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國詩人辛棄疾,單槍匹馬殺叛賊,軍事能力不比寫詞差

2021-01-08 騰訊網

說起辛棄疾很多人都不會陌生,畢竟在書本上關於他的詩詞比較多,很多人都認為他是一個胸懷天下憂國憂民的大文豪,但自古文人多柔弱,只能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憤憤不平,將滿腔的熱血展現在大家面前,但實際上辛棄疾在軍事上的能力,並不比他的作詞能力差。戰場上的他英勇無比,只是一生沒得到重用。

在公元1140年,此時北方地區已經被金人佔領,但金人卻出兵南侵,背叛了聯盟誓約,嶽飛等大將紛紛反抗金兵,讓那些看似強大的金兵直接敗退回到中原,而嶽家軍更是連戰連勝,並來到了中原地區,百姓們對他的到來十分激動,希望他能夠收復舊地,但誰知道趙構為了救回母親,竟然十二金牌讓他撤離,這之後紹興議和籤訂,徹底復國無望。而在這一年辛棄疾出生在濟南,儘管生活在金國,但他卻一直有著報國的情懷,希望能光復大業。

在少年時辛棄疾就十分的威猛,在父親的指導下常年習武作戰,熟練的掌握各種兵器,少年的他不僅武術高強,就連他的才氣也是別人所不能比的。在公元1161年完顏亮發兵攻打南宋地區,中原地帶兵防比較薄弱,而百姓們深受金人的脅迫,紛紛選擇起義,而祖父將辛棄疾叫了過去,說希望他能夠成為霍去病這樣的大英雄,守護國土。確實,儘管他的家人在金國當官,但實際上還是有著對南宋的感情。

在家族財力的支持下,21歲的辛棄疾拉起了起義的隊伍,不過他知道自己的兵力還不夠,因此投靠了當地最大的義軍耿京,而此人對他很是看重,讓他管理文書,但卻不讓他過問軍事,這讓辛棄疾十分鬱悶。不過當時有一個名叫義端的喝上,此人經常殺人吃肉,想依靠造反獲得更多的錢財。但他卻發現當叛徒更好,可以獲得高官俸祿。

之後義端將帥印偷走了,想要拿給金國的朝廷,辛棄疾聽聞大怒不已,他立馬單槍匹馬殺害叛賊,在幾天之後他將叛賊給殺死,渾身都是血,但卻成功拿回了帥印。要知道義端的功夫高強,且身邊還有10多個士兵,但辛棄疾卻能將其拿下,這讓士兵們對此十分的驚訝和敬佩,很多人都以他為榜樣。而之後的他徹底展露了自己的才華,之後還被推薦聯繫南宋朝廷,南北夾擊興復國家。

之後他帶著幾個士兵,一路上遇到很多叛賊,但還是安穩達到南京,他在朝廷上一番慨嘆讓宋高宗很是認可,將一行人封了官職。辛棄疾拿著委任狀準備返回,但卻聽到了耿京被殺的消息。這讓他很是憤怒,連夜就想要離開,但好友賈瑞卻認為,耿京已經死去,義軍潰不成軍,現在回去只能去送死,還不如在南宋求個官職。

不過辛棄疾卻拒絕了這個提議,他帶著50個兄弟,準備去金軍的營地裡截人,就這樣他們立馬殺出了一條血路,朝著幾萬的金兵營地裡趕去。而當時殺死耿京的人正在吃著肉喝著美酒,但很快就看到了辛棄疾提刀趕來,這讓他十分驚訝,但很快這個叛徒就被抓捕,之後他又振臂高呼,帶領了義軍趕往南宋地區,開始了新的徵程。

不過辛棄疾的性格比較固執高傲,結果到了南宋後不願意和別人同流合汙,以至於不被同僚喜歡,他寫了很多北伐的建議書,但卻不被朝廷所重視,只是安排他一些清閒的職位,這讓他滿腔熱血卻得不到施展,在公元1207年離世,嘴裡依舊喊著「殺賊」!

