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縣:培育九大產業集群打造「一核四帶」發展格局

2020-12-16 瀟湘晨報

冠縣冠洲集團航拍

近年來,冠縣縣委、縣政府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把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作為統領經濟發展的重大工程,著力打造九大產業集群,進一步完善新舊動能轉換體制機制,創新工作措施,推動高質量發展。

優勢產業布局初步形成。堅持以質量效益為中心,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興產業發展,重點發展精品鋼板、紡織服裝、高端裝備製造、農副產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現代物流、文化旅遊、醫養健康、現代高效農業等九大產業。其中,依託冠洲集團、仁澤複合材料為龍頭的精品鋼板產業集群,是全國主要交通設施生產基地,市場份額佔全國60%以上;依託冠星集團、新元紡織等骨幹企業,形成「棉紗—印染—布料—服裝家紡」完整產業鏈條,打造全省重要的紡織服裝生產基地。同時,逐步形成以縣城區為核心,沿濟館高速、省道329(冠縣到聊城)經濟帶,沿315省道(東古城到臨清)、106國道經濟帶,沿260省道(冠臨路)經濟帶,沿259省道(臨莘路)經濟帶為紐帶的「一核四帶」發展格局。

健立健全要素支撐體系。出臺《關於建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協調推進體系的工作方案》,確立了「9+6」推進體系。全面落實財稅、金融、土地、科技創新、人才支撐、招商引資等方面政策,創新小微企業貸款方式,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槓桿和產業基金引導作用,設立1000萬元的新舊動能轉換基金。優化用地指標供應,優先滿足新舊動能轉重大項目建設用地需求。建立健全新舊動能轉換重大事項監測臺帳,明確責任單位、節點任務、完成時限,實行動態管理、全程督導和對帳檢查,推動重點任務落實。

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立足實際,積極落實各項措施,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提升對外開放工作水平,全力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推進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建設,成功創建省級「冠縣彩塗板鍍鋅板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範基地」和省級「冠縣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百佳食品跨境電商公共海外倉獲批省級跨境電商公共海外倉。大力開展「雙招雙引」,建立冠縣重大項目引進協調推進聯席會議制度,組織開展招商活動180餘次,邀請接待客商400多批次,洽談項目80多個,成功引進一批產業項目。上達稀土人才項目納入2019年度山東省重點扶持區域引進急需緊缺人才項目。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次填報、一表申請、一網申報、一個流程」,打造企業開辦「零材料、零成本、零見面、零距離、一個環節辦理、2小時辦結」的「4012」新模式,推出「一業一證」改革、實現多個證照的並聯審批。通過網上預約、網上受理、網上辦理等方式,全面梳理並對外公布群眾和企業到政府辦事「只跑一次」的事項清單,力爭「一次辦好」。建立容缺受理、延時服務、上門服務、幫辦代辦服務、預約服務、快遞服務等多種高效服務模式,打通為民服務的「最後一公裡」,並充分利用「網際網路+」、自助設備,實現群眾辦事在線諮詢、查詢、預審、辦件等功能。

