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羅倫斯人的自豪,聖瑪利亞鮮花大教堂,具有深刻的含義

2020-12-14 善意的翅膀

聖瑪利亞鮮花大教堂總共是四百七十三級石級,你忍著心跳,沿著它走上去,腳底下光滑的石頭被無數同你一樣的朝聖者們踩得溜光。你走著,想著,你知道這石級是將你引人天堂的唯一道路。

最後,終於登上了寬大的拱頂露臺,這座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就呈現在你的眼前。

聖瑪利亞鮮花大教堂又稱大教堂,是佛羅倫斯人的自豪,它是一座汲取了人類最珍貴的才智和熱情而矗立在天空與土壤之間的建築。

曾是9世紀之前文藝復興之城的心臟,也是今日被交通擁擠和汙染籠罩著的城市的心臟。

面前一片暖色調的紅瓦,勁風拂著你的面頰,你覺得藍天近地舉手可觸。

最大的那片白雲掩著的,可能就是有救世主端坐在正中的天堂?

你終於明白了這座人類用超凡的才能築起的奉獻給上帝的建築的深深含義。

大教堂是在一座教堂聖萊巴拉達的基礎上建成的,它前面的寬闊廣場上是古聖洗堂。

大教堂建設的主要原因是,原來的聖萊巴拉達教堂已不能適應日益擴大的城市的需要,急需擴建。

但其中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佛羅倫斯人的驕傲。

那時鄰近的比薩和西也納都擁有自已的拱頂大教堂,佛羅倫斯自然不甘落在他們的後面。

為了這一野心,佛羅倫斯人擔當了風險,因為他們一直等了一百二十五年才終於等到大教堂的拱頂觸上了藍天。

這一百多年來,半截教堂上面的巨大空洞使他們痛苦、絕望,因為他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這座標誌城市強大的大教堂上。

教堂的正面廣場上,那端莊秀麗的八角形聖洗堂是大教堂平地而起的見證人。

有人曾認為這座奉獻給佛羅倫斯守護聖人喬萬尼,巴蒂斯達的建築最早先是作為異教徒供奉戰神馬爾代建的。

但後來的考古結果否認了這一猜測,它是在4世紀古羅馬遺址上建起了的一座教堂,直到1128年才被正式改建為聖洗堂,建築的表層完全用綠色和白色大理石裝飾,顯得極其清秀美麗。

聖洗堂的銅門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高超的雕塑藝術的代表作品。

14世紀之前,古樸的聖洗堂用的是木製大門,佛羅倫斯人看見了比薩大教堂的壯麗青銅大門之後,便向安德烈.皮薩諾求援。

1330年至1336年,大師完成了由淺浮雕組成的青銅南大門,當時大門全部鍍以金色,異常華貴和精緻,引起了轟動。

1403年,羅倫佐.吉白爾蒂創造了聖洗堂北面的青銅大門。

1427年開始,他又受託製作第三組大門,這共用掉了他二十五年的時間,直至1452年才告結束。

皮薩諾作品的高雅風格打破了哥德式藝術的模式,拋棄了使用過分繁多的交叉重疊的衣皺的常規,人物的動態和表情都十分簡單,許多細部描繪被他認為難以突出作品主題而省略。

藝術家的這兩扇青銅對門是當時的新潮作品,為青銅雕塑和浮雕的繁榮開闢了新天地。人物和鑲板鍍金亦是他的創新。

青銅大門的澆鑄被委託給了從威尼斯請來的大師,因為那裡是這類的故鄉。

聖瑪利亞鮮花大教堂,它承載著佛羅倫斯人的自豪,它承載著佛羅倫斯人的希望!

