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年後世界是怎麼樣的,《三體》超前思維帶我們進入未來世界

2020-12-26 建偉讀書

說來慚愧,一直沒有正兒八經的給這部著作寫過書評,不是不想,只是不敢,因為這部作品《三體》帶給我的衝擊太大,至今回味依然戰戰兢兢。之前也寫了一個,但確實不能算是對三體的感想,因為後面更多的還是推薦的幾本自己覺得很棒的著作和一些個人學習方法,也沒想到會受到朋友們的支持,再次感謝大家,後面回附上之前內容。

我努力嘗試著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它帶給我的宏大世界。

截至目前,這依然是一本對我影響最大的著作,每次閱讀,都心懷敬畏,像一個站在一棟小樓上時而自得自滿的傢伙,被突然一腳踹上一座巍峨高山般的瞬間無措,世界不在是那個我所認知的世界,宇宙也不再是我幻想中的宇宙。

沒有緩衝,沒有預兆,也沒有做好準備,直接面對宇宙的法則,歲月,文明,維度,生命。。。一切都是那麼渺小,一切都是那麼微不足道。

我們像蟲子一樣卑微著,我們又像蟲子一樣堅強著,我們的世界是如此的不堪一擊,我們的世界又是如此倔強頑強,歲月給與我們創造文明的機會,我們還歲月以炫麗的輝煌。

我的腦海中無法想像水滴詮釋的美,無法想像宇宙戰爭的慘烈與壯觀,無法想像穿越億萬光年時舷窗外星辰的光影變換,更無法想像心懷宇宙的深邃與悽涼。

終極的武器是充分運用宇宙法則,運用規律,規律本身就是武器,可以防禦,可以攻擊。最殘忍的攻擊不是如何殺死對方,而是如何改造自己,先把自己改造的面目全非,再將整個宇宙弄得面目全非,要殺光海裡的魚,就把海水弄乾,不過弄乾前面自己要先爬上岸。。這是怎樣的戰爭,這還是那個空蕩寧靜的宇宙嗎?

一直自覺品味不夠,欣賞不了梵谷的《星空》,只是覺得是作者在宣洩心中的悲愴與不滿。看完《三體》再找出《星空》。。我沉默。。。只剩下顫抖和難以名狀的敬畏。。。二維的天空。。。厚度為零的星辰。。被擠壓到邊際蒼穹宇宙。。。

震撼,震撼,震撼。。。

真的佩服作者能夠用筆淡然勾勒出宇宙的輪廓,並用及其簡單的語言揭露出宇宙華麗外衣下那些不可告人的真相。觀賞整部作品,不像是再看一部科幻小說,而是像看一部史詩巨著,只是隨意,輕鬆,順其自然的然卻給予你沉重、壓抑和嘆為觀止。既抽象又逼真,抽象到你無法腦補書中的壯觀與恢宏,逼真到你覺得人性就是如此,毫不誇張做作。

把未來寫成歷史,把輝煌化作塵埃。

作者筆下的人物只不過是一個表述意義的符號,毫不在乎卻又如此深刻。不拘泥與人物的行為脈絡去梳理事情,而是用事情發展進程去雕刻人。整本著作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主角,只有面對命運表現不同的那些人。下面我來簡單談一下本書中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幾個人物。

羅輯

當他成為面壁者以後,他就不再是羅輯,而是面壁者羅輯。他沒有權利去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被捧上神壇,被打落塵埃,被世人敬仰過,也被世人唾罵過。從一個只想過好自己小日子的普通人,被逼著一步步成為聖人智著,短暫的幸福都是假像,接踵而至的只有漫長的痛苦與絕望。他愛莊顏和他們的孩子,但陪伴他的只有空空的白壁。命運只允許他愛這個世界,但這個世界卻不愛他。

這個世界改變了他,他又改變了整個世界,卻最終發現一切徒勞。老年的羅輯淡定從容,不是他看透了宇宙,而是他把宇宙蒼穹裝進了自己的心裡,沒有希望、沒有絕望,空的世界所有的一切皆是塵埃。

