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丨九大產業集群為聊城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2020-12-18 澎湃新聞

近年來,山東省聊城市堅定不移推進新舊動能轉換,以重點項目帶動工程為抓手,加快打造九大產業集群,既堅持做強有色金屬及金屬深加工、綠色化工、紡織服裝、文化旅遊、高效農業五大傳統產業集群,又注重發力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醫養健康四大新興產業集群,產業布局日臻完善,發展勢頭迅猛強勁,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為加快九大產業集群發展,我們組織編制了專項規劃,並制定了相關保障機制和推進措施。」聊城市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李培榮介紹,九大產業集群不僅代表了聊城的區域發展特色和優勢,而且對聊城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

有色金屬及金屬深加工

聊城市大力推進有色金屬及金屬深加工產業集群式發展,初步形成了銅冶煉、鋁冶煉、銅合金加工、鋁合金加工、金屬板材加工、合金鋼管加工等有較強優勢的產業布局,發展初具規模,部分產品國內領先,市場前景看好。

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有色金屬及金屬深加工產業是聊城市傳統支柱產業,在山東省同行業中佔有重要地位。2019年,聊城市有色金屬及金屬深加工產業規模以上企業138家,營業收入突破1279.6億元,同比增長1.4%。

產業集群初步形成。聊城市有色金屬及金屬深加工產業主要由銅、鋁冶煉和金屬加工產業組成,主要產品有高純銅、無氧銅杆、銅管、銅板帶、銅箔、鋁板帶、鋁型材、無縫鋼管等。依託信發集團、信源集團等龍頭骨幹企業聯合打造的茌平信發高新材料產業園,集中了一批鋁精深加工企業。陽穀祥光生態工業園是經生態環境部、商務部、科技部批准的國家級生態工業示範園區,是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是山東省「城市礦產」示範園區。中色奧博特有色金屬產業園,則是省內最大、國內知名的銅加工基地。

創新能力逐漸增強。目前,聊城市有色金屬及金屬深加工企業擁有山東省院士工作站6家,為產業發展提供了不竭的推動力。比如,中色奧博特銅鋁業有限公司先後被評為國家級高新企業、全國製造業單項冠軍,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何季麟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平臺;信源集團與葛昌純院士合作建設山東省院士工作站,主要開展超細球行鋁粉項目的研究、高品質鋁合金粉末和鈦合金粉末製造以及3D列印等項目的科技成果轉化。

綠色化工

聊城市堅持「綠色高效、集約集聚、高質高效」原則,大力推進綠色化工產業集群發展,三個化工園區、四個重點監控點通過山東省政府認定,化工園區規範建設,園區化水平逐年提升,新舊動能成效凸顯。目前,聊城市綠色化工產業集群內企業共18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82家,發展勢頭強勁。

化工企業整體質量顯著提高。堅持加嚴標準、減量增效原則,全面開展化工生產、運輸、倉儲、經營企業評級評價行動,逐企把脈問診,倒逼整改達標,徹底改變了聊城市化工企業數量龐雜、良莠不齊的狀況。

化工產業安全環保形勢明顯好轉。近三年來,聊城市化工行業沒有發生過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今年6月底完成了化工園區村莊等敏感點搬遷任務。聊城化工產業園實現鍋爐煙氣超低排放和廢水零排放,榮獲「綠色化工園區」稱號,是全國內陸化工園區唯一獲得此項殊榮的園區。

化工園區建設水平有效提升。堅持提高準入門檻,提升建設水平,加速推進園區化、集約化發展,為今後化工項目落地提供了載體。聊城化工產業園、莘縣化工產業園、茌平化工園三個化工園區,陽穀華泰、茌平信發化工、茌平信發聚氯乙烯、齊魯漆業四個重點監控點通過山東省政府認定公示。

綠色高端化工發展全面起勢。聊城市主動順應化工產業發展趨勢,制定出臺了「綠色化工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加快組建聊城市綠色化工產業集群發展研究院,21個綠色高端化工項目通過聯審並啟動前期工作,總投資356億元。工信部在聊城組織召開了中國化工企業管理創新經驗推廣交流現場會,魯西集團作為全國化工示範企業進行管理創新經驗總結推廣。

