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行》:「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湧現出很多感人肺腑的事跡,那時候的老兵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為保護國家和領土安全拋頭顱、灑熱血。退伍後卻從不以抗日英雄自居,回歸到普通老百姓的平凡生活中,深藏功與名。蔣誠就是這樣一位抗日英雄,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他曾以一人之力殺敵400多餘人。退伍後對此隻字不提,在平凡的日子中腳踏實地,隱姓埋名36年後,因為2400元欠款暴露了身份。
立下赫赫戰功
蔣誠成長於中國最動蕩的那些年,家園落入敵手,山河被鮮血染紅,那時候的年輕人都嚮往能夠穿上軍裝,親手將日本軍趕出國境。蔣誠也不例外,從小生活在偏遠農村的他,家境原本就不富裕。後來還因為日本侵略者對中國的大幅度入侵,蔣誠和他的家人只能東躲西藏,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在戰爭的影響下,蔣誠和他的家人缺衣少食,吃不到一口飽飯。後來,蔣誠通過徵兵入伍的選拔,成為一名軍人,還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
正是在這場中國發揮了巨大作用的戰爭中,蔣誠憑藉著過人的膽識和強悍的戰鬥能力,立下赫赫戰功。抗美援朝戰爭中最殘酷的一場戰役,莫過於上甘嶺爭奪戰,美軍使用了超強火力對我軍進行壓制。炮火如雨點般向我軍的根據地砸去,在武器差距懸殊的情況下,我軍以慘烈的犧牲換取了上甘嶺戰役的勝利。當時的蔣誠被安排了一項十分危險又關鍵的任務,作為重機槍手,他負責壓制美軍火力。當美軍架起炮火的時候,敵我雙方的實力已經一目了然,蔣誠明知危險重重,但他沒有害怕,依然舉起機槍堅定的將槍口對準敵軍。
這無疑是一場硬戰,美軍的火力分為陸空兩個部分,而我軍只能完全依靠陸地火力和防禦。因為戰鬥能力出眾,蔣誠硬生生用機槍打下了美軍的一架先進戰機。未來得及歡呼,蔣誠就被敵軍的炮彈碎片炸傷,為了不影響整個隊伍的作戰節奏。蔣誠一言不發,忍受著身體的劇痛,仍然堅持架起機槍,以一人之力又殲滅敵軍400多人。在上甘嶺戰役中,美軍派出來的全是精銳部隊,我軍除了裝備不敵敵軍以外,人數和作戰實力也與美軍有著雲泥之別。上甘嶺戰役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就是因為有蔣誠這樣以一敵400的人。蔣誠立下的戰功,足以被載入史冊,但他卻毫不在意這些功名。
負傷退役,隱姓埋名
美援朝戰爭結束之後,蔣誠身受重傷,被搶救回來的蔣成因為身體原因而退役。他帶著一身榮譽,低調地回了老家,把一身軍裝和勳章好好珍藏在箱子裡,從未想過拿出來炫耀。蔣誠隱姓埋名地生活著,就連他的家裡人也不知道,他曾在戰場上立過功。在養蠶廠工作的時候,蔣誠的同事甚至都不知道他是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退伍老兵。在工作中,他十分踏實,在養蠶廠一幹就是20年。退休之後原本他能以退伍老兵的身份獲取國家補貼,但蔣誠仍然選擇自力更生,並不願意享受國家的福利。
1983年,蔣誠的家鄉開始修建鐵路,而他因為有過經驗,所以自願加入鐵路修建隊伍。好景不長,鐵路因為資金問題只能暫停修建,蔣誠不甘心,他覺得太可惜了,明明馬上就能看到火車從家鄉的土地上駛過,但現在卻因為錢的原因只能停工。正當工人們準備收拾行李回家時,蔣誠站出來,他鼓勵大家繼續修建,錢的事情由他解決。蔣誠從信用社貸款來給工人發工資,欠下了2400元。在那個萬元戶都很少的年代,2400元也算是一筆巨款了,為了還清這筆貸款,蔣誠被迫賣掉兒子的婚房。
數年之後,一個叫王爵英的人因為想要撰寫縣誌,無意中發現蔣誠當年自己出資修建鐵路的喜報。王爵英看到當年的事情,發現喜報中的蔣誠正是抗美援朝的退伍老兵。於是趕緊找到蔣誠,並且將他戰鬥英雄的身份公之於眾,與蔣誠認識數10年的老朋友,這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國家也補了退伍軍人應有的補貼給他。拿到喜報之後,蔣誠只是將它放在箱子裡,沒有對人們說什麼,保持著一貫的低調作風。
參考資料:《俠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