把世界毀滅的火焰當成最美的煙火去欣賞,微笑著,坦然的,回家。

程心

「我愛她,可她卻想讓我死。。。」雲天明的狂笑歷歷在目,愛她的人死了,她愛的人們也死了,可是,她卻活著。

人們需要的是聖母而不是救世主,聖母能撫慰人們心中一時的恐懼與悲傷,卻難以拯救他們生命;而救世主需要時間去證明一條真確的活路,可是人們又沒有耐心等待。

程心的決定總是對的,事後證明又全是錯的,這不是她的錯,而是人們的傲慢與狂妄,活在已知的權威和真理之中,只看得上人性的所為智慧,卻把獸性的本質拋在腦後不屑一顧,渺小與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她愛雲天明嗎?還是只是愧疚與期望?她一直在妥協,對所為真理妥協,對所謂權威妥協,對待生活還是妥協,只有到最後才真正選擇做了一次自己。

或許你的妥協,只會害了你所愛的人,和愛你的人。

託馬斯維德

一個理智到冰點的男人,始終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是堅定目標的踐行者,就像他說的「前進,前進,不擇手段的前進。」在他看來沒有什麼對與錯,只有該做不該做,看似是個戰爭狂人冷酷無情,無法被人們接受,時間卻證明了他的正確,反過來想,如果我們自己是當時的地球人類,我們能接受維德的存在嗎?我們是不是也會親手毀滅這唯一的希望而不自知呢?

維德最後被氣化著實有點令人惋惜。公正的裁決氣化的不是一個人類惡魔,而是人類唯一的希望,著實嘲諷。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身在其中的人,又有幾個人知道呢。

其實很多事兒,不是不知道是對還是錯,只是時間還不夠長。

雲天明

我不知道他和AA是否真的在一起了,也許他們只是想把希望留給程心,讓她不再愧疚,所以把那些字刻在石頭上。程心再次登上那顆星球後始終沒有文明的痕跡,可能真的是歲月抹平了一切,也可能是本來就沒有,兩個能為程心放棄一切的人,確實不太好說。

不過我確定,雲天明深愛著程心,他只剩下一顆大腦卻依然獨自面對未知的三體艦隊,為的恐怕不是所謂地球文明,而是程心,他等待的千年裡,經歷了什麼有未可知,只知道的是他想再見程心一面而已。命運的玩笑讓他唯一的希望也隨著時間灰飛煙滅。一個孤僻而浪漫的人,用他送給程心的禮物定格了永恆。

只願做一顆億萬光年外孤獨的星,遠遠凝望著她,偶爾為她帶來一絲慰藉,卻不奢求,不打擾;傾其所有,給她一個寧靜美好的小世界去逃離那個無情冷漠的宇宙,平靜而幸福的生活下去,即使那個世界裡沒有他。

。。。。。。

依然無法用更好的語言去描述《三體》帶給我的東西,它改變的是我的思維方式,看問題的角度,和對於世界的重新認識。

每當我仰望天空,仿佛就能看見藍天白雲後面那無盡的黑暗;每當我眺望星辰,仿佛就能看見來自億萬年前的歷史。

謹以此篇,致敬劉慈欣;