紡織服裝

紡織服裝產業是聊城傳統產業,以臨清市、冠縣、高唐縣及茌平縣為主,輻射周邊縣(市區),形成了以棉花加工、棉紡、織布、染整、服裝加工的產業鏈條。2019年,聊城市規模以上132戶紡織服裝企業完成主營業收入172.17億元。

產業體系基本完善。聊城市擁有棉紡織、色織、印染、毛紡織、針織、服裝、家紡、產業用、紡機裝備等門類齊全、產業鏈完整的紡織工業體系,產品銷售領域涵蓋民用、軍用、醫用、產業用等領域。

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目前,聊城市紡織服裝產業共有中國馳名商標1件,山東名牌產品5個,擁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6家。比如,華潤紡織生產的NE80-NE300高支高檔紗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中國最具實力、規模最大的燒毛紗和特細支紗專業供應商;日發紡機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的噴氣織機、劍杆織機、噴水織機、毛巾織機四大系列產品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是中紡聯推薦替代進口織機的重點產品。

技術裝備水平進一步提高。通過一系列技改工程,聊城市紡織服裝企業行業整體技術裝備達到全省同行業中等偏上水平,部分企業關鍵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比如金號集團,通過引進國際先進染整設備,極大縮短了染色時間,水、汽消耗和用工大幅下降;三和集團、冠星集團、錦泰棉業引進高端紡紗裝備,實現了清梳到筒紗的生產自動化。

重點企業發展迅速。在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公布的2018年中國棉紡織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百強中,三和集團排名第八位,冠星集團排名居31位,秋華紡織排名居36位,臨清華興紡織排名居52位;在非棉紗行業30強中,秋華紡織排名居13位,順達紡織排名居22位。三和集團蠟印布生產規模居全球首位,產品全部銷往非洲,市場佔有率高達30%。日發紡機無梭織機位居國內同行業第一位、國際前三位。

產業基地建設成效明顯。臨清市被命名為「中國棉紡織名城」「中國蠟染名城」「山東省紡織服裝產業基地」「山東省產業集群(棉紡織);聊城華潤紡織被命名為」中國棉紡精品紗生產基地「。比如,臨清市是全球最大的蠟印布生產基地和全國紡織產業集群創新發展示範地區,冠縣紡織行業基本形成紡織-染整-服飾產業鏈,茌平縣家紡工業園家紡企業集聚發展初具規模,陽穀手織、機織汽車坐墊分別佔國內車飾品市場份額的近半壁江山。

文化旅遊

近年來,聊城市依託厚重的文化積澱,立足地域文化特色,整合現有旅遊資源,全力打造具有地區內生力的名人文化、名著文化、紅色文化、養生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文化旅遊產業項目建設成效顯著。

值得一提的是,遵照項目控制性規劃,聊城市京杭運河生態水系建設樣板段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實施,運河聊城段沿線產業布局策劃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大運河文化創意產業帶」呼之欲出。

目前,聊城市已經形成了江北水城歡樂小鎮、東昌葫蘆雕刻、東昌府區銅鑄雕刻、臨清古典家具製造、臨清宛園、冠縣靈芝文化產業、影視道具製作、陽穀紅木家具雕刻、東阿阿膠世界、高唐書畫產業等一批特色產業集群,全力推進景陽岡酒道文化產業園、高唐書畫文創產業園、東阿阿膠世界等10餘個重大文旅項目建設。

現代高效農業

聊城市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農業產業化加速發展,大力發展糧油、蔬菜、林果、畜禽和水產為主導的優勢產業集群。2019年全市農業總產值596億元,現代高效農業增加值338億元。

精品糧油產業。聊城市是山東省重要糧食主產區、國家優質小麥生產基地,也是重要的商品糧集散地。糧食麵積、產量、商品量均佔全省10%左右,基本形成了以糧食、油料為主的區域化特色糧油產業格局。