來源:大眾日報

【來源:聊城工信】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區域經濟丨九大產業集群為聊城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近年來,山東省聊城市堅定不移推進新舊動能轉換,以重點項目帶動工程為抓手,加快打造九大產業集群,既堅持做強有色金屬及金屬深加工、綠色化工、紡織服裝、文化旅遊、高效農業五大傳統產業集群,又注重發力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醫養健康四大新興產業集群
  • 中國天府農博園:培育新鄉村產業集群
    站在「十四五」時期的新起點,中國天府農博園的發展倍受關注。在中共成都市新津區委十四屆十一次全會上,新津對中國天府農博園的下一步發展,提出了明確建議,那就是要大力培育以鄉村為場景的新鄉村產業集群。
  • 布局「一核兩翼三園多基地」 發展三大主導產業,全力打造武漢國家...
    集聚國內外知名企業及科研機構,形成八大優勢行業格局武漢國家農創中心總體布局為「一核、兩翼、三園、多基地」,其中「一核兩翼」由武漢高科集團旗下高農集團負責建設運營。「一核」即武漢國家農創中心「核心功能區」,位於東湖高新區高農生物園;「兩翼」分別為位於東湖高新區南湖農業園的「創業孵化區」和位於中華科技產業園的「產業融合區」。
  • 廣東將重點培育20大戰略性產業集群
    相關行動計劃公布,目標是打造世界先進產業集群新快報訊 記者麥婉詩報導 9月28日,廣東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關於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意見》(下稱《意見》)及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行動計劃的有關情況。
  • 【理響合肥】合肥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打造「產業地標」
    近年來,我市搶抓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特別是,國家批覆建設新型顯示器件、集成電路、人工智慧3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以來,我市把推進集群建設作為頭號工程,舉全市之力加快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如今,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成為我市創新驅動發展的主引擎、轉型升級的主抓手、高質量發展的主動力,成為了「產業地標」。
  • 濰坊市「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及集群領軍企業培育再創佳績
    日前,省發展改革委公布了2020年度全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及集群領軍企業名單。今年以來,我市在全省率先實施「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龍頭企業+產業園區+重點項目+重大課題+創新平臺「1+5」培育工程,篩選確定25個產業集群、133家骨幹企業入庫培育。
  • 產業強 集群發展 構建產業新體系
    碧桂園智能衛浴二期智能蓋板生產項目開工,助力打造千億級陶瓷產業集群;華瀛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項目主體工程正式動工,劍指沿海經濟帶東翼重要新能源基地;潮安區衛生陶瓷品牌館啟動,打造永不落幕的衛浴精品館……辭舊迎新,潮州產業發展捷報頻傳。
  • 培育新消費發展產業集群 成都推出促進新消費發展「16條」
    成都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貫徹落實中央、省委決策部署,進一步激發成都新消費創新活力,培育形成消費市場新增長點,釋放消費潛力,市商務局聯合有關市級部門,認真梳理成都市場景培育、企業發展、創新生態等有關政策,學習借鑑上海等地相關政策,結合成都新消費發展特點,制定出臺《若干政策措施》。
  • 專家建言中新廣州知識城打造「三集群兩高地」 _ 經濟參考網...
    《規劃》中,打造全球智慧財產權高地被作為戰略基點,提出要打造「立足廣東、輻射華南、示範全國」的智慧財產權引領型創新驅動發展之城。孔涇源用三個「適應」給出答案,即適應數字智能產業發展需要,創立先進位造業和增量製造產業體系;適應消費網際網路向產業物聯網轉變及其業態特性,創新數字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和深度融合體制機制,搶佔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歷史先機;適應傳統企業模式向產業鏈分工轉變趨勢,鍛造高新技術產業橫向、縱向分工和區域適度整合的產業集群和、創新鏈、產業鏈集群。
  • 科技日報:以碳材料集群培育為總抓手 江蘇將打造產業航空母艦
    以碳材料集群培育為總抓手 江蘇將打造產業航空母艦科技日報 2020年12月11日 第07版地方動態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曄)「江蘇是國內石墨烯產業的領跑省份,也是碳纖維生產的重要省份11月28日,在2020江蘇先進碳材料產業發展大會上,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李強表示,江蘇初步形成了包括石墨烯、碳纖維等材料的研發、生產、應用、檢測評價和標準化為一體的較為完備的產業鏈。在石墨烯方面,江蘇在粉體和透明薄膜兩大基礎性原材料上率先實現規模量產,其中粉體產量約佔全國50%,薄膜產量佔全國80%以上。
  • 湖南省長許達哲:致力打造工程機械世界級產業集群