謹以此篇,致敬《三體》帶給我心中的蒼茫。

相關焦點

  • 曾有人逆轉時間進入過三體世界?
    這是《三體》中「世界社會學」的一大正義。在此設定下,故事中的幾回關鍵時刻,程心的選擇——執劍人震懾失利、阻撓維德研發光速飛船,無疑讓人類文明的存續錯失良機。所以,長期以來,她幾乎以一己之力,承包了大多數三體迷心中的惋惜,乃至是憤怒。
  • 從伊春林區走出來的「科幻迷」把《三體》推向世界
    從林場工人到「中國的坎貝爾」,這位科幻迷的人生亦如科幻般精彩……姚海軍被「機器狗」帶入新世界「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跟劉慈欣在《三體2》裡所描述的「黑暗森林」的緊張氛圍不同,成長於伊春林區的姚海軍
  • 英特爾中國研究院宋繼強:5G所代表的「超前」思維對未來十分重要
    宋繼強稱,為了滿足未來對於網速和寬帶的需求,業界早在近10年之前就已開始研發5G技術,為未來做技術布局。而在目前智能化、數位化的大背景下,這種「超前」思維非常有必要。英特爾亦是如此。他表示,英特爾追求計算的千倍提升,就是從計算的供給側出發,為未來的計算需求構建堅實基石。
  • 三體中的十維世界有多可怕?究竟能把整個宇宙當成玩物
    三體中的十維世界有多可怕?究竟能把整個宇宙當成玩物人類是什麼?是一個僅僅只有幾百萬年歷史的物種,還是那100年宇宙腫眨眼的閃爍,劉慈欣大神的三體三部曲為我們講述了宇宙中的種種故事.第一部對於身體的揭秘,第二部黑暗森林的拓展,第三步,做一次宇宙探索的奧秘,以及寶書先生的三體,這部三體外傳創作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結局,他告訴了我們世界有因。
  • 電視劇《三體》殺青 秉持科幻初心構建真實科幻世界
    近日,由企鵝影視、三體宇宙、靈河文化出品,楊磊執導,張魯一、于和偉、陳瑾、王子文、林永健、李小冉主演的電視劇《三體》殺青並發布「殺青特輯」。該劇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說《三體》,講述了納米物理學家汪淼(張魯一 飾)與刑警史強(于和偉 飾)聯手破解三體文明在地球製造恐慌的真相,並由此展開一系列調查與對抗的故事。
  • 現實三體世界橫空出世!科學家推斷:或許外星文明將高出地球人類
    現實三體世界橫空出世!科學家推斷:或許外星文明將高出地球人類一提到劉慈欣科幻小說代表作《三體》,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大劉將《三體》中世界觀寫得恢弘壯闊。書所呈現的"黑暗森林法則"、"水滴"等內容,也徹底地顛覆了人類對宇宙和這個世界的認知。最為緊要的是,其中出現了一個高等的外星文明——三體文明。
  • 《三體》劉慈欣透露真相:為什麼真正進入太空的人,再也不是人了
    有人說,《三體》出來後,世界上的人類就分為了兩種一種是讀過三體的,另一種是沒讀過三體的。《三體》的粉絲們對《三體》的熱愛近乎狂熱。他們甚至有一種說法,他們將堅決對那些沒有讀過這部小說的人進行二維打擊(三體小說中高級文明對低等文明的一種毀滅性打擊行為)。
  • 世界未解之謎:人類怎樣進入四維空間?我們在睡著時是否進入過?
    我們只能理解四維空間的定義,卻不能進入四維空間。因為人類的感知只有三個維度,即長度、寬度和高度。但是如果你想進入四維空間,你需要感知另一個維度,那就是深度。如果我們能同時感知長度、寬度、高度和深度,就有可能進入四維空間。然而,一旦進入四維空間,你將無法再次感受到三維空間的世界。而且,它違反了物質守恆定律。
  • 《三體》英文劇集官宣,我們專訪了劉慈欣
    編者按走近大眾,走出中國,走向世界。近些年,中國科幻迎來了它的黃金時代。現象級科幻小說《三體》連續多年位居國內暢銷圖書排行榜前列,作家劉慈欣在2015年獲得雨果獎後,中國科幻更開啟了它的世界之旅。五年來,中國科幻在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引發了閱讀熱潮,科幻成為中國文學「走出去」、中國圖書「走出去」的一面旗幟。
  • 《三體》中那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三體·地球往事》)還沒覺得不對勁嗎?從後文中,我們知道三體人的思維是透明的,根本無法猜測人的思維。那麼,幽靈倒計時又是如何進入汪淼的夢境的呢?當然,我們不排除汪淼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但那樣未免也太過於巧合。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引入一個假設。
  • 喜馬拉雅《三體》廣播劇第二季回歸,三體世界即將正式亮相