綠色蔬菜產業。聊城市是蔬菜生產大市,用不到全國1%的土地生產了2.5%的瓜菜和5%的食用菌,分別佔山東省的1/7和1/6,瓜菜菌產量、產值等主要指標一直位居全國前列,被農業農村部定為全國蔬菜生產基地和全國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形成了極具地方特色和市場規模的綠色瓜菜和食用菌兩大主導產業。2019年,全市蔬菜播種面積310萬畝,其中,設施蔬菜204萬畝,總產達到1360萬噸。

生態林果產業。2018年10月份,聊城市成功創建為國家森林城市,全市生態林果產業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平臺,生態林果產業持續穩定發展,形成了特色經濟林和林木種苗兩大主導產業。

健康畜牧產業。聊城市已經初步形成了東阿黑毛驢、魯西黑頭羊、茌平肉兔、溫氏生豬、鳳祥肉雞、立海榮達肉鴨六大畜牧集群優勢產。2019年,全市肉、蛋、奶總產量174萬噸,市級以上畜禽標準化示範場達到419家,規模養殖比重達到了75%。

特色水產產業。聊城市突出在發展壯大特色漁業上下功夫,培養了「三魚一高」特色漁業,即「甲魚、錦鯉、黃河鯉魚和工廠化高效漁業」,目前,形成了以臨清丁馬甲魚、東阿黃河鯉魚和高唐錦鯉三大特色漁業產業集群,2019年水產總產量6.5萬噸,產值25.2億元。

新材料

近年來,聊城市新材料產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創新成果不斷湧現,龍頭企業不斷成長,有力支撐了經濟發展。目前,全市共有規模以上新材料企業約60家,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428億元,利潤21.65億元,增長11.9%。

優勢特色逐步凸顯。聊城市新材料企業主要集中在高性能金屬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無機非金屬新材料三大領域。其中,高性能金屬新材料領域,高性能銅合金、電子銅箔、高精鋁板帶箔、高性能鈦合金等國內領先,規模約322億元;化工新材料領域,聚碳酸脂、尼龍6、氟材料、有機矽、聚碳酸酯、光纖預製棒等在國內具有較高影響力,規模約136億元;無機非金屬新材料領域,光纖預製棒、釹鐵硼稀土永磁、高純氧化鋁及其相關產品發展勢頭較好,規模約7億元。

創新體系逐步完善。聊城市新材料產業集群現有國家級工程實驗室1家,省級工程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11家,市級創新平臺3家,與山東大學、中南大學等建立聯合實驗室,聊城大學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比如,中色奧博特相繼建設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山東省高精銅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銅合金新材料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山東省工程實驗室等科技研發平臺;通過省部級新產品新技術鑑定18項,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8項;申請專利150餘項,授權專利82項,其中,發明專利28項;參與制訂銅及銅合金加工國家行業標準11項。

產業發展後勁強勢。圍繞新材料產業,聊城市謀劃實施了一系列補鏈強鏈延鏈項目,有利促進了產業集群發展。由波米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波米科技液晶取向劑和聚醯亞胺電子材料項目,總投資10.35億元,年可實現銷售收入27.75億元,利稅12.1億元。北賽電工電氣化鐵路高強高導接觸導線項目,總投資5.1億元,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6億元,利稅1.8億元。

高端裝備製造

裝備製造業是聊城傳統產業,主要涵蓋汽車、農業裝備、軸承、電工電器、工具機工具、工程機械、紡織機械、化工裝備等行業。近年來,全市裝備製造業實現平穩較快增長,發展質量逐步提高,新舊動能轉換呈現新成效。

重點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增強。農機裝備、紡織機械、軸承、電纜、光纖等行業優勢比較突出,時風集團、日發紡機、金帝保持器、東阿鋼球、陽穀電纜集團等在國內同行業具有較強競爭力。山東日發紡織機械有限公司為2019年度國家級單項冠軍示範企業,日發紡機的無梭織機市場佔有率居全國第一位。

高端裝備產業結構持續優化。近年來,通過持續推動裝備製造業向高端化、數位化、智能化轉型,全市高端裝備快速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2020年1~7月份,聊城市高端裝備製造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02戶,比去年底增加15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6億元。10家企業入選省高端裝備製造領軍(培育)企業;3家企業的5個產品入選「山東精品裝備」;9個產品被認定為省首臺(套)技術裝備及關鍵核心零部件。

