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中的確有很多發人深省的東西,然而令我疑惑的是有許多似乎和自律無關,也許有一定的聯繫,但這樣的寫法讓我抓不住主題,與其說作為一本促進自律自由的書,不如視為一本作者生活中的經驗之談。
自律是什麼呢?
百科這樣說:遵循法紀,自我約束。自律是一種不可或缺的人格力量
我從來不是一個自律的人,我無法做到持續性的自我約束,曾經的我也未曾真正渴望與認識到這樣的自律,當我總為某事繃得越緊,放開之後我就會像彈簧那般乖張得越快。所以我從未學會自律,我只是短暫地被它屈服,繼而將肆意當作自由,將縱容當自愛。
選擇自律與否主要產生兩個層面:一個是待在舒適圈裡做一個無知即滿足的鹹魚,一個是向意志挑戰延時快樂的撲騰者 。兩種選擇無過無錯,除了自己的生活,誰也評判不了。因為你認為是鹹魚的人可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自律著,你被TA自己創造的外觀所蒙蔽,你心安理得停止腳步和TA做一條鹹魚;你認為是自律的人正覺著自己仍處於鹹魚狀態,大部分優秀的人,就像不知道自己已經很優秀那般,從來不認為自律,他們不過是在生活的舒適圈裡遊走,如魚得水。
一種信仰
有人信仰宗教,也有人信仰自己。前者相信超脫於萬物的神明,有一個強有力的支撐,跟隨教條規矩過活這一生,不輕易死亡,不妄為,在框架中設定這一生,在規規矩矩方方正正中舒適自由;對於那些信仰自己的人,衍生而來的就是自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有夢敢想敢做,有愛敢愛敢被愛,有目標敢立flag,有原則與底線敢不妥協,有挫折困難敢絕不退散,有孤身隻影敢堅持不棄,不人云亦云,不半途而廢。
《我們與惡的距離》中有這麼一句話:看得見的東西,不用去相信,看不見的東西,才需要去相信。相信自己能改變,相信自己能自律,相信自己能堅持,相信量變引起質變,相信自己就是自己。
一種自省
自律的人,會省視自我,「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四書集注》)。
應該注意的是,自省不僅僅是自我批評,省察缺漏,它也包括自我肯定,對過去的總結,對未來的積極。我們大多都在自省,只不過有時 對正負面的自省過多或過少,失去了平衡,不能正確對待,走向極端,演變成自卑或自負。
一種自警
「人是一種很樂於接受自我暗示的生物,你給了自己消極的催眠,那你很容易變得頹廢不堪,但若你給了自己積極的信念暗示,你就會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改變,直到實現它。」
對於一些不利己不利他人的事情應該有警覺感,不觸碰底線,不違背原則,不越過界線。有些事真的只有零次和無數次,若過界了,就破界了,再次經營或者恢復也不會是原來的樣子。那還不如從不越界。
一種自愛
我也曾以為我愛自己,事實卻是我用錯方式愛自己,甚至並沒有真正愛自己。
那是以愛之名的縱容與放任,
不是情理適度的尊重與自由。
不要像溺愛孩子那樣寵愛自己
應該像尊重他人那樣平等對自己。
一種覺悟
「我們容易缺乏獨立的思考,害怕變故會帶來不能承擔的結局。容易按照別人提供的證據,順著對方的思路走下去。我們太懶了,固執地維持自己想看到的結局,而不願意相信也許這種結局是錯的,即便是對的,我們也懶得證明它是對的。」
從小時候身邊就充斥著他人的想法:你不可以做這不可以做那,你需要怎麼做不需要怎麼做,你應該喜歡這樣不應該喜歡那樣……太多太多他人的思想會影響我們,暗示著我們。
所以,我們的世界,不僅僅只是我們眼裡的世界,也是他人潛移默化的集合。
我們從小學、初中、高中逐漸接受同化,同化為一種思想,同化為一種努力,寧願複製黏貼他人成功的途徑,怠於去自我創新,我們會有自己的思想,但更多的是接受身邊人的指示。對於脫離同化人的異化人,我們會用奇特的眼光看待,或驚訝羨慕,或冷漠無視,或不屑鄙夷。
並不是說同化不好,這很好,也很必要,甚至需要同化來形成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雖然這很淺顯,也很容易走彎路,終歸是他人的,不是自己的,不是自我思量、自我經歷、自我行動、自我習慣而內化的。
為什麼要上大學,甚至進一步學習?大學應該是一種異化的階段,在同化中異化的過程。
在這裡,我們可以繼續同化自己,也有選擇去異化自己的權利。走哪條路決定了生活態度,甚至以後的人生道路。
從某種層面上說,異化是一種獨立,可以隨波逐流,但這必須是自己的深思熟慮,此後人群中也有自己的一席;可以拾人牙慧,但這必須有自己的深思考量,此後道相同共為盟。大學的年紀剛剛適合,有青春有活力,敢闖蕩敢試錯。也許大學之外也能經歷,但是所需成本和精力要多得多。
(如今已有在更早年齡段異化的趨勢,但從大眾看來主要於大學、進社會階段體現)
一種素質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善於操身心,收放吾自由」
素質包括德智體三個方面,思想的覺悟、文化的沉澱、身體的健康都是素質高的一種表現。它是一種穩定屬性,不因事物的改變而立即變化,它甚至滲透於人的方方面面,怎樣的自律就體現著怎樣的素質。
這一素質層面可能是我們需終身學習並維繫的,願未來的我們能有信仰、能自省、會自警、可自愛、得覺悟,做一位行動自律內心自由的人。
常認為「堅持的理由可能只有一個,但放棄的藉口卻可以有千千萬萬個。」
希望我們能為了那一個理由捨棄千萬個藉口;希望我們為了堅持而努力創造千千萬萬個理由,放棄再也找不到藉口。
當曾經的我們從堅持與努力到習慣與常態,那麼未來的我們就可以從意志的自律到靈魂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