相關焦點

  • 佛羅倫斯的地標是聖瑪利亞百花大教堂
    佛羅倫斯的地標是聖瑪利亞百花大教堂 ,它的中文名稱很多,如百花大教堂、聖母百花大教堂、佛羅倫斯大教堂……這座教堂造了150多年,從12世紀直造到14世紀,大教堂的粉紅、白色及綠色的大理石貼面則完成於19世紀,教堂圓狀穹頂高91米,僅這一圓頂就建造了 14 年。
  • 世界文明奇蹟:佛羅倫斯大教堂
    佛羅倫斯大教堂位於義大利佛羅倫斯,佛羅倫斯大教堂也叫「花之聖母大教堂」,是世界第四大教堂,始建於1296年,建成於1462年。它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的瑰寶。佛羅倫斯大教堂一組建築群,由大教堂、鐘塔和洗禮堂組成。
  • 佛羅倫斯大教堂推出了自動控制距離的小工具
    佛羅倫斯的大教堂(Duomo)推出了戴在脖子上的小設備,讓人們在參觀這座著名的大教堂時,仍能保持安全距離。Duomo大教堂是託斯卡納市的著名旅遊景點之一。大教堂在周六的一份聲明中說,該設備將在每次參觀開始時免費發放。
  • MESUX 米岫春季新品 帶你領略佛羅倫斯大教堂的藝術畫像
    原標題:MESUX 米岫春季新品帶你領略佛羅倫斯大教堂的藝術畫像MESUX 米岫2020春季新品之「佛羅倫斯大教堂」系列近日,國內知名時尚女裝品牌MESUX 米岫發布了2020年春季新品「佛羅倫斯大教堂」。
  • 紅色穹頂的佛羅倫斯大教堂,為什麼是建築史上的又一個偉大奇蹟
    雄心勃勃的佛羅倫斯人,要決心去做超過比薩以及其他城市的最偉大的大教堂。大教堂於1296年開始興建,但在1375年建成前半部分的時候,他們準備建一個直徑42.2米的八角形大穹頂,如何建這麼大的穹頂,卻把他們給難住了。
  • 義大利之旅(聖吉米亞諾&佛羅倫斯)
    聖吉米亞諾是託斯卡納大區中部的一座千年小城 ,具有濃鬱的中世紀建築風格,是託斯卡納保存完好的中世紀城鎮之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久遠的古羅馬時代。聖母百花大教堂與羅馬帝國的萬神殿、文藝復興盛期的聖彼得大教堂,並稱古代歐洲的三大穹頂(正好三天參觀了三大穹頂)。從佛羅倫斯百花聖母大教堂開始,歐洲建築正式從「哥特時代」進入「文藝復興時代」。
  • 佛羅倫斯聖十字教堂|義大利榮耀的殿堂(下)
    這幅「下十字架」是薩爾維亞蒂的代表作,畫面色彩鮮明,具有強烈的立體感,對基督身體的刻畫尤其出色。聖方濟各及其生平(Coppo di Marcovaldo,1245~1250年)看完這幅畫,終於可以離開教堂進入修道院區域了,第二迴廊和帕奇禮拜堂的設計者都是菲利波·布魯內萊斯基(1377~1446),也即是眾所周知的聖母百花教堂大穹頂的建造者
  • 文藝復興的見證者——聖母百花大教堂博物館
    花之聖母大教堂 聖母百花大教堂是佛羅倫斯大教堂,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是文藝復興時期第一個標誌性建築。佛羅倫斯在義大利語中意味花之都,所以花之聖母大教堂似乎更貼一些。
  • 佛羅倫斯為何能成為文藝復興時期世界藝術的中心?
    達文西《蒙娜麗莎》佛羅倫斯城市面積不算大,人口也不過45萬左右,但文化設施非常多,全市擁有佛羅倫斯美術學院、歐洲設計學院等幾所頂級藝術院校,有40多家博物館和藝術館,以及大大小小的歌劇院我認為,有兩大不可忽視的原因。
  • 另類的天主教堂——東京聖瑪利亞主教座堂
    該計劃的建設是一個交叉的形式,從8 雙曲拋物線上升的方式,類似於現代的在舊金山的地標大教堂,也被稱為聖瑪麗大教堂。那麼下期將會接著給大家介紹的是一位重要的日本當代建築師,曾獲得日本建築學院獎和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金獅獎。2013年3月18日,獲得第三十五界普利茲克建築獎,是第六位榮獲普利茲克建築獎的日本建築師。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八代市博物館,仙臺傳媒中心等。
  • 光景美圖分享111:佛羅倫斯(義大利),世界藝術之都與文藝復興