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目前,聊城市高端裝備製造業骨幹企業研發投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3%,80%以上的大中型企業建立了研發機構。智能技術、信息技術與製造業加快融合,大中型企業積極採用CAD、CAM、MES、PDM、CIMS、ERP等信息技術,推進了裝備製造業從產品設計、生產製造及管理的智能化進程。

產業集聚輻射帶動效應明顯。聊城市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和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基地(園區)建設,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產業集群,成為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載體。經過多年發展,聊城市已逐漸形成以臨清(軸承加工、軸承市場)為中心,逐步向東昌府區(軸承保持器)、東阿(鋼球)、冠縣(軸承鋼)延伸的產業集聚區。

新能源汽車

今年以來,聊城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生產規模迅速壯大,產品種類不斷豐富,研發水平穩步提高,集群優勢逐步增強,成為推動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力量。

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在國家和省市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引導下,聊城市新能源汽車產業整車企業快速發展,產業鏈條不斷完善,產業集群初具規模。中通客車擁有荷蘭BOVA公司完整的製造技術和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生產線,具有年產3萬輛節能與新能源客車的生產能力;自主開發出一系列領先於國內同行業的客車產品,涵蓋了從5.5米至18米的公路客車、城市公交客車、旅遊客車和中小學專用校車等各種類別和檔次,共12大系列273個品種,具有極強的市場競爭力,市場佔有率穩居行業第二位。時風集團建立了先進的衝壓、焊裝、塗裝、總裝四大工藝生產線,建有行業先進的整車檢測線、試驗場和研發試驗中心,形成了年產純電動廂式物流車1萬輛的生產能力。

研發水平穩步提高。聊城市新能源汽車整體研發能力不斷增強,行業研發投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達到2.5%左右,研發佔比遠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現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個,省級工程實驗室(研究中心)2個,院士工作站2個,博士後工作站2個。行業企業主持或參與制定國家標準60餘項,榮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勵20餘項,獲得國家專利授權近400餘項。

集群優勢更加突出。中通客車和時風集團的快速發展,帶動了一批零部件生產企業。特別是近年來,在汽車空調、線束、總線等傳統零部件的基礎上,通洋年產10萬套氫燃料電池系統及氫燃料動力總成系統、芯力量3.6萬套電機控制器和輪轂電機等一批關鍵核心零部件項目相繼開工建設,聊城市新能源汽車產業配套能力明顯提升。

前沿技術不斷突破。立足產業基礎,聊城市注重把握新能源汽車技術方向和發展機遇,在燃料電池汽車關鍵零部件及整車集成、智能網聯汽車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突破。中通客車經過三代產品技術研發,燃料電池客車整體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備大規模產業化條件。通洋氫能動力採用加拿大巴拉德公司國際領先技術,開發氫燃料電池系統及氫燃料動力總成系統。中通客車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發的智能自動駕駛客車應用了中央智能控制系統、360°無盲區環境感知系統、太陽能充電等大量前沿技術,自動駕駛能力不斷提高。

醫養健康

2018年12月,《聊城市醫養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2年)》印發,從宏觀上布局全市醫養健康產業。這是聊城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九大產業出臺的第一個產業規劃,也是全省第6個健康產業規劃。2019年,聊城市發展改革委又聯合多部門印發了《聊城市加快推進醫養健康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確保醫養健康產業規劃有計劃、有步驟地穩步實施。

聊城市積極培育醫養健康產業重點項目,實施重點項目帶動戰略,建立了由30餘個技術含量高、市場效益好、帶動作用大的項目組成的項目庫。同時,強化醫養健康產業「雙招雙引」工作,近兩年先後舉辦了2018聊城(北京)醫養健康產業招商推介會、江北水城「雙招雙引」大會醫養健康產業平行論壇、「廣聚高層次人才·推進高質量發展——2019年院士專家聊城行活動」醫養健康高端論壇和2019聊城(天津)醫養健康產業專題招商會,籤約了中泰生物科技產業園、海吉亞醫院等13個項目,項目計劃總投資額50.8億元。

