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盟友,放在朋友之間,可以兩肋插刀;而在國家之間,是面對強敵的底氣。
當今世界,盟友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全球五大洲七大洋到處都有他的盟友。二戰後,美國打了十幾場局部戰爭,幾乎每一場都跟著盟友在後面,比如,1950年的韓戰有15個,2001年開始的阿富汗戰爭也有十餘個,他們或衝鋒陷陣,或渾水摸魚,或隔岸觀火。
盟友之間的關係也是不同,有親疏遠近。還拿美國來說,日本、韓國與美國屬於從屬關係,美國為他們提供安全保證;歐洲國家的安全雖然也依靠美國,但獨立性要大許多,而且是在北約框架內,很多事情是商量著辦;還有一類,像澳大利亞,幾乎成了美國的走狗,美國指哪咬哪,比如,這次疫情甩鍋中國,澳大利亞就衝在了最前面,叫得最兇。
但縱觀歷史,盟友間的關係用通俗點的話講,就是利益交換。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的那句「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說的就是這種關係。
千百年來,無數國家結盟,但都在歷史的長河中變成塵埃。
普京說,俄羅斯的盟友只有兩個:軍隊和人民。
中國,數千年來歷經戰火洗禮,大國智慧、大國戰略無人能比,改革開放40年來,更是一步一步地走向世界巔峰,靠的從來都是自己。
因為中國知道,所有的盟友都可以被收買,所有的利益都可以被交換,中國,從未指望過任何人。
本次疫情,讓中國更深刻地明白了這個道理,套用俄羅斯的話,中國人民可以依靠的「盟友」只有兩個——工業和農業。
中國全產業鏈的工業是中國戰勝此次疫情的關鍵中的關鍵。中國獨立生產了抗擊疫情所需要的所有物資,口罩的產量在極短時間內從日產1000多萬隻提高到日產1億隻,這是多麼可怕的生產能力啊!也正是由於這些口罩,才讓14億中國人有效地阻止了病毒的傳播。不僅如此,其他的防控物資也被成倍的製造出來,不僅滿足了國內的需要,而且還供應世界其他國家。
可以說,沒有強大的製造能力,中國要想在短時間內戰勝疫情,是不可想像的。
14億人的吃飯問題比什麼都重要,這是疫情的另一個重要方面。與搶購口罩不同,如果14億中國搶購糧食,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3月份有一段時間,國內一些媒體炒作糧食危機,引發了部分民眾的擔憂,但國家迅速出來平息謠言。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說,中國有信心保證糧食供給,不會出現糧食短缺問題。
中國建國70年來最大的教訓之一是3年自然災害,餓死了數千萬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成就之一不僅是解決的溫飽問題,實現了小康社會,而且把14億人的飯碗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那句話說得對,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只要中國手中有糧,中國就有與霸權一較高下的底氣。
工業和農業「盟友」讓中國迅速地戰勝了疫情危機,再次回到發展經濟的軌道上來。未來,中國要對抗霸權打壓,還要壯大「軍隊和科技」這兩重要「盟友」:
——到那時,中國才能算是真正的強大;
——到那時,中國人才能真正地揚眉吐氣;
——到那時,蚍蜉何能撼大樹,龍吼一聲震宵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