相關焦點

  • 辛棄疾這首詞,寫盡了相思之苦,充滿離愁思念,成為千古名詞
    同樣的,在文學方面,嶽飛同樣是名出色的詩人,留下了《小重山》名聞遐邇,其一生美名傳揚,文武雙全。再有北宋的稼軒先生辛棄疾,傳說其曾帶領五十軍士鐵騎闖進敵陣,可知敵軍足足有五萬人眾,橫刀立馬從中跳蕩,將叛賊張安國逮捕捆綁出來,就像尋獵巖層中的兔子一般容易。
  • 《辛棄疾1162》網絡電影上線,謝苗主演,何謂辛棄疾?
    這幾日看了網絡電影《辛棄疾1162》,看完之後對辛棄疾這個人更加佩服劇情簡介:1161年,大宋國土幅裂,金主完顏亮侵佔中原,並再欲大舉南侵。中原百姓不堪嚴苛壓榨,奮起抗金,年方二十一歲的辛棄疾聚集鄉眾參加了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戰功赫然。1162年,力主驅逐侵虜、收復失土、實現統一的辛棄疾,奉命南下說服南宋朝廷北伐,在他完成使命歸來,卻見主帥耿京被叛徒殺害後義軍潰散的亂狀。俠義所使、激憤所驅和再凝義軍士氣所謀,辛棄疾率五十多騎突襲數萬人金軍大營,生擒叛徒南歸,寫就一段悲壯的崢嶸歷史。
  • 一生力主抗金的詩人,他有「詞中之龍」之稱,他是詩人辛棄疾
    對,這句就是詩人辛棄疾所做。在現在而談,大多是用在愛情方面,在一群人裡面找一個人的時候,這個時候突然在轉身之後發現那個人就在燈火闌珊的地方。辛棄疾在二十一歲的時候就去抗金了,在後來才在做官道路上成就了好幾篇詩歌。下面就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這位詩人辛棄疾吧。為什麼說辛棄疾一生力主抗金呢?
  • 辛棄疾:我不是憤青
    辛棄疾先是震驚後是憤怒,主動請纓:「丐我三日期,不獲,就死未晚。」說完單槍匹馬出了軍營,一路狂追。果然,在半路上看到了神色慌張的義端,並有隨從十餘人。辛棄疾話不多講,一刀砍斷其馬腿,和尚跌落,再一刀結果了義端性命,帥印也隨之滾落到地上,於是攜印回歸大營。  消息傳來,眾人皆驚,於是對辛棄疾刮目相看,可謂一戰成名。  二是辛棄疾夜襲叛軍。
  • 李白和辛棄疾,誰寫的詩詞更加大氣?看看兩人的對比
    大家對於李白一定都非常熟悉吧,作為詩仙的李白創作了無數首詩,而李白的詩往往都以瀟灑大氣為稱,同樣辛棄疾和李白的詩一樣,也是因此而出名,那麼兩個擁有共同的特點的兩人,他們寫的詩詞誰更加大氣呢,我們來看一下對比就知道往往偉大的詩人的詩句,用最簡單的話卻能夠表達出最佳霸氣或者最為有氣勢的意思
  • 辛棄疾武力值究竟多高,為何被稱作「犀牛怪」?陸遊:我不如他!
    而南宋時期詩人詞人也大都多了一個名號「愛國詩人」或「愛國詞人」,辛棄疾、陸遊、楊萬裡、文天祥就是這裡面的代表。「愛國詞人」中辛棄疾名氣無疑是最高的,他被稱作「詞中之龍」,與北宋的蘇軾稱為「蘇辛」,是豪放派代表。辛棄疾的詞流傳下來的有600多首,而且辛棄疾作詞喜歡用典故,很多詞如果不精通歷史,我們很難讀懂,足以見得辛棄疾博覽群書之功和知識淵博的實力。
  • 《辛棄疾1162》——寫詞只是副業,打仗才是主業的辛棄疾
    和李白一樣,辛棄疾是一個被詩詞才華耽誤的武俠。我們在記住了南宋豪放派詩人辛棄疾,卻忘記了手持長劍的將軍辛棄疾。對於辛棄疾來說,打仗、抗擊金人才是主業,而寫詞僅是壯志難酬後獨飲孤寂酒的抒懷之作。1月2日,網絡電影《辛棄疾1162》正版視頻平臺上線播映。對於了解那個「不一樣」的辛棄疾有很大幫助。
  • 辛棄疾為何寫詞從來不寫嶽飛?是不敢寫還是不屑寫?
    他雖然一心為國,但是卻被皇帝攜手奸臣所殺,令人惋惜其遭遇。後世也將其經理多次文學化,成為了如今眾所周知的民族英雄。但是奇怪的是,嶽飛作為一個典型的悲劇英雄,卻很少有詩詞提及過他。就連和嶽飛一樣專心抗金的同時代大詞人辛棄疾,也從未為他做過詩詞。看過辛棄疾詞的人都知道,辛棄疾非常喜歡用典。
  • 辛棄疾酒後所作的詞,把菊花寫的是如此另類,開頭便讓人忍俊不禁
    辛棄疾的詞很多人都很驚訝,因為他沒有按照套路來寫。而他的文字風格也讓我們在陰霾中感受到很多樂趣。現在我們來解讀辛棄疾一個很好的詞叫《鷓鴣天·尋菊花無有戲作》。辛棄疾寫了這首詩時是重陽節。他和他的許多朋友在宴會中間相遇,並在酒後寫下了這首詩。
  • 辛棄疾帶50輕騎闖入5萬敵營,結果讓皇帝大喜,自己悲催了
    好你個辛棄疾!原來你是這樣一個人!讀書多年,只知道辛棄疾是個詩人詞人,沒有想到,辛棄疾竟然還是個高大魁梧、武藝超群、驍勇善戰的將軍。武能上馬斬賊寇,文能橫槊賦詩詞。難怪陸遊說:辛棄疾寫詩詞就是大材小用,他的才能,管仲蕭何也要甘拜下風。甚至康熙也說:辛棄疾的本領,宋高宗駕馭不了,如果換了漢武帝,辛棄疾可以破匈奴,功名威望就更厲害了。