    義大利一直是我非常鍾情的國家,就算是在風景美圖裡遊遍義大利也是我的一個小目標;今日份的雲遊目的地便是來自義大利非常著名的一個城市——佛羅倫斯佛羅倫斯(Florence)是歐洲文藝復興的發源地與歌劇的誕生地,這裡的美術工藝品聞名世界,毫不誇張的說,佛羅倫斯就是世界藝術之都
  • 「香評」佛羅倫斯天使香水,去義大利買什麼手信
    所以,今天就聊下適合買手信的義大利皇家藥妝品牌——Santa Maria Novella 聖瑪利亞修道院。義大利真的是一個空氣裡都飄著歷史感的國家。藥妝品牌居然是修道院的修士創建的。Santa Maria Novella是佛羅倫斯的一家修道院。在1200年左右,修道院的修士在教堂隔壁開了一間藥店。
  • 文藝復興的堡壘——佛羅倫斯
    「復興」是一次對知識和精神的空前解放與創造,將精神狀態帶回到古典時期,更注重人的精神而不是神的旨意。在14世紀,文藝復興在義大利城市興起,在16世紀,在歐洲盛行。它是一個思想文化運動,不僅僅揭開了現代歐洲歷史的序幕,還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文藝復興」表面上是為了恢復古典的文學藝術,但其實是為了發展科學技術,反對以神為中心的封建教義,傳播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思想。
  • 全世界公認的5座大教堂,巴黎聖母院大教堂,不在排行榜
    目前世界上存在著很多古老的教堂,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屬於自己獨有的故事。現今世界上被人們公認的5大教堂大部分都是地處歐洲國家,排名前五名的大教堂,巴黎聖母院大教堂並沒有進入前5名大教堂的排行榜。小編今天就簡單介紹一下全世界公認的5大教堂。
  • 科普歐洲大教堂
    故西方的宗教建築以教堂為主,他們久遠的歷史,高超的建築藝術值得讚嘆。歐洲人來中國,必會看寺廟,國人遊歐洲,必會進教堂。教堂的美融合了建築、繪畫、宗教等多方面元素,要了解歐洲文化最好要多了解歐洲的教堂之美。西方教堂的建築細節預示著天國與人間兩個世界的對立。根據心理學移情原理,以高、直、尖和具有強烈向上動勢為特徵的造型風格使人也有飄然欲升的意向。
  • 佛羅倫斯主教堂:中世紀末人類藝術的巔峰之作
    他們以隆重的葬儀將菲利波葬在聖瑪利亞主教堂(即佛羅倫斯主教堂)裡一在講道壇之下,對著大門。」慕碑上稱他「天資獨厚,品行高潔」,碑文後又加上兩行字:「菲利波·伯魯乃列斯基,振興古典建築之巨匠。佛羅倫斯元老院暨公民勒石記功,以彰其德。」
  • 重奢品的聚集地,大教堂的,聖器室
    1529年,佛羅倫斯大教堂和聖洛倫佐教堂的聖器室中,許多早先昂貴的聖物盒和禮拜儀式用品便因此被破壞了,因為佛羅倫斯市政府沒收了這些東西用以支付他們的軍費。與此相似,1499年米蘭大公盧多維克·瑪利亞·斯福爾扎也同樣挪用了大教堂聖器室裡的財富來支付軍費。
  • 遊記:德勒斯登聖母大教堂
    在聖母大教堂超過250年的歷史中,它經歷了戰爭、火災、洪水和饑荒,每次它都是人們的避難地。為了紀念宗教改革,教堂前立著馬丁·路德的紀念像。馬丁·路德是16世紀的宗教改革家。從1994年到2005年,在英美等國家的捐款支持下,德國決定重建聖母大教堂,為了保留原來風貌,整座重建的教堂有43%石塊是從廢墟中收集起來的,因此在新教堂牆壁的銜接處,無數像傷疤一樣灰黑色石磚仍清晰可見,這一切似乎是要警醒世人勿忘戰爭所帶來的的舊創。
  • 科隆大教堂:集宏偉與細膩於一身,中世紀哥德式建築的完美典範!
    此教堂以輕盈、雅致著稱於世,是中世紀歐洲哥德式建築藝術的代表作,也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德式教堂建築。高塔將人的視線引向上天,高塔直向蒼穹,象徵人與上帝溝通的渴望。大教堂的外觀極盡奢華,入口大門上面的精雕細琢、細緻繁複、栩栩如生,如此的工作量確實需要耗費600年。教堂內部從視覺感覺非常高,增添了許多莊重、肅穆之感。進去時,正趕上做活動,遊客不能靠近,唱詩班在唱歌,虔誠的信徒在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