    開幕式上,湖南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表示,湖南將致力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力爭到2020年工程機械行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兩千億元人民幣。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戰略實施,以及中國經濟快速崛起、「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的步伐,湖南將工程機械產業作為全省重點發展的三大產業集群之一,納入製造強省、創新型省份建設重要內容,制定出臺一系列支持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政策措施,聚集了一批優勢製造企業,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工程機械產業基地。
  • 尚勇敏:長三角節能環保產業集群發展的瓶頸與建議
    從國外世界級產業集群建設模式看,矽谷高度重視產業與創新全球布局和本地協同,形成「產-學-城」緊密結合的空間布局;東京都市圈製造業與研發功能並存,並形成良好的分工協作模式;香港儘管節能環保技術世界領先,但香港本地缺乏中試、應用和製造等環節,未能形成節能環保產業集群。可見,世界級產業集群建設的關鍵在於產業與創新的深度融合發展。
  • 年產值破10億 助推金沙白酒產業集群發展
    近年來,金沙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白酒產業的發展,把白酒產業作為優化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的支柱產業進行培育、打造,並充分發揮金沙酒業的龍頭作用,帶動和促進全縣白酒產業集群發展。2020年的縣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通過幾年努力將金沙回沙酒打造成50億級龍頭企業,帶動縣內其他白酒企業加快發展,力爭打造全縣70億級白酒產業集群,兼顧發展瓶蓋瓶塞、玻瓶陶瓷、包裝製造等延伸產業鏈條,爭取納入全省醬香型白酒世界級產業集群規劃,推動金沙酒業升級改造,培育成除煤電外的另一大支柱產業。
  • 來賓市工業園區發布產業集群發展最新成果
    記者從來賓市工業園區(來賓高新區)2020年產業集群發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該園區充分發揮來賓工業主戰場作用,著力打造八大特色產業集群,園區經濟呈現穩中向好、穩中提質的良好態勢。今年1-10月,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8.3%。
  • 大飛機產業園,培育千億級航空產業集群
    閱讀提示:未來,大飛機園將匯聚航空研發、製造、運維、服務等產業鏈高端業態,著力培育千億級航空產業集群。預計產業規模2025年達到500億元,2035年突破2000億元。   經過十年的發展,科技創新一直助推浦東培育本土經濟、面向未來產業。「以中國商飛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民用飛機技術創新體系構建成形,國內47所高校參與型號技術攻關,攻克了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等100多項關鍵技術。逐步形成「以中國商飛為核心,聯合中航工業,輻射全國,面向全球」的我國民用飛機產業體系。
  • 武漢將打造「一中心、三高地」「965」產業集群
    市委政研室主任杜成會介紹,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武漢市委關於制定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規劃《建議》)系統回答了武漢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在繼承歷屆市委市政府發展戰略的基礎上,創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標、新舉措。市委政研室主任杜成會。
  • 謀劃製造業提質增效 廣東推動產業集群再升級
    2019年11月,廣東召開全省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出臺實施《關於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啟動實施「強核、立柱、強鏈、優化布局、品質、培土」六大工程,培育發展十大戰略性支柱   塗高坤:廣東將加大力度推動城市群與產業集群協同發展,城市功能定位與產業布局相匹配,強化集群發展的聯動和協作,著力增強集群發展的整體性和協同性。
  • 建設魯西轉型發展新高地
    培育發展新動能 實現「增量崛起」李長萍說,對應省「十強」產業,聊城市致力於提高質量效益,明確打造九大產業集群,加快轉型升級,加快擴量提質,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深化改革,優化發展環境。聊城市實行市級領導領銜推進位度創新機制和「縣市區有品牌、部門有重點」的典型培育機制,篩選確定了137項重點改革品牌項目。推進流程再造,在全省率先實行企業開辦「4012」模式和全領域無差別「一窗受理」改革試點,率先推行「交房即辦證」改革,率先實現「一鏈辦理」四級通辦,率先形成「十個一」行政審批新模式。
  • 蘇州高新區:全力打造世界一流醫療器械產業集群
    開園儀式上,首批25家企業正式籤約入駐,投資額超20億元,涵蓋體外診斷、生物醫用材料等高端醫療器械產業方向。  為了更好地扶持醫療器械和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蘇州高新區構建了「一核多園」的產業空間布局。以蘇州科技城為核心,依託江蘇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園為載體,充分發揮中科院蘇州醫工所、東南大學蘇州醫療器械研究院等創新資源,在楓橋街道、滸墅關經開區、獅山橫塘街道等地建設多個「產業園」發展特色產業載體,如此形成了「一核為主,多園支撐」的產業空間布局。  搭建創新平臺  「六鏈融合」打造最優產業生態  未來發展的藍圖已經描繪,接下來怎麼實現?
  • 來賓市:著力打造工業園區特色產業集群
    從12月2日來賓市工業園區2020產業集群發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該園區著力打造新型生態鋁、金屬新材料、高端環保生活用品、電子信息、數字經濟、綠色建築新材料、醫療設備和生物醫藥、標準廠房輕工產業等特色產業集群,今年預計實現產值16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