  • 辛棄疾要戒酒,寫了一首詞,讀起來幽默風趣,像個老頑童
    眾所周知,辛棄疾在中國的詩人群體中一直龍頭的存在。他的詩詞著作有「醉裡挑燈看劍」的戰火紛飛,刀光劍影,也有「驀然回首,燈火闌珊」的詩意盎然,滿目春光:更有「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的悠然自得。酒對情人來說是乾柴烈火,對士兵來說是壯志豪情,對詩人來說更是靈感的來源。然而酒也容易誤事,也容易犯糊塗。
  • 辛棄疾好友,大詩人陳亮的愛國詞,令人深思
    詩人運用很多歷史典故,在字數不多的詩詞裡大大增加詩歌內容與內涵。用獨特的感情與手法,從不同尋常的側面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整個詩歌風格分為兩部分,但又上下呼應。今天小編將繼續給大家介紹一首宋代詞人陳亮的詩作,說起大詞人陳亮很多人不太了解。
  • 詞龍辛棄疾一生寫了無數個詞,但在這首壯麗的歌中
    這是後人對辛棄疾最恰當的評價,如果不是北宋的朝廷,那麼辛棄疾晚年就沒有別的選擇了,戰場上本來會有一位將軍從萬軍贏得一位敵軍將領的頭像,但文學史上的稼軒就少了稼軒,他大膽奔放,不乏柔情。他晚年在家時,遇到了一位客人,和他談起了成名的事,他回憶起從青年到老年的經歷,他寫了這篇文章《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作者是酒興辛棄疾「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漢箭朝飛金僕姑。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 為了勸朋友當官,辛棄疾寫了一首詞,用了6個典故,可謂用心良苦
    辛棄疾是宋朝時期一名偉大的詩人,之所以會說他偉大,並不只是他所創作的詩詞代代相傳,也是因為詩人傳奇的人生經歷。辛棄疾雖然是一個詩人,但是他並不是那種文鄒鄒只知道抒情的詩人,而且能文能武的全能人才。我們今天看一首辛棄疾曾經寫給自己的好友的詩詞《破陣子·擲地劉郎玉鬥》,從這首詞中我們可以看到辛棄疾的另一面。在寫這首詩的時候,辛棄疾的好朋友範如山被任命為瀘溪縣的縣令,他的朋友覺得這個縣令官職太小了,因此遲遲不願意去上任。
  • 辛棄疾很「狂」的一首詞,信手拈來十分霸氣,讀了就知道有多牛
    在宋詞中,還出現了像蘇軾、辛棄疾這樣的代表人物。蘇軾和辛棄疾都是豪放派的詩人,但是由於生活時代的不同,他們的詞作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辛棄疾「最狂」的一首詞。古往今來,豪邁的詩句有不少: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
  • 辛棄疾最著名的一首詞,慷慨激昂,提到五個歷史人物,個個不得了
    宋代大詞人辛棄疾,是一個赤誠的愛國者。他文武全才,武能上馬殺賊,文能揮筆賦詩。不論是武將還是文官,辛棄疾都幹得非常出色。辛棄疾有一首詞,備受後世稱讚,還入選中學課本,一首詞中,提到五個歷史人物,個人了不得。
  • 錚錚鐵漢也有繞指柔,辛棄疾婚後用中藥名,給妻子寫了一首肉麻詞
    辛棄疾是南宋時期馳騁沙場的武將,也是著名愛國詩人,被稱為:「人中之虎,詞中之龍」。有人說:辛棄疾真是有才,文能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武能橫刀躍馬,馳騁沙場。22歲參加起義軍,後歸順朝廷,荊軻之後,燕趙雄風終於一人一劍。
  • 辛棄疾最苦悶的一首鷓鴣天,以樂景寫哀情,令人感動
    清人王夫之曾經在《姜齋詩話》中說過:「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的確如此,很多大詩人大詞人,都喜歡用這種手法。但是,如果用的不好,效果未免大打折扣,而好的詩詞用這種手法,卻讓人看不到雕琢的痕跡,反而更顯真情。比如大詞人辛棄疾下面這一首《鷓鴣天》,便是用了這種手法。
  • 辛棄疾最婉約的一首詞,讀來悽楚又悲傷,柔情不輸柳永李清照
    "今宵"三句,寫今夜無月的情景,但詞人並未直接寫出,而是說今晚飲酒還是和以前一樣的,但云雨卻打溼了紗窗,言外之意就是雨夜沒有月亮,紗窗外顯得格外孤寂,顯得含蓄蘊藉,耐人尋味。詞的下片寫賞月不得的愁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