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若夢境 前蘇聯導演塔可夫斯基的寶麗來日記

2021-01-10 蜂鳥網

  已故蘇聯導演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在電影藝術方面與大師費裡尼、伯格曼並稱為「聖三位一體」。他有不少著名電影作品,如《潛行者》、《鄉愁》、《犧牲》等,曾獲康城影展最佳導演、康城影展評審團特別獎等殊榮。塔氏作品以如詩如夢的意境著稱,主題宏大,流連於對生命或宗教的沉思和探索。伯格曼評價「他創造了嶄新的電影語言,把生命像倒影、像夢境一般捕捉下來」。在執導電影之餘,他也曾通過攝影作品表達情感。


《Instant Light:Tarkovsky Polaroids》


已故蘇聯導演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

  作品集《Instant Light:Tarkovsky Polaroids》於 2006 年由Thames&Hudson出版社出版,收錄了 69 張塔可夫斯基在前蘇聯和義大利拍攝的寶麗來照片。對於塔可夫斯基來說,影像本身就是展現整個生命的全貌。他說:「我想證實電影本身能夠以其連貫性來觀察生命,而不致生硬或露骨地加以幹擾。因為那證實我所了解電影真正詩意本質之所在。」

  作品集記載了塔可夫斯基的兩個時期,在蘇聯的家庭生活以及在義大利的流亡時光。 1981年,他和妻子受邀到義大利工作,並計劃定居下來,可是這個決定卻觸怒了蘇聯政府,當局扣押其兒子,又限制他入境,以致一家分隔異地。這些寶麗來照片攝於 1979 至 1984 年間,畫面寧靜暗淡,滲透導演的絲絲鄉愁。

  在翻閱整本攝影集的過程中,我的記憶同時也在塔可夫斯基的記憶中流徙閃溢。我喜愛由遙遠、巨闊的時空體所帶來的安詳與靜穆,從日常生活中挖掘出那些細微而樸素的情感。於是我像個孩子,佇立在霧靄瀰漫的風景中央,撿拾起光的鹽粒,並將它們灑向寂靜而永恆的時間。

相關焦點

  • 以《伊凡的童年》為例,解析塔可夫斯基電影中貫穿始終的三大主題
    在世界導演之中,僅靠七部電影就揚名影壇,至今不朽的只有一位:前蘇聯的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他的電影總是呈現出詩意化朦朧的意境和對永恆時間的不斷拆解。在隨後的文章中,我將對他的七部作品進行一一的拆解,今天先來解析他的第一部作品《伊萬的童年》。
  • 《鏡子》:塔可夫斯基用碎夢裝點的時光河
    《鏡子》是導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的一部自傳體電影,是關於迷失的童真、破碎的時空、難尋的故土家園的一本個人追憶錄。影片呈現了導演兒時與母親的記憶——長滿蕎麥的田野,熊熊燃燒的老房子,母親抽著煙凝望遠處的背影……零零散散的片段式回憶通過鏡子串聯起來,展現了塔可夫斯基對時間、歷史、生活、土地、夢境等意象的哲學思考。《鏡子》這部電影被譽為最能體現塔可夫斯基藝術理念與精神藍圖的作品,在真實與夢境、回憶與想像的交織下,鋪展成了一條極具「塔式」風格的,用碎夢裝點的時光河。
  • 《潛行者》,解析塔可夫斯基構建寓言式故事的三大維度及精神內涵
    從《伊萬的童年》榮獲第23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大獎開始,蘇聯電影委員會就從未停止對塔可夫斯基電影的責難,晦澀難懂的夢境穿梭被冠以「神秘主義、玩弄把戲」;批評《安德烈·盧布廖夫》惡意地去掉了庫裡科夫大戰 , 讓盧布廖夫的聖像畫在雨水中淋溼是對藝術作品保護不力的隱喻,使俄羅斯民族蒙受恥辱;《索拉裡斯》則被踢皮球式地耽擱了十年之久,拍完之後又推遲了三年上映;《鏡子》指責母親校對出錯的文章為史達林文集
  • 電影《塔可夫斯基:在電影中祈禱》面對藝術及生命的哲思與信念
    塔可夫斯基之子親自編導,由導演父親塔可夫斯基的寶貴自述貫穿全片,並與詩人祖父阿爾謝尼的詩作相互照應,婉轉道出電影詩人面臨藝術及生命的哲思與信念。片中更罕見地透露塔可夫斯基對部分 著作的詮釋,為其如夢的印象世界留下注解。
  • 「電影詩人」 安德烈 · 塔可夫斯基的日記
    在此前後,他與蘇聯當局的關係日趨緊張。後者不僅攻擊塔氏的藝術觀,據說一九八四年的康城影展上,蘇聯評委還竭力阻止《鄉愁》獲任何獎項(不過最終,該片還是與布列松的《金錢》同獲評審團大獎)。與此同時,官方控制的電影部門還以要塔氏回國述職為藉口,阻撓他應國外同行的邀請舉辦學術講座。再有,當時塔可夫斯基的兒子和一些家人仍留在國內,幾乎成為討價還價的人質。
  • 《維姆·文德斯寶麗來電影筆記》:寶麗來鏡頭下的光影記錄
    那就和我一起看看從這本書中我都了解到了什麼不一樣的電影知識,我有沒有找到寶麗來相機與維姆·文德斯電影創作之間的秘密呢?究竟寶麗來相機是什麼樣的相機呢?寶麗來公司是在1937年由艾德溫·蘭德和喬治·威爾懷特創立,最早以生產太陽鏡和發明其他光學技術為主,二戰以後才轉向照相設備。
  • 我給信眾講電影:走向塔可夫斯基之路
    另一個是耶路撒冷王死前拒絕懺悔,並說我死後見到主我會和他懺悔的。算是在宏大的宗教題材中的一點點小試水。重點是《人與神》。當年坎城電影節天主教人道主義精神獎得主。大概劇情是90年代摩洛哥動蕩時期,一群法國天主教西多會修士在摩洛哥被屠殺的故事。
  • 豆瓣高分前蘇聯電影:戰爭,永遠是孩子的事
    在前蘇聯導演安德列·塔可夫斯基的作品《伊萬的童年》中,就試圖從一個未成年的孩子眼中,去看待戰爭。這部電影由莫斯科電影製片廠於1962年出品,獲得當年威尼斯電影節上的金獅獎。作為前蘇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導演之一的安德列·塔可夫斯基,《伊萬的童年》也是他的處女作品,但這並不意味著這部電影在劇情或手法上有所缺陷,恰恰相反,這部電影即使是在今天依舊諸多值得借鑑之處。
  • 蔣介石日記披露:其在1923年訪問蘇聯時碰了「大釘子」
    蔣介石從1915年開始到1972年,57年從未間斷寫日記。這在政治領導人中非常少見。楊天石在美國史丹福大學當年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正式對外公開蔣介石1918年至1931年的日記,那也是「蔣介石日記原本」的首次公開,吸引了世界各地研究蔣介石的學者的目光。
  • 比肩《2001太空漫遊》的蘇聯科幻片
    有著看點足夠獵奇的劇情,1972年的蘇聯科幻電影《飛向太空》卻無比沉悶。因為導演的名字叫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江湖人稱「老塔」。他的電影風格和王家衛有些類似,也是文縐縐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就拿這部《飛向太空》來說,諸多的長鏡頭和空鏡頭乍看上去不知所云。只有靜下心來,認真思考,才能勉強體會到其中的含義。
  • 「此刻萬裡:寶麗來旅行家攝影生活方式公眾項目」展覽在京啟幕
    此次展覽源於今年7月寶麗來發起的線上系列主題活動:#寶麗來旅行家#,作為線上活動的續篇和重要部分,「#寶麗來旅行家# 攝影生活方式公眾項目」將線上的分享內容延伸至線下實體展覽,用更為豐富的寶麗來影像結合多媒體互動形式,與大眾分享和探討新旅行生活方式在當下的諸多可能及未來發展。
  • 「此刻萬裡:寶麗來旅行家攝影生活方式公眾項目」展覽在京開幕
    2020年12月18日下午「此刻萬裡:寶麗來旅行家攝影生活方式公眾項目」展覽在北京坊正式開幕。此次展覽源於2020年7月寶麗來發起的線上系列主題活動:寶麗來旅行家,作為線上活動的續篇和重要部分,「『寶麗來旅行家』攝影生活方式公眾項目」將線上的分享內容延伸至線下實體展覽,用更為豐富的寶麗來影像結合多媒體互動形式,與大眾分享和探討新旅行生活方式在當下的諸多可能及未來發展。
  • XSX官方宣傳片:奧斯卡獎獲獎導演製作的瑰麗夢境!
    在「以夢製造」宣傳片中,Xbox官方表示他們運用了特殊科學手段,在幾位測試者在第一次體驗XSX主機之後收集他們的夢境,隨後在創作者的幫助下將玩家們的夢想變為現實。【遊俠網】Xbox Series X新宣傳視頻「Made From Dreams」另一段宣傳片中,Xbox官方專門展示了一位測試者「MoonLiteWolf」的夢,他們還專門找來了奧斯卡獎獲獎導演塔伊加·維迪提來製作這段影片,我們可以看到她瑰麗的想像力與夢境。
  • 《警察日記》導演寧瀛痛斥《英雄之戰》片方
    ,蘆葦任文學策劃,寧岱編劇,王景春主演的電影《警察日記》正在全國公映。《警察日記》是第2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參賽的1400多部影片中,唯一一部入圍主競賽單元的華語片,主演王景春憑藉此片獲「東京影帝」。上周末,該片上座率雖始終保持在國產片前列,但影院卻只給該片3%左右的排片,3月21日,上映前並不具話題性的《英雄之戰》,卻獲得最多的排片。
  • 《朵拉日記》將拍成電影 《賤女孩》導演執導
    《朵拉日記》將拍成電影 《賤女孩》導演執導 時間:2015.09.18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慄子醬 分享到: