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報:原來時辰包子發源於渭南長壽塬

2021-02-17 渭南熱點


時辰包子的傳說

作者:張矗 連壽山

渭南時辰包子非常有名,是關中特色吃食之一。和乾州鍋盔、岐山臊子麵以及西安羊肉泡饃等一樣,都是陝西人喜愛的面點。


民俗專家考證說,馳名天下的渭南時辰包子,發源於渭南東塬上的豐原鎮。它的出名,和隋煬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北魏時,鮮卑人當政,首都曾設在今天的山西大同。當時華陰人楊忠是個大將軍,他為兒子楊堅娶了同屬關隴集團的當朝大官獨孤信的女兒,也就是獨孤伽羅做妻子。北魏末年,社會動蕩不安,民不聊生。靠天吃飯的渭南東塬一帶,生活更為清苦。有一年快過年時,豐原鎮上一戶田姓人家殺了一頭豬,準備過年。一年到頭沒見葷腥的左鄰右舍,裡三層外三層圍著看熱鬧。說是看熱鬧,個個饞得嘴角流酣水。看著鄉親們飢腸轆轆的眼神,主家犯了難。肉得過年待客用,不能動。只有板油可以分給村裡人嘗一嘗,沾個葷腥。


說話間,主家靈機一動,卸下豬板油,讓家人剝了一些附近有名的赤水大蔥,包了一鍋包子請鄉親們品嘗。


包子出鍋後,鄉親們一擁而上,一人兩個,剎那間一搶而空。鄉親們吃著誇著,說吃過豆腐包子、蘿蔔包子,也聽說過肉包子,但還從沒吃過這麼好的大油包子。細心人吃著總結著,說這包子「面色純正、皮薄餡飽、底色金黃、香氣四溢」,真是天下最好吃的包子。


一傳十,十傳百。這一誇,讓豐原包子出了名。隋煬帝楊堅坐了江山之後,皇后獨孤伽羅每年都要回崇凝省親。有一年,獨孤伽羅皇后回到老家還沒坐消停,聽下人說不遠處的豐原包子非常好吃,想吃的話得去早點,遲了就得等第二天才能買得到。


什麼吃食竟然如此誘人?皇后隨即差人去買。包子回來,打開籠屜,一股不知是肉香還是油香的氣息撲面而來,讓人頓生食慾。皇后把包子拿在手中,仔細端詳了半天,就是不肯吃上一口。正當下人們不知所措時,只聽皇后感嘆道:「這金黃的底,真是好看,真是香。」


原來,為了化解大油的肥膩,店家在餡中加入了純正的菜籽油。經過籠屜一蒸,大油、菜油在高溫作用下融合在一起,不但去除了大油的肥膩,而且產生出一種獨特的金黃色,讓人一望即口舌生津。


資料圖:在古代,包子的火熱程度,遠遠大於肯德基、麥當勞

一千多年來,豐原包子生生不息。由於製作工藝並不複雜,豐原一帶的百姓,不少人家便以此為生。有走街串巷叫賣的,也有在鎮上、縣裡開店的。到清朝光緒年間,衙門前的豐原包子店竟越來越紅火,每天清晨,食客絡繹不絕。包子鋪前,總是排起一隊長龍。

天長日久,漸漸形成一種規矩,每天上午,辰時一過,竟然就吃不到包子。據說,有人對此很不滿意,去縣衙告狀。縣太爺一聽樂開了懷,「你把店家當本縣啊,想告狀就隨便擊鼓升堂。人家想賣多少是多少,過了時辰不伺候你!想吃明兒起早些,退堂!


由於這個典故,自此之後,有人給這種包子加上「時辰」二字。


時辰包子在關中東府聲名日隆。因當時開包子鋪者多為豐原籍人士,故又被貫之以「豐原包子」。


豐原包子所需原料主要是:上白粉條、新鮮豬板油、上好的大蔥以及秘制的調料面等。經過制油餡、和面、拌餡、包製、籠蒸多道工序加工而成。製作口訣是:「鹼酵合適皮色正,板油切碎油不膩,蔥去馬耳味不苦,調料配足味濃香,餡不外露要包嚴,皮薄勻稱外觀美。」


豐原包子每做6個油包子,就要搭配4個素包子以調劑口味。素包子以豆腐、大蔥作餡。由於人們口味的改變和健康的需求,選料已和以前有很大不同。肉餡多以瘦肉、大蔥為主。素餡的花樣則層出不窮,地軟、酸菜、韭菜、南瓜、茄子,樣樣都有。

編輯:閔盼龍

來源:《渭南日報》2015年10月16日《話說渭南》欄目

點擊頂部藍色字→ 一鍵關注

這些人剛剛關注了〖長壽塬〗

請在下面評論區 回復您的觀後感!

相關焦點

  • 在渭南,有一種美食叫渭南時辰包子
    渭南時辰包子非常有名,是關中特色吃食之一。
  • 渭南豐原包子(時辰包子)上中央電視臺了!
    回復您的觀後感渭南時辰包子非常有名,是關中特色吃食之一。和乾州鍋盔、岐山臊子麵以及西安羊肉泡饃等一樣,都是陝西人喜愛的面點。民俗專家考證說,馳名天下的渭南時辰包子,發源於渭南東塬上的豐原鎮。它的出名,和隋煬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長壽塬的名小吃
    眾所周知,長壽塬豐原的包子流傳了一千多年。長壽塬有歌瑤:豐原的包子,左家的蕎面餄餎,崇凝的涼粉,杈張的酵面麻花,曹峪的豆腐。若您有幸能吃到長壽塬的小吃,您不僅會回味無窮,更是連連稱讚!豐原包子經民俗專家考證說:馳名天下的渭南時辰包子,發源於渭南長壽塬的豐原鎮。
  • 長壽塬:打造豐原包子自主品牌
    長壽塬:打造豐原包子自主品牌在距離渭南城區東南5公裡的「長壽塬」塬頭,坐落著一個古老而現代的城鎮
  • 豪放的渭南早餐,一天一個不重樣!
    在渭南各地異彩紛呈的風味小吃中,最獨特的要數豆腐泡了。豆腐泡只有在渭南城區才能吃得到,據說其他各縣幾乎沒有,所以堪稱渭南一絕。 吃的時候配著白吉饃,再來上一勺油潑辣子,一口湯一口饃,這是渭南人清晨最盛大也最簡單的幸福,也是所有不在故鄉的渭南人,魂牽夢繞的那一碗。
  • 渭南日報·話說渭南丨臨渭區兩塬歷史人文拾萃
    明洪武十四年(1381)撤下邽併入渭南縣,從此渭南才南北相併,區境一統。而在此之前的渭南縣只管轄了渭河以南的地域。「湭水夜月、瑞泉瀑布、密畤晚霞、象山雨霽、渭水春漲、豐原秋眺、泰寧晨鐘、風門堆雪。」渭南八景描繪的亦是渭河以南的風物名勝。而渭河南岸整個縣境,東接華州,西界臨潼,轄區也只有東、西兩塬及塬下部分。故說,以前的渭南縣實際上指的就是今天臨渭區的東塬和西塬。
  • 祝紅利作品:豐原包子
    《渭南文壇》、《渭南熱點》特約作者。哥們幾個各抒意見,議論反覆,最後還是一致認為:城區的豐原包子只是名義上的豐原包子,最多是採用了豐原包子的包法、蒸發而已;而正宗的豐原包子理應在豐原,用的長壽塬的麵粉長壽塬的菜,最重要的是蒸包子還得用長壽塬的水;還有我和董二哥都長時間沒去豐原了,在豐原街道咥豐原包子,那是一道什麼風景,更是一種什麼滋味?司機發小聽出了我們的豐原情結,只好乖乖地被「綁架」了。
  • 老渭南的市聲
    是農村作坊做的,糖面上沾層芝麻,吃起來又脆又硬,不太甜,有種清香味,很好吃。叫賣聲短促而低沉:「瓊果糖!哎,瓊果糖!」吱嚀吱嚀,吱嚀吱嚀,便緩緩的推過去了。不知為什麼,每聽到這種聲音,我總會有一種肚子疼的感覺。
  • 長壽塬習俗:正月二十烙餅子
    在長壽塬西四十公裡處,神奇的臨潼驪山冬繡嶺山石甕寺後面的山石是紅色的,據民間傳說,那是驪山女媧煉五色石燒紅的。掌握好水溫後烙的餅子帶著香甜味,吃起來又軟和又勁道,薄如一張紙,再卷上土豆絲、白菜、肉絲等,那味道才是正宗長壽塬人的廚藝。
  • 渭南文壇|早餐憶事 作者/一杯清茶
    「包子豆腐腦、油條豆漿、水煎包子胡辣湯…」真是一道道美味早餐呀!我懶在床上,靜靜地聆聽欣賞著這些久違的叫賣聲。早餐,也叫早飯、早點。每個地方的飲食習慣不一樣,做出來的早餐也各種各樣。麵食為主是饅頭、包子、還有一些餅;米飯為主的地方,早上一般會喝米粥或者吃一些粉之類的食物,這就是南北之間的差距。
  • 美食|渭南最好吃的十種美食,大荔佔了倆!
    渭南背倚長安,古時為京畿之地,飲食上也與長安相互影響。時光荏苒,長安不再,但當時美食卻依然存留在。
