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魚真的能變聰明嗎?這樣吃反而對身體有害,不要忽視
吃魚會變聰明,是很多家長哄小孩吃魚的共同招數,而這些家長,可能也是從他們的爸爸媽媽那裡聽來的,那麼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還是只不過是父母善意的謊言呢?
科學研究發現,經常吃魚的孩子在智商測試中得分確實比很少吃魚的孩子高,而且在睡眠質量上,經常吃魚的孩子晚上睡得都比較好。而且,吃魚不僅對孩子有好處,老人經常吃魚還能預防老年痴呆,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一:魚肉中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
魚肉中的優質蛋白被人體吸收率比較高,大約九到十成都會被人體所吸收,用於腦細胞的發育和活動。這些優質蛋白可以使腦細胞興奮,對於大腦有積極的作用,能夠幫我們提高記憶力、語言能力、思維能力等。
原因二:魚肉中含有特殊的不飽和脂肪酸
眾所周知,魚肉中的脂肪含量比較少,遠低於我們常吃的豬肉,而且魚肉中的脂肪是由不飽和脂肪酸組成的,比如非常特殊的DHA和EPA。DHA的作用是健腦益智和改善視力,對於發育期的孩子和大腦開始退化的老人,都有非常積極的影響,能夠使大腦活躍,預防近視,改善看東西模糊的症狀。而EPA 則具有保護血管的作用,可以清潔體內血液,軟化血管,對於容易患血栓、腦梗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有很大的幫助。
雖然吃魚有許多好處,但是沒有用對方法的話,可能對健康不利。
不是名字裡有「魚」的都是魚
很多軟體動物的名字有迷惑性,比如常見的墨魚、章魚和魷魚等,其實它們不是魚,魚類對人體的營養物質它們身上並沒有。雖然它們也富含蛋白質,但是因為膽固醇比較高,並不適合中老年人食用。
深海魚和淡水魚哪一個更好
很多人都持有深海魚比淡水魚更好的觀點,認為深海魚的營養價值更高,其實並不一定,很多淡水魚的營養價值也很優秀,尤其是看看兩種魚差距顯著的價格,更沒有必要追求深海魚。而且深海魚中嘌呤和碘的含量都比較高,不適合部分人群經常食用。
魚肉雖好,但紅肉不可少
有人認為紅肉對健康不利,還容易增加患疾病的機率,會選擇少吃甚至是不吃紅肉,而用魚肉、蝦肉等來代替。雖然兩種肉類都是肉,但肉與肉之間的差異還是很大的,紅肉中很多營養物質是魚肉無法提供的,尤其是具有造血功能的鐵質,所以不要因小失大,放大紅肉的壞處和白肉的好處。
這些部位吃不得
魚膽很容易導致人發生中毒的症狀,因為它含有有毒物質,並且不是蒸、炸、烤、炒等方法就能輕易破壞的,人吃了以後,很容易中毒。同時,魚籽也不適合三高人群和肥胖人群吃,因為它含有較高的膽固醇,對身體健康不利。
魚肉的營養價值很高,但是要注意吃的方法和對魚類的選擇,營養平衡才是身體健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