    2月12日,在廣大粉絲的期待中,2019年度最為火爆的「聲音大片」《三體》廣播劇回歸,發布預告片。2月19日,《三體》廣播劇第二季正片上線喜馬拉雅。第一季中被「神跡」困擾的汪淼正一步步靠近真相,「三體世界」的秘密即將在第二季揭曉。
  • 距地球22.7光年,出現一個巨型「三體世界」
    距地球22.7光年,出現一個巨型「三體世界」看過劉慈欣《三體》這本小說的都知道,三體人是一個虛構的外星智慧文明種群。這本科幻小說,人們了解到距離地球4光年外的三體文明,知道三體世界是怎樣的。其實,除了小說中的三體世界,現實的宇宙中一樣存在三體世界,這個三體星距離地球23光年,質量更是地球的8倍,那麼這到底是怎樣的世界呢?
  • 半人馬座α,現實中的三體世界!有生之年我們能能見到外星人嗎?
    現代天文觀測表明,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統是半人馬座α,距離我們地球約4.3光年。劉慈欣的《三體》裡的三體文明的原型就是來自於這個星系,這個星系擁有3個太陽,當然與小說不同的是,現實世界裡的這三個太陽並不是三體混沌系統,而是一個能夠預測軌跡的簡單系統。
  • 《三體》經典警告:真正進入太空的人,再也不是人了
    《三體》系列是我個人最喜歡的小說。之一。這部硬科幻系列的小說無疑也是中國科幻圖書界的經典。《三體》系列作者劉慈欣,被喻為「單槍匹馬將中國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的人」。如果說讓更多人知道劉慈欣,應該是2019年上映的《流浪地球》。這部大火的電影正是根據劉慈欣的短篇《流浪地球》改編。《三體》的影視化雖然也早就開始籌備,但因其內容格局的龐大,所描繪的一些場景想像力龐大,從而很難真正的在熒幕上呈現出來。
  • 4維空間被證實存在,人類進入後會發生什麼?劉慈欣的猜想很大膽
    關於這些超前的問題,就連前美國總統歐巴馬都沉迷其間。今日,咱們就主要來說說其間的4維空間。從普遍知識來講,現在人們看到的一切都處在三維空間裡,當4維空間概念被科學家提出來後,一些藝術作品均呈現過4維空間的劇情,甚至有的主角還進入了4維空間。
  • 《三體》細讀:三體世界不用水滴幹掉羅輯,是不是書的漏洞?
    2015年,劉慈欣憑藉科幻小說《三體》,獲得了第73屆國際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這不僅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雨果獎,也是標誌著我國科幻走出國門,走向國際的重要一步。首先先明確一個問題,水滴開始時就是來殺羅輯的。
  • 4維空間真實存在,進入會發生什麼?劉慈欣:可直接看到人的一生
    從普遍常識來講,目前人們看到的一切都處在三維空間裡,當4維空間概念被科學家提出來後,一些藝術作品均出現過4維空間的劇情,甚至有的主角還進入了4維空間。闖入者當知道4維空間的情況後,細思極恐,匆匆忙忙想拯救人類的方案,最終他們察覺4維空間裡的高智慧生物屬於矽基性命,因此找到辦法弄垮了4維空間,並且順利返回了自己的生存的3維世界。通過劉慈欣的個人觀點:可看出低維空間始終被高緯度空間掌握,並且在更高維度的世界裡能夠隨意查看我們現在的世界(3維空間),而且跟翻書一樣想趴著看躺著看翻著看都行。
  • 夜讀:帶我們前行的是對未知世界的嚮往
    夜讀:帶我們前行的是對未知世界的嚮往 社會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6年09月22日 22:32 A-A+   1866年9月21日,英國科幻小說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出生。今晚,跟隨他一起走進科幻世界,感受想像的魔力,為我們重新認識自己找尋一個不一樣的視角。素描 | 赫伯特·喬治·威爾斯▽
  • 2020年,我們終於走進了這些科幻片裡的未來世界
    也正因如此,2020年成了過去的無數科幻作品中,那個屬於並不太遙遠的未來的「天選之年」……記得在劉慈欣的小說《三體》中,人類已經在 2020 年前後實現了可控核聚變。那麼在科幻電影中,2020年都發生了什麼,它們會成為現實嗎?
  • 從《山海經》到《三體》,四維空間秘密 被揭開,專家:可能是真的
    有人稱現實中的4維空間僅存在理論之中,不過也有數學專家經過反覆的推論研究後,聲稱自己證實了4維空間的存在。從普遍常識來講,目前人們看到的一切都處在三維空間裡,當4維空間概念被科學家提出來後,一些藝術作品均出現過4維空間的劇情,甚至有的主角還進入了4維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