  • 渭南日報·話說渭南丨北雷村元宵廟會
    往期精彩回顧特別聲明   1、給本微信平臺投稿請以Word文件格式發送至郵箱:huangwei6688@126.com,也可向「《話說渭南》守護者」微信群直接投稿。來稿務必標註是否為原創專投,並寫清作者姓名、地址、聯繫電話等。       2、本微信平臺實行文責自負,原作若有侵犯他人權利者,由作者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 渭南日報·話說渭南丨水蓮村裡的「鄉野蟹趣」
    審  核/崔曉怡往期精彩回顧特別聲明   1、給本微信平臺投稿請以Word文件格式發送至郵箱:huangwei6688@126.com,也可向「《話說渭南》守護者」微信群直接投稿。來稿務必標註是否為原創專投,並寫清作者姓名、地址、聯繫電話等。
  • 4月2日 渭南塬上那些事
    @渭南日報 東澗峪位於華縣高塘鎮南部的秦嶺山區北麓,峪口海拔為716米,峪口朝西北方向。澗峪河,古稱灌水,又名小赤水,因山勢分割,形成東澗峪河和西澗峪河,呈「Y」型伸向秦嶺分水嶺,在峪口合為澗峪河,流向赤水河,最終流歸渭河。澗峪也因此分為東澗峪、西澗峪,是赤水河上遊的重要峪道。
  • 渭南文壇|爺爺,我又夢見了您 作者/賀金花
    奶奶去世已經二十多年了,我想爺爺應該是高興的吧,可以和那些老親人相見了……所以後來爺爺總是出現在我的夢裡,或是和家人帶著爺爺去街上逛,亦或是爺爺一個人在房間裡無聲編麥杆的日常,又或是爺爺坐在大門口的那個老地方抽著旱菸曬太陽……前段時間我上班了,又回到原來的餐飲公司做店長,店裡有一個顧客老爺子
  • 渭南日報·話說渭南丨將門虎子說王賁
    來源/渭南日報編   輯/黃  瑋審  核/崔曉怡往期精彩回顧特別聲明   1、給本微信平臺投稿請以Word文件格式發送至郵箱:huangwei6688@126.com,也可向「《話說渭南》守護者」微信群直接投稿。來稿務必標註是否為原創專投,並寫清作者姓名、地址、聯繫電話等。
  • 關中名邑老渭南
    北魏改渭南縣為南新豐縣,並設渭南郡,築郡城於明光塬。因避道武帝拓跋珪名諱,改下邽為夏封縣,後來廢夏封併入蓮勺縣。西魏復設夏封縣,將南新豐縣改回渭南縣。分出渭南縣南部地區,設置靈源縣和中源縣。北周在渭北設延壽郡,轄夏封、蓮勺二縣。又撤靈源、中源二縣,併入渭南縣。隋唐時期,經濟社會繁榮。隋文帝出巡渭南,見明光塬缺水,將縣城遷至今老城所在。
  • 在渭南,我們的小時候……
    田飛,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長壽塬豐原鎮豐原村人,1976年生,1993年入伍於總裝備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政治部,1998年9月畢業於北京國防科工委指揮技術學院,就職於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政治部,2009年底轉業,自主擇業回到西安在地方浪潮中開始創業
  • 渭南日報·話說渭南丨春日迎春話打春
    往期精彩回顧特別聲明   1、給本微信平臺投稿請以Word文件格式發送至郵箱:huangwei6688@126.com,也可向「《話說渭南》守護者」微信群直接投稿。來稿務必標註是否為原創專投,並寫清作者姓名、地址、聯繫電話等。       2、本微信平臺實行文責自負,原作若有侵犯他人權利者,由作者承擔相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