聊城市以醫養健康產業新舊動能轉換為動力,以創建醫養結合示範市為目標,以滿足老年人健康養老服務需求為導向,統籌全市醫療衛生、養老服務及社會各方面資源,推動全市醫養結合創新融合發展。截至2020年6月底,聊城市雙證齊全的醫養結合機構21家,其中,醫辦養8家,養辦醫13家。聊城市一級及以上醫療衛生機構開設老年人就醫綠色通道率92.06%;已有46家醫療機構開設了老年病科(區);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的養老機構達86家,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籤約合作77對。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區域經濟丨九大產業集群為聊城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冠縣:培育九大產業集群打造「一核四帶」發展格局
    冠縣冠洲集團航拍近年來,冠縣縣委、縣政府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把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作為統領經濟發展的重大工程,著力打造九大產業集群,進一步完善新舊動能轉換體制機制,創新工作措施,推動高質量發展。
  • 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 聊城「四新經濟」增速居全省第3位
    本報訊 (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胡欣) 「這兩天,我們到聊城的熱電、水務部門進行現場調研,發揮我們企業大數據、人工智慧方面的特長,為城市供水、供熱提供數位化轉型方案,助推聊城智慧城市建設。」國內獨角獸企業埃睿迪合伙人趙華偉日前在江北水城科創論壇上表示。
  • 構建新動能主導臨沂經濟發展新格局
    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三年來,該市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從思想觀念著眼、體制機制入手,堅決破除慣性思維、摒棄傳統路徑依賴,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弘揚沂蒙精神,經濟發展後勁持續增強。   今天,本報特邀請臨沂市委書記王安德,向讀者介紹臨沂市在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中闖出的新路徑。   實施新舊動能轉換,是國家賦予山東的神聖使命。
  • 區域經濟丨山東新舊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巡禮第八組 泰安市委...
    新時代泰山挑山工埋頭苦幹、勇挑重擔、永不懈怠、一往無前。泰安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濤向大眾日報表示,泰安市委、市政府勇做新時代泰山挑山工,把新舊動能轉換作為推進泰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戰場」,全市上下凝心聚力,聚焦體制機制、產業培育、動力驅動、政策保障、營商環境等重點工作,精準發力、久久為功。
  • 聊城「四新經濟」增速居全省第3位
    、水務部門進行現場調研,發揮我們企業大數據、人工智慧方面的特長,為城市供水、供熱提供數位化轉型方案,助推聊城智慧城市建設。」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科技創新浪潮激蕩,科技領域已成為市場競爭和區域競爭的新賽場。我市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不斷優化科技創新環境,持續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加速提升科技創新實力,為高質量發展拓展「新賽道」。   聚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推動九大優勢產業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 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新技術為智能經濟注入新動能
    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新技術為智能經濟注入新動能 2020-12-12 18: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建設魯西轉型發展新高地
    編者按:聊城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部署要求,堅持新發展理念,聚焦高質量發展,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產業集群化、產品高新化、模式新型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為主攻方向,增強改革、開放、創新「三大動力」,強化項目、人才、資金、基礎設施、新要素、政府服務「六大支撐」,推進新興產業擴量提質、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做優做強九大產業集群,加快經濟發展質量變革
  • 堅持產業興市突出綠色發展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泰安
    泰安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濤向大眾日報表示,泰安市委、市政府勇做新時代泰山挑山工,把新舊動能轉換作為推進泰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戰場」,全市上下凝心聚力,聚焦體制機制、產業培育、動力驅動、政策保障、營商環境等重點工作,精準發力、久久為功。
  • 山西打造14個標誌性引領性產業集群 激發轉型新動能
    構建創新生態 厚植髮展新動能  創新創造是最大的新動能,培育新動能要依靠創新創造。  3月27日,全省科學技術大會隆重召開,「創新為上」再次為我省轉型發展奠定「科技硬核」基調。  「一年架梁立柱,三年點上突破,五年基本成型。」
  • 劉漢營:汽車高質量發展大會為日照汽車產業注入新活力
    劉漢營表示,此次大會將全國汽車產業專家院士匯聚一堂,可以從更高的層次,共同為「十四五」期間日照市汽車產業的發展出謀劃策。同時,也可以加強日照市與全國汽車行業高層管理機構及專家的聯繫,開展雙招雙引,進一步培育壯大日照市汽車產業,推進產鏈協同,實現高質量發展。
  • 為青浦工業園區發展注入「硬核」新動能!園區22個項目集中簽約、32...
    為青浦工業園區發展注入「硬核」新動能!這些成績的取得,很重要的一點源於青浦堅持產業與城市融合發展的理念,培育形成了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軟體信息、裝備製造等具有代表性的產業集群和產業平臺。面向未來,青浦將進一步借勢兩大國家戰略,大力發展類腦晶片、第三代半導體、靶向藥物等未來產業,以及無人配送、在線電商、在線電服等在線新經濟,加快打造上海的門戶城市、長三角的示範城市和面向全球的國際城市。
  • 青島市北區物聯網技術為區域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青島市北區物聯網技術為區域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2020-12-20 0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打響「百日攻堅」大會戰】匯聚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東昌府區以...
    □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林金彥 通訊員 仝興社 趙雲斌  今年以來,東昌府區圍繞「服務項目、服務企業」,持續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今年前三季度,「十強」產業佔GDP比重達到39.5%,固定資產投資中「四新」投資佔比達到53.8%,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量達8.6%,製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完成8.96億元,同比增長18.1%
  • 高新區:為寧波高質量發展提供「高新」動能
    高新區作為寧波市創新創業的高地,一直以來,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梯度躍遷,在醫療健康、5G產業、數字經濟等領域湧現了一大批企業,形成了一支支撐產業倍增、促進動能轉換、引領未來發展的企業梯隊,領跑寧波新興產業的發展。    全市部署會後,高新區第一時間謀劃制訂了《搶抓機遇加快重點領域新興產業發展實施意見》。
  • 烏蘭察布:培育新動能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烏蘭察布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出臺了《烏蘭察布市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立足烏蘭察布實際,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現代裝備製造等新興產業,明確時間表、路線圖,為新技術加速成長、新產業加速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加速湧現增添強勁動力。
  • 上海崇明產業經濟發展重心:長興將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
    央廣網上海9月20日消息(記者傅聞捷 韓曉餘)今天(20日)下午,以「新智造、新動能、新起航」為主題的上海長興產業經濟推介會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辦,大會由上海市長興島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和崇明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總投資近百億元的12個重大產業項目舉行了集中簽約,《關於促進長興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政信產業聯盟出席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對接交流會 為區域產業發展...
    目前,「石油之城」已經進入蓄勢待發的歷史性新階段,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憑藉雄厚的產業基礎、豐富的資源稟賦,優越的營商環境,日益成為投資者青睞、企業發展布局的寶地。  10月22日,政信產業聯盟負責人受邀出席在天津隆重舉辦由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辦的「2020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產業對接交流會」,與來自京津冀的商界精英、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謀地方區域發展。
  • 昌樂縣聚焦新舊動能轉換 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破立並舉...
    不久前,煙囪下年產50萬噸焦炭的焦化生產線主體被拆除,山東濰焦集團每年直接經濟損失約兩億元、減少產值近10億元。有人用「壯士斷腕」形容此舉的魄力,殊不知「不破不立」。這背後是昌樂縣深入貫徹省、市新舊動能轉換工作部署,嚴格落實省、市焦化高質量發展政策要求的決心,以及推進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信心。
  • 這一「谷」力量,為綠色發展注入「新動能」
    為促進環境產業發展,蜀山區先後出臺《蜀山區加快環境產業發展實施意見》《促進環境產業發展政策》《支持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環境產業合作示範園區政策》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成立平臺公司、制定「151」環境科學研究與產業發展體系,每年投入5000萬元專項資金,設立6600萬元天使基金以及首期2億元規模的「戰新貸」金融產品,用「真金白銀」助力企業發展。
  • 產業強 集群發展 構建產業新體系
    碧桂園智能衛浴二期智能蓋板生產項目開工,助力打造千億級陶瓷產業集群;華瀛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項目主體工程正式動工,劍指沿海經濟帶東翼重要新能源基地;潮安區衛生陶瓷品牌館啟動,打造永不落幕的衛浴精品館……辭舊迎新,潮州產業發展捷報頻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