸有助於身體將有氧血液輸送至目標肌肉。
版權聲明